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能环保
利用连续化实现精细化工节能降耗的有效途径
石铭潘辉(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绍兴312500)
摘要:化工企业对能源的消耗量非常大,为了降低化工企业的能源消耗,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本文就利用速续化实现精细化工节能降耗的有效途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连续化:精烟化工:节能降耗:有效途径
在经济水平的发展下,各个行业对于能源的需求量也变得越来越大,如何解决能源制约向题是实现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必须要首先解决的问题,鉴于此,采取科学的措施减少能源消耗,提升资源利用率也成为现阶段下必须要解决的重点向题。
1节能降耗形式的变化情况
虽然近年来我国年用电量与能源消耗趋势放缓,单位GDP 电耗与CDP能耗都不断下降,但是,在地方经济保护与传统重工业结构的影响下,节能降耗压力却越来越大,节能降耗形式依然非常的严峻,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 1.1提高门槛
为了充分发挥出各个单位的节能效益,减低能耗,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对各类石化企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了优化能源资源的配置,将各类石化企业中的产品与副产品充分利用起来,降低生产能耗,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提升了石
化企业的入行门槛。 1.2重视监管
为了降低能源的消耗,国家与地方制定了一系列的节能政策,对“十二五"期间的节能减排任务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将各个企业的节能减排成果纳人到考核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3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即将相应的环境保护策略应用在化工企业生产中,减少污染物对人类环境造成的影响,要实现清洁生产,必须要采取合理的措施节约能源和原材料,将有毒的原材料逐步询汰,减少废弃物数量,不仅要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还要减少生产给环境带来的污染。
2利用连续化实现促进精细化工节能降耗 2.1采用精细管理模式提升水资源利用率
化工企业对于循环水浓缩倍数有着严格的要求,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可以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控制好循环水进出温差与循环水浓缩倍数,提高水利用率,减少各个装置在机泵中的循环水量,做好循环水系统的管理工作,推行在线查漏与整改技术,及时发现物料中存在的泄露隐患。对于压减设备中的
水,要注重循环利用,避免直接排空。 2.2优化机组电力消耗降低用电成本
2.2.1注重工艺控制
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大功率耗电设备运行进行合理的优化,采用原料直输方式减小输送电力消耗,针对季节温度特点即是停止供热或者空冷,降低电力资源的消耗,做好对装置换热设备的监控工作,及时清理换热器,调整好循环水泵的数量,并根据季节的变化来调整照明时间。
2.2.2实施错峰用电
实施错峰用电可以有效减少电费,因此,化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避开用电高峰,尽量安排在电费较低的低谷或者
平段来用电,达到优化电力成本的目的。 256万疆2016年4月
2.3做好企业内部的能源管理工作
化工行业对于能源的消耗量是非常大的,因此,加强能源管理非常重要,得当的管理措施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能源消耗量。在能源管理上,可以从耗能较大的设备着手,对这些设备进行合理的管理,对于陈旧设备,需要定期进行检查,若发现设备存在问题,要及时的进行维修或者更换,从源头上降低能源的消耗量。此外,还要加大企业员工的执行力度,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定期测定热平衡,提升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4加强生产过程的能耗管理
作为化工企业,需要将节能降耗放置在首要位置,优化供热设备,这不仅可以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还可以提升化工企业的生产率。要让节能降耗的管理措施真正的发挥出作用,化工企业还需要及时更换传统的单一设备,在引进设备时,需要考虑到不同温度下温位热源特点,对设备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保障各类装置都可以联合在一起,这既能够扩大冷热能源的转换范围,让生产能量发挥出最理想的效用。此外,还可以在企业内部应用变频节能调速系统,这也是有效降低能耗的重要措施,在应用这一技术时,可以将企业中的静态调节阀门方案进行合理的改进,为电机拖动提供必备的保障,改善装置负
荷率低的问题,这便可以有效减少电能资源的浪费。 2.5为企业引进先进生产设备
化工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及时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不断开发新技术,降低能源消耗量,积极采用物理溶剂技术,膜分离技术与分子筛变压技术,及时淘汰旧的生产技术,优化过程参数,改善自身的能耗损益情况。此外,化工行业高温、高耗能的生产特点决定了生产企业具有丰富的余热余压资源,包括高温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化学反应热、可燃废气或废液、废汽废水余热、炉渣余热和废料余热等。这些余热余压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5%~65%,可
回收利用的余热余压资源约为余热余压总资源的60%。 3结语
对精细化工生产进行连续化技术改造,可以有效地减少设备投资,增加设备的生产能力,同时改善车间环境,提高自动化程度来显著提高产品的收率,减少能耗和水资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和污染物的排放量,这是增强我国精细化工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保证我国精细化工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一条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宋玉春,日本精细化工:开发高级多元化产品[]中国石油和化工.2009(04)
[2]章文,化工节能减排应用工艺开发进展[]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9(05),
[3]章文.化工节能减排应用工艺开发进展[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9(06),
(4]陈志新.化工过程中节能降耗工艺设计[刀]化学工程与装备,2009(10)。
[5]构付栋,陈汉平,杨海平,等.化工行业节能减排新技术和战略选择[J]化工进展2009(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