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D239块馆陶油层储层四性关系探讨及有效厚度划分

D239块馆陶油层储层四性关系探讨及有效厚度划分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58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26 11:12:56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D239块馆陶油层储层四性关系探讨及有效厚度划分 ·100-
科技论坛
D239块馆陶油层储层四性关系探讨及有效厚度划分
才业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辽宁盘锦124010)
摘要:D239块馆陶油层含油面积小、含油带宰、边项水发育.该块于2002年上报探明储量,原上报储量时仪采用一套有效厚度划分标准,而在实际生产中发现,部分测并解释结论与实际岩心不符、相同电性特征的层段测并解释结论相互矛盾,为解决这一问题,对该块馆陶油层进行储层四性关系研究,油藏四性指性、电性、物性和含油性,开清馆陶组油层的四性关系,对今后油层的生产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储层四性关系;馆油层;超稠油
1研究区简况及储层研究必要性 1.1研究区简况
辽河油田D239块构造位置处于辽河凹陷西部斜坡带,该区构造较简单,为一倾向南东的单斜构造。D239馆陶油藏油层平面含油面积小,从西向东,由S1-19-368~S1-20-0360井、从南到北 S1-18-65并=S1-21-365并范围内,中部厚,向四周油层减薄,纵向上油层分布在馆陶组的中下部,含油并段集中,上部与项水直接接触,无泥质隔层,为一外观似馒头状的特殊油藏类型。油层有效厚度变化大,一般在10~70m之间.平均厚度26m。油藏埋深630 720m,没有统一的油水界面,整个油藏顶部及边部均被水包围,为边项水油藏
1.2储层研究必要性
本区取心井2口,D212-42-1260井位于区块中心位置,该井产量高且若心含油饱满。D415并位于区块边部,该井部分岩心松散且颜色发白,与原解释的油层不相符,固此研究储层四性关系、重新制定有效厚度划分标准,才能识别真正的有效油层。
2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及有效厚度划分 2.1储层四性关系
储层“四性"关系指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与电性之间相互联系的内在规律。本次研将两口并的岩心照片与测并曲线、物性资科列在一张图上对比研究,建立岩心地质综合研究成果图用。依据岩性与电性的对应关系,进行岩心归位工作,将钻并所取岩心的钻并深度统一归在某一标准深度上,即测并深度上
2.1.1电测曲线及相关参数是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等的综合表征曲线
在该研究区常规测井系列包括深浅双侧向、微电位、微电极、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声波时差、密度、补偿中子。在众多的测井系列中,优先选出一些比较敏感的测并系列。通过研究发现,声波时差是识别该区岩性最有效的信息之一,对于砂岩和研岩的反应较为灵敏,而密度和补偿中子在识别砂、研岩的岩性方面反应特征效果不佳,因固此采用声波时差为主导、密度和中子为辅助,从测并曲线上识别该区馆陶油层的岩性
2.1.2含油性和岩性
根据若心含油面积划分为五个级别,通过观察岩心不同若性的含油级别可知,砂岩的含油级别高于砾岩和砂砾岩的含油级别。不同岩性的含油饱和度不同,从细砂岩到砾状砂岩,随着岩性逐渐变细,含油饱和度值逐渐增大。
2.1.3物性和岩性
岩性不同的其有不同的物性,从细砂岩到研状砂岩,随着岩性逐渐变细,孔隐度和渗透率逐渐增大
2.2深化四性关系研究,建立不同岩性的有效厚度划分标准
取心、试采和测井资料研究表明:该块馆陶油层具有较好的“四性关系”。在同一含油层内,若性稳定、粒度粗租、分选好、物性孔渗值越大、含油均匀、级别高、饱和度高、电性显示也好;若性不稳定、粒度细、有泥质条带互层、物性条件差则储层含油不饱满,含油饱和度低、电性显示也差。
研究发现,砾岩具有低时差、高电阻的测并响应特征,而砂岩具有高时差、高电阻的特征,因此,分岩性建文有效厚度标准,确定有效厚度的划分标准为:砂若,RT>100.m,AC>370μs/m,砾岩, RT>1500.m,320 2.3有效厚度划分标准的局限性
有效厚度标准的局限性在于:测并曲线的精度有限,因此对于 0.5米以下的物性夹层难以识别。例如,D212-42-1260取心并 653.7m处的岩心显示油斑中砾岩,岩性表面呈灰白色,岩心松散围但是测并曲线则显示:RT=1550.m、AC=395us/m,按照标准应该划为有效厚度,与实际岩心不符。这种由于若心厚度较小,一股小于 0.5米,造成电性曲线回返不够,RT和AC的值仍然很高,利用有效厚度划分标准,会形成曲线与实际不相符的情况,存在一定误差。因此,曲线无法识别该类差油层。所以,只有当厚度大于0.5cm的岩心,测并曲线才能识别
但是,从D212-42-1260系统取心并的实际心观察来看,岩心总长度97.06m,面曲线难以识别的这类物性夹层,全并累计 1.64m/6层,占总岩心长度的1.7%,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并且这种物性夹层薄且极少,平面上不连片,对油藏开发影响极小。因此该标准可以运用。
结束语
通过对D239块馆陶油层生产分析,找出影响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从而制定“以储层四性关系研究为中心,以岩心、测井二次解释为手段"的研究思路,在四性关系研究的基础上,给出砾岩和砂岩分岩性的有效厚度标准,重新对全区112口并进行测井二次解释,识别真正的有效储层和有效油层,为后期并位部署奠定了地质基
参考文献
[1]安德森.取心和岩心分新手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方超,徐振承张克鑫黄继新,于占梅杨树芳黄晓琼,理云督D油图主力储层四性关系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13)
[3陈欢庆,赵应成等.者性分析对研岩储层构型研究的意义[]天然气地质学
作者简介:才业,女,工程师,2007年毕业于长江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主要从事油田开发地质研究工作
上一章:儿童鼻出血原因分析及治疗 下一章:D-InSAR监测地面沉降的应用

相关文章

古龙南凹陷葡萄花油层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与油水分布关系 油气储层裂缝形成、分布及有效性分析 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三工河组二段储层微观特征及有效储层控制因素 四川磨溪—高石梯地区龙王庙组层序划分及储层预测 萨北开发区北二东西块二类油层三元驱开发效果 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精细表征技术 以志丹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为例 陆9井区呼图壁河组油藏双层完井排水采油油层厚度下限研究 绥靖油田杨57区延9油层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