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一种复合稠油降粘剂的研制

一种复合稠油降粘剂的研制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83.38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2-09 16:19:53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一种复合稠油降粘剂的研制 一种复合稠油降粘剂的研制王建永(辽宁辽河油田康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辽宁大连
116699
摘要:稠油所其有特殊的高粘度和高凝图点的特性给油并并简录升带来巨大围难,目前通过添加稠油降粘剂来降低稠油油流与并简摩擦力,达到实现提高油并产量的目的,已经成为了油田稠油开采中的一项重要而成热工艺,但各油图稠油组成差异较大,所以研究与现场相透应的稠油降粘刻尤为重要。本文根据某油田气举采油并A10现场对稠油降粘需求,开发出了一种复合稠油降粘剂,并进行了实际应用,以达到产增产目的。
关键词:稠油降粘;乳化降粘;井简降粘;气举采油
目前某油田A10井由于注水开发,综合含水在40%左右,游离水含量较少,形成的是油包水乳状液,采出液粘度45芒高达 22000mPa.s,稠油油流与井简摩擦力非常大,严重影响举升,直接采油影响产量。
稠油的乳化一般认为是稠油与水在产出过程中形成的。主要是由于原油中含有天然的乳化成分,这些乳化成分的存在,采出液大多形成油包水型的乳化液,即油为外相水为内相,在这种情况下添加破乳剂后,实现油包水的乳化液破乳分离,亦达到降低原油粘度目的。这里针对本油田A10原油特性,设计开发一种复合稠油降粘剂,以达到降粘降阻、减轻气举阻力提高油并产量目的。
1复合稠油降粘剂中水溶性破乳剂成分的选择
考虑到与水溶性降粘剂配伍性,选取水溶性非离子聚醚型破乳剂。试验方法采用100ml比色管中加入100ml稠油乳状液,破乳剂添加量为200ppm,破乳温度45℃。选取破乳速度快,脱水量高的破乳剂。
1.1破乳剂破乳脱水效果
序号 1# 2# 3# 4# 5# 6# 7# 8#
lmin(ml) 1 9e 12
0 8 1
5min(ml) 18 21 22 20 12 22 21 23
10min(ml) 22 27 62 25 19 27 29 30
15min(ml) 24 28 29 27 23 8元 30 06
0(ml) 27 28 31 29 5 8 30
脱水油粘度 mpa.s 5500 5200 4700 5400 18000 5300 5100 4900
实验数据表明:3井与8#破乳剂20分钟内脱水率高、降粘适中。
1.2复合稠油降粘剂中降粘剂成分的选择
采用稠油乳状液经于脱水适度脱水和降粘后,再加人降粘剂,并依靠稠油乳状液和降粘剂在井简内硅撞所产生的搅拌效应,使稠油以液滴状分散在水中,最终形成以稠油为分散相、水
万方数据
专业管理
为连续相的o/w型稠油乳状液。此时,水是连续相,粘度很低,流动时由稠油与管壁的的内摩擦转变为水与管壁的内摩擦,从而降低了并筒内流体的流动阻力,提高了油井产量。
实验采用上述优选的3#与10#破乳剂作为要选择的破乳剂,用其破乳脱水后的稠油乳状液作为实验乳化降粘剂的实验标样,考查降粘剂进一步降粘效果。
下表是降粘剂A型,B型分别与破乳剂3井、8#共同作用降粘效果(粘度单位mpa.s):
加人降粘剂型号
A B
破乳剂序号
3# 8# 3# 8#
乳状液粘度
22000 22000 22000 22000
加破乳
制粘度 4700 os 4700 4700
0.1% 420 470 680 680
加人降粘剂后粘度
0.2% 330 430 620 620
0.3% 320 310 580 580
0.4% 280 300 420 420
从上述试验结果:A型降粘与3井破乳剂降粘想复合的降粘效果最好,在破乳剂加量为200ppm,降粘剂加量为0.2%时,
效果较好也更经济,此时产品复合比例为10:1。 2现场应用
原理:依靠复合稠油降粘剂应用于气举采油的抽油井,用于降低稠油粘度,降低油流与井壁摩擦阻力,提高原油产量。
现场采用将降粘剂由泵向套管环空注人并内方式,依靠伴随注入的天然气与井内油水混合物相遇产生搅拌混合,并携带流向低压区的气举阀,进入油管里,举升到地面,
通过在某油田A10并的应用,45℃时原油粘度由25700mpa s降低到330mpa.s,该原油产量由使用前的65md提高到 152m/d,实现了依靠添加稠油复合降粘剂降粘减租,提高产量
的目的。 3结语
3.1复合稠油降粘剂可以很好地满足某油田气井举升提高产量之目的。
3.2复合翻油降粘剂有很好稳定性与适应性。 3.3复合稠油降粘剂与破乳剂配伍。
3.4复合稠油降粘剂降粘效率高,达到85%以上。参考文献:
[1]附小明,刘喜林,王卫东等.稠油降粘方法论迷(J)精细石油化工,2002.9
[2]赵海洋,王世杰,李柏林.举河油田井筒降粘技术分析与评价(J)石油钻探技术,2007
[3]市朗,升举法采油工艺.石油工业出版社,1987
2015年9月
化置纪167
上一章:原油集输工程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 下一章:一种多用途的抽油机井口盘根装、卸工具的研制与应用

相关文章

一种三层复合结构家用燃气橡胶软管的研制 一种新型陶瓷化高分子复合耐火硅橡胶耐火电缆的研制 聚氨酯型化合物用作稠油降粘剂的尝试 Q/SHCG 65-2013 稠油降粘剂技术要求 新型稠油泵的研制与应用 Q/SY 118-2013 水包油型稠油降粘剂技术规范 稠油降黏催化剂的研制及性能评价 新型燃煤注汽锅炉的研制及其在稠油开采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