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水的光学特性及其对水下成像的影响分析

水的光学特性及其对水下成像的影响分析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018.9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1-13 13:31:51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水的光学特性及其对水下成像的影响分析 ·146
内燃机与配件
水的光学特性及其对水下成像的影响分析
陈冲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摘要:水具有一定的光学特性,这种光学特性会对水下光学成像的质量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具体来说,水对光具有一定的散射,吸收作用,光在水中传播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衰减,从而影响光的水下成像质量。基于此,在本文的研究中,重点对水的光学特性进行了阐述,并对光在水下的成像质量作了探讨分析,希望可以为成像系统在更科学的在水下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水;散射;光学特性;光表减;水下成像
0引言
在水下探索光的成像技术,一直是物理学领域很多人研究的重要课题。光的水下成像技术在很多领域,诸如地质学、生物学、建筑工程学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现代港口工程中,很多水底设施的使用,都是参照光的水下成像技术设计的。不过由于水自身的特性,光穿过水这种介质时,其光线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由于水对光的吸收和散射作用,使得光在水中的成像受到很大的影响,降低图像的质量。并且光在水中的传播距离比较小,使用普通的成像系统,光的色差和畸变就出现较大幅度的增大,从而导致成像的清晰度降低。因此,有必要对水
谱短,水会对黄色、红色以及淡绿光谱区域产生明显的吸收作用。在光谱中的蓝绿区,投射比量较大的是清水或者海洋水的清澈部分。在这一区域中,中波长为462-475nm 的蓝光是受到水的吸收作用比较小的,因此,蓝光的衰减程度也比较低。不过在这个蓝-绿窗口,水对光的吸收作用也会导致光的强度发生较大程度的衰减,根据科学的计算,这种衰减速率达到了每米百分之四左右。而对于其他颜色的光来说,海水对它们的吸收作用更加明显,仅在几米之外,光线就基本看不清了,再远一些,就会完全消失。
1.2水对光具有散射特性
在水中传输的光线,如果是仅受到水的吸收作用影
中光的成像技术进行深度研究,并分析水对光在水中成
响,则在水中使用的照明设备,可以通过加大功率而提高
像的影响。
1水的光学特性分析
分析水的光学特性,需要同空气进行一定的对比。具体来说,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的质量和效果也会不同。在空气和水中传输,其差异就比较明显。这主要是受到密度不同的影响。空气的密度相对水的密度要小得多,因此,空气对光的吸收和散射作用相对小很多。水的密度是空气密度的800多倍,光在水中传输,会受到水比较严重的吸收和散射作用,也就是会导致光在水中传输的衰减。并且其衰减是遵循一定的衰减规律的,通常光在水介质中的衰减是用衰减长度表示的。
1.1水对光具有选择吸收特性
水对光具有一定的吸收特性,不过这种吸收特性,是有比较明显的选择性的,主要是在不同的光谱区域中,对光的吸收作用不同。水在吸收光的过程中,对光谱中的红外部分和紫外部分的吸收作用最为强烈。因此,在可见光
作者简介:陈冲(1988-),男,福建宁德人,本科,助理实验师,研究
方向为物理学。
专业链传动设计课程教学质量。希望通过本研究为切实增强中职学生链传动知识应用能力,为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链
光在水中的成像距离。不过,水除了对光具有吸收作用之外,还具有很强大的散射作用。在水中水对光的散射作用是随着光的强度增大而不断增大的,这就给光在水中的成像带来了很大困难。一般来说,光在水中的散射,会降低光线成像的清晰度。光在水中传播时,光线会受到水中的介质微粒的作用,微小的颗粒结垢会从四面八方散射照穿透其中的光线,从而改变原来光线传播的方向。光在水中的散射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只有纯水产生的散射。另一种就是水中的悬浮颗粒物质所产生的散射。从散射方向来看,主要会形成向前散射和向后散射两种。在水中其实还存在很多光波小的无吸收粒子,这种粒子在散射光线时基本上是符合瑞利定律的。当散射的粒子大小同入射的光波长度差不多或者相当接近的情况下,就会形成一种比较复杂的共振状态,这种情况在光学领域就叫米氏散射。
2水的光学特性对水下光学成像质量的影响
在上面的论述中,对水的光学特性进行了详细阐释,其中对比较明显散射和吸收两方面的特性做了介绍,而上述特性就会对光在水中的成像产生较大影响。以下就是水
的光学特性对光在水中成像产生的影响分析。职业技术教育,2013(26):24-26.
[3莫海军,黄华渠,徐忠阳.(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改
革与探索[』装备制造技术,2009(07):188-190
传动教学效果做出贡献,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优
秀的机械专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安琦,王建文.机械设计课程中轴的设计教学方法探索[1] 化工高等教育,2013(04):66-70
[4]王志伟,孟玲琴.基于能力培养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2:90-93.
[5]王立存,徐元,王旭东,李军,黄勇刚.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引入创新设计方法的几点思考[科技创新导报,2010(17):
[2]孙红霞.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探索与实践[]中国
157
万方数据
上一章:浅析ECK2150A数控活塞变椭圆车床的创新 下一章:试析10kV及以下配网运行维护与检修

相关文章

混凝土桥梁裂缝特性及其对结构固有振动的影响分析 秸秆燃烧和沙尘对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影响 谱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量化技术及其在生物组织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氧化温度对沥青岩结构及其燃烧特性的影响 编码孔径成像光谱仪光学放大率误差影响分析 卫星平台振动对色散型光谱仪光谱成像质量的影响分析 不同氮素形态及其比例对菘蓝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汽轮机阀门流量特性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及其控制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