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新疆动物原奶中肠球菌抗生素耐药性分析

新疆动物原奶中肠球菌抗生素耐药性分析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90.14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03 16:34:42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新疆动物原奶中肠球菌抗生素耐药性分析 研究报告
中国酿造
2016年第35卷第1期
总第287期
新疆动物原奶中肠球菌抗生素耐药性分析
张潇周兴雅倪永清*
(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
·43·
摘要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从新疆常见食用性动物原奶中筛选出的17株肠球菌(Enferococcusspp-)进行10种抗生素耐药性检测耐药谱结果显示,17株肠球菌对新霉素和卡那霉素均为100%敏感对链霉素耐药率较高,为94.12%对其余7种抗生素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票啶酸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5.29%和23.53%对利福平、红霉素、头抱瑾房和氨苯西林等抗生素敏感或中度
药,仍需进一步对肠球菌耐药传播进行监测。关键词源奶肠球菌抗生素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S852.61
文章编号0254-5071(2016)01-0043-04
doi:10.11882/j.issn.02545071.2016.01.010
Analysis of antibiotics resistance of Enterococcus spp.from animal raw milk in Xinjiang
ZHANG Xiao, ZHOU Xingya, NI Yongqing*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832000, China)
Abstract :17 strains of Enterococcus spp. were screened from raw milk of Xinjiang common animals by Kirby-Bauer method. The drug resistance of 17 strains of Enterococcus spp. was detected with 10 antibiotics. The results of drug-resistant spectrum showed that the drug resistance rate of 17 strains on neomycin and kanamycin was 100%, the drug resistance rate on streptomycin was 94.12%. And that on the other seven antibiotics showed different degrees of drug resistance. The drug resistance rate on nalidixic acid and tetracycline was 35.29% and 23.53%, respectively. The strains were sensitive or moderate sensitive on rifampicin, erythromycin, cefotaxime and ampicillin. More than 50% of the strains could tolerate 4-5 kinds of antibiotics, which indicated that Enterococcus spp. selected from dairy products in Xinjiang ethnic minority had drug resistance. Part Enterococcus
parouo satpng aq o p lgs aouessa anap dds snaaoouar o peas a asea S ardn pe dds Key words raw milk; Enterococcus spp; antibiotics resistance
抗生素又称抗菌素是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产生的代
谢产物对特异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条灭作用。20世纪初期抗生素诞生以来越来越多的抗生素被发现并广泛应用于医疗、兽医以及动物饲料等行业其广泛使用使得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随之而来的细菌耐药性可题日益凸显且备受关注细菌耐药性的广泛传播和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由于抗生素的不正当使用及滥用现象长期以来被认为安全的、广泛应用于发酵食品领域的乳酸菌已经产生耐药并携带了相应的耐药基因并随若人类大量应用抗菌素这些益生菌可能成为抗菌素抗性基因的病原库。肠球菌(Enterococcussp.)是人体正常的定殖菌作为典型的乳酸菌是部分食品的重要微生物菌群在传统原奶发酵也是优势种群同时又为医院内感染的常见致病菌3。作为发酵乳制品发酵剂的肠球
收稿日期2015-11-20
100091
菌一旦具有耐药性或者携带耐药基因就可能随若人们的饮食而进入人体的胃肠道中通过水平转移进而传递给其他肠道菌株甚至是有害菌最终导致有害菌对相应抗生素的耐药性(+5)。FRANZ等对来自于发醇酵乳中的肠球菌进行了耐药性测定发现所有菌株主要对阿莫西林和方古霉素等抗生素敏感因。自前除了发现抗青霉素和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外还发现了抗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环内沙星、链霉素和庆大霉素的肠球菌具有广谱耐药性的肠球菌还尚未发现[。
新疆以放牧为生的少数民族数量较多居住也较为分散然而随着和外界生活的接轨抗生素的使用也在逐渐增多来源于人和性蓄的医用药物也逐步改变者当地的生态环境。为了解新疆各地原生态奶制品品质及肠球菌的安全问题本研究通过大量采集新疆北部地区各少数民族动物原奶样品通过稀释涂血法分离肠球菌采用K-B纸片
作者简介张潇(1991-)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生物技术与安全。*通讯作者倪永清(1969-)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食品微生物与分子生态学
?1994-201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cnki.net ICS 65.020.01 3715
CCS B 05

城 市 地 方 标 准
DB 3715/T 72—2025
杨柳飞絮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2025-1-6 发布
2025-2-6 实施
聊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3715/T 72—2025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起草。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聊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聊城市林业发展中心、聊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聊城市城市园林管理服务中心、
冠县林业局、聊城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薛静芳、张景臣、张保雷、郭喜军、鲍正宗、王小雷、张晓文、王彩霞、修桂
芳、马玉琴。
I
DB 3715/T 72—2025
杨柳飞絮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杨柳飞絮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发生规律、防治原则及目标、杨柳雌雄株辨识与标
记、飞絮监测预报、防治措施。
本文件适用于杨柳树飞絮的综合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8321 (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杨柳飞絮
poplar and willow catkins
杨柳树雌株的蒴果开裂释放出携带着种子的白色絮状物。
3.2
飞絮抑制剂
liquid growth inhibitor
一种可调节树体内源激素水平的药物。药液输入树体后,打破树体原有激素水平,从而抑制花芽分
化,起到抑制开花的作用。
4
发生规律
杨树、柳树为雌雄异株植物,花单性花,葇荑花序。3 月下旬至 4 月中下旬,当春季日平均气温超
过 15 ℃时,雄花先行开放,大约 7 d 后,雌花陆续开放,雌花序授粉后形成小蒴果,里面包被着白色
絮状绒毛,绒毛中间藏着芝麻粒大小的由胚囊发育而成的种子,发育成熟的小蒴果逐渐裂开,白色絮状
的绒毛便携带着种子随风飞散,传播繁衍后代,形成“杨柳飞絮”。
5
防治原则及目标
按照“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多措并举,综合治理”的原则,通过种苗管控、树种更新、飞絮期高
压喷水、整形修剪、注射抑制剂等措施,标本兼治,实现有絮不成灾的防治目标。
6 杨柳雌雄株辨识与标记
6.1 杨树雌雄株辨识
1
DB 3715/T 72—2025
雄株花序初期花药呈红色,悬垂于细小的花枝上,像一条条“毛毛虫”,2 d~3 d 凋落,树冠较笔
直粗壮。雌株花序呈嫩黄绿色,受粉后一直到蒴果成熟并不脱落,树冠比较开阔细软。
6.2
柳树雌雄株辨识
雄株花序较长,长度为 2 cm~4 cm,结构松散呈黄绿色,3 月底即脱落。雌株花序较短,长度在 1 cm~
2 cm,结构紧实,呈深绿色,在 4 月上中旬即开始产生飞絮。
6.3
杨柳树雌株标记
根据杨柳树的生物学特性,一般 3 月下旬至 5 月中上旬,毛白杨、柳树、欧美杨等种子依次成熟
飞絮,此时期能够准确识别、标记杨柳树雌株。
7
飞絮监测预报
对飞絮树木建立数据库,根据树种、树龄、分布进行分类,研判不同树种飞絮始发期、高发期、持
续时间,提前发出预测预报,科学合理针对性治理。
8 防治措施
8.1 种苗管控
在制定杨柳树苗木繁育计划和生态新造林工程建设中,坚持“控制总量、减少存量、禁止增量”
的原则,严把造林设计关和苗木使用关,从源头上控制杨柳树雌株的繁殖和应用。确需使用杨柳树的,
选择杨柳树雄株。
8.2
树种更新
对进入成熟期的杨柳雌株片林或景观园林绿化提升项目中飞絮多的杨柳树雌株进行有序采伐更新,
用不飞絮的生态、健康树种代替。
8.3
飞絮期高压喷水
8.3.1
3 月底至 4 月下旬,干旱天气时对飞絮的毛白杨、柳树,利用高压喷水喷雾设备每周 2 次~3
次冲洗树冠,在水中可添加粘合剂。飞絮落地后及时进行清扫、处置,防止飞絮复飞。
8.3.2
4 月中下旬至 5 月初,对飞絮的欧美杨高压喷水,方法同上。
8.4
整形修剪
在不影响整体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的前提下,针对人流密集的重点区域,冬季树木落叶后至春季萌
芽前,对树龄较大、侧枝较多的杨柳树雌株进行整形疏剪,减少杨柳树雌株单株飞絮量。整形修剪过程
中严禁抹头等极端措施。
8.5
注射抑制剂
飞絮高峰期后 30 d 内或飞絮结束后 20 d~25 d 内,在杨柳树雌株树干上注射飞絮抑制剂抑制其花
芽分化,控制雌花芽的数量和质量,减少来年杨柳树雌株飞絮量。每年注用药剂一次。常用飞絮抑制剂
的类型、形态、药物成分、注射时间、钻孔要求和使用方法参见附录 A。药剂使用量参见附录 B。药剂
使用按照 GB/T 8321(所有部分)规定执行。
2
DB 3715/T 72—2025
8.6
植被阻滞
在杨柳树雌株的株行间种植其他树种和地被植物,建立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合绿地结构,形成有效的
立体缓冲区,提高对飞絮的吸附滞留能力。
3
DB 3715/T 72—2025
附 录 A
(资料性)
常用飞絮抑制剂
常用飞絮抑制剂见表 A.1。
表 A.1 常用飞絮抑制剂
类型 形态 药物主要成分 注射时间 钻孔要求 使用方法
絮必治 可溶 液剂 赤霉酸,有效 成分含量4 %, 10 ml/支 4月底至5月 中旬 在树干离地2.0 m~2.5 m处 或主干分支点下部,用电钻 斜向下呈45 °钻孔,孔径 为5 mm 左右 ,孔 深3 cm ~ 5 cm。孔与孔之间螺旋上下 交错均匀分布,不在同一水 平面上。 旋下瓶盖,刺破铝箔封口,旋紧插头, 将插头插入钻孔内,用力插紧,插紧 后手握瓶身,旋下后瓶盖并刺破铝箔, 再盖上后盖,后盖留有空隙,以利药 液注入树体内。两周后取下药瓶,可 使用伤口愈合剂对进行封堵。
植缘 可溶 粉剂 赤霉酸,有效 成分含量 20 %,2 g/支 同上 同上 旋下瓶盖,除去铝箔封口,注入 20 ml 纯净水,旋紧插头摇匀 1 min~2 min 至完全溶解。将插头插入钻孔内,用 力插紧,旋下后盖并刺破铝箔,再盖 上后盖,后盖留有空隙,以利药液注 入树体内。试剂被树体吸收约7 d~10 d后,取下药瓶,可使用伤口愈合剂对 进行封堵。
4
DB 3715/T 72—2025
附 录 B
(资料性)
药剂使用量
药剂使用量参照表 B.1。
表 B.1 药剂使用量
胸径 (cm) 10~14 15~24 25~34 35~44 45~54 55~64
用量 (支) 1 2 3 4 5 6
5
上一章:粮食中微量磷测定方法的工艺分析 下一章:交联微孔淀粉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相关文章

DBS22/027-2014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食品中肠球菌的定性定量检验 DBS22/004-2014 吉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食品中肠球菌的定性定量检验 SN/T 3994-2014 动物产品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H4检疫技术规范 T/SHZSAQS 00153-2022 新疆南疆棉田叶螨抗药性检测 技术规程 SC/T 7028-2022 水产养殖动物细菌耐药性调查规范 通则 NY/T 4141-2022 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样品采集技术规程 T/SHAAV 015-2024 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实验室建设规范 SN/T 1944-2016 动物及其制品中细菌耐药性的测定 纸片扩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