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气储层裂缝预测方法及发展趋势
赵麟天(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辽宁盘锦124010)
摘要:近年来,随着工业和经济的退速发展,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越来越追切,而石油和天然气作为最重要的两种能源,人们对其的需求量更是日渐增大。在此背景下,油气励探开发工程得到了飞速发展,目前正在由浅层开发而逐渐向深层开发所转变,这使得裂缝性油气藏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为了更好地开发裂建性油气藏,我国将研究重点放在了油气储层裂缝预测方法上面,本文主要探讨了油气储层裂缝预测方法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裂缝性油气藏;油气储层裂缝;裂缝预测;预测方法;发展势
石油和天然气是二十一世纪的重要能源,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加强对油气能源的勘探开发,我国亦然。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裂缝性油气藏成为了油气新增储量的中坚力量,因此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油气储层裂缝的研究。裂缝是地壳上最小和最复杂的构造,若想有效开发裂缝性油气藏,首先必须要对油气储层裂缝进行准确预测。以下笔者就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和现有研究成果,结合多年实际工作经验,商单谈一谈
油气储层裂缝预测方法及发展趋势。 1油气储层裂缝简介
1.1油气储层裂维的定义,作用及表征参数
裂缝是地壳上一种没有明显位移的面状不连续体,岩石因受到构造变形的影响,发生破裂或物理成岩作用而形成裂缝。产状、密度、间距、性质、连通性、孔隙度以及渗透率等是裂缝的基本表征参数。油气储层裂缝指的是储存有石油或天然气的裂缝,裂缝既可以为油气储存提供空间,又能够提高油气储层的渗透性,同时裂缝还能够控制油气激的形成与分布,以及决定油气微的产量及励探开发效果,
1.2油气储层裂缝的形成原因及其控制因素
首先,根据形成原因的不同,可以将裂缝分为两类,类是构造裂缝,另一类是非构造裂缝。其中,构造裂缝指的是岩石在构造应力作用下所形成的裂缝,其主要与断层和褶皱有关;而非构造裂缝则指的是岩石在外动力地质作用下或沉积,成岩过程中所形成的裂缝。其次,根据并启性及对流体的影响力,也可以将裂缝分为两类,一类是张开缝,另一类是闭合缝。
般情况下,沉积岩油气储层裂缝大多都是构造裂缝,其次是非构造裂缝中的成岩裂缝等。油气储层裂缝的控制因素主要包括古构造应力场大小、岩性、岩层厚度、构造部位、流体作用等,另外如油气田开采和人为诱导等因素也对其有一定的影响。
2油气储层裂缝预测方法 2.1常规测井法
根据人们长期以来的实践经验证明,常规测井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针对油气储层裂缝的发育特征和发育程度发出异常响应,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孔渗特征,二是电性特征。油气储层裂缝发育带的常规测并曲线的特点是中子孔障度和声波时差高、密度值低以及双侧向电阻率幅度差,在实际测井中可以根据以上特征来识别裂缝。另有研究表明,通过常规测并曲线信息能够定性识别裂缝及其发育程度,再结合钻并岩心
资料即可计算裂缝密度。 2.2地质类比法
最直接和有效的油气储层裂缝预测方法莫过于对岩心和方方数据
技术管理
地质露头裂缝进行描述及统计后编制出等密度图等图件进行优势方位分析,无论是针对何种类型或形成原因的油气储层裂缝,这种方法都非常适用。该方法简单来说就是,首先寻找一些与研究区地质特征具有相似性的野外露头区,对其裂缝的发育和形成规律进行分析,包括构造变性特征、岩石力学以及构造演化史等,然后再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研究区裂缝的预测当中。不过,该方法目前应用的难题是岩心定向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2.3并壁成像法
井壁成像测井技术可以通过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的二维图像来显示油气储层裂缝信息,从而便于人们对裂缝进行识别、分析、划分及定量计算。并壁成像测并能够有效解决复杂岩性储层和致密低渗透储层等裂缝的评价问题,同时还有利于改善压裂效果、提高固井质量。另外,利用该技术还可以求取地层压力和地应力等力学参数。不过,在实际测井中,由于并壁成像测并技术的成本较高,且不易形成区域性覆盖,所以使用范围比较有限,
2.4地震预测法
地震预测法主要分为纵波检测和横波检测,由于当前油气储层裂缝的埋深度越来越大、隐蔽性越来越高、单元储量规模越来越小以及低渗透和特低渗透油气储层的比例不断上升,所以人们对地震袭预测法的应用预率越来越高。地震预测法具有探测深度大、资料要盖范围广的特点,因此实用性很强。虽然由于地囊资料受分辨率的影响较大,所得到的裂缝参数往往不够精确和全面,但其对一些尺度比较大的裂缝却具有很强的识别能力。
3油气储层裂缝预测的发展趋势
现如今,随着人们研究的不断加深,油气储层裂缝预测方法越来越多,并且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因此在实际测井之时,应当根据油气储层裂缝的形成原因和类型以及控制因素等来合理选择和综合运用各种预测方法。油气储层裂缝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构造应力,未来的研究应当以构造应力场理论为指导,对裂缝的发育与分布进行模拟预测,得出有效的数值。目前在裂缝建模中普遍采用确定与随机、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法,未来DFN裂缝模型新技术将是主要研
究方向。 4结语
综上所述,油气储层裂缝的测关系者油气工业的发展,现今已有的油气储层裂缝预测方法比较多,但都不够完善,未来必须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与实践,并不断研发新的预视方法,
以满足实际需要。参考文献:
[1]关宝文,郭建明,杨蒸,赵恒,郑建京,油气储层裂缝预测方法及发展趋势[]特种油气藏,2014,01:12-17+151
[2]刘悦,于添,于源,高欣.浅析油气藏储层裂缝预测评价方法[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07:141.
[3]李志强.油气藏储层裂缝预测评价方法简析[]]硅谷, 2012,18:154+179
作者简介:赵麟天(1980-),四川省富顺县人,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油田开发地质研究工作
月化置理133
201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