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纸张涂层用苯丙微乳液合成及应用研究

纸张涂层用苯丙微乳液合成及应用研究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86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1-02 13:33:55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纸张涂层用苯丙微乳液合成及应用研究 纸张涂层用苯丙微乳液合成及应用研究
孙槟(杭州瑞波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1113)
摘要:落西乳液建有效致善低张强度、弹性、耐酸碱、光泽、耐站污等性能,是一类机具市场的纸张涂层剂。试验发现,采用微乳液共聚合新工艺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MAA)组或混合单体聚合体系,配以 SDBS/OP10(1.8:1)乳化剂和(NH),S,O,引发剂,反应最佳温度为 70C8)%,可以制备具有优良性能的纸张涂层用苯丙微乳液,最高转化率达97.6%。
关键词:纸张涂层;苯丙微乳液;引发剂;乳化剂一、前言
苯丙微乳液具有原料来源丰富、合成简便、成本低、使用安全方便和粘接适应性广等特点,将该乳液作为纸张涂饰剂的主要成分,并用于纸张涂布时,其对颜料颗粒之间和颜料与原纸之间的粘接极为牢固[2]:此外,苯丙乳液还能有效改善纸制品表面涂饰剂的流变性和稳定性、控制表层对油墨的吸收性、改善印刷面的光泽度,使成品纸老化后不出现泛黄现象等诸多优点,是一类高
附加值,高利润和优异性能的精细化工产品[3]. 二、实验材料及方法
1.实验材料
单体: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MAA)、内烯酸(MAA)、甲基内烯酸羟乙酯(HEMA)、甲基内烯酸羟丙酯(HPMA),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
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 10);
其他:过硫酸铵(APS),氨水,分子量调节剂十二烷基硫醇,乙二醇乙醛(DGMA),异丙醇(IPA),粘度调节剂(PU,纤维素)。
2.试验方法
固含量:称取样品适量,放入烘箱内,在温度60下烘干,称重计算,固含量%=(干燥后样品重量/干燥前样品重量)×100%
粘度:室温下,NDJ-1旋转式粘度计(上海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2号转子,20r/min测定:
pH值:采用pH试纸测定:
玻璃化温度: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DSC(美国TA公
司),氮气氛围下,温度区间20-150,升温速率20㎡/min;三、实验结果及讨论
1.苯丙微乳液的合成(1)单体的选择
传统的苯丙乳液主要是由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和少量丙烯酸共案而成,存在成膜性差,最低成模温度高,涂层强度低,涂层耐水性、耐冲刷、耐光性差等问题,通过共混将少量功能性单体引入,可以实现苯丙乳液的改性,目前广泛应用的丙烯酸脂类功能性单体主要有丙烯酸甲酯(M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丁酯(BMA)等,具体特征见表1.
表1各种功能单体特性
单体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特性
耐久性,硬度,附着力,耐水性
苯乙烯(St)
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酸(AA)丙烯酸丁酯(BA)
硬度,附着力
技术管理
硬度,附着力,耐水性,耐溶剂性
硬度,附着力柔性,耐污性
选用St和MMA的混合溶液作为硬单体,可赋予乳液以内聚力:内筛酸丁酯(BA,Tg为-54口)作为软段,可赋予乳液粘接性:加入甲基丙烯酸(MAA)单体,可提高聚合物分子链上的骏基(-COOH>数,增大共聚物的自乳化能力-如表2所示,MAA含量增加提高了乳液透明度,改善了涂膜光泽度,
表2MAA含量对乳液体系性能的影响
MAA含量/%
2 4 6 8
(2)引发剂选择
黏度/ 210 440 640 890
外观透明度泛白略泛白半透明半透明
引发剂用量直接影响聚合速率、单位体积中的胶粒数和成核时间,从而影响乳液聚合的最终转化率和聚合稳定性。实验中透用过硫酸铵(APS)作为引发剂如表3所示,
表3引发剂的种类和使用温度范围
引发剂种类
异丙苯过氧化氢,过氧化
二异丙苯
过氧化二苯甲酰,AIBN,
过硫酸盐氧化还原系列过氧化物-烷基金属
Ed,KJ/ mol
使用温度(口)
138~188 110~138 63-110 ≤63
>100 30~100- 10-30 ≤- 10
用(NH。)S,O,做引发剂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过程中,发生下列反应:
(1)
S,O, +H;O→2H SO; →H*+SO:
SMITH-EWART乳波聚合理论认为乳波聚合速率与引发剂浓度的2/5次方成正比,引发剂用量过多,聚合速率太快,乳液稳定性会降低,较径变粗,反应热不易排除,易产生是聚,因此,在确保引发效果的前提下,引发剂用量宜少,一般少于0.5%
(2)乳化剂选择
乳化剂的种类和用量是乳化聚合过程顺利与否的关键。同时,乳化剂的性能还会直接影响聚合反应的速度、相对分子量的大小及分布、乳胶粘度和稳定性,如表4所示,复配乳化剂的转化效果明显优于单类乳化剂,
表4不同乳化体系对聚合效果的影响
乳化剂种类
聚合过程 2014年3月
转化率%
化工置理
71
上一章:新时期采油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下一章:以濮侧2-169井为例讨论油管输送射孔失败的原因及改进

相关文章

汽车工业棉浆滤纸用高效苯丙乳液的合成及应用 塑料涂料用脲基单体改性羟基苯丙乳液的合成 梯度苯丙乳液的合成 无APEO自交联弹性乳液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用于水性工业涂料的苯丙型耐盐雾乳液的合成 纸张湿强剂PAE的合成条件及性能测试的研究 水包水多彩涂料用基础漆乳液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涂料用核壳型纯丙乳液的合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