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放射肿瘤医学科技发展和展望

放射肿瘤医学科技发展和展望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4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19 15:07:56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放射肿瘤医学科技发展和展望 科技论坛
放射肿瘤医学科技发展和展望
张美浩王莹
(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杭州310000)
· 61 -
摘要:就目前的放射肿痛医学而言,其中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是放射肿痛诊断,其二是放射肿瘤治疗。在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放射诊断设备也在不断的进行更新,有最初简单的X线诊断机到现在的CT以及DSA等多种影像技术,达些影像技术的应用,使得放射肿瘤医学诊断的总维得到了极大的改变,同时也使得诊断结果更加精确,为肿痛治疗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本文就放射肿痛医学科技发展和展望遗行了简要的探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放射肿痛医学;科技发展;展望
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各行各业都将计算机引人到管理中,尤其是放射肿瘤医学对计算机的应用更为普遍,计算机的应用使得肿瘤治疗的手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诊断的结果也更加的精确。而在放射肿瘤医学中,所涉及到的内容涵盖了方方面面,这些内容之间只有紧密配合才能够便得放射肿瘤治疗效果得带明显的体现。就我国目前的放射肿瘤医学的发展状况而言,其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在临床中还需要不断的研究拓展,随着放射肿瘤医学的不断发展,未来的肿瘤治疗效果会更加的突出。
1放射物理学研究
医学中放射物理学是一种交叉的学科类别,能够利用物理学的相关知识对肿瘤疾病进行详细的诊断.并且根据诊断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治疗。随着放射物理学的发展,X射线技术出现,效射肿瘤医学中逐渐将X射线技术引人,使得放射诊断的结果更加的精确同时为治疗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就目前放射肿瘤所采用的设备现状来说,所采用的放射诊断设备在性能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其中在现代放射肿缩诊断中,主要采用的诊断设备为核磁共振成像以及数字减影仪、X线诊断机等影像技术。这些影像技术的应用,使得影像思维得到了拓展,影像技术的更新,使得影像学向着功能化的方向发展,功能化影像学的出现,使得各种细微的形态学都能够得到良好的观察结果,而且在扫描的速度上以及在影像清晰度的呈现上,更加具有优势,为放射肿瘤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由诊断机衍生出来的治疗机种类也在不断的丰富,在目前的放射肿简治疗中,主要使用的治疗机为射颠治疗仪、超声聚焦刀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治疗技术虽然各有不同,但是无论是何种治疗技术,都属于物理学肿瘤治疗技术范畴。
2影响诊断技术的应用
在进行肿瘤放射治疗时,采用影像技术已经成为了共识。影像技术贯穿于放射肿瘤治疗的全过程中,对放射治疗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利用影像技术可以对肿瘤治疗的各个阶段进行其体的信息分析,从而能够得到准确的信息,对放射肿瘤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出现了不同种类的成像技术以及影像信息源,并且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极大的推动了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而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有出现了组合型一体化设备,这些组合型一体化设备的应用,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使得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极大的笑破,并且极大的改善了医学影像与诊疗效果之间的传统界限,使得两者之间的联系性不断的加强,对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3线性能量传递治疗机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Y线能量与X线能量得到提高,在利用两者进行放射治疗时,能够有效的杀死大量的癌细胞,阻止瘤细胞的扩散,从而增强治疗的效果。但是,当着两个射线进入到人体之后,会着轨速行进,其传递能量比较的小,被称为低LET.在静止期细胞、缺氧细胞方面,要通过低LET将其杀灭是不可能的。为此,人们开始注重对高LET射线的研究。对于细胞分裂、细胞氧含量各期的依赖,高LET射线的生物效应程度比较的小,即使在低氧、缺氧的状态下,杀灭肿瘤细胞都是可以实现的
近年间世的仪器包括重粒子、快中子、质子等,虽然已开始应用基金号:2013年浙江省卫生厅医药卫生科技计划2013KYB106
于临床,但多为研究阶段。在国内,临床对中子刀的应用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治疗经验。而质子的治疗还处于试运阶段,由于器械的造价较为昂责,为此在短期内普及还比较困难。在高LET治疗中,能量释放最为猛烈的是硼中子俘获治疗系统,它是利用原子核煤炸,将肿瘤细胞内的肿瘤细胞摧毁,得到有效治疗的一种手段。在治疗过程中,对一种含非放射性的自然元系进行注射,其与肿瘤细胞的亲和力非常的强,作为一种特殊的化合物,其进入人体后能在肿韬细胞内迅速凝聚,之后借助超低能中子射线进行照射,翻元系在肿瘤细胞内与中子射线发生核反应,而一种其高线性能量转换的粒子由此得到释放,即使α粒子的释放是少量的,也能够起到 o
杀死肿瘤细胞的作用。
4近距离治疗(后装机)
自1898年居里夫人发现了铺(Ra)元素之后,1905年开始了第-例组织间Ra插植治疗。1930年Palerson和Packer建立了Ra针播植规则及剂量计算方法,正式开始了近距离治疗。直到20世纪 80年代近距离放射治疗技术(后装机)取代了传统的近距离放射治疗。后装机采用远距离操作,计算机控制,能够勾划出清晰的图像和剂量曲线分布。无论从安全性、可靠性、防护性和病人舒适程度考患,明显提高了精度和治疗效果,从而迅速推广
近距离治疗有多种方式,因肿瘤位置或解剖结构的差异,可采取不同的照射技术,空腔脏器常用腔内治疗,实质性肿块采取组织间植入,近几年又开展了放射性粒子植人技术,配合其他治疗手段治疗前列腺癌、胰腺瘤、基至某些类型的肺瘤、脑瘤等,取得良好效果。这也是继近距离放疗后的进一步发展,过去有些模具或敷贴器治疗现在已为浅层X线或电子束所取代,术中置管术因受条件限制,国内仅有少数单位作过报道。
近距离治疗常用的核素种类繁多,源型各异,(管、针、液、胶囊等剂型)能量和半衰期也不同,除钻能量较高外,多数为低能含和β的混合线。放射线经金属外壳过滤后成单一的线能谱。它照射的范围有限,损伤危险性很小,是重要的辅助放射治疗工具。
5结论
总之,放射肿医学科技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之中,使得肿瘤疾病的诊断依据更加的精准,治疗效果得到极大的提升。通过放射肿瘤工作者长时间的研究和改进,各种诊断技术以及治疗技术出现,使便得肿幅的治愈率逐步提升,放射治疗和诊断也能够对人体中的各个部位进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但是就目前的放射治疗技术来说,其还是处于初步发展的阶股,其也只能起到局部的治疗效果。因此,还需要专家和学者对其进行详细的研究,对放射肿缩医学中的各项科技进行拓展和创新,这对肿瘤工作者而言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
参考文献
[目]包尚联,张怀端医学影像物理和技术[]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4,2(01) :118120
[2]包高联,黄新瑞,邹润磊.PET成像及其在中国发展的建议[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3,9(5):1720
[3]祥品.立体定向外科造展[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惠 2000,2(1): 4345.
上一章:子宫内膜癌的常见病症以及治疗方法 下一章:简述液相微萃取技术在样品药物检测中的运用

相关文章

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DB32/T 3906-2020 介入放射学和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规范 肿瘤放射治疗手册 肿瘤放射治疗临床手册 现代肿瘤放射治疗学 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挑战、机遇和展望 中国精细化工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展望 肿瘤放射治疗学三(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