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0-
2010 No.1 Serial No.214
China Brewing
科学饮酒有益健康预防治病
汪建国
(嘉兴酿造总公司,浙江嘉兴314003)
中国传统工艺酿造的黄酒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历代传承,有着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根基,代表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沉淀的养生文化。我国黄酒与国外酿造酒相比,原料、工艺、设备等差异较大,传统黄酒酿造技艺精妙独特,在配料上以粮食(大米、黍米、玉米、荞麦、青稞等)为原料,小麦制曲,酒药制淋饭酒母。其酿造特征为高浓度投料,开放平衡式和抑制式多菌种混合发酵,低温长时间养醋,高温杀菌,陶坛灌酒,荷叶竹壳泥封,历经春夏秋冬 1~5年陈酿,故具有“甜、酸、苦、辛、鲜、涩”等6味一体的风味和较高的营养价值及对人体的保健功能。饮酒是人们日带生活所需和精神享受,每逢婚庆佳节,迎送宾客,亲朋好友都以酒助兴,以酒会友,以酒增情"。但当饮酒已成为现代社交一种不可或缺的存在,当饮酒成为大众生活消遭的一部分,当饮酒成为众多重大场合的一种仪式或者寄托。于是,在健康诉求之上来思考饮酒与健康、饮酒与养生就显得极为重要。近年来,黄酒与健康成为热门话题,颇受关注。综观报道资料,有关中国黄酒的功能性成分及其对人体的生理功能,许多同行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发表了相关论述。
现就“科学饮酒,有益健康”的相关资料进行综述。 1中外对饮酒与健康的论述24
黄酒香气浓郁,酒性温和,营养丰富,风格独特,品种繁多,名称各异。千百年来,我国人民一直用黄酒来解疲劳、提精神、舒筋活血、补血养颜、健和胃、强身健体。黄帝内经,素问》说:“酒类用治病”:汉书,食货志》载:“酒,百药之长”;唐代我国第一部药典《新修本草》就规定了“米酒可入药”;药王孙思邀对酒有“少饮和血益气,壮身御寒,避邪延移”和“作酒服,佳于丸散,善而易服,流行迅速”之说:本章拾遗》评价酒能“通血脉,厚肠道,润皮肤,散湿
收稿日期:2009-01-31
Potatory and Health
气,消愁息怒,宜言畅意”;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诸酒醇不同,唯米酒入药”;“酒,天之美禄也。面曲之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清愁道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云精,生痰动火”。说明饮潜“少则益,多则害”;古代中医认为“清味辛,甘,性温。能和血通脉,祛塞寒壮神,宜导药势”;“厚肠胃,润肌肤,散塞湿气,养脾,扶肝,除风下气,热饮基良“和酒为水谷之精,熟谷之波配酿而成,味有甘有辛.而性皆主热”。此外,米酒、黄酒又可温养脾胃,具有一定补益作用。这些论述都是古代先民对酒在医学实践中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酒对人类的贡献
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饮酒与保健进行了广泛
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证明饮滴不仅能够延年益寿,而且还能够预防心脏病的发生,从而让世人对酒有了薪新的认识。研究成果表明:(1)关于适度饮酒量的上限界定是存在分歧的。在法国、意大利、德国适度饮酒量的范围在75g~80g(1小瓶烧酒左右)。但是,在大部分情况下,饮酒量在30g~50g时,饮酒者的总死亡率低于禁酒者,而且有助于延长人的寿命。(2)每日饮酒量在60g~70g 时,不会对中年男子的寿命即总死亡率带来任何影响,而且还不会对人体的肝脏造成损伤。(3)与减少总死亡率的酒量上限相比,有效预防心肌梗死产生的酒量上限要远远高于前者。这一结果往往超乎常人想象,根据各国研究认为有效预防心肌梗死的酒量范围在50g~80g。在法国,酒量范围被界定在70g,在意大利、德国、日本、澳大利亚酒量被界定在70g~80g左右。此外,日本研究人员发现,少量饮酒(60kg体重,日饮60%vol白酒100g左右)可使人体产生溶解血栓物质一—尿激酶,还能对预防心肌梗塞和脑血栓有利。故日本人称酒为“生命之水”。还有大量的研究表明,酒
作者简介:汪建国(1956-),男,高级酿酒师,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黄酒、白酒、调味品。
助既已形成的酒礼、酒德思想,在国人广泛的传统习惯和思维基础上,挖掘酒作为热情、高贵、和谐的潜力,将酒文化发扬光天网。
中国酿酒企业也可以在这个核心指导下,提炼、塑造自己的企业文化,形成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理念的企业文化。同时也可以顺应中国酒本身的儒家文化的特点,来塑造产品文化。随着儒家思想的国际影响日益增加,这个大
环境也是中国酒走向世界的契机。参考文献:
[1]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文化史三百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2]中国酒文化.白银日报[N].2006-4-18.[3]邑心文.酒[M]长沙:岳麓书社,2005.
[4]卢守助.晏了春秋译注—诸子译注丛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5]严德志,郑家轩.渭文化变更与司法精神病学的关系[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4 (3);145-146
[6]卢卡裔.历史与阶级意认[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7]陈成国.礼记[M]长沙:岳黄书社,1989.[8]陶毅.酒浆[M]北京:古籍出版社,1988
[9]郭沫若.李白与杜甫[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10]于行前.中华酒文化大观[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