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论文资料>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资料类别:论文资料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17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11-26 16:10:44



推荐标签:

内容简介

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第15卷第1期 2017年2月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Vol. 15 No.1 Feb.2017
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师慧丽,张文娟
(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上海200092)
导向,提出通过构建“四方联动"完善人才培养保障机制,通过实现“三层衔接”完善系统化教学体系,通过完善
“教育立交桥”增加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从而保障“中国制造2025"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5581(2017)01009005
Skilled personnel training modes oriented
from“MadeinChina2025”
SHIHuili,ZHANGWenjuan
( Institute of Vocational Instrutors, 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
Abstract: Oriented from "Made in China 2025",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production mode requires the skilled personnel to possess new capabilities. To ride on the capability training demands, the four-side collaboration i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ensuring mechanism, whilst the three-layer connection i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system. By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al overpass, the attractiveness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s enhanced. In this way, the skilled personnel training for "Made in China 2025 can be guaranteed.
Keywords;Made in China2025;skilled personnel;trainingmode
21世纪以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加快谋划和布局,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我国也提出“中国制造 2025”的基本国策.所谓"中国制造2025”,是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的信息物理系统,加快推进制造业的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制造业的智能化,完成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中国制造2025"为职业教育领域带来了集成化、扁平化、人性化、跨界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等新的教育理念,对我国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如何调整,是一个具有全局性、战
略性、前瞻性和根本性的重大问题,需要引起政府、学界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中国制造2025”对技能型人才的 1
要求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背景下的生产方式
1.1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背景下,生产方式呈现出“软性制造、从物理到信息、从群体到个体、互联制造”4大趋势1),如图1所示.首先,硬件生产不再被简单地等同于制造业,软件在制造业中将发挥主导作用,商品产生的服务或解决方案成为制造业的主要利润源,即制造业呈现所谓的“软性制造”特征,其次,未来制造业更加注重通过模块化———将标准
基金项目:同济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阶段性研究资助项目(20160611》作者简介,师慧丽(1965),女,讲师,博士.E-mail.huilishi@tongji.edu.cn 万方数据
上一章:航空长梁整体结构件加工变形预测及校正分析 下一章:马铃薯挖掘机悬挂架的静力学分析与优化设计

相关文章

中国制造2025解读: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 面向现代造船模式的精益设计研究 多情境体验、多主体互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中美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与实践 海西应用技能型装潢艺术人才培养的研究 面向IP模式测控系统的PLSR-SBR双层压缩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现代模具设计方法》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