
科技论坛
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核心技术浅谈
姜祖彬1姜晨光2
(1、莱阳市国土资源局,山东某阳2652002、江南大学,江苏无锡214122)
· 77 -
摘要:成镇土地调查数据库是现代国土资源管理的基础,以工作实践为基础,阐述了成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的基本内客、要求、工艺流程及技术路线
关键词:国土资源管理;土地调查;数据库;成镇
城镇土地调查对全面查清城镇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可实现土地调查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实现土地的信息化管理和建立国土电子政务“窗口式”办公机制,为建立“数字国土"提供基础数据。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任务是在城镇范围内建立包括土地利用、土地权属、基础地理等内容的集影像、图形、属性和文档于一体的数据库及管理系统用
1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的基本内客
城镇地籍数据库建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即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四等、一级GNSS平面控制点、1/500的地形与地籍图、等)、土地权属数据(包括宗地、界址线、界址点、等)、土地利用数据(包括地类图斑、地类界线、线状地物、等)、栅格数据(包括DEM、DOM、DRG 和其他栅格数据等)、元数据(包括失量数据元数据、DOM元数据、DEM 元数据、等和其他数据(比如表格、报告文本、扫播文件、1/1万增形与地籍图缩编、等)。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应确定建设范围(包括建成区、规划区、等)。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应了解城镇自然地理情况、交通与水系情况以便确定调查和勘测方案。数据库建设应以相关法律法规为
依据,比如中
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
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土地登记规则》、
(确定土地所
他用权的定》、
调查处理办
法》、《城市测量规范》(CJ8)、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CJJ73),1:500
1:1000,12000比例尺地形图图式》(GB/T7929)、(地
籍图图式》(国家土地局CH5003)、《数字测绘产品质量要求)(GB/T17941.1),(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GB/T18315)、(全国土
规程(TD/T1014)、&全国十增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
地调查技术
(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城镇地籍调查
规程
也利用现状分类》(GB/
也籍数据库
标准(TD/T1015)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TD/T1016)、(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TD/T1016)、(地球空间数据交模格式GB/T17798)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1:5000
数学高程模型)》
1:50000数学栅格地
CH1(X8)、地理合数2品1:1X000、
图))(CH/T1010)
(GB/T18316) 案,应针对电子
数学测会产品格验教定利地量评定
城镇地籍数据库建库应制定合理的工作方案和技术方
务的特殊要求器加雅关内比如为今后分
发证预
留分户信息,增加房屋围性结构对产权类别、建造年份的播述,增加增类图斑属性结构描述表和面积属性),应区分地籍、地形、地类建立相应的标准。城镇地籍数据库的数学基础应包括比例尺(宜为1:500)、坐标
系统(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5度带投影,
子午线经
度)、高程基准(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基本等高距(0.5m)、图幅分幅(图幅分幅宜采用40×50cm矩形分幅)、图幅编号与文件命名(可直接弓用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缩号(GB/T13989-92)的相关规定或采用图幅左角坐标值。采用图幅左角坐标值作为图幅命名规则时应将小数部分扩大成整数,先描述X坐标再描述Y坐标,X坐标和 Y坐标的位数应相等)。应遵守以行政区划为基础的域城镇地籍数据文件命名规则(即比例尺代码(字符码)+区、街道、街坊代码+扩展文件名),比例尺代码1:500为K;区、街道、街坊代码应遵守相关规定
2既有资料的搜集与分析要求
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应重视对已有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工作,已有资料应包括平面控制资料、高程控制资料、图件资料(比如城镇地形图、土地利用规划图、等。以上图件可能坐标系统不同,但却可作为设计、生产工作的计划与参考用图)、地籍资料(比如历年来组织实施的地籍调查资料;历年来已发证的和进行了地籍调查的宗地界址点资料等)。
应对已有地籍数据及已发证地籍档案资料可能存在的间题进行科学分析和合理处理。通常情况下,由于实施年代的不同、实地的变化和街坊的重新划分,宗地缩号原则上应按新的街坊统一编号。由于街坊已进行重新划分则界址点也应按新的街坊统一编号。应重视宗地资料的完整性间题,对有缺项的宗地资料应按要求予以补充。应重视资料的准确性间题资料的不准确通常表现在界址点位置不正确、界址线相互交错、本应接边的地方没有接边、宗地面积计算有误、等)并应做出改正。应重视资料的现势性间题(因变更不及时或在变更周期内进行了相关建设则现实情况会变化较大,为此应采取加强遗视与调查相结合的措施进行修测)。
应重视标准的不一致性引发的资料科内容完整性缺陷(比
如城镇地籍建库增加了新调查内容则应根据要求对已有资料进行补充。应重视地理与数学基础的不一致性间题由于各种资料科实施年代和
实施单位的差别
各期数据间可能存在地理与数学基础的不一致性)
在利用各种资料时应分析其所采用的地理与数学基础并换算为建库所采用的坐标系系坐标和高程系高程。因此,原地籍档案资料在城镇地籍数据库建库地籍调查时仅可作为参考资料
3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的技术路线
城镇地籍数据库建库通常应包括项目区内1:500地形图全野外数字化测绘、权属现状调查和地籍测量、地类调查以及内业建库等工作。其基本技术要求是建库成果要满足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和城镇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对地籍数据的人库要求。可采用MAPGIS平台下的数字测图系统MAPSUR进行外业成图、建库,也可采用其它外业采集数字测图系统(比如南方CASS)进行成图后转换为MAPSUR格式和 MAPGIS地籍数据库格式。
数据库建库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已有资料与实地变化情况按以下2 种原则分类实施。基于外业电子数据采集可采用GNSS、全站仪等测量设备采集数据(根据数据计算控制点、界址点坐标后导入转换成图)、电子文档转换(将控制点、界址点坐标成果表永人以建立坐标文件,或将原始的电子文档经过数据转换成图)、测量数据编辑(将外业测量数据接其测量方法计算坐标、缩辑成图等形式。当数据源为失量数据或已建城镇地籍数据库时则应先进行数据格式、数学基础、数据精度、现势性、数据分层等方面的检查,然后进行数据转换和相应处理即失量数
换
籍建库工艺流程应合理,主要有以下6步即采用专业
量软车对地形
籍和地类数据进行外业采集,构建地形数据库,形
成符合建库要求的数据:对界址数据进行编辑以建立点、线、面拓补关
系,生成宗地图
地属性数据编辑与入库;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调查与
人库;建立城镇地籍现状数据库;成果汇总统计)。
地籍建库
手标准约定,比如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中央子午线
的确定;计量单位;注记要求高程注记0.01m;宗地面积注记01m2;边长注记0.01m);地籍编码规则(地籍号可按区、县(市)编码6位+街道号3位+街坊号3位+宗地号4位进行编号):界址点编码(可由"区县(市)编码2位+街道号3位+街坊号3位+界址点号4位"12位数组成。其中界址点号以街坊为基本单位顺序编号);块地编号规则(可按“行政区划代码+街道(调查区)+街坊+块地号"四级编号码);属性代码标准:注记要素字体和字号规定:图病整饰要求等
结束语
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工作技术要求高、工序繁多、系统性强,科
学的工作流程、合理的组织方式、严密的监控体系是优质、高效、完成任务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减镇地薪调查规程[S(TD1001)[2]土地利用现状分类[S](GB/T21010)[3减镇地籍数据库标准[S)((TD/T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