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论地震监测设施及环境的保护

论地震监测设施及环境的保护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31.07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04 09:33:58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论地震监测设施及环境的保护 · 30 ·
论地震监测设施及环境的保护
张彦吉
(哈尔滨市地宸局通河地寰台,黑龙江通河150900)
科技论坛
摘要:监测一词的含义是随着人类对社会理解的不断深入、具体而逐渐变化的,当对一种现象遗行监测时,必须要考虑到这种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人类可以将监测理解成具有确认性的基本概念,但是在对随机事停进行监测时却存在着不确定性。偏若将监测一词的基本内容扩展到机率监测,部么随机事件便可以被认为具有可监测性。在地震蓝测环节中,所运用的理论方法是基石,所使用的地宸监测设施将其更加精确的展现出来,在保证科学性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提升准确率是监测的主要目标。本篇论文将对地震监测设施及环境的保护展开详细的论述。
关键调:地震监测;监测设施;环境保护
1地震监测的基本内容
地震监测到底能否获取准确的信息一直是灸手可热的话题,也
3.2我国地震监测设备的基本水平
地震监测的基本目标就是快速、准确的预测地震,并在此过程
是相关领域备受争议的主要内容。在医疗层次上,若出现一种无法
中不断获取地震相关参数、整理介质的变化情况,为日后有可能发
确认病原的疾病,科学家却可以判断其是否能够得到治疗,这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弹性跳动基本理论以及板块结构基本学说目前已经被广泛接受,但是并不能直接通过二者内容来解决地震监测的实际问题。举例面言,地震研究院对汶川地震进行分析后得到的结论是由于受到印巴板块活动的影响,使得我国大陆出现由南向北的运动趋势,使得华南板块受到青藏高原板块的冲击和影响,最总造
成断裂带的产生,即地震的发生。这一相关结论只能从
个层面南
释汶川地震发生的起源,并不能解释为何在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二日地震级别达到八级以及地震发生在汶川。由此不难看出,目前地震监测专家所阐释的内容不能达到地震监测的基本要求。目前地震监测主要指的是物理监测,并不是指根据经验所进行的断然推测。经验推测的含义是指在地震起源未能确认的情况下,根据与地囊相关的物理参数和地震一般发生的规律,进行统计学方面的推测。在地震监测领域也存在着成功案例,在某一特殊的条件下对一定类型的地展进行监测是具有较高准确性的
2地震监测的发展过程及所运用的理论方法 2.1地囊监测的发展过程
地震用通俗的话语来描述就是地壳的活动,在地壳活动的过程中,即地震发生之前,板块之间的弯曲应力、电磁等基本参数将发生异常的变化,地震监测就是对以上信息进行及时捕提,根据变化的不同所应用的理论方法也存在差异。在二十世纪初期,中国地震研究家发现地囊在发生之前应力场会出现一段时间的加强,但应力场的加强并不能代表地震的发生,随着研究的不断深人,在二零零五年美国实现了由卫呈需达对地区进行精准监测,中国在“零一年也相继研究出更加可靠的地震监测手段,即通过对电磁信号的有效捕提实现监测,
2.2地震监测所运用的理论方法
地震监测所运用的理论方法众多,本篇论文主要闸述以下三种方法,第,潮汐共振法.潮汐力所产生的共振效应可以通过声波获取到即时信息,此声波一般被称之为RT声波,潮汐力的谐震波在大多数条件下与RT声波具有相同的频率。第二,电离层地震监测法,电离层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行星之闻的快速冲撞以及太阳的辐射,电离层的粒子浓度会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根据大量的数据表明,地震发生之前,电离层会出现巨大的变化,通过对其干扰情况的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监测的效果。第三,GPS 法,该方法主要通过获取基线距离的改变顺序,从而实现中短期的地囊监测
3完善地震监测设施对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3.1目前我国地震监测设施现状
我国目前所拥有的地震监测平台超过一百三十个,地区性地震监测平台达到近三百个,以上地震监测平台所具有的地震监测设施达到八百套之多,地形检测器、地磁监测器以及重力感应仪器等相
生的地震莫定夯实的基础。应用地震监测设施是地震监测的重要环节,地震监测设施的有效运用可以最大的程度降低伤亡情况以及财产流失,设施的研发工作也是不可忽略的内容,经过我国地震研究者的不懈努力,目前我国所拥有的地震设施已经处于世界一流。但是由于地震的种类之多,所使用的设备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局限性,所以还需相关领域工作者不断积累地震资料,不断完善设备的不足之处。相信只要能够对中长期的地震进行准确预报,中短期的地震监测便不成问题
3.3完善地震监测设施对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完善地震监测设施的基本目的就是降低地震灾害所带来的损失,这也是对环境保护的必经之路。在完善地震监测设施,并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地监测设施、网络监测设施以及微电子地震监测设施都需要得到有效运用。其次,地震跟踪工作也是重中之重,一且发现有可能对环境造成巨大伤害,要第一时间采取保护措施,确保跟踪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根据不同地区划分地震等级,倘若无法做到全方位的环境保护,
一定要有选择性,最大幅度降低环境灾害。 4完善地震露监测设施的基本途径
4.1加大对地震监测设施的重视程度
完善地震监测设施不仅是要研发出最新、最权威的仪器设备,还要提高地震工作者对其的重视程度,政府机关要认识到地震监测设施的重要性,在各个层次的预算当中应该将设施保障内容列人其中,只有监测设施得到有效保障,才能在地震监测工作起到应有的作用。制定周期性维修、检测地震相关设施也是十分重要的。
4.2加大宜传力度
无论出于何种情况,群众是最坚强的后盾,地震监测工作尤其是完善地震监测设施环节不仅仅是一项科学举措,更关乎到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从人民角度出发,加强完善地震监测设施的宣传工作。让人民群众对地震监测有更直观的了解,并大力支持政府在该领域的深人研究。只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我国地震监测工作才能有效进行,完善地震监测设施的相关工作才能在健康的环境下得以发展。
5结论
精准预测地震的趋势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为了不断提高预测以及监测的水平,地震研究人员应该广开思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从面寻找出破口。在这其中不要忽视地震监测设施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只有研发最精准的仪器设备以及采取有效的监测措施,才能最大程度的保护环境,降低环境灾害、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流失情况。本篇论文主要从完善地震监测设施对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完善地震监测设施的基本途径等方面展开论述。
参考文献
[1]梅世荣.中国地震预报概论[M]北京:地震出版社,2015.
关设施都可以得到有效应用。地震监测网络系统也已经具备一定规
[2]孙国荣.地震监测预报的基本法律制度[C]防震减灾法律法规,
模,通过多种地震监测设施的共同合作,实现微观与宏观的有效整
2014
合、运动与定点的有效连接。为更好的预测地震,降低灾害,我国地
[3]李东旭.地质力学导论[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5.
震监测局对监测设备进行不断的更新换代,目前已经处于相关领域[4]张国民.地案预报回顾与发展[3]国际地震动态,2015. 的前沿阶段。
万方数据
上一章:牛顿环测量透镜曲率半径数据处理分析 下一章:加强港口设备管理的探索

相关文章

EJ/T 1097.2-2014 用于核设施辐射及放射性活度连续监测的中央控制系统 第2部分:对排放、环境、事故或事故后监测功能的要求 环境安全与环境保护论 HJ 254-2021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设施验收技术规范电解铝及铝用炭素工业 HJ 254-2021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设施验收技术规范 电解铝及铝用炭素工业 论地震带的划分及活动特点 浅论化工企业配电变压器的安全保护措施及维护维修 GB/T 37445-2019 船舶与海上技术海上环境保护港口废弃物接收设施的布置和管理 GB/T 37445-2019 船舶与海上技术 海上环境保护港口废弃物接收设施的布置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