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绿化站道岔施工技术的研究 ■汪智敏
[
要既有铁路行车设各的更新改造和日常维护,是铁路养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提升铁路断适性和安全性的关建,本文以绿化站道岛更新改造为案例,对铁路道
密陷工技术进行了研究,试图为之提供有效的建议。[关建调】绿化站铁路道盈施工技术
我国铁路的高建发展使得铁路运输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铁路长期运营过程中,出现材料增损老化、养护维修事度大、稳定性不足等间愿,难以维续确保行车安全,如何有效改善医有铁路行车设备的安全性能,满足铁路运输发展的需要,成为我国铁路工务施工研究的焦点间题。以下就以绿化站道岔更新改造为对象,对铁路道岔施工技术进行研究
既有铁路道岔改造技术的研究
本文所述的绿化站道盘,因原有的本枕道盘使用时间过长、养护维修难度大。稳定性不足,乘以确保行车安全面安排进行更换。既有铁路道盘施工组织的流程主要包括:期测改造道、卸料及组装道盘、施工准备、拆除旧道盘、开挖道床、装运弃土、预铺石雄、销铺设走形滑道、模频移道盘、正位铺设新道盘、回填石啡、恢复道盘、检查整修道盘等环节。
期测改造道盘主要包括:期查医有道盘的型号开向、绝缘接头位置及材料数量:期查组装软排,组装位置的造择应满足可整体组装道盘和方便道盘推运两个条件。
即料及组装道岔主要包括:安排施工车辆分别在相应位置部盘枕、道盘钢轨、小料、过波枕、引轨、石等;按照既有道盘的开向和期向组装道盘,确保零部件齐全有效、框架尺寸满是技术标准;准备道盘前后需同步更换的过疫枕和引软,并据放到位
施工准备主要包括:调查施工影响范围,确定施工方案,安排施工计划:准确测量并标准既有道含的平面位置和标高;测量既有道含销支角是否正确,道岔是否需要移位,在实际更换过程中,由于部分原有道盆的设置已难以适应当前的高标准,故在更换道盘的同时,需对道盘进行改善调整;准备施工所用的走形软、滑行软、材料和机具等;联系配合单位确认隐蔽设备及随工雷临时移除的行车设备
更换道盘主要包括:对随工范围进行合理封所:拆除旧道盘并目收盘料;使用挖据机开挖道盘,并占用相邻线路利用平板车装运弃土;平整开挖后的道床,预铺石非,同时技术人员要严格测量垫啡厚度;支垫术忧,销设走形轨:推运轨排,在经过战
半餐((m)强改()
万方数据
1.000 0. 33
城市建装隧道·锁路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TUNNEL·RAILWAG
有线转教机等设备时,用本枕做好防护措随;软排对位联结,合找作业时要对铜轨轨端及螺栓孔进行例处理,跑缘接头必须清理干净铁屑;使用齿条式起道机拨道,测量人员在各测量框点处进行测量控制,若授道量较大时,案用在轨排下方支垫术忧并例置滑轮的方式进行租略授道:回填石咋;利用道盘将固车将固道盘,同步完成新换道盘的精确起接道作业;检查整修道岔,确保道盘满足作业验收标准。
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准备及施工期间,
要产格执
行作业标准和劳动安全卡控措施,同时设备管理单位要加强现场安全指导和技术标准控制,严禁施工单位不按标准执行或者超范围施工,
确保人身和行
车安全,线路开通前设备管理单位及时检查线路几何尺寸及限界,严格把控列车放行条件。
绿化站道岔移位后相应典线的设置
本文以绿化站道岔施工为例,对绿化站道盘移位后相应曲线的设置和进行分析,绿化站医有50号与52号、54号与58号本枕道岔间未设置卖直线,即52号、58号道盘的基本轨直接与50号、58号道岔的叉根端相连,新更换后的54号和58号道岔采用特殊设计的方式保持原有的连接方式,但50号和52号道盘考虑到既有线路无接触网及日常养护维修方便,在两组道盘间设置了6目的实直线,
50号与52号道盘间增设6n其直线后,52号道盘,必频沿直股方向往站内迁移6n,导效54号、 58号滑重直于其直股方向产生663m的位移,相应 9、10、11三股道的曲线需重新设置,具体道盘、曲毁设置方式如下:
第一步:分析站场图,确定已知条件。由于绿化站7~11道均为互相平行设置,因此之1~Z4均为1/9道盘的激叉角,即6°20°25”,而之5-乙 1+Z2-2Z1-12°40'50°,绿化站相关道盘几何关系如图1所求:
64
52
围1绿化站相关道岛儿何关系分析图第二步:确定新52号道位置,
从50号道盘
教叉跟端测量出13839m,
即为移位后的52号道
盆中心。
第三步:确定新54号、58号道位置,首先,将经纬仪设置在新52号道岔中心点处,通过前、后视线路中心点,确定0”方向;其次,将经纬仪从
800 0. 52
表!不同半径的等长因强与响应切线的渠独差
900
600
0.93 311
1.33
0°方向左拨6”20'25”,测设出52号道盘的曲股方向,即为54号、58号道岔的直股方向;热后分别在对应位置标记出54号、58号道盘盘头及中心位置,并依次标记好测量桩点。
第四步:测设曲线交点(本文以54号道盘曲股附带曲践测设方法为例),首先将经纬仪移设在 54号道盘中心点,前后视第三步标注的测量性点,确定0°位置,右接6’20'25°,标注好相应的测量桩点;其次再将经纬仪移设在9道中心点,前、后视线路中心点,找出9道与54号道曲股方向的交点
第五步:确定曲线要素,根据设计图及现场实确定典线率径R-300量,计算曲线要素:
际情况,
切线长TRtan(a/2)-16 616 m、曲线长L Ra - ( n /180* ) =33 198 m.
第六步:利用编角法测设曲线。
根据切线长,
测量出直国点。将经纬仪移设在直围点,利用编角法依次测出各曲线控制点。
第七步:偏角法费述。
编角法实质上是角度与距离的交汇法,如图2 所示:
(1)图中P点是已测设出的曲线点,1.2.3. 分别为待测设的曲线点,P点至1、2.3-的弦线与P点切线的夹角分别为al、a2、a3即弦切角,称为偏角.C1、c2、c3.-为相邻两曲线点的弦长.
3
图2角度与距高的交汇示意图
(2)测设曲线时,将经纬仅设置在P点,找出该点的切线方向,据此方向授偏角al,自P点于视线方向量出C1,得到1点;相对切线方向拨偏角a2,自1点向前量出c2与视线交汇于2点,依次类准。
(3)不同率径的等长弧(20m)与相应切线的长度之差(弧弦差)如表1所示。
因此,当围曲线率径较大时,且相帮两点不超过20m时,可用弦线长代善相应的渠长,其代替误差迅选小于测设误差。
(4)围曲线偏角的计算公式:a(1/2R)×(180* / x).
300 3.7
200 8.33
(下转第3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