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我国目前实施防洪减灾的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目前实施防洪减灾的发展趋势分析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95.47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1-02 14:36:37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我国目前实施防洪减灾的发展趋势分析 风险控制
我国目前实施防洪减灾的发展趋势分析
魏鹏程(天津市海河管理处,天津300141)
摘要:目前状态下,我国的防洪教灾工作主要秉持着可持续发展的防治方针,由防御洪水转向洪水管理。本文简要论述了目前状态下我国防洪形势特点,提出了实施防洪减灾工作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防洪减灾;排水;发展;楚势
洪涝灾害作为一种自然灾害,一且发生,会给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带来严重的损失,这种损失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日俱增。在新世纪,我们应该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自然与人类的关系,目前状态下,我国的防洪救灾工作主要秉持着可持续发展的防治方针,由防御洪水转向洪水管理。本文简要论述了目前状态下我国防洪形势特点,提出了实施防洪减灾工作的发展方向。
121世纪我国城市洪涝灾害的致灾因子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洪涝灾害的致灾因子也产生了改变。
从城市防洪管理层面来看,城市的防洪建设往往跟不上城市扩张的速度。特别是当下我国防洪意识较为缺乏的背景下,许多城市多年没有经历过大型洪水的侵袭,因而在城市扩张的规划工作中,将城市的交通、经济的规划先行,忽略了第一时间的防洪设施的规划和建设。这种忽略也导致了许多城市虽然没有遣受到严重的洪水侵袭,但却是直接导致许多城市内部水灾频发的主要原因。由于城市地下水管网规划混乱,许多管道的老化却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和维护,导致城市的内涝现象十分严重。而域市的内涝所产生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例如2015年湖北武汉,在雷暴雨的恶劣天气下,一些地势较低的交通涵洞积水严重,严重危害了途中形式的交通,甚至还发生了汽车驾驶员满见的惨痛事故
从洪涝灾害形成的机制来看,城市化改变了洪涝灾害风险的主要表现在对降水形成过程的影响。城市化建设的特征表现为城市建筑物更加集中,高层以及超高测建筑拔地而起,像一幅幅屏障,极容易形成一定的阻碍效应和热岛效应,城市热岛促使城市上空的大气层结构变得不稳定,较易产生热力对流,当附近有云团移至城区时,因热力对流作用使云团加速发展,尤其是城市中水汽充足时,容易形成对流云和产生对流性降水;除此之外,城市大气明显富含的尘埃和S02等气体,这些废气含硝酸盐和硫酸盐类的物质,善于吸收汽成为凝结核,并起到增加雨量的作用。城市化正是通过这三个效应改变了城市上空的天气,使得城市上空的降雨明显高于郊区,尤其是夏天的雷暴雨增多,而造成洪涝灾害的降雨一般都是在夏天的雨季,雷暴雨增加,自然就使得洪涝灾害风险增加了。
2我国目前实施防洪减灾的发展趋势分析 292方方军2016年6月
防洪减灾工作的对策包含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种
形式,以下简要介绍这两种措施现阶段的发展趋势: 2.1防洪减灾工程措施的发展趋势
第一,城市防洪标准将会不断提高,城市化的发展实际上增加了城市洪灾风险,因此,城市防洪减灾工作首先要提升防范意识,根据与城市化发展相适应的城市防洪规划,加强防洪减灾工程的建设,提高城市防洪标准,是最重要的降低城市面临的洪涝灾害风险的工程措施。
第二,城市基础排水管网能力的增强趋势,对于频发的城市内涝,城市防洪减灾的进一步发展趋势必然是围绕提升城市排水能力的。一方面,应该尽快的改善现有排水管网存在的老化问题,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建设城市排水能力的监控系统,提升对城市排水能力的实施监管能力,提升灾情预警功能。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对城市公共场所的排水设计,例如铺设透水砖、适当地修建一些地下蓄洪池和楼顶水池,临时蓄滞一部分降雨,其作用类似于修建城市广场和绿地,这样就可以为排水赢得一些时间,推迟洪蜂的到来,错开洪峰,达到消减洪峰的目的。
2.2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
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是目前我国城市实施防洪减灾的中
容易忽略的部分,特别是城市化建设产生的小型城市。防洪滤灾的非工程措施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做好城市的防洪评价将会成为非工程措施防洪减灾实践工作的核心,防洪评价对于防洪规划的科学性有若重要的意义,在灾前措施中,最主要的是需要建立一套水情、灾情、工情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及时掌握水情、灾情、工情的调查、分析工作机制,一套分析评价的科学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明确的工作目标、具体要求和一套完善的工作程序。
其次,要做好对防洪保护区的防洪风险管理,尽可能的降低损失。通过加强城市化地区的洪灾风险分析,进行风险分区,加强洪水预报预警工作,及时向公众发布暴雨天气预警,就可以避免发生灾害,造成损失,或者降低洪灾风险,减少损失。
最后,做好防灾减灾公共宜传工作,提高居民的防灾意识,
也是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中重要的一部分。参考文献:
[1]郑功成:国家综合防灾减灾的战略选择与基本恩路[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邹佳;李家启李光兵;气象防灾减灾示范校园建设探索与实践——以重庆北碚大磨滩小学建设工作为例[A];创新驱动发展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17第五届气象科普论坛[C]; 2013年,
上一章:盐酸文拉法辛胶囊的有关物质测定方法的建立 下一章:油气储运设备技术的应用研究

相关文章

我国铅锌冶炼工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压裂车组的研发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有机硅的发展及未来趋势 我国催化剂使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数控机床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门窗用PVC型材的种类及发展趋势 我国塑钢门窗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我国1,4-丁二醇的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