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煤气化技术的特点及应用曹伟安徽合肥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24)
摘要:煤气化技术是指将煤炭资源经过一定的工艺处理转
化为气体的技术,一般沙及到汽化炉、高温高压环境、气化剂等多种因素。煤气化技术最早的目的是获得燃烧性气体,但随着这一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化工产业领域。我国具有率富的煤炭资源,是理想的煤气化技术研究发展条件,本文在介绍目前国内主要煤气化技术的同时,指出格子存在的不足,通过工艺特点加以改进,并提出自已的意见。
关键调:煤气化技术:煤化工业:气流床:德士古:鲁奇炉 1我国发展煤气化技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煤气化技术被发明是在十八世纪中叶,人们进行煤气化探索的最初目的,是将固有的煤炭能源利用方式加以改变;时至今日,煤气化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工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并出现了大量的化工产品。
从上世纪五十年年代中期,我国就针对煤气化技术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尤其在合成氮和甲醇工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截至目前,由煤气化技术为基础的甲醇和合成氢产量,已经占据了国内工业产品生产的大部分市场份额。
首先,我国开展煤气化技术研究生产具有先天的优势条件,在煤炭资源储备方面,中国的煤炭储量位居世界前列,同时在煤炭种类方面也有较多的选择,适合煤气化技术的不同工艺流程。丰富的资源为发展煤气化技术莫定了条件,提供了可行性。
其次,积极发展煤气化技术对我国的化工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现实情况不难发现,我国的能源储备结构并不合理,在主要的三种能源中,煤炭资源储备丰富,但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相对质乏,如果将人均拥有量考患在内的话,我国的石油和天然气产业并不发达,每年依赖大量的进口就是最好的证明。
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越来越快,经济水平越来越高,客观上对能源的利用形式提出了多样性的要求,为了弥补
这一缺陷,积极发展煤气化技术的重要性款不言而喻了。 2我国主要的煤气化技术及特点
结合煤气化技术的应用,我国在甲醇和合成氨生产规模上位居世界第一位,主要应用的技术类型有三种,分别是固定床技术、流化床技术和气流床技术三种,需要说明的是,这三种技
术的分类是基于煤气化技术中煤气炉类型划分的。 2.1固定床技术
目前我国合成氮化工产品的生产中,超过70%以上的产能是利用固定床技术进行的,这是一种在国内应用最早、最广泛的技术,经过将近三十年的技术公关,现阶段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技术体系和自主产权,同时在生产工艺、设备制造、产品回收等环节实现了国产自动化
从原理上来说,固定床技术是利用了固定曾间歇气化早期系统,在汽化炉内的粗煤气形成之后,通过固定床技术实现粗煤气的提取、净化、回收等流程:多年来的发展,固定床技术也出现了不同的工艺分支,例如干煤气.水煤气等。这一技术对环境的以来程度不高,一般的煤化工企业皆可安装。
其特点是采用间制气机制,不需要专门的气化剂,环境
依赖程度低,缺点也是十分明显的,由于对碳的利用程度不高,万方数据
技术管理
所以转化率行业年底,平均的煤气发生率在20%左右,不适合大规模的企业生产。同时在原材料方面的限制也比较苛刻,固定床技术主要采用无爆煤为生产原料,这无疑增加了预处理环节的成本支出,也可以理解为后期的条件宽泛来源于前期的预
处理条件产格。 2.2流化床技术
相对于固定床技术而言,流化床技术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才进人中国。但是,流化床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固为对气化剂的要求十分宽松(可以采用多种气化剂),同时生产最终产品中的选择程度也很大,如:空气煤气、水煤气等不同类型,对要求不高的小型企业和民用领域而言完全可以满足,因此这一技术的的普及速度很快,目前已经完全实现了设备国产化。
流化床技术发展和普及速度快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对煤种的要求同样宽泛,除了无烟煤之外,褐煤、长焰煤以及其他弱粘性煤质都可以使用。由于这种特性,国内大部分企业用来生产合成氨取得了交好的效果,
流化床技术的优点是设备投资少、原料成本低,但缺点是对与煤质的黏性要求很高,一般为弱粘性,所以在进行原材料预处理过程中,还需要更多的准备工作,这一缺点目前还没有
更好的解决方法。 2.3气流床技术
气流床技术的优点是对煤种和煤质的使用能力强,预处理环节较为轻松,主要采用煤粉形式喷射到气化炉内。这种方法的工艺流程十分灵活,便于生产过程中变换装置的改造,同时煤粉在炉内反应之后形成的炉渣便于清理,设备对煤质不存在黏性要求。
同样,缺点是也是由于煤粉这种特殊的形式造成的,煤粉粒度越小,对灰熔点的要求就越低,对于汽化炉反应而言,灰熔点低会造成煤炭资源的反应不充分,对原材料造成很大的浪费,为了顺利进行反应就必须添加助熔剂,如氧化钙或二氧化
三铁等成分,由此而提高了生产的成本。 3结语
从我国的能源现状考虑,积极发展煤气化技术可以丰富能源结构,促使社会能源均衡利用,为国内的经济发展稳定作出贡献。单纯地从技术角度来说,当前存在的主流三种技术各自都有优龄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根据生产产品、生产环境生产流程和其他要求进行选择,从而挑选出最合适的工艺方式。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对气流床技术的应用较多,原因就在于对煤种和煤质的适应能力较强,以此为基础,积极展开对其
流出技术的研究是下阶段的发展趋势。参考文献:
[1]戴厚良,何补云.煤气化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进展[].石油炼制与化工,2014,04:1-7.
[2]王立庆.我国煤气化技术概况及发展趋势小氮肥, 2014,09:17.
[3]张占涛,王琴,孙雷莲.第三代煤气化技术研究开发进展
[J]-煤化工,2005,03:2124
2015年6月化准线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