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建莞规划·设计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PLANNING-DESIGN
基于自然灾害防护的山地城镇绿地系统规划策略
一以通江县城为例刘灿
■谭少华
[捕要】本文通对稳理通江县域自驾灾害美型及特点,总培出了通江县城绿地系线规划防突分区划定、重点地区的护、避难绿地构建、疏散通道建设、植物配植规划共5大防灾要求,并在通江县城绿地系统规划中针对防灾要求。提出了绿增空闻优化策略,
[关建调】自结灾害山增城镇绿建系统防护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城镇约占全国城镇总数的一半,山地城镇地和地质构造复杂、生态环境脂弱、人口密集,自然灾害严重。随着人类对山地的开发强度加大,更如剧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滑坡、期、及山洪等自然灾害频发如之山地城镇人口和财富的高密度集聚,灾害可能造成损失更大,山地城镇的防灾减灾工作需引起特别重视。
规镇绿地作为规市重要的开政空间,不仅具有生态、景观、游想和文化功能,还其有防灾避险功能,事实上,网络化城镇绿地是改善和维护城镇空间生态安全的重要载体,也是城镇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灾减灾体系中的作用甚至是其他类型的城镇空间无法普替代的,特别是在灾害频发的山地城镇作用更显重要。
通江县城白然灾害分析 1.县城综合概况
通江县隶属四川省巴中市,县域东接万源市,南邻平昌县,西靠巴州、南江二区县,北连陕西省同时地处四川盆地与米仓山交界处,是典型的盆周山区,县城位于县城南部,大小通江穿城面过,暨山、阳望山等银嵌城中,地形起伏度大(图1)。县城建或区中,超过51.6%的用地坡度大于15%(图2),可以说是典型的山地城市。
9
图1县域高程分析图
8
ea
图2县模技度分析图
通江县同时位于大巴山最雨区,易南洪灾频期 1959—1998年40年中每年均发生洪涝灾害,其中较大洪灾28次,特大洪灾15次-加之县城所在地区地形起伏、地质发育、河道汇集,导政山洪、滑披、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随着县城人口增加和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开发过程中无法避免地会加建对绿化植被等生态屏障破坏,加剧县城自然灾害隐惠,防灾工作更加应该引起重视。
2.灾害类型及特点
根据山地城镇灾害分类,易对通江县城造成结构性碳坏的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洪水(或山洪)灾害两大类,其中地质灾害包括地囊、滑坡、期媒等灾害,县城自然灾害特点总结如下:(1)灾害的分区性差异,通江县城呈组团式发展格局,不同组团的自然灾害类型和级别有差异。(2)灾害发生时间矩,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往往解间发生,逃避和致提的窗口期十分短暂,(3)灾害破坏性大-县城房星和人口密度高,导致同等程度灾害损失更严重,(4)灾害链现象突出,一种灾害的发生往往引发其他次生灾害。
绿地系统防灾要求
针对通江县城自然灾害的上述特点,在绿地系统规划布局中,应满足以下防灾要求(图3):(1) 应在县城绿地规划中划定防灾分区,积据各分区的灾害点,确定绿地类型以及绿地建设内容,(2)应对山骨沟整、水东沿岸、地质灾害频发区三大地区采取重点防护措施(3)应构建避难绿地体系,覆益城区人口,保证便捷性与功能性。以便灾时居民能迅速进入避灾场地和临时生活。(4)应优化绿色疏散通道,保证灾时居民避生避险需求,(5)应做好植物配植规划,通过不同功能的植物配植,减轻灾害的影响。
山地越编 GRM 然失表
实害特点
区表金区丝养所实注爱生时实吉鼓呼性巨大完主性汉象实出
深地文蒙康路实分区定 E.O.BER Bea 瑞源建生读
图3灾害特点与绿越附突要求枢图(笔者自给)绿地系统防灾规划策略
三
1.防灾分区划定
灾害评估:规划前期,根据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对通江县城灾害评定报告,将规划区分为自然灾害危险性大区、自然灾害危险性中等区和自然灾害危险性小区。
防灾分区:根据县城自然灾害评定报告,综合行政边界、山水格局、功能分区等要素,将通江县规划分为6大绿地防灾分区(图4》,分别为老城、城南、石牛嘴、高明、金堂以及春在绿地防灾分区,
025
并确定不同片区主要应对的自点灾害类型,根据通江县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各防灾分区的人口分布、绿地分布情况设定了各防灾分区的防灾避险绿地煤划指标。
图4县城防灾分区规划国(笔者自绘) 2.
重点地区防护
重点对山沟整、水系滑岸、地质灾害频发区等三类灾害易发区进行防护,
(1)山脊沟整
对县规规划区中坡度在25°以上的山脊沟整等线状地带进行充分绿化,提高水士通养能力和对灾害的截留能力,对坡度在15”~25”之间的用地,限制开发建设,维持丰建设用地属性或建设防护绿地
(2)水系沿岸
重点对县城大小通江沿岸3050地带划定河流缓冲绿带,分别建设滨江公园、红军公园、望牛坡公园和南门桥公园、春在滨河公园共6大公园,在高明防灾分区中,对潭家河及高明湖沿岸进行保护,建设潭家河湿地公园以及高明运动公园,对外围山体汇水线进行防护,开辟为带状公园或防护绿
地
(3)地质灾害频发区
对老城、城南、金量3大防灾分区中的地质灾
害频发区进行重点防护,尽量不建设公园和广场,保持原有农林用地属性和建设防护绿地:
避事绿地构建 3.
按照平灾结合,便捷高效,层次化建设原则,建设三级避难绿地体系:结合城市级公园建设5大中心避难绿地,服务率径2300n,步行40nin内可达,按照相关防灾要求,配备紧急避难设施;结合分区级公国建设16大定避事绿地,服务半径 1000n,步行15~20nin内可达-至选期(2030年)可容纳避灾人日19万人,约占城市规划总人口的 63%;结合社区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街头绿地等,建设分布最广的紫急避难绿地,,服务率径300~500n,步行10min内可达,至选期(2030 年)可容纳避灾人口28万人,约占城市规划总人日的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