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滕复医学杂志,2009年,第24卷,第5期
腰痛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研究现状
注
敏1
腰痛是指腰、腰低、艇骼、臀部或腿部一组疼痛的主观感觉,可伴有腿部疼痛,麻本和无力,大约有60%一80%的成年人在生活中有过腰痛的经历"。腰痛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体质因素、驱体因素索、心理和环境因素等因此,仅仅针对驱体因索的经典治疗方法常常不能阻止腰痛朝慢性化方向发展。心理社会因索对腰痛发病及预后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
从统计学意义来说,当个体具有某些与腰痛发病相关的因素时,将来患腰痛的几率越大,这些因素被称为腰痛发生的危险因素;当腰痛患者具有某些与腰痛疗效不佳相关的因素时,其发展为持续性腰痛的几率越大,这些因索被称为已发腰痛的预后因素。腰痛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复杂,心理社会因素存在于腰痛发病前后,现就与腰痛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可能的作用机制及康复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1
腰痛发生的危险因素
心理社会因索 1.1
主要包括关于腰痛的消极态度(认为腰痛具有伤害性或潜在致残性)、恐惧一选避行为(使腰痛患者减少腰部活动)、消极的期望(认为在腰痛治疗中被动比主动更有益)、抑郁倾向和社交回避等,这些因素的存在提示对腰痛患者的心理社会状态进行评估的重要性。腰痛“黄牌“特征主要是指影响腰痛长期预后的因素,这些因素可能会妨碍腰痛的评估和治疗。针对腰痛“黄牌"特征的研究表明,心理社会因素可能延长或干扰腰痛的康复,导致长期的失能"。
与工作相关的心理因素 1.2
与工作相关的心理因素包括工作负荷、
低技术熟练程
度、职业满意度、感受到压力、工作环境的和谐”。对一般人群发生腰痛危险因素的调查显示,心理社会因素比生物医学或生物力学因素的影响作用更大。这些因素包括态度、认知、恶惧-避信念、抑郁、焦患、心理应激和相关的情绪体验。但目前尚没有确实有效的治疗措施来改变工人的低社会支持度和职业满意度,低社会支持度和职业满意度引起的腰痛应更多归于政治-经济-社会间题。也许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改变与疼痛相关的态度、信念、抑郁和应激状态等心理社会因素,但没有关于这些措施能显著预防腰痛发生的报道"。
1.3
其他因素
①体质因素:年龄在35一55岁,既往有腰痛病史是唯一
对腰痛发生具有预测作用的因素胃,其他体质因素不能作为腰痛的危险因素索,或与腰痛发生的相关性很弱。②职业因素:-些生物力学和职业因素,如认为提重物、反复移动、非中立位的姿势和全身震动是明确的腰痛发生的危险因素网。
2
已发腰痛的预后因素
2.1
心理社会因素
吴建贤1,2
473·综述,
心理症状在腰痛仍处于急性期时即已经出现。在疾病的最初3个月中即出现典型的焦虑、抑郁、主观化、行为和认知反应,并在此后逐新稳定,它们在慢性相没有加重,维持在相似的水平。有研究表明强追人格特征比疼痛倾向人格特征更易患腰痛,但其他个性心理特征也可能导致慢性疼痛
2.2
其他因素
①体质因素:在腰痛的临床特征中,老龄化、高强度的始
发症状、下肢的故射痛和不正规治疗等都是导致腰痛预后不佳的高风险因素叫。②职业因素:与腰痛慢性化相关的主要职业因素包括与同事的关系差、工作节奏快、工作量大,不能胜任简单任务和搬重物的工作。
还有许多因素也很重要,包括恶惧-避信念、灾难化,抑郁。对未来的期望和信心,但对于心理因素预测腰痛不良预后的证据仍存在争议。Waddell非器质性体征是Waddell
包括继发获益、意
总结了腰痛患者8种表现,并分为5类,
症、心理应激、疼痛泛化、异常疾病行为、躯体化。有文献表明 3或4个Waddell非器质性体征是疗效欠佳的预后因索围。然而,Fishbain等的研究证明Waddell体征与患者功能下降、保守治疗效果差和疼痛加剧相关;Waddell体征与心理应激、异常疾病行为和继发获益不相关,并认为Waddell体征是器质性现象,不能用来辨别器质性和非器质性间题。
Thomas等认为任何单一的高危预后因素对疾病只有很小的预测意义,应强调多因素共同作用。腰痛慢性化的主要高危预后因素包括腰痛病史、对当前的工作不满意、疼痛广泛、下肢放射痛、2个或2个以上的脊柱运动受限和性别。没有或只有1个或2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只有6%会发展成慢性;与有3个或4个危险因素相对应的几率分别为27%和
但有5个或6个高危预后因素的患者发展为慢性眼痛
35%;
的几率高达70%,因此,心理社会因素只是腰痛慢性化的部分原因。所有导致患者发展成慢性腰痛的因素中心理因素占 40%,这解释了较少因素引起腰痛的患者能够康复的原因。
心理社会因素导致腰痛的潜在机制 3
一些临床医生轻易地把腰痛发作或持续腰痛归因于心理社会因素,并把心理社会因素是腰痛危险因素的文献作为佐证闪。他们利用心理社会学的解释来说明为什么不能做出
*基金项目:安徽省敦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4KJ230ze);安微省教育厅省级一般教学项日(001KJI35);安徽省卫生厅临床医学应用技术项目(No.06B117):安微省科技厅计划内年度重点项目(07021002);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目(教育厅皖北产学研)
(KJ2008A097)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合肥,230022-
:通讯作者 2
作者简介:汪敏,男,在读硕士研究生收稿日期:2008-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