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报告
酿造
国中
厌氧接触-膜生物反应器处理自酒黄水的研究
周明罗12,王涛2*,赵兴艳
(1.宜宾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四川
2011年第4期总第229期
·93·
644007;2.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宜宾研究基地,四川宜宾
644007)
宜宾
摘要:对发酵培养菌丝体后的黄水利用厌氧接触-膜生物反应器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进水COD。浓度为10.03g/L~14.36g/L 时,厌氧接触池对度水COD。的去除率为53.5%~69.6%;厌氧反应停留时间14h~16h较为合适。溶氧控制在2.0mg/L~3.5mg/L,MBR对 COD去除率在91.4%以上,出水COD。210.65mg/L~277.89mg/L,NH,-N去除率37.3%~54.2%;MBR对COD。、NH,-N的去除率随污泥
浓度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少,合适的MISS值应控制在8g/L~10g/L。关键字:黄水;膜生物反应器;化学需氧量;氨氨
中图分类号:X7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45071(2011)04009303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from Chinese liquor production by the anaerobic bio-contact and MBR process
ZHOU Mingluo'-2, WANG Tao'2 * , ZHAO Xingyan'
(I.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Yibin Unitersity, Yibin 644007, China; 2. Yibin Research Base, MOE Key Laboratory gf Yangtae Aquatic Enriroment, Yibin 644007, China)
Abstract:The waste water from Chinese liquor production was treated by MBR process combining with anserobie bio-contac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moval rates of COD in the anaerobie reactor was 53. 5% ~ 69. 6% , and the suitable HRT was 14h ~ 16h, when the influent COD was 10. 03g/L ~ 14. 36g/L. In addi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bout MBR demonstrated that the removal rates of COD reached 91. 4% , NH,-N removal rates were 37. 3% ~54. 2% with 2. Omg/L ~3. 5mg/L dissolved oxygen eoncentration in MBR. The effect of activated sludge concentration (MLSS) on COD, NH,-N
removal was slso investigated. It was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MLSS was 8g/L ~ 10g/L in MBR process. Key words: waste water from liquor production; membrane bioreactor; COD; NH,-N
黄水也称黄浆水,是白酒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棕黄色、微黏稠的浑浊液体;底锅水是白酒酿造过程来源于镭酒蒸煮工艺过程中加人底锅回馏的酒梢和蒸气凝结水。黄水、底锅水均含有醇类、氨基酸、脂肪酸等大量有机物及氮、磷元素),成分复杂含量不定,是白酒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污染源之,其COD值为10mg/L~2×10°mg/L属高浓度难
处理有机废水,综合利用是解决其污染间题的有效途径。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bioreactor,MBR)是膜分离技术和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工艺,具有高效固液分离、高浓度微生物量、低剩余污泥量等优点[23]。黄水、锅底水中丰富的有机物及氮、磷元素是微生物生长必需的营养物,本试验对黄水和白酒锅底水
收稿日期:2010年12月21日
基金项目:同济大学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YBWEF08001)
作署简介:周明罗(1977-),男,国川宜窦人,讲师,研究方向为水处理技术及资源化;王涛,,通讯作者。
2.3验证试验
为了验证预测结果是否真实有效,根据以上最佳培养基条件预测进行了近似验证试验,考到实际操作,将最佳培养基组成修正为蛋白陈13.6g/L、LA添加量1.99%c和葡葡糖25.4g/L,其余条件不变,在此条件下进行3次平行试验,结果酶活分别为33.45U/mL、33.52U/mL、33.68U/mL,平均酶活为33.55U/mL,与理论预测值33.842U/mL相比相对误差仅为0.86%,进一步证明了此模型能模拟和预测
实验结果。 3结论
3.1通过FFD试验得出影响保加利亚乳杆菌产亚油酸异构酶的主要因素为LA添加量、蛋白陈和葡萄糖,在此基础上应用中心组合设计进一步优化产酶培养基。结果表明,回归方程二次项对酶活有较大的影响,而交互项作用影响不明显,其中LA的二次项对酶活影响最大。
3.2回归分析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当培养基组成为蛋白陈13.6g/L、LA添加量为1.99%e和葡萄糖 25.4g/L时,其余条件不变,此时亚油酸异构酶酶活可达 33.55U/mL,较优化前(30.345U/mL)提高了10.56%,这充
分说明了回归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和预测试验结果。参考文献:
[1]游庆红,尹秀莲,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产亚油酸异构酶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193,8271.
[2] PARIZA MW, PARK Y, COOK ME, The biologically active isomers of conjugated linoleic acid[J]. Prog Lpid Res, 2001, 40(4) ;283-298.[3] OGAWA J, MATSUMURA K, KISHINO S, et al. Conjugaled linoleie acid aecumulation via 10-hydroay-12-octadecaenoic acid during microeero bic transformation of linoleie acid by Lactobecillus acidophiluas[J]. Appl Eaviron Micerobiol, 2001, 67;1246-1252.
[4]】曹健,王月因,王红军,等,嗜酸乳杆菌亚油酸异构酶活力测定的
研究[J]食品科学,2007,28(1);155-157.
ICS 03.080
CCS A 12 64
宁
夏 回 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 64/T 2115—2024
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服务指南
Guidelines for Rehabilitation Services for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2024 - 12 - 30 发布
2025 - 03 - 29 实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 发 布
DB 64/T 2115—2024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4
3 术语和定义 ......................................................................... 4
精神障碍 ....................................................................... 4
精神康复 ....................................................................... 4
职业康复 ....................................................................... 4
社会参与 ....................................................................... 4
4 服务对象 ........................................................................... 4
5 服务机构 ........................................................................... 5
6 基本原则 ........................................................................... 5
功能训练 ....................................................................... 5
全面康复 ....................................................................... 5
回归社会 ....................................................................... 5
提高生活质量 ................................................................... 5
7 服务内容及要求 ..................................................................... 5
日常生活技能训练 ............................................................... 5
社交技能训练 ................................................................... 6
服药技能训练 ................................................................... 6
健康管理训练 ................................................................... 6
职业康复训练 ................................................................... 7
心理康复 ....................................................................... 7
支持性服务 ..................................................................... 8
物理治疗 ....................................................................... 8
中医康复 ....................................................................... 8
8 康复流程 ........................................................................... 9
康复评估 ....................................................................... 9
康复计划制定 .................................................................. 10
康复服务实施 .................................................................. 10
康复评价 ...................................................................... 10
特殊情况及处置 ................................................................ 10
9 质量控制 .......................................................................... 10
附录 A(资料性) 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 ............................... 11
附录 B(资料性)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 13
附录 C(资料性) 心理社交功能评估表 .................................................. 14
I
DB 64/T 2115—2024
附录 D(资料性) 社会适应功能评估量表 ................................................ 15
附录 E(资料性) 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 ................................................ 16
参考文献 ............................................................................. 17
II
DB 64/T 2115—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宁夏社会福利院、宁夏民政厅民康医院、宁夏荣军康复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宁夏社会福利院、宁夏民政厅民康医院、宁夏荣军康复中心、中山市第三人民医
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成荣、宋红、汪丽娟、卢惠鹏、杨晓军、马晓红、茹立君、王秋香、常增印、
张亮、肖荣、郎赟玲、赵瑜仙、张越、谢平。
III
DB 64/T 2115—2024
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服务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服务的服务对象、服务机构、基本原则、服务内容及要求、康复流
程、服务评价与改进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精神卫生机构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服务,其他医疗卫生机构、福利机构及社区康复场所
的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服务可参照执行本指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MZ/T 039 老年人能力评估
MZ/T 056 精神卫生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
DB64/T 1847 精神障碍患者社交技能训练规范
DB64/T 1849 精神障碍患者日常生活技能训练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精神障碍 mental disorder
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
(或)功能损害。
精神康复 psychiatric rehabilitation
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社会的、教育的、职业的和其他方面的措施,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
训练和再训练,以减轻疾病因素所造成的后果,尽量改善其社会功能,使精神障碍患者的能力得到提高,
恢复或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水平,进而获得平等的权利参加社会生活,充分完成与其年龄、性别、社
会与文化因素相适应的正常角色,履行应尽的社会职责。
职业康复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采取各种适当的手段,帮助残疾人员恢复健康和工作能力,以及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社会参与 social involvement
个体与周围人群和环境的联系与交流能力,包括生活能力、工作能力、时间、空间定向、人物定向、
社会交往能力。
4 服务对象
4
DB 64/T 2115—2024
主要对象包括各类精神障碍患者和精神残疾者,其中大部分是重性精神障碍患者,且主要是慢性精
神障碍患者。
5 服务机构
应设置独立的康复部门,对住院患者进行全程、全面、专业的康复训练服务。
应设置相对独立、固定、能够满足开展精神康复服务需要的场所。
应配备满足康复部门功能需要的专(兼)职康复服务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应持有与其岗位相适应
的专业资格证书,掌握基本的精神康复服务技术,定期进行培训。
应制定完善的管理运行制度机制,包括人员设备管理制度、服务内容流程和服务质量控制与改进
等制度。
应配置满足开展精神康复服务需要的设备设施。
应根据康复理念技术的发展,探索性开展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心理治疗、艺术治疗、日常
生活能力训练、社交技能训练、职业技能训练、中医理疗等康复治疗项目,不断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
6 基本原则
功能训练
围绕服务对象精神障碍的特点,以功能训练为方法,消除和减轻其躯体、心理及社会功能障碍,提
升其生存质量。
全面康复
围绕服务对象的康复需求,以全面康复为方针,弥补和重建其功能缺失,促进其达到最佳康复效果。
回归社会
围绕服务对象的生活状况,以重返社会为目标,改善和改变其身心功能、环境条件,推动其重新参
与社会生活和履行社会职责。
提高生活质量
围绕社会适应能力大小,以提高生活质量为重点,改善其掌握代偿性的生活与工作技能,降低残疾
程度,使其能独立从事一些工作和操持部分家务劳动。
7 服务内容及要求
日常生活技能训练
7.1.1 使服务对象恢复原有的生活技能,适应家庭与社会环境,提高服务对象独立生活能力。
7.1.2 采用场景模拟与日常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动员家属积极参与和督促实施。
7.1.3 个人卫生训练:洗脸、刷牙、漱口、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吐痰等。
7.1.4 家庭生活技能训练:主要围绕履行相应的家庭职责和义务来开展,如与家人一起吃饭、聊天、
看电视,参与家庭事情的讨论,关心和支持家人等。
7.1.5 家务劳动训练:洗衣服、整理内务、做饭等。
7.1.6 具体训练方法参见 DB64/T 1849-2022。
5
DB 64/T 2115—2024
社交技能训练
7.2.1 提高服务对象主动与人交往及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
7.2.2 可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模拟社交活动、工作面试、与邻居同事产生矛盾等场景。
7.2.3 会谈基本技能训练:指导服务对象学会倾听、表达积极的感受、提要求、表达不愉快的感受、
发起并维持谈话、拒绝要求、抱怨等。
7.2.4 处理矛盾的技能:指导服务对象学会妥协和协商、不同意他人的观点而不争吵的技能。
7.2.5 具体训练方法参见 DB 64/T 1847-2022。
服药技能训练
7.3.1 纠正服务对象对精神疾病及其长期服药中的错误观念,从而建立正确的疾病认识和服药态度,
养成良好的自觉服药、按时复诊和管理药物的习惯。
7.3.2 以小组或个别辅导的方式进行,通过授课、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使服务对象了解药
物治疗的重要性、全病程治疗的理念、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应对、预防复发的技巧和向医师求助的方
法。
7.3.3 按照服务对象自主服药程度的不同,将训练分为以下五级。
a) 第一级:药物由工作人员管理,工作人员摆好药物后让服务对象服药,每次服药时教授服务对
象药物的名称、剂量、形状,使服务对象认识药物,知道每次服药剂量;
b) 第二级:药物由工作人员管理,工作人员摆好药物后,服务对象按指定的时间在工作人员面前
服药,使服务对象养成按时服药的习惯;
c) 第三级:药物由工作人员管理,服务对象在工作人员帮助下自己摆药,并按指定的时间在工作
人员面前服药,使服务对象学会药物的自我管理;
d) 第四级:药物存放在工作人员指定的个人药柜内,服务对象定时取药,无需在工作人员面前服
药,使服务对象学会自主服药;
e) 第五级:药物由服务对象自行保管在所属储物柜内,自行定时服药,无需工作人员督促,使服
务对象养成药物自我管理的习惯。
7.3.4 应循序渐进,逐级开展训练,达到目的后可进行下一级训练,如服药过程或精神状态出现问题
(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病情波动,影响训练效果),返回上一级重新训练。
健康管理训练
7.4.1 预防复发技能训练
指导服务对象和家属掌握复发先兆及应对方法。包括学习认识精神疾病、常见精神症状、药物治疗
的好处及常见副作用、复发的因素、复发的先兆表现、预防和应对复发的措施等。
7.4.2 体重管理训练
以针对超重服务对象的体重控制为目标进行体能评估和训练,个人需要制订量身订制的健身计划,
如有氧运动、体育休闲,以及个体控制饮食计划等。
7.4.3 减轻药物副反应训练
可以组织患者进行慢跑、快走、打太极、跳绳、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有氧运动,集体运动时鼓
励协作,通过趣味性吸引服务对象积极参与。运动强度适宜,保证运动时间,培养患者养成自觉运动习
惯。
6
DB 64/T 2115—2024
职业康复训练
7.5.1 工作基本技能训练
帮助服务对象掌握准时上班,个人卫生及职业着装,正确利用工作休息时间,正确接受工作中的表
扬与批评,听从具体的指令,完成工作的责任感,帮助同事及求助于同事的能力,遵守工作中的规则、
纪律等。
7.5.2 岗位实践训练
根据实际开发适合服务对象的工作实践岗位,如半成品加工、手工编织、收银理货、餐具清洗、保
洁绿化、农疗、美发、烘焙、餐饮、播音主持、图书管理、康复助理等,协助服务对象完成或由服务对
象独立上岗完成工作任务,并根据职业康复训练成效和实际表现给予一定报酬。具体训练方法参见DB
64/T 1560-2018。
心理康复
7.6.1 支持性心理治疗
围绕服务对象的情感障碍或心理挫折,根据心理治疗的基本原理,运用解释、安慰、鼓励等支持性
心理治疗的方法,帮助服务对象克服、支持和加强防御功能,增加安全感,减少焦虑和不安。
7.6.2 认知疗法
围绕服务对象的不合理认知,采用识别自动化思维、识别认知错误、真实性检验、去中心化等技术,
纠正其不合理认知,建立新的更理性和现实的认知方式。
7.6.3 行为治疗
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行为分析、情景设计、行为干预等技术,达到改变不良行为、减
轻和消除症状,促进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的治疗。
7.6.4 认知行为治疗
通过识别和改变不良认知,调整情绪和行为反应,达到缓解或消除心理问题的目的。强调患者的积
极参与和自我管理,以及治疗师与患者的合作关系。
7.6.5 正念减压疗法
鼓励服务对象运用自身内部的资源和能量积极主动地去关注自己,使身体得到更大的放松,心灵上
更加平和,生活得到更好的平衡。
7.6.6 音乐疗法
科学系统地运用音乐的特性,通过音乐特性对人的影响,协助服务对象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达到生
理、心理、情绪的整合,并通过和谐的节奏,刺激身体神经、肌肉,使服务对象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产生
愉快的情绪。
7.6.7 原生艺术治疗
7
DB 64/T 2115—2024
通过艺术创作的过程,唤醒和激发服务对象的天性和潜能,以此来修复、治愈因脱离自然而引发的
各种精神问题和社会文化生态问题。
支持性服务
7.7.1 康复知识培训
通过个体讲解、举办精神残疾预防与康复知识讲座、开展康复咨询活动等,向服务对象宣讲精神治
疗药物作用、科学服药、改善睡眠、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等方面的知识及必要的康复技能。
7.7.2 同伴支持服务
组织服务对象组建互助自助小组,让组员共同进行情感交流、信息分享、构建希望、功能锻炼等,
进而提高其康复信心、进一步稳定病情、改善社交技能、提高服药依从性。
7.7.3 家庭支持服务
组织服务对象家属通过健康讲座、交流互动、联谊会等方式,分享照顾服务对象的经验和技巧,提
高家属对复发征兆、药物副作用、自杀伤人先兆等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处理方法,同时,让家属学会掌握
一些情绪自我调整、自我减压的方法。
物理治疗
7.8.1 运动疗法
帮助服务对象开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训练内容:
a) 增强肌力训练:采用助力训练、主动训练、阻抗训练等方式,增强服务对象肌力;
b) 体位转移训练:帮助不能独立完成转移的服务对象进行独立转移、辅助转移或被动转移,提升
自理能力及社会参与能力;
c) 平衡与协调训练:帮助不能调整并维持自身身体状态的服务对象进行静态平衡训练、自动态平
衡训练、他动态平衡训练,以保持最基本的身体姿势;
d) 心肺功能训练:帮助服务对象开展呼吸功能训练及心功能训练。呼吸功能训练包括腹式呼吸训
练、呼吸、肌力和耐力训练、全身训练、中医传统康复等,心功能训练包括步行、慢跑、踏车、
上下楼梯、跳跃等有氧耐力训练和握拳、上举、曲肘、抬膝、哑铃、沙袋等力量、阻抗和等长
运动训练。
7.8.2 物理因子疗法
根据服务对象病情和功能需要,选择针对性的物理治疗仪器,如磁刺激仪、脑反射治疗仪、生物反
馈治疗仪、光疗仪、体感音波治疗仪、中低频脉冲电治疗仪等,制定治疗方案,实施靶向性干预,改善
症状,提升功能。
中医康复
7.9.1 通过穴位按摩等中医治疗方法调理服务对象气机,疏肝解郁,缓解紧张情绪,促进身心健康。
7.9.2 主要内容包括推拿治疗、贴敷治疗、针刺治疗、灸法治疗、拔罐疗法等,以及传统中医养生保
健操如八段锦、太极拳、易筋经中医养生操等。
7.9.3 设置独立的、大小适宜的治疗空间,配备相应的专业、数量充裕的理疗设备,应由中医医生开
具医嘱,并开展具体的中医理疗操作。
8
DB 64/T 2115—2024
8 康复流程
康复评估
8.1.1 评估原则
评估原则至少包括以下几项:
a) 尊重隐私原则:提供安全的环境,让服务对象在交谈场所和心理上都感到自己是安全的;
b) 全面性原则:从评估内容、信息来源以及言语和身体反应等几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c) 目标性原则:在评估前要制订明确的评估目标,如获取病史信息、审查异常问题以及确认相关
问题等;
d) 非批判性原则:对服务对象进行评估时,不应以个人情感来评价,更不应无端猜测;
e) 非绝对结论性原则:介入性谈话中不应该给出绝对性的话题;
f) 可度量性原则:应该设定合适的指标和标准,来衡量目标的进展和成果,并及时对其进行评估
和调整。
8.1.2 评估维度
应从以下几个维度开展评估:
a) 基本资料: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信仰、嗜好等相关信息收集;
b) 仪表仪容:打扮、表情、神态以及指甲、头发、牙齿等的清洁度方面进行评估;
c) 病情情况:说话方式、思维逻辑情况、意识水平、情绪状况、记忆状况、注意力状况、行为等
方面进行判断,根据服务对象的回答是否答非所问,思维是否有逻辑性,近期记忆、延时回忆、
即时回忆情况如何,情绪高涨还是低落等,来判断其症状是否明显,从而对康复者症状的程度
是否影响其角色功能发挥、影响的程度如何做出评估;
d) 病史:从家族史、服务对象本人精神病和药物治疗史以及其他躯体疾病史方面着手,从中获得
服务对象的病因、治疗情况、服药情况等;
e) 自知力情况:根据服务对象的服药情况、自诉情况、家属反映等多方面情况对其自知力做出评
估;
f) 能力评估:从服务对象的行为能力、角色发挥能力、自理能力、工作能力、理财能力、社交沟
通能力等方面进行能力评估;
g) 支持系统情况:经济支持系统、家庭支援系统、社区资源系统以及社会资源支持系统等;
h) 潜在危险评估:是否有自杀自残史、暴力倾向、损害物品情况等。
8.1.3 评估方法
评估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法:
a) 会谈;
b) 观察;
c) 查询病历和相关资料;
d) 专业评估量表: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详见附录 A.1)、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详见
附录 B.1)、心理社交功能评估表(详见附录 C.1)、社会适应功能评估量表(详见附录 D.1)、
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详见附录 E.1)等。
8.1.4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评定标准包括:
9
DB 64/T 2115—2024
a) 痊愈:症状全部消失,自知力完全恢复,社会适应能力良好;
b) 显著进步:症状大部分消失,自知力部分恢复,社会适应能力改善;
c) 进步:症状稍有好转,自知力未恢复,社会适应能力改善不明显;
d) 无效:症状无好转或恶化,无自知力,社会适应能力严重不良。
康复计划制定
8.2.1 依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康复计划,明确短、中、长期目标。
8.2.2 明确服务对象康复服务的内容和进度。
8.2.3 明确康复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监护人各自的责任和任务。
康复服务实施
由精神科医生或康复治疗师统筹制定康复方案,并根据制定的个体化康复计划开展康复训练。
康复评价
8.4.1 再次综合运用会谈、观察、专业评估量表等方法,对服务对象的康复效果及服务满意度等进行
评估。
8.4.2 根据评估情况,对康复训练效果达到预期目标的服务对象提出新的康复目标,制定新的康复措
施和计划。对康复训练效果不理想者,修正原康复计划、调整康复目标和康复措施。
特殊情况及处置
如发现服务对象病情变化,工作人员应及时与主管医护人员沟通信息,必要时立即协助送回治疗区
域治疗。服务对象缺席康复活动时,工作人员要及时了解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9 服务评价与改进
康复服务部门应建立质控机制,制定内控标准,定期开展内部质量控制检查、评估并持续改进。
质控内容包括工作制度、康复计划落实情况,康复档案的真实、准确、完整性,康复效果评价等。对质
控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向本机构相关部门汇报。
康复服务部门或机构管理部门应定期开展服务质量评价,以定期召开康复者或家属座谈会、发放
意见反馈表、查询服务记录等方式进行满意度调查,开展全面服务质量评价。
10
DB 64/T 2115—2024
附 录 A (资料性)
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
表A.1给出了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的样式。
表A.1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
姓名: 年龄: 性别: 职业: 文化程度: 诊断: 评定日期: 评定人:
分量表 评定项目 0 正常 1 轻度 2 中度 3 较重 4 重度
工 疗 情 况 1.工疗主动性 0 正常 1 轻度 2 中度 3 较重 4 重度
2.工疗持久性 0 正常 1 轻度 2 中度 3 较重 4 重度
3.相互合作 0 正常 1 轻度 2 中度 3 较重 4 重度
4.完成定量如何 0 正常 1 轻度 2 中度 3 较重 4 重度
5.工疗质量 0 正常 1 轻度 2 中度 3 较重 4 重度
6.工疗工艺复杂程度 0 正常 1 轻度 2 中度 3 较重 4 重度
7.对工疗的学习态度 0 正常 1 轻度 2 中度 3 较重 4 重度
8.工疗的综合评分 0 正常 1 轻度 2 中度 3 较重 4 重度
生 活 能 力 9.合理用钱 0 正常 1 轻度 2 中度 3 较重 4 重度
10.饮食安排 0 正常 1 轻度 2 中度 3 较重 4 重度
11.冷热衣着调整 0 正常 1 轻度 2 中度 3 较重 4 重度
12.空余时间的利用 0 正常 1 轻度 2 中度 3 较重 4 重度
13.对自身健康关心 0 正常 1 轻度 2 中度 3 较重 4 重度
14.院外活动 0 正常 1 轻度 2 中度 3 较重 4 重度
15.时间观念 0 正常 1 轻度 2 中度 3 较重 4 重度
16.生活能力的综合评分 0 正常 1 轻度 2 中度 3 较重 4 重度
社 交 能 力 17.集体活动减少 0 正常 1 轻度 2 中度 3 较重 4 重度
18.交往程度 0 正常 1 轻度 2 中度 3 较重 4 重度
19.语言交流 0 正常 1 轻度 2 中度 3 较重 4 重度
20.相互帮助 0 正常 1 轻度 2 中度 3 较重 4 重度
21.礼貌 0 正常 1 轻度 2 中度 3 较重 4 重度
22.社交综合评分 0 正常 1 轻度 2 中度 3 较重 4 重度
讲 究 卫 生 能 力 23.大小便料理 0 正常 1 轻度 2 中度 3 较重 4 重度
24.衣着整洁 0 正常 1 轻度 2 中度 3 较重 4 重度
25.梳洗 0 正常 1 轻度 2 中度 3 较重 4 重度
26.做室内外卫生和整理床铺 0 正常 1 轻度 2 中度 3 较重 4 重度
27.饮食卫生 0 正常 1 轻度 2 中度 3 较重 4 重度
28.卫生综合评分 0 正常 1 轻度 2 中度 3 较重 4 重度
11
DB 64/T 2115—2024
表 A.1 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续)
关 心 和 兴 趣 29.看电影,电视或书报 0 正常 1 轻度 2 中度 3 较重 4 重度
30.知当代国家重要人物 0 正常 1 轻度 2 中度 3 较重 4 重度
31.知最近重要消息 0 正常 1 轻度 2 中度 3 较重 4 重度
32.思念亲人 0 正常 1 轻度 2 中度 3 较重 4 重度
33.有今后学习工作或生活安排 0 正常 1 轻度 2 中度 3 较重 4 重度
34.对集体心理咨询的兴趣 0 正常 1 轻度 2 中度 3 较重 4 重度
35.对文体活动的兴趣 0 正常 1 轻度 2 中度 3 较重 4 重度
36.关心和兴趣的综合评分 0 正常 1 轻度 2 中度 3 较重 4 重度
总分:
12
DB 64/T 2115—2024
附 录 B
(资料性)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表B.1给出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的样式。
表 B.1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姓名: 性别: 年 龄: 文化程度: 科室: 诊断: 住院号
项目 1.乘公共汽车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第 次评定 第 次评定 第 次评定 第 次评定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2.行走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3.做饭菜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4.做家务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5.吃药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6.吃饭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7.穿衣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8.梳头、刷牙等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9.洗衣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0.洗澡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1.购物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2.定时上厕所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3.打电话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4.处理自己的财物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小计 总分: 总分: 总分: 总分:
备注:1、自己完全可以做 2、有些困难 3、需要帮助 4、根本无法做 评定时按表格逐项询问,如果被试者因故不能回答或不能正常回答(如痴呆或失语),则可根据家属护 理人员等知情人的观察评定,在合适的分数上打上“√”。 签名:
13
DB 64/T 2115—2024
附 录 C
(资料性)
心理社交功能评估表
表C.1给出了心理社交功能评估表的样式。
表 C.1 心理社交功能评估表
序号 项目 0 1 2 3 4 5
1 社交技巧
1.1 眼神接触
1.2 社交距离
1.3 思想表达
1.4 情感表达
1.5 面对批评
2 人际关系
2.1 与康复者接触
2.2 与家人接触
2.3 与机构工作人员接触
2.4 与到访人员接触
2.5 与人共处
2.6 与人合作
2.7 与异性相处表现
3 社区适应能力
3.1 参与社区活动动机
3.2 使用交通工具
3.3 使用电话
3.4 使用路标
3.5 运用社区资源
3.6 寻求帮助
3.7 应付生活压力
3.8 解决困难
4 其它需关注行为
4.1 酗酒 有□ 否□ 详情:
4.2 金钱管理问题 有□ 否□ 详情:
4.3 暴食或厌食 有□ 否□ 详情:
4.4 滥药或弃药 有□ 否□ 详情:
4.5 吸烟问题 有□ 否□ 详情:
4.6 沉溺行为 有□ 否□ 详情:
4.7 其它 有□ 否□ 详情:
评估后跟进项目: 评估人员签名: 日期:
备注1:5分表现完全符合正常水平(能独立进行),4分表现接近正常水平(少量提示下进行),3分表现尚可(较 多提示下进行),2分表现欠佳(表现不合宜,需要关注),1分完全不符合正常水平(表现不合宜,需要密切关 注),0分该项目不适用。 备注2:1社交技巧合计1.1至1.5的单项分数/25,人际关系合计2.1至2.7的单项分数/35,社区适应能力合计3.1 至3.8的单项分数/40。
14
DB 64/T 2115—2024
附 录 D
(资料性)
社会适应功能评估量表
表D.1给出了社会适应功能评估量表的样式。
表D.1社会适应功能评估量表
序号 项目 没有 轻微 中度 严重 完全损害
1 洗涤和整洁 0 1 2 3 4
2 穿衣 0 1 2 3 4
3 吃饭、喂养和饮食 0 1 2 3 4
4 理财 0 1 2 3 4
5 整洁和维持 0 1 2 3 4
6 定向力、灵活性 0 1 2 3 4
7 阅读、写作 0 1 2 3 4
8 对冲动的控制力 0 1 2 3 4
9 对所有物的关心 0 1 2 3 4
10 使用电话的技能 0 1 2 3 4
11 会谈技能 0 1 2 3 4
12 求助的社会技能 0 1 2 3 4
13 尊重和关心其他事物 0 1 2 3 4
14 礼貌 0 1 2 3 4
15 社会参与 0 1 2 3 4
16 友好 0 1 2 3 4
17 消遣、休闲 0 1 2 3 4
18 参与室内社会生活 0 1 2 3 4
19 对治疗的合作 0 1 2 3 4
总分
注: 评分说明:最后累计分值之和≥6分,患者需要入组训练。
15
DB 64/T 2115—2024
附 录 E
(资料性)
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
表E.1给出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的样式。
表 E.1 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
指导语:以下是一些简单的问题。目的是了解某某(受检者)在家中和工作单位的一些情况,他(她) 能不能做到他(她)应该做的。在以下这些方面是否存在问题或困难。
无缺陷 有些缺陷 严重缺陷 不适合
1. 职业和工作 0 1 2 9
2. 婚姻职能 0 1 2 9
3. 父母职能 0 1 2 9
4. 社会性退缩 0 1 2 9
5. 家庭外的社会功能 0 1 2 9
6. 家庭内活动过少 0 1 2 9
7. 家庭职能 0 1 2 9
8. 个人生活自理 0 1 2 9
9. 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 0 1 2 9
10. 责任心和计划性 0 1 2 9
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来源于WHO制定试用的功 能缺陷评定量表(Disability Assessment Schedule, DAS),主要用于评定精神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程度。 在许多社区精神医学的调查中,均应用SDSS作为评定工具。
16
DB 64/T 2115—2024
参 考 文 献
[1] 陆林.沈渔邨精神病学-6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2] 王诚.姚贵忠.实用精神疾病康复手册.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
[3] 南登崑.康复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 郝伟.陆林.精神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5] 周郁秋.康复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