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中医古籍数据库数字化建设发展综述

中医古籍数据库数字化建设发展综述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6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19 15:36:57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中医古籍数据库数字化建设发展综述 ·174·
中医古籍数据库数字化建设发展综述
荣士琪杨朝晖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天津300000)
信息技术
摘要: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中医药古精数宇化资源发展建设情况,通过对不同类型数据库优缺点的对比,分析当前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为中医古籍数宇化建设提供了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医;数据库;古薪数宇化
中医古籍是中医药学传承和发展的载体,既其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又其有相当的文物价值。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上海辞书出版社统计,全国151家图书馆藏有中医图书13000多种,其中1911 年以前的历代中医古籍8927种。在中医古籍没有数字化之前,学者在大量文献中收集、查找、考证进行着艰苦的劳动,这种劳动强度大,效率低。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医古籍数学化的技术与实践都有了全面的进步,用数字化手段对中医古籍进行处理,既可以使中医古籍的原图原貌永久保存,又可以通过数据库和网络广泛利用,避免阅读原书对古籍造成的损伤。固此,中医古籍数字化是中医古籍保护和利用的理想方式。开发数字化的古籍资源,使之服务于当代临床实践,是发展中医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中医古籍数字化开发的重点由早期的书目数据库的建
大特点是全手工录人,这使它能对单个字符进行操作,从而完成任意关键字、词间、句的检索间;“中医药珍善本古籍多媒体数据库”,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研制的.该数据库内含320种中医药全文善本古籍,对长期制约中医古籍数字化实现的一些关键性技术经过持续的研究和试验,采用了图文结合的形式,使读者能够方使的对古籍的内容进行检案、缩辑和统计司
另外,一些综合型的中医古籍数据库里包含了中医古籍的内容,如爱如生系列数据库也推出了医书集成产品;金图国际中医药古籍资料库、国学宝典等数据库中都含有大量的中医药书籍[7]。
4特色数据库
4.1calis特色数据库项目
高校图书馆是我国公共图书馆系统之外,收藏中国古籍数量最
设转向全文数据库,并逐渐向专题特色数据库与地方特色数据库的
大的机构。为了实现高校图书馆馆藏古籍书目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
建设进行转变,最终的发展方向将是能提供多种检索途径的,非中医专业人士也能使用的中医古籍知识库的模式。当前,中医古籍数据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中医药书本式目录
许多藏有古籍的图书馆都会自行编制一至几套书本式目录,有些图书馆的目录根据读者的使用情况编制索引,如版次索引、年代索引、分类索引等。早期的书本式目录为中医药古籍的研究提供了简单、简便的检索途径,不仅减轻了使用者查找、需阅的劳动量,而且减少了对古籍的损害,是一种有效的目录形式。但是由于书本式目录未能深人地反映中医药古籍的内容,且与导读人员水平及读者的阅历密切相关,只能起到简单的指引作用日
2中医药书目数据库
我国的古籍数字化研究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特别是书目数据化方面。国内稍有规模的藏有中医药古籍的医学院校、科研机构及图书馆,为了更好地保护中医药古籍,减少古籍的损毁程度,无不进行馆藏书目数据库的建设。但是,由于受到种种客观条件限制,各书目数据库的揭示深度也不一样:有的相对完整:有的图书馆只是进行简单的书目录人,既无简介也无摘要;有的基至连基本项目也著录不完整。同时.由于目前国内还没有制订统一的书目数据库的建库标准,我国的许多书目数据库重复建设严重,远远未达到共享的目的。但书目数据库的建立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检案的速度,提升了中医古籍的利用效率。其中,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馆藏中医古籍目永数据“是国内的藏书比较丰富的书目数据库: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有中医古籍5千余种6 万余册,中医珍善本为1.6万余册(1300余种).历代版本8000余个,占存世中医古籍的60%3,“馆藏中医古籍目录数据库"是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馆藏中医线装书目》基础上建设的机读目录库,收录有馆藏中医古籍书目信息10610条,提供书名、著者等多种检索途径用,方面了科研工作者查找和利用古籍
3中医全文数据库
中医药古籍的珍稀性和易污损性决定了书本式目录和书目数据库不能满足科研及古籍保护的需要,作为再生性保护,全文数学化是最好的选择。我国真正的古籍全文数学化工作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现有的古籍全文数据库根据保存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全手工录入、全图像扫描、全图文结合三种方式。其中有代表性的有中华医典"和"中医药珍善本古籍多媒体数据库”:“中华医典” 为光盘版的中医古籍数据库,目前已收录中医古籍近千种,它的最
2004年初,由北京大学图书馆牵头,联合南京大学图书馆、北化,:
生因家学真书馆古文献资源的数学图书或数据库,并以“高校古文献资源库” 为项目名称,同年6月份"高校古文献资源库"被批准列为CALIS“十五"建设项目“专题特色数据库"中的一级资助项目,该项目已于 2007年通过验收,“高校古文献资源库”项目制订统一古籍著录的元数据规范和数字加工标准,如calis特色库古籍著录规则》、古籍描述元数据规范》、CALIS特色子项目描述元数据规范及相关规定》等,实现了古籍数据库数据著录标准化、数据标引标准化与规范控制标准化闽,为今后高校开展古籍特色数据库建设,实现古文献全文图像和全文文本的数字化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高校古文献资源库"属于综合型的古籍特色数据库,并没有突出中医古籍的特点,也没有对中医古籍的内容做更深层次的加工和提取,
4.2自建中医药特色数据库
中医古籍自建数据库工作是一项历时久、耗资多、技术密集的系统工程。其建设主体主要是各中医药类高校图书馆,据统计,在 125所医学类院校中(含包括医学院票的综合性大学),有21所大学共建成了26个古链文献数据库叫,在古籍特色数据库的开发建设方面作出了可贵的探靠与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馆藏中医古籍数据库”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古籍善本书目提要数据库”、“中医文化书目库”、“送瘟神”中医药抗非典专集;天津中医药大学的“善本浏宽“数据库,浙江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古籍数据库”,这些中医古籍特色数据库充分反映了馆藏特色与地方特色。但这些自建特色数据库普遍存在着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等间题,缺乏统一标准和共享途径;大多数的特色数据库仅能提供目录、题录或提要检索,缺乏全文数据库;而且数据库结构单,规模小,专业面狭牵,检索途经单一,缺少丰富的检索词的查找和选择功能,如主题词、责任者、分类号、关键词等,有的数据库根本没有检索功能,仅能浏览(。
5中医古籍知识库
知识库是人工智能和数据库结合的产物,它是以一致的形式存储知识的机构。随者计算机、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医古籍数学化资源组织形式由基于学词检案的全文数据库开始转向深人到知识单元的基于概念检案的知识库系统建设,目的是对中医古籍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与利用。中医药古代文献知识库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构建了我国第一个中医古籍知识库系统,收录的中医古籍以本草文献为主,目前已建成中医古籍本草知识库、中医(转下页)
上一章:浅析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管理中的运用 下一章:关于金州新区医疗改革的研究

相关文章

金属腐蚀图像数字处理技术发展综述 中医药院校特色数据库建设研究 智能数字化电厂的建设关键技术和发展 中医脉法解 (中医古籍校注释译丛书) 中医古籍珍稀抄本精选 药论 T/CIATCM 074-2020 中医流派传承数据库建设指南 中医古籍名著集粹 吴氏本草经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 脉经语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