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4年
环渤海滨海旅游与城市发展耦合
协调的时空演变分析夏雪,韩增林,赵林,王静(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大连116029)
第7期
摘要:旅游城市化作为城市化的一种新模式,是伴随着旅游业和城市化的不断
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文章运用组合赋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1一2010年环激海地区17个滨海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耦合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变进行分析。
关键词:环渤海;滨海旅游;城市发展;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
1引言
20世纪90年代由Mullins最卓提出了“旅游城市化”(tourismurbanization)的概念,他认为旅游城市化是20世纪后期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是“因旅游活动而导致的城市化过程”1。
国外关于旅游城市化的研究侧重于探讨概念模型和建立理论体系[2-门,美国学者Glad-stone引入“区位商”概念,将旅游城市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3。Judd等将旅游城市分为3 种不同的类型:旅游城市化、历史名城和转型城市[4。Hannigan在《后现代城市》中将旅游城市化作为后现代城市最生动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5]。国内关于旅游城市化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尚未形成比较完善的旅游城市化概念及研究体系,学者们主要针对旅游城市化现象进行了分析[8-17}。其中葛敬炳等以丽江市为例分析了旅游城市化的特征及机理14,李鹏等就旅游城市化的模式和规制进行了探讨[15],麻学峰、徐喆等从不同角度研究了旅游城市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16-17]。从现有文献资料来看,国内外对旅游城市化的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实践的发展,而对滨海旅游与城市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旅游与经济或环境方面[18-21] 全面性分析旅游与城市关系的文献较为少见
环渤海地区是继长三角和珠三角之后我国
第三大沿海城市群,其城市化的发展间题成为学术界目前研究的重点,此外该区域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滨海旅游成为区域内城市发展的一大特色。基于此,文章以环渤海地区17个滨海城市为研究区域,运用组合赋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从城市旅游子系统和城市发展子系统,包括城市旅游、经济、社会以及环境4个方面,对2001一 2010年研究区滨海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耦合协调关系时空演变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滨海城市旅游和城市化的相互促进与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研究区域、数据来源及指标体系构建 2
2.1研究区域和数据来源
文章研究区域为环渤海地区17个滨海城市,主要包括天津、唐山、秦皇岛、沧州、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和滨州。文章数据来源于2000一2011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文章利用SPSS中指数平滑法对部分缺失数据做了预测。
2.2指标体系构建
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耦合协调度的评价是对旅游发展与城市发展各个因素之间在演化发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1094,41101114)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