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林科研
黑龙江省森林防火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陈圣东
(黑龙江省林业厅,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263·
摘要:黑龙江是我国的林业大省,同时电是国家重点保护林区之一,其森林总蓄积和木材产量均任于全国前列。一直以来,黑龙江丰厚的森林资源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和保障。随着近年来国外森林火灾事故频繁见诸报道,加强森林防火工作追在眉。针对黑龙江的森林防火工作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一些不足,并提出了儿点优化措施。
关键词:森林资源;森林火灾;工作现状;问题与措施
1黑龙江省森林防火工作的现状
1.1从制度层面上确立了人性化的工作原则。在黑龙江的森林防火工作会议上,创新性的将以人为本的管理要求纳入到森林防火工作中,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森林防火工作的三条基本原则:务必保证人们群众和火灾扑救人员的生命安全;务必保证林区居民建筑、重要设施以及名胜古迹的安全;最大限度降低火灾事故中国家森林资源的损失。同时要求各地方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会议内容和三条原则,从制度上确保了森林防火工作的正常开展,
1.2进一步完善森林火灾预警监测机制。在省内多地设置了火灾监测系统和森林保护系统,并结合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实现了森林管控和监测工作的信息化与实时化。除此之外,与气象部门合作建立了森林火险形势会商制度,在省内的重点和易发生火灾点林区建立了大小74座专业森林火灾气象监测站点,并接照火灾等级制定了相应的紧急预警方案,多角度、立体化的建立起森林火灾监测预警系统
1.3森林火灾预防由专业化向社会化过渡。森林火灾的预防不应该仅仅是护林人员的专职专能,而是全社会人们共同关心的间题。通过结合互联网、社交平台等多种途径,在较大范围内实现森林防火意识的普及,在全社会形成"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的社会观念。相关资料表明,许多森林火灾的引起都是由人为原因导致的,一个未熄灭的烟头、一个随手丢弃的矿泉水瓶,都极有可能成为森林火灾的罪整祸首。因此,只有提高人们的防火意识,才能从源头上降低森林火灾的发生概率
1.4强化森林火灾扑救工作的专业性。近年来,黑龙江省加大投人力度,加强队伍建设、完善设施设备,并建立和逐步完善了森林火灾应急处置预案,扑火队伍、扑教手段和扑救程序进一步专业化。省政府每三年对森林防火工作成绩优异的先进单位和在防扑火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进行一次表彰奖励,省森防指挥部每年对市地级防火办业务工作进行考评,2004年省森防指挥部、省监察厅和省林业厅联合制定印发了《黑龙江省重大森林火灾事故行政责任迫究的规定》。奖征制度的规范化促进了全省森林防火工作的深人开展。
2黑龙江省森林防火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业的大陆性季风气候,表现为春秋两季干燥少南的气候特征,加上大风以及其他固素的影响,极易引发突发性森林火灾。此外,黑龙江的部分森林经过修整,成了对外开放的自然旅游景点,每逢节假日期间,大量游客的涌入也间接的增加了森林火灾发生的概率,
2.2林区道路网密度过低。目前黑龙江省林区道路网密度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林区缺少道路,在发生森林火情时,既不能保证快速运送扑数兵力,也不能作为有效依托来阻隔林火蔓延,是森林火灾多发地区一些火情发展演化成为重特大森林火灾的重要原因之
2.3火源管理难度过大。近年来,黑龙江省生态建设步伐逐步加快,森林面积增加,林下可燃物的不断积累,客观上增加了发生森林火灾的物质条件;随着林区旅游开发和山区经济的不断发展,进入林区的人员逐年增加,加之传统的烧荒、烧秸秆等农事用火很难从根本上转变,人为火源防不胜防,火源管理更加困难
2.4森林防火基础薄弱。森林防火投入不足,现代化手段少,科
技含量低。瞻望存在盲区,火场通讯不畅,灭火机具缺乏,路网密度低,运力不足.航空护林站基础设施陈旧老化.护林飞机数量少,专业扑火力量不足。目前的这些基础设施设备现状和技术手段,根本不适应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的需要。
2.5扑教森林大火能力有限。现阶段,黑龙江省森林防火相关部门扑教森林火灾主要以为风力灭火机、二号工具等传统工具为主,缺乏先进有效的现代化救火设备,在森林火灾的初期往往不能实现及时有效的扑教。另外,专业的森林火灾扑救队伍相对较少,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地的消防部门,目前黑龙江省内只有北部大兴安岭、黑河等地有缩制较为完整的森林消防队伍,很难做到整体把控。
2.6森林防火的主动意识不到位。森林防火是一项长期而且艰巨的任务,一些部门和机关单位在长期的火灾预防工作中形成了思想解急、麻痹大意的错误认识,对于火源的管理和控制工作不到位,降低了森林训练和检查力度,给火灾的发生提供了“温床”。还有部分单位以资金支持少、设备不够先进、专业队伍技能不高等理由有意拖延森林火灾预防工作,提高了火灾的发生概率。
3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具体措施
3.1加大防火宜传教育,树立全民防火意识。森林防火工作的开展,既需要相关责任领导的重视和专业化的防火队伍,更离不开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首先,通过广播电视、宜传海报、标牌标语以及网络媒体等多种手段,形成全方位、系统性、立体化的森林防火宜传教育,力争在群众中间树立“森林防火,人人有责”的全面参与意识。只有动员群众,形成全民监督、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森林火灾的零概率发生。其次,各级政府领导要从思想上重视森林防火工作,强化危机意识,真正把林区防火工作当成第一大事、第一任务、第一职责来做,切实拆好防火队伍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思想教育建设,建立起一支“敢于上一线,更敢于上火线"的森林消防团队,为火灾扑教提供坚实的基础
3.2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完善防火监督机制。首先,认真落实森林火灾预防的责任。把预防工作重点效在抓火源管理上,把火源管理的重点放在管人上。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特别是基层单位,要真正采取措施,把林区居民、外来人员等各类人群的管理责任都落实到具体单位和具体责任人。其次,认真落实火情处置的责任。要明确火险预警、火情监测、初发火情处置、火灾扑救增接等客个环节工作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扑灭。最后,认真落实森林防火保障责任。要按照“两个纳人"的要求,落实森林防火工作经费,强化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做到舍得在森林火灾预防工作上花钱,不等发生大火后才把资金用于扑火教灾上
3.3制定防火长效机制,控制火灾发生概率。将重点林区防火公路建设与全省通乡公路建设规划相结合,纳人投资建设范围。结合林区道路建设,有计划地在重点林区形成有效的战略阻隔网络,把发生的森林火灾限制在有限的区域内,有效阻止火灾向周边更大的范围蔓延。进一步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地方森消防队伍建设,增加队伍数量,周定人员编制,纳人财政开支,保证队伍稳定。
参考文献
[1]周晓.关于加强森林火灾预警机制的儿点考[]地理信息,2012(6):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