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6卷第6期 2015年12月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RECHULI JISHUYU ZHUANGBEE
马氏体相变研究的最新进展(十一)
刘宗昌,计云萍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10)
中图分类号:TG111.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971(2015)06-0001-06
Vol.36,No. Dee,2015
,理论研究,
LatestAdvancesin Studyon MartensitePhase Transformation(11)
LIU Zong-chang, JI Yun-ping
(School of Material and Metallurgy,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otou Inner Mongolia 014010, China)
8马氏体组织形貌的形成
马氏体组织形貌形形色色,十分复杂。受钢中的含碳量、合金元素种类及含量、奥氏体化温度、冷
却速度和转变温度等多种因素影响。 8.1马氏体组织呈现不同形貌的学说
以往用切变机制解释马氏体的组织形貌的形成,有“奥氏体-马氏体强度”学说,“滑移、李生的临界切应力”学说等,均不正确。
钢中的碳含量是影响马氏体组织形貌的重要因素,合金元素对马氏体形貌也有明显的影响。碳含量和合金元素均影响马氏体点M,,因此奥氏体过冷到不同温度会转变为不同的马氏体形貌。到底是什么原因或机制使马氏体具有不同的组织形貌,尚缺乏深入的研究。对于马氏体形貌的变化以往有不同
的解释,存在以下几种观点。 8.1.1马氏体点的影响
持此观点的人认为63]:钢中碳含量增加,马氏体点降低,当低于300~320℃时,容易产生相变李晶,因而形成片状马氏体。认为,低碳马氏体形成温度高,此时以切变量最大的(111),为惯习面,在较高温度下,滑移比李生易于进行。由于奥氏体中(111)、晶系少,形成马氏体的起始位向数少,则在同一晶粒中形成群集状马氏体。当M,温度降低时,
收稿日期:2013-10-25
李生比滑移易于进行,同时,2251,、1259、惯习面的马氏体,其晶系较多,形成马氏体的起始位向数多,因此在同一奥氏体晶粒中,易于形成相邻马氏体片互不平行的李晶片状马氏体。
对于Fe-Ni-C合金,同一成分的合金可获得不同的马氏体点,研究发现,随着马氏体点的降低,马氏体的形貌会从蝶状一→片状一→+薄片状演化。说明马氏体组织形貌与转变温度有关。
8.1.2奥氏体-马氏体强度的影响
据文献报道,R.G.Davies等人研究了马氏体形貌与奥氏体强度之间的关系(")。认为:马氏体形貌以奥氏体届服强度206MPa为界限变化。高于此界限,形成12591,惯习面的马氏体;低于此界限,形成(111),为惯习面的板条状马氏体和1225」,惯习面的马氏体。他们认为奥氏体强度是影响马氏体形貌的决定性因素。当奥氏体强度低于206MPa时,有两种情况:形成的马氏体强度较高时,为1225!、马氏体;形成的马氏体强度较低时,为(111),马氏体。这种观点强调奥氏体、马氏体的强度,必然与合金的成分、转变温度等因素有关。
8.1.3滑移、李生临界切应力的影响
据文献报道,G.Thomas强调马氏体内部结构取决于相变的变形方式是滑移还是李生()。他们认
作者篇介:刘案吕(1940-),男,教授,从事金属固态相变和热处理技术研究。
联系电话:04722122655;E-mail;Izchang75@ 163. com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引导计划项目(200719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61018)。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