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11.120 C05
团体标准
T/CACM 1263—2019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登革热
Glinical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ternal diseases in TCM Dengue fever
2020-01-01实施
2019-01-30发布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
T/CACM 1263—2019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登革热
1 范围
本指南提出了登革热的预防、诊断、鉴别诊断、辨治建议。
本指南所建议的治疗药物和方法适用于18岁以上的成年人,儿童、妊娠及产褥期妇女、有严重器官功能不全的登革热患者在应用本指南时需要征求临床医生的意见和建议。
本指南适于中医医疗机构的中医临床医师使用。2 术语和定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2.1
登革热 Dengue fever,DF
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其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典型的登革热病程分为三期,即急性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又可分为普通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两种临床类型。
重症登革热 Severe dengue fever,SDF
以退热后病情恶化,腹部剧痛,持续呕吐,胸闷、心悸,嗜睡,烦躁,淡漠,明显出血倾向,血浆渗漏征,肝肿大>2cm,少尿等为临床表现。仅有少数患者可发展为重症登革热。
登革出血热 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HF
是登革热的一种严重临床类型,起病类似典型登革热,发热2~5天后病情突然加重,发生多器官较大量的出血和休克,出现血液浓缩,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增多,肝大。多见于青少年患者,病死率较高。
登革热休克综合征 Dengue shock syndrome,DSS
具有典型登革热的表现;在病程中或退热后,病情突然加重,有明显出血倾向伴周围循环衰竭。表现皮肤湿冷,脉快而弱,脉压差进行性缩小,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烦燥、昏睡、昏迷等。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险,可于4~6小时内死亡。3 临床诊断3.1 西医诊断
参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现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年第2版)》。3.1.1 登革热的诊断标准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做出登革热的诊断。在流行病学史不详的情况下,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做出诊断。3.1.1.1 疑似病例
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5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区,或居住地有登革热病例发生),或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者。3.1.1.2 临床诊断病例
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并有白细胞、血小板同时减少,单份血清登革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3.1.1.3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急性期血清检测出NS1抗原或病毒核酸,或分离出登革病毒或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