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国家标准>GB/T 17476-2023 润滑油和基础油中多种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GB/T 17476-2023 润滑油和基础油中多种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资料类别:国家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3312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08-17 17:38:09



推荐标签: 润滑油 等离子体 元素 电感 基础油 测定 耦合 发射光谱 多种 耦合 17476

内容简介

GB/T 17476-2023 润滑油和基础油中多种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ICS 75.080
CCS E 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7476—2023
代替GB/T 17476—1998
润滑油和基础油中多种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Determination of multielements of lubricating oils and base oils—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ICP-AES)
2023-05-23发布
2023-09-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17476—20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 17476—1998《使用过的润滑油中添加剂元素、磨损金属和污染物以及基础油中某些元素测定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与GB/T 17476—1998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更改了样品范围,增加了未使用的润滑油样品(见第1章,1998年版的第1章);
b) 更改了术语"校准""轮廓扫描"的定义,删除了"污染物""分析物""检测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线性响应范围"和"射电频率"等术语(见第3章,1998年版的第3章);
c) 删除了直接分析试样的方法,保留内标法(见第4章、第12章和第14章,1998年版的第4章、
第9章和第11章);
d) 更改了内标元素(见第8章、第12章,1998年版的第8章、第9章);
e) 增加了自动取样要求(见8.1,1998版10.1);
f) 删除了商品推荐信息(1998年版的第8章、第11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0)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轲、吴梅、颜景杰、李祎、郑煜、杨晓彦、田畅。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1998年首次发布为GB/T 17476—1998;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GB/T 17476—2023
引 言
本文件给出了快速测定润滑油或基础油中22种元素的方法,并能快速监测使用过的润滑油磨损迹象。此外,该文件可广泛覆盖基础油和再生基础油中金属元素种类。
未使用过的润滑油中的添加剂元素主要来源于复合剂,如果添加剂元素浓度与它们各自的规格有显著差别,说明该润滑油的状态异常。与未使用过的润滑油的初始浓度数据作比较,使用过的润滑油中磨损金属的浓度可指示非正常的磨损,例如润滑油中硼、钠和钾的含量显著增加,表明该污染是由于设备中冷却液泄漏所引起的结果。因此本文件通常被用来监测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确定何时需要采取纠正措施。
根据再生基础油中金属元素浓度,可反应油品精制过程的精制效果。应用本文件分析金属含量能反应所用基础油是否满足规格要求。
GB/T 17476—2023
润滑油和基础油中多种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警示——使用本文件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文件的使用可能涉及某些有危险的材料、设备和操作,本文件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
1 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使用过的和未使用的润滑油和基础油中的添加剂元素、磨损金属以及污染物的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润滑油、基础油和再生基础油中油溶性元素的测定。本文件所测定各元素的质量分数范围和推荐波长见表1。当元素含量不在表1所示范围内时,仍可用本文件所描述的试验过程进行测定,但精密度可能不适用。
本文件不适用于含不溶微粒的样品定量分析。注:分析结果与微粒尺寸有关,如果微粒粒径大于几微米,得到的结果可能会偏低。
表1 待测元素的浓度范围和推荐波长
元素


















质量分数范围/(mg/kg)
6~40
0.5~4
4~30
40~9000
1~40
2~160
2~140
10~160
5~1700
5~700
5~200
5~40
10~1000
40~1200
7~70
8~50
0.5~50
900~6000
波长/nm
308.22,396.15,309.27
233.53,455.40,493.41
249.77
315.89,317.93,364.44,422.67
205.55,267.72
324.75
259.94,238.20
220.35
279.08,279.55,285.21
257.61,293.31,293.93
202.03,281.62
231.60,227.02,221.65
177.51,178.29,213.62,214.91,253.40
766.49
589.59
288.16,251.61
328.07
180.73,182.04,182.62
表1 待测元素的浓度范围和推荐波长(续)
元素
质量分数范围/(mg/kg)
波长/nm

10~40
189.99,242.95

5~40
337.28,350.50,334.94

1~50
292.40,309.31,310.23,311.07

60~1600
202.55,206.20,213.86,334.58,481.05
注:除钙、硫、锌之外,其他元素的检出限是通过重复测定10次的标准偏差计算得来。钙、硫、锌的检出限是通过实验室间实验的最低浓度测试得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756 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GB/T 27867 石油液体管线自动取样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添加剂元素 additive element一种改善润滑油性能的化学物质成分。
3.2
巴宾顿型雾化器Babington-type nebulizer产生气溶胶的装置,将流动液体通过一个有高速气流的小孔从而形成雾状的气溶胶。
3.3
校准 calibration确定特定元素分析的信号强度与元素浓度之间关系的过程。
3.4
校准曲线 calibration curve通过测定工作标准溶液得到的信号强度对被测定元素浓度所作的曲线。
3.5
轮廓扫描 profiling一种确定特定分析物信号强度最大值的技术。
3.6
磨损金属 wear metal由于油润滑的机械部件磨损而进入油中的元素。
GB/T 17476—2023
4 原理
将已称量且充分混合均匀的润滑油或基础油,用二甲苯或其他合适的溶剂将其按质量稀释10倍。试样溶液可通过虹吸或可选的蠕动泵导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通过比较试样中元素的发射强度与测得标准溶液的发射强度,计算元素的浓度。
试样溶液中应强制性使用内标法以补偿试样进样效率的变化。内标法要求试样溶液要具有相同的(或已知的)内标元素浓度,并在原始样品中没有内标元素的存在。由于试样物理性质不同而引起各种样品进样效率变化而产生分析结果的差异,可通过内标元素在各试样中发射强度的变化而加以校正。
5 干扰
5.1 光谱干扰
5.1.1 检查表1中所列元素的所有预期的光谱干扰。按照厂商的操作指南制定并应用修正因子来补偿干扰。应用干扰校正时,所有浓度应在表1所列每个元素先前确定的线性范围内。
注:正确的轮廓扫描对揭示高浓度的添加剂元素和对待检测磨损金属谱线的光谱干扰是非常重要的。
5.1.2 光谱干扰通常可通过正确地选择分析波长来避免。当光谱干扰无法避免时,需要使用计算机软件或者经验公式来校正。当分析线和干扰线不能精确地定位和可复现时,该经验公式不能应用于扫描型光谱仪系统。对于任何仪器,分析人员都应时刻警惕可能存在的非预期元素产生的光谱干扰。
5.1.3 光谱干扰校正的经验公式采用校正因子。这些校正因子通过在尽可能接近分析试样的条件下分析单个元素的高纯溶液来确定。由于干扰校正因子会显著影响结果,除非等离子体条件能每次精确地再现或维持很长时间,否则应每次分析时重新确定校正因子。
5.1.4 干扰校正因子K定义如下:
待测元素a的质量浓度按公式(1)确定:
ca=Ia/H。
…………… …………(1)
式中:
c。——待测元素a的质量浓度;
I。——待测元素a的分析线通过背景校正后的净强度;
H。——待测元素a的灵敏度。同样的,对于在同一波长的干扰元素i的质量浓度按公式(2)确定:
c;=I;/H
…………………… …(2)
式中:
c;——待测元素i的质量浓度;
I;—干扰线的峰或翼对于待测元素a峰强度的贡献;H;—待测元素i的灵敏度。
干扰校正因子K可由公式(3)得到:
K。=H;/H。=I;/(c;·Ha)
…………………………(3)
式中:
Ka— 干扰校正因子。
用校准过的仪器分析高纯贮备溶液得出I;/H。,当分析溶液中含有浓度为c;的干扰元素时,便会产生浓度误差。用c;去除I;/H。得到无量纲的校正因子K,再应用这些校正因子得到公式(4)~
公式(8)。
C似=(I。+I;)/H。
…………………………(4)
式中:C近似——待测元素a的质量浓度近似值。
…………………………(5)
Cau=ca+I₁/H。
…………………………(6)
Ca=C -I/H。
…………………………(7)
Ca=C -K·c
对于存在多个干扰时,待测元素a的质量浓度按公式(8)计算:
Ca=C -K₁a·c₁-K₂·c₂-… …………………………(8)
5.1.5 当元素i应用离峰背景校正时,干扰校正因子可能为负值。即当干扰线处于背景校正波长而不是在峰值时,K为负值。
5.2 黏度的影响
试样溶液和标准溶液之间的黏度差异会造成提升率的不同,该差异会影响分析的准确性。采用蠕动泵来将溶液输送到雾化器或采用内标法,或两者同时使用,可减少黏度效应。当遇到严重的黏度影响时,在维持相同的内标浓度下,将试样溶液和标准溶液的稀释倍数由10倍提高到20倍。
5.3 颗粒物的影响
颗粒物会堵塞雾化器造成结果偏低。采用巴宾顿型雾化器有助于最大限度减少这种影响。同时,进样系统可能会限制颗粒物的传输,等离子体可能不能完全离子化颗粒物,这些都会造成结果偏低。
6 试剂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仅使用分析纯及以上的试剂。如果经过验证,其他级别的试剂能达到足够的纯度,而不影响测定的准确度,则也可使用。
6.1 基础油:不含被分析元素的润滑油基础油或白油(轻质油品),其室温下黏度尽可能接近于被分析样品的黏度。
注:因润滑油基础油含硫,为了测定硫含量,制备标准溶液时使用白油作基础油。
6.2 内标:当使用内标法时,应采用油溶性的镉、钴或钇(或其他合适的金属元素)。
6.3 有机金属标准样品:由单个元素配制而成的质量分数为500 mg/kg的多元素混合标准样品。当配制多元素标准样品时,要注意混合均匀,宜采用超声混合。
注:一些市售有机金属标准样品因由金属硫化物制成而含硫,当测定硫含量时,需要一个硫标准样品。
6.4 硫标准样品:用金属硫化物制备硫的标准溶液。
6.5 稀释剂:混合二甲苯、邻二甲苯、煤油或其他具有类似沸点的烃类,不含待测定组分。
6.6 空白:用稀释剂将基础油或白油按质量稀释10倍。当样品黏度过高影响试样进样时,在维持相同的内标浓度下,将空白的稀释倍数由10倍提高到20倍。
6.7 工作标准溶液(10 mg/kg):称量质量分数为500 mg/kg的多元素标准样品至适当大小的容器中,放入添加质量是4倍多元素标准样品的质量的基础油,并用质量是45倍多元素标准样品的质量的稀释溶剂稀释。可根据废油中添加剂元素,磨损金属或污染物的浓度来制备质量浓度更高或更低的工作标准溶液。另外,也可制备包含单一元素的溶液。但是需确保所有溶液均保持10倍的稀释倍数。注:满足要求的工作标准溶液制备方法:称取2g的500 mg/kg的多元素标准样品放入100mL玻璃瓶中,加入8g基础油并用90g稀释溶剂稀释。
6.8 检查标准溶液:以与工作标准溶液相同的方式制备检查标准溶液,以使检查标准溶液中元素的质量浓度与样品中元素的质量浓度相似。
6.9 试样溶液:将一部分均质样品称入合适的容器中。加入稀释溶剂直至试样质量分数为10%。当样品黏度过高影响试样进样时,在维持相同的内标浓度下,将试样溶液和标准溶液的稀释倍数由10倍提高到20倍。
6.10 内标溶液:在用稀释剂稀释之前,将内标溶液添加到工作标准溶液中,检查标准溶液和试样溶液。确保标准溶液或试样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或者内标可存在于稀释溶剂中。
注:满足要求的内标溶液制备方法:称量20g质量分数为5000 mg/kg的镉、钴或钇(或其他适合的内标金属元素)的有机金属化合物放于1L容量瓶内,以溶剂稀释到刻度。至少每周制备一次新溶液,然后将该溶液转移到样品瓶中。内标溶液的浓度不要求恰为100μg/mL,但是内标元素在试样溶液中的浓度至少是它检出限的100倍以上。
7 仪器设备
7.1 天平:感量为0.001g或0.0001 g。
7.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具备有石英炬管的ICP仪器和高频发生器能形成等离子体的光谱仪(无论顺序扫描或同时测定)均可使用。
表1中列出了测定使用过的润滑油中各种元素的测定波长。对于硫的分析,光谱仪波长范围应能够在180nm的波长范围内工作。如果任何要分析的元素的波长在190nm以下时,需要真空或者内充惰性气体的光路。由于仪器光学范围的限制,有些仪器无法测定钠和钾。
7.3 雾化器:宜使用巴宾顿型雾化器。
7.4 蠕动泵:宜采用蠕动泵来提供稳定的溶液流速,泵速范围为0.5 mL/min~3 mL/min。泵管应能够在稀释剂中耐受至少6h,氟橡胶管可适用于大部分的烃类溶液。
7.5 溶剂分配器(可选用):能准确提供10倍试样质量的稀释溶剂量。
7.6 试样溶液容器:合适体积的带盖的玻璃或塑料瓶。
7.7 超声波均化器(推荐):浴型或管型超声波均化器。
7.8 涡旋搅拌器:用来涡旋搅拌样品,可代替超声波均化样品。
8 样品
8.1 取样
按照GB/T 4756或GB/T 27867取样。
8.2 样品均质化
8.2.1 超声均质化:将存有使用过的油的容器放入超声水浴。由于每个油黏度不同,将样品加热到60 ℃,稀释前再将样品从水浴中取出。
8.2.2 漩涡均质化:可作为超声均化的替代方案。将样品加热到60 ℃,稀释前再将样品从水浴中取出。
9 仪器准备
9.1 参数设置:参考仪器厂家提供的针对有机溶剂的操作条件,按照特定的稀释剂设置使用参数。
9.2 蠕动泵:如果使用蠕动泵进样,每天开始使用仪器前观察泵管的情况,如果需要及时更换。验证溶液的提升率并将其调整到所希望的提升率。
9.3 ICP激发源:开始分析前需要至少提前30 min点燃等离子体。在预热阶段,雾化稀释剂溶液,观察矩管是否存在积炭。如果发生积炭,应立刻更换矩管,并根据厂家的操作指南改进,以避免该现象。
上一章:GB/T 14416-2023 锅炉蒸汽的采样方法 下一章:GB/T 18034-2023 快速测温热电偶用铂铑细偶丝规范

相关文章

NB/SH/T 0929-2016 润滑油中氯元素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NB/SH/T 0929-2016 润滑油中氯元素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Q/SY 1385-2011 润滑脂中元素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NB/SH/T 0824-2010 润滑油中添加剂元素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NB/SH/T 0864-2013 润滑脂中金属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NB/SH/T 0864-2013 润滑脂中金属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Q/SY 04798-2020 润滑脂中硼元素含量的测定 灰化碱熔-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QB/T 4711-2014 黄酒中无机元素的测定方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