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四极质量分析器陶瓷极座磨床控制系统研制

四极质量分析器陶瓷极座磨床控制系统研制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53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1-10 09:02:33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四极质量分析器陶瓷极座磨床控制系统研制 LDesign and Research设计与研究
四极质量分析器陶瓷极座磨床控制系统研制
唐小会徐刚戴晓静蓝河张连新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四川绵阳621900)
摘要:根据四极质量分析器陶瓷极座的磨削工艺需求、磨床结构和IMAC控制器的开放特性,构建了基于
IPC+IMAC的上下位结构磨床控制系统,开发了上位控制软件、下位PLC软件和磨削工艺软件。应用结果表明,该极座磨床控制系统稳定性好、可靠性高、操作简单。
关键词:四极质量分析器:极座:极座磨床;控制系统;IMAC上下位机结构;PLCC程序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287/j.cnki.10052402.2016.08.015
Developmentof grinder controlsystemforceramic pole base inquadrupole massfilter
TANG Xiaohui, XU Gang, DAI Xiaojing, LAN He, ZHANG Lianxin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CAEP,Mianyang 621900,CHN)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grinding process of the ceramic pole base in the quadrupole mass filter, the structure of
the grinder and the open property of IMAC, the grinder control system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IPC and IMAC, which has the upper and lower position machine structure. The control system software are de-veloped, which included the upper position machine control program, the lower PLC program and the grinding process program. The actual application states that the control software can run stably and relia-bly, also can be easy to use.
Keywords :quadrupole mass filter; pole base; pole base grinder; control system; IMAC; upper and lower position
machine structure;PLCC program
四极质谱仪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生命科学、新型材料等多个领域1-2}。四极质量分析器是四极质谱仪的核心部件,由于生成四极质量分析器“理想”四极场的双曲面极杆加工、装配都相当困难,实际的四极质谱仪中,常采用圆柱四极杆组件代替双曲面四极杆组件获得近似的四极场3-4)。因此,四极质量分析器的实际分辨率很大程度上受限于极座的加工精度[5]。
陶瓷材料热膨胀系数小、化学稳定性高,采用陶瓷材料制造的极座具有突出的精度稳定性和抗污染能力,陶瓷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四极质量分析器的极座。但陶瓷材料属于脆性材料,硬度高、脆性大,采用通用的制造设备加工陶瓷极座时存在加工精度不稳定与生产效率低下等瓶颈问题。
目前,四极质量分析器基本依赖于进口,虽然国内部分单位进行过四极质量分析器的研制,但均没有达到批量化生产[6-7],国内尚无生产高精度四极质量分析器陶瓷极座的专用工艺装备的报道,为了能够实现四极质量分析器的国产化、批量化生产,就必须研制加工四极质量分析器陶瓷极座的专用装备。本文就针对
通技工如乐 2016年第8期
万方数据
陶瓷极座磨床的控制系统开展研究。
极座磨床简介 1
极座磨床主要由床身、主轴系统、控制系统、气浮系统等组成。具有两个直线进给轴:X轴、2轴,两个回转轴:C轴(加工回转台)和一个手动精确分度回转台。主轴为气动磨头。极座磨床的机械结构如图1所
Z
气动磨头分度回转台加工同转台
图1极座磨床结构示意图
·91 ICS 65.020.20
CCS B 05 14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14/T 927—2025
代替 DB14/T 927-2014
水浇地春播玉米土壤培肥技术规程
2025 - 04 - 18 发布
2025- 07 - 18 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4/T 927—2025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产地环境 ........................................................................... 1
5 培肥原则 ........................................................................... 1
6 培肥措施 ........................................................................... 1
7 配套技术 ........................................................................... 2
8 培肥评估 ........................................................................... 2
9 生产档案 ........................................................................... 3
附录 A(资料性) 水浇地春播玉米推荐施肥量 ............................................. 4
I
DB14/T 927—2025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14/T 927—2014《水浇地春播玉米高产土壤培肥技术规程》,与DB14/T 927—2014相
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土壤培肥”(见3.1);
——增加了“产地环境”(见4);
——删除了“秸秆整秆翻压还田”内容(见2014年版3.2);
——更改了“培肥原则”(见5);
——删除了“培肥目标”内容(见2014年版5);
——删除了“平田整地”内容(见2014年版6.1);
——更改了“耕作”内容(见6.1);
——更改了“有机肥”内容(见6.2.1,2014年版6.3.1);
——更改了“无机肥”(见6.2.3,2014年版6.3.2);
——更改了“微量元素肥”(见6.2.4,2014年版6.3.2.4);
——删除了“秸秆整秆翻压还田”内容(见2014年版6.4.2);
——更改了“灌水”(见7.2);
——更改了“轮作倒茬”(见7.3);
——增加了“培肥评估”(见8);
——增加了“生产档案”(见9);
——更改了“附录A”(见附录A,2014年版附录A)。
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本文本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农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XS/TC1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益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彩霞、杨治平、张 强、郭军玲、王永亮、张建杰、武文丽。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4年首次发布为DB14/T 927—2014;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DB14/T 927—2025
水浇地春播玉米土壤培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浇地春播玉米土壤培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培肥原则、培肥目标、培肥
措施、配套技术、培肥评估和生产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水浇地春播玉米土壤培肥技术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33469 耕地质量等级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499 旋耕机 作业质量
NY/T 500 秸秆还田机 作业质量
NY/T 525 有机肥料
NY/T 884 生物有机肥
NY/T 1868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有机肥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土壤培肥
在一定的耕作制度下,通过人为措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使土壤肥力得以保持和逐渐提高,从而
协调水、肥、气、热持续供应的能力,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
4 产地环境
应选择有灌溉条件,地块平整便于机械作业。
5 培肥原则
遵循土壤供肥与作物需肥规律,采用物理、化学、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以有机肥与无机肥平衡
施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实现土壤质量提升。
6 培肥措施
1
DB14/T 927—2025
耕作
前茬玉米收获后进行深松或深耕,保持每隔3 ~ 5年深松一次,深松深度达
30 cm
以上,深耕深度
30 cm 以上,深浅基本一致。春播前浅旋耕,破除大坷垃,使土粒细碎,无明暗坷垃,上松下实。旋耕
机作业质量符合NY/T 499的规定。
施肥
6.2.1 有机肥
春播玉米田施用腐熟农家肥,采用秋季深施耕翻入土或春播前撒施旋耕入土的方法,每666.7 m
2施
用量为1 500 kg~2 000 kg,肥料合理使用应符合NY/T 1868的规定。或者施用商品有机肥一般做基肥
施用,每666.7 m
2施用量为200 kg~300 kg。商品有机肥的质量标准应符合NY/T 525的规定。
6.2.2 生物有机肥
结合有机肥的施用,每666.7 m
2施入生物有机肥10
kg~20
kg,生物有机肥应符合NY/T 884的规定。
6.2.3 无机肥
根据目标产量水平,确定春播玉米需氮、磷、钾肥用量,追肥时期在大喇叭口期,结合灌水进行;
当土壤有效磷含量大于20 mg/kg可不施入磷肥;土壤速效钾含量大于150 mg/kg时可不施入钾肥,肥料
施用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具体用量参照附录A。
6.2.4 微量元素肥
每 666.7 m
2 施入硫酸锌(或硫酸锰、硼砂)0.5 kg~1 kg做基肥。每3年监测一次,根据耕层土
壤有效锌大于0.7 mg/kg、有效锰大于7.0 mg/kg、有效硼大于0.5 mg/kg可不施入微量元素肥,肥料施
用应符合NY/T 496 的规定。具体用量参照附录 A。
秸秆还田
前茬玉米收获后,秸秆粉碎机整秆粉碎,秸秆切碎长度小于10
cm
的要占90
%
以上,粉碎后全量直
接还田,秸秆还田机应符合NY/T
500
的规定。同时每666.7
m
2 施相当于纯(N)2
kg~4
kg的氮肥调节碳
氮比。
7 配套技术
选种
选用经国家或省级审定通过的优质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 4404.1的规定。
灌水
根据土壤含水量确定灌水时期和灌水量。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 5084的规定。
轮作倒茬
一般种植玉米3~5年后,可轮作一茬其他作物,以豆科作物为佳;或在休闲期种植豆科作物作绿肥。
8 培肥评估
2
DB14/T 927—2025
根据培肥情况,可选择测定耕层土壤物理、化学、生物等指标,按照GB/T 33469的规定评价耕地质
量等级变化,确定培肥效果。
9 生产档案
详细记录产地环境、培肥措施、收获等各个环节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建议水浇地春播玉米土壤培肥
技术生产档案保存三年以上。
3
DB14/T 927—2025
附 录 A
(资料性)
水浇地春播玉米推荐施肥量
水浇地春播玉米推荐施肥量见表A.1。
表A.1 水浇地春播玉米推荐施肥量
目标产量 kg/666.7 m 2 施肥量 kg/666.7 m 2
氮肥 磷肥 钾肥 微肥
基肥 追肥 基肥 基肥 基肥
≥ 950 8 ~ 10 10 ~ 12 5 ~ 6 5 ~ 6 0.5 ~ 1
850 ~ 950 7 ~ 9 9 ~ 11 6 ~ 7 4 ~ 5 0.5 ~1
750 ~ 850 6 ~ 8 8 ~ 10 6 ~ 8 4 ~ 6 0.5 ~1
4
上一章:具有RPCP功能五轴双转台机床后置处理方法 下一章:免组装滚动轴承的激光选区熔化增材制造研究

相关文章

陶瓷镀金四极杆超精密车削工艺优化 数控机床刀柄中心孔磨床的研制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MKB1632∕H端面外圆磨床数控系统故障分析 工程陶瓷先进加工与质量控制技术 JJF 1645-2017 质量控制物质的内部研制 高清晰版 压电陶瓷扬声器内电极用银钯浆料的研制 钢铁冶炼新技术与特种钢材研制生产及质量控制检验标准实用手册 一种新型陶瓷化高分子复合耐火硅橡胶耐火电缆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