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景观设计中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研究

景观设计中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研究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61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26 14:48:49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景观设计中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研究 工程科技
景观设计中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研究
胡晓宇1钟鑫1曹阳
(1、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辽宁沈阳1100002、沈阳市自来水总公司水工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辽宁沈阳110015)
·229-
摘要:城市雨水利用是解决成市水资源短缺、改善成市环境的有效途径。雨水资源的价值开始在改善城市环境和景观设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雨水收集与可持续发展应用于景观设计当中,在水资源日益缺乏的现代社会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关键词:录观设计:雨水;可持续利用
在当今水资源日益匮乏的社会,如何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改善景观环境已经成为一项最要的研究课题。城市雨水利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改善城市环境的有效途径。所以雨水资源的价值开始在改善城市环境和景观设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城市周边环境地质和水文受到了大量人为因素的破坏,城镇和街道都采用硬质铺装和地下管道,大面积的地面硬质铺装和过多的排水管道的新建使得地面雨水快速向城市河道汇集,来不及向下渗透,无法及时的补充地下水,因面导致了诸如因地下水乏使得地面下沉、海水人侵等诸多间题的产生,造成原有的自然性透水地面发生改变,同时也改变了城市局部乃至整体的自然水文循环。由于地面径流不断加大,原有城市管线和河道不再其有满足防洪排水要求。
1雨水量观化
所谓的“雨水景观化”就是:在传统美学和现代设计学的指导下为了使景观的观赏性、参与性和关观性在功能上达到和谐统一,将雨水资源利用在景观设计当中
1.1南水通过绿地土壤进行渗透
在现代的景观设计中,地面铺装元素依旧以造景为目的进行铺装设计,面增加了雨水利用概念后地面铺装则以透水性这个功能特点进行设计。还可以通过增加绿植的覆盖和改善土境渗透条件等技术措施来调整雨水径流的流速、流量、延长滞留时间,从而调节和改善雨水的人渗量。
1.1.1增加植被或其他材料的覆盖。地表径流系数受植被覆盖
区域高密度住宅区
表1城市区域径流系数
施表径源系露 07-0.9
中等密度住宅区
配备大型绿地低密度住宅区
运动场公司
水能最快的渗人地下。
2储存景观化
05-0.7 0203 01-03 001
植鼓履善事 106-20% 20%-30% 50%6-60% 60%-80% 8c%以上
景观雨水的储存设施包括两大类:地表蓄水和地下蓄水。地表蓄水又包含了人工湖和人工湿地两种。在景观设计中将地表人工蓄水和地下蓄水有机相结合使用可以使雨水资源利用最大化,
2.1水池和湖泊式蓄水
水池蓄水一般应用在建筑密度较高的城市和住宅中。而湖泊蓄水一股应用在较大面积的城市小区。二者的区别在于水池蓄水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和绿地供水压,而湖泊蓄水用在缓解季节干燥、补充地下水资源和减少城市热岛效应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2景观植被蓄水
绿植和草坪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雨水渗透和降低洪水流量最有效的景观绿化设计。在不影响植物生长、人的正常活动和观赏行为的前提下,可将下陷式绿地设计在绿化面积较大的绿地中,这样设计即能达到收集雨水的目的,又起到了营造季节性、变化性景观
的效果,
的影响非常大。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雨水径流量明显减少,特别是
覆盖度从30%增至80%时,径流量减少尤为明显,当覆盖度超过 80%后,径流量就基本趋于稳定。(表1)
1.1.2改变地面坡度。地表坡度对地表径流系数影响也很大,改变地表坡度使其达到平缓,从而使雨水回流速度减慢,同时又能增加雨水渗透时间,进而增加雨水渗透总量。也可以将单一坡度变为陡缓结合的坡度,有效延长雨水的汇流时间,增加雨水下渗量。
1.1.3降低地面高度差.形成下凹绿地。一股的景观道路和小型广场因其幅宽大、道路长面修建排水设施工程量大.故而在其两侧修建低洼绿地是最好的选择。这就要求适当降低绿地的高度差,使之低于周围的道路广场,形成下凹绿地达到排水蓄洪的目的。
1.2雨水通过渗透设施渗透
在城市景观中地表和地坡的情况干差万别,地表的渗透系数因地质不同而有所变化,通过地表自身的渗透达不到完全降低暴雨来临时安全系数的要求,特别是一些城市景观中的广场、人行道等地面硬质铺装多采用天然石材(水泥混凝土和砌块砖)铺砌材料的大量应用使得渗水受到影响,地面缝隙也多用水泥砂浆封住,雨水难以从硬质铺装下渗。因此还需要通过一些工程措施来使雨水进一步渗透。
1.2.1增加植被覆盖或透水材料础筑的地表排水设施。在景观设计中适当增加草坪等植被覆盖面积可以有效地增加雨水的渗透;在景观设计中加人含有透水材料的排水设施既增加了景观的趣味性又增加了南水传输的功能,同时也能满足雨水渗透的设计需求,
1.2.2遵水铺装与遗水结构。多孔材质和透水材质的铺装也经常被应用到减少道路、广场、停车场的雨水径流量的设计中,使得雨
2.3人工湿地蓄水
可在大型山地、密集建筑、大型广场和道路周边设计人工湿地,它不仅可以直接收集排放的生活用水、收集雨水,还可以起到滞洪的作用。人工湿地的源头一般都有雨水的收集储存池,同时湿地系统本身也是蓄水的场所。
在中国水资源日益缺乏的今天,雨水收集利用与管理已是刻不容缓,特别是在景观设计中尤为重要。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进行了 30余年的研究,已将“市政设施绿化软化”这项突破性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还很落后,现阶段我们需要将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与中国景观设计实际情况相结合,是解决景观设计中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研究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王浩,杨爱民.国内外城市雨水利用情况评述[R]北京科协,2002[2]宗净城市的蓄水索一滞曾泡和蓄水池在关国图林设计中的利用[J]中国园林,2005(3]:5155
[3](英)奈杰尔·邓尼特等.周湛眼等译.雨水园一园林景观设计中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MI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4](德)赫伯特·德莱塞特尔等.德国生态水景设计[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2003
[5]主晚明.结合函水利用的景观设计]科技视界,2014,17
上一章:PROTOS-M5卷烟机烟梗剔除输送装置改造 下一章:论述提高建筑物规划测量精度的思路

相关文章

雨水园:园林景观设计中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 基于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城市拆迁建设过程中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分析 安阳市区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研究 宁夏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与实践 变环境条件下的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基于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视角 水资源的可持续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