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
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策略
孟然
(黑龙江煤炭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双鸣山155100)
科技论坛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新课标的推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得到造一步的提高,与此同时,探究式的学习策略的优越性也逐渐展现在人们的眼前。通过探究式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独立思索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信心以及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更应该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能力,固为数学中需要学生经常需要学生遗行思考,如果仅凭教师的督促而不具有主动性,那么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很难得到提升。
关键词:数学教学;探究性学习;学生;能力
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逐渐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融人到教教学的效果就会十分显著。
学活动中,因为这种教学方法学生更为容易接受,并且在培养学生勤动手、勤动脑的能力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所以在众多学校中,该学习策略得到广泛的推广。本文重点研究探究式学习策略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将过去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模式逐渐转变为学生占主体地位,希望能够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性的意见,进一步促进数学教学事业的发展。
1立足课堂、基于教材
由于国情的不同.我们不能与西方国家的开放性教学模式相比较,所以在当前教育的主战场仍然是课堂,充分把握好课堂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成绩的提高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以课堂为中心,使学生们充分沉浸在课堂教学的活动中,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热爱。除此之外,教材也是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的学习的知识点都是在课本中获得的。要想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充分掌握课本的内容是关键。如果将课堂与课本这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那么就能够使探究式学习获得更为显著的效果。因为课本的知识是为课堂的活动服务的,如果地开课本,那么学生就无法获得想要的知识,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也会变得索然无味。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关系,只有将其结合在一起,才能获得显著的效果。要想做到这一点,我们主要通过三个环节得以实现。首先,教师在进解知识点前,首先进解主要的背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数学家发现公式的过程等,让学生动手参与到实践中来,共同挖掘这一公式的产生,这样就在无形之中将教师与学生连结成为统一的整体。其次,教师先行抛出个间题令学生进行思考,培养自主思考的能力,可以使学生开拓其头脑,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渐养成习惯,便于今后的学习。由于学生在青少年时期的创新性能力以及创造性的能力是最强的,所以教师应该充分抓住这一点,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展现出这一面来.这样不仅能够获得成绩上的进步,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提高。最后,教师还要充分掌握学生的思维过程,不能只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的培养,对于没有得到答案的学生,教师同样要予以一定的励,增强其解决间题的自信心。通过上述三点,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适应数学课堂,具有明显的教学效果。
2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
有些学生不善于表达,一方面是教师不提供机会导致的,另方面是学生的个人原因导致的,要想改善这一间题,就要从不同的方面人手,其一是教师要将课堂归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这样他们才能充分展现出其个人的能力。另一方面,对于不善言辞的学生,教师应该采取逐步引导的方式,使学生打开心廊,接受这一课堂教学的新模式,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个人能力的养成,这也是探究式学习的最终目标。所以,我们不能仅仅从理论方面说说而已,还要真正的融人到教学的活动中去。在上述的论述中,我们要注意到课堂氛围是关键点,如果整个课堂的环境是死气沉沉的,那么学生自然就不敢发表自已的见解,如果学生在一个生动、欢乐的氛围下进行学习,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会显得尤为融洽,在进行数学间题的研究方面,也能够获得明显的效果,学生会更加积极的思索间题,希望将自已的观点表述出来,在这样一种和谐的氛围下,
3选择难易适度的数学学习内容
难易适度的数学学习内容是指以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方式无法直接同化吸收。但经过努力是可以掌握的数学知识。太容易的知识会使学生丧失探究的兴趣,而太难的知识则文容易使学生产生挫折感,失去进一步探究的信心。学习内容难易程度的把握则要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而定。所以。要把握好学习内容难易程度的方法,是与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相-致。维果茨基认为,青少年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青少年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青少年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青少年已经完全掌握了的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要了解和把握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现有发展水平,再把数学学习内容转化为学生最近发展区内的间题。通过外在的行方
要途径,对适应当前的教改潮流。雅进素质教育大有帮助。教师在其中发挥应有的组织、引导作用,并亲身参与学生的探索过程。
4关注过程、注重结果
探究性学习首先在西方发起。人们在杜威的"除了探究,知识就没有别的意义“及布鲁纳的"知识是过程,不是结果"等类似的片面言论的影响下。普遍认为。探究性学习只重过程。不重结果。如果教学在这种片面观点的笼罩下,重点是获得探究技能,概念和原理等知识只是探究的附属品的话,必然从过去教学中过分注重结果这一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没有一定知识量作基础的探究无异于去建"空中楼阁”。加涅的"学习条件"理论也指出,作为结果的知识是任何学习的必备条件之一,没有知识作基础或不获得知识的学习是不成立的。他进一步指出高层次的学习主要是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间题学习主要属于间题解决学习这一高层次的学习,即运用概念和规则解决间题的学习,探究性学习不轻视也不能轻视结果。固此,既重过程又重结果,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学生探究技能的发展要以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基础才是对探究学习的正确理解。
结束语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探索活动贯穿始终。探究式教学活动由于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在教学中强调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给予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放手让学生探究的空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环境中运用探究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发现、创造,以适应未来终身学习的需要,实现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营绍平.浅析自主探完式心理建康课堂教学河池学院学报, 2008(S2)
[2]王清.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寸U].陕西教育(教学),2006(Z2)[3]邱学华.数学新课改之我见(下)[J]小学教学(数学版),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