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论坛
立足系统安全加强通导设备管理
马纯清刘晔梁志国文敏张倩(民航吉林空管分局,吉林长泰130039)
摘要:当前空中交通流量增加,各种压力不断增多,针对如何立足系统安全加强通乎设备管理进行了分析。关键词:安全:民航;管理
· 51 -
随着飞行流量的不断增长,在有限的空域和机场容量条件下实
:进管理机制。通导专业的QSMS体系建设以"做真、做实、坚持做"为
现飞行安全、管制指挥安全,对通新导航监视系统安全提出了更高
原则,以为管制提供无缝隙服务为目标,充分考虑到运行需求和管
要求。我们不能再单一地将视角局限于本岗、本部门上,而是应该将
理需要,力求体系在实际运行工作中发挥指导作用,在运行中检验
视角扩展到通导系统安全、空管系统安全、民航安全的方向上。
体系的缺失并不断改进、优化体系。运行部门不仅将内部所有工作
1系统安全观
2015年空管局工作报告提出了"系统安全观"这一概念,说明安全在民航领域已经被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李其国副局长在 2015年通新导航监视会上指出:“空管的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系统的角度去把握安全,从多维度、多层次、多角度来理解和把握安全”。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安全是通过管制指挥飞行来体现的,通导专业则是支撑管制运行的技术基础。空管系统的安全责任目标通过层层分解、细化,落实到基层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维护层面,对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具体的量化指标。
2立足系统安全加强设备管理
2.1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维护维修方式
通信导航监视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航空安全至关重要,作为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的主体设备,采用的均是的结构复杂,自动化程度很高的高端产品,不仅同一设备的不同部件相互关联,不同设备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票,在运行中浑然一体。因此,任意一台设备的某个部件或元器件的故障均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导致整个设备或系统不能正常运行.轻则造成停机.重则导致陆空通信失效造成不安全事件基至于飞行事故。所以,我们采取四种维护方式:一是事后维修(排故),即在设备出现故障后通过判断分析故障的因果关系、测量参数来逐点循迹增排查故障;二是定期维护(换季和遇检),这种预防性的维护维修方式可以事先尽量安排在非生产时间内进行,可以使停机所造成损失减至最小;三是监控维修,即在设备的正常运行中开始实施监测,以确保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因素,及早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突发性故障的产生;四是技术革新,利用现有的技术或先进经验为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在改进设备上,维护人员通过技术革新来改进设备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从
要素实行划分,还要与其他部门工作相衔接.消除交叉、遗漏等现象,清晰界定各自职能职责内容。同时基于运行特点和性质,应详细制定本科室工作程序,同时还符合上级规范和行业标准要求,加强工作程序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者重细化岗位工作程序,使其更具体、便于操作,促进岗位运行效率的提高。这样,就形成了管理与运行并重的体系结构。
2.4可持续的资源管理
通导系统资源管理从原来单纯的设备购置、人员引进转型为技术革新和控员增效。为了有效利用设备资源.首先,在综合考设备各单元的数目、故障率及重要度后,对关键性部件进行适当允余配置,以增加可靠性;其次,通过技术革新或改造等手段,改进设备缺陷,延长设备使用周期。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一是重点关注引进人员的综合素质;二是通过完善各种增训机制、激励机制来提升人员的业务素质。
随着空中交通流量的增加,管制扇区不断开放,设备安全保障压力也不断增加,所以设备的日常运行管理、定期遗检维护等环节就非常重要,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评估,控制各种不利固素,实现最优化的管理是空管安全和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当前,空管系统已进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业务领域广、保障任务重、安全压力大已成为一种空管运行的新常态,通导系统必须提升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借助信息收集、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加强设备态势的分析研判,增强系统安全观,成长为一支“思想作风好、团结协作好技能创新好、管理模式好“技术队伍,确保通导系统和空管系统的持续安全。
参考文献
[1]来大奇.电子设备教障诊断原理与实践
而提高其可靠性,以最小代价使设备性能更趋完善,延长设备运行
[2地球站电磁环境保护要求
寿命。综合运用多种设备维护维修手段,使我们尽可能提前发现设备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可从面适当安排生产和维修,提高维修效率。所有维修方式的有效实施,都将对安全生产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2.2设备环境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通信导航监视系统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对设备影响越来越多。设备对于电磁环境的要求应参照相应的国家标准,如地球站电磁环境保护要求》中的无线电干扰场强度和磁场干扰场强度要求。在确定设备安装地点前,应聘请专业机构对周围电磁环境进行全面监测。
设备运行所在的机房环境应该具有如下条件:温湿度监测,市电检查模块,空调,UPS,监控电脑.烟雾探测器,电流/电压传感器等设备和必要的卫生条件。
2.3设备维护的制度建设
2010年,民航空管系统全面推行安全管理体系,成功将9859 文件成功融合人IS09001:2000规范化管理体系,从而实现质量和安全管理的有机融合,面向全体员工及全部生产和管理过程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提出了各种其体管理要求,并通过实际运行持续改
作者简介:马纯清(1974-),女,吉林省长券市人,工作单位:民航吉林空管分局,职务:工程师,研究方向: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