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27.160 CCS F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1308—2022
太阳能热发电站储热系统性能评价导则Guide for evaluating thermal energystorage system performance of solar power plant
2022-10-01实施
2022-03-09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41308—2022
太阳能热发电站储热系统性能评价导则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太阳能热发电站储热系统储热容量、充放热、保温、耗电、介质损耗等性能指标评价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显热储热系统性能评价,潜热储热系统性能评价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0104 太阳能光热发电站 术语DL/T5072 发电厂保温油漆设计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GB/T 4010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间接储热系统 indirect thermal energy storage system
储热介质和吸热介质为不同介质的太阳能热发电储热系统。包括集热场传热流体进入充放热换热设备的管道接口范围内的传热流体管道,以及储热介质相关的所有工艺系统及设备。3.2
直接储热系统 direct thermal energy storage system
传热流体和储热介质为同一介质的太阳能热发电储热系统。包括集热系统传热流体出口至储热系统所有涉及的工艺系统和设备,至传热流体放热后返回至集热系统的分界。3.3
有效储热介质用量 amount of effective thermal energy storage medium 能够参与充热和放热过程的储热介质的总质量。注:单位为千克(kg)。3.4
充热功率 heat charge power 单位时间内向储热系统流入的净热量。3.5
放热功率 heat discharge power 单位时间内从储热系统流出的净热量。3.6
储热深度 storage level
储热系统完全放热所能提供的可用热量与设计储热容量的比值。
GB/T 41308—2022
注:额定温度和额定压力下,当储热系统可用热能为0时,储热深度为0%;当储热系统可用热能达到设计储热容
量时,储热深度为100%。3.7
完全充热状态 fully charged condition
储热系统的充热量、温度达到设计值,不再继续充热时的状态。注:完全充热状态下,储热深度表示为100%。3.8
完全放热状态 fully discharged condition
储热系统的放热量、温度达到设计值,无法继续放热时的状态。注:完全放热状态下,储热深度表示为0%~2%。3.9
最大可用储热容量 maximum effective heat storage capacity 从完全充热状态开始放热直至完全放热状态,储热系统的可用热量。3.10
储热系统平均温降 thermal energy storage average temperature drop
充热至设计温度后,经过预定的时间段后开始放热并使充、放热过程中介质的累积质量基本相等,充热过程中介质的质量加权平均温度与放热过程中介质的质量加权平均温度的差值。3.11
介质年耗损率 medium annual consumption rate
储热系统内的介质因泄漏或分解等,在一年时间内造成的损耗量与储热系统投运时介质总质量的比值。
注1:对于直接储热系统,本文件所述介质特指储热介质,如熔融盐。
注2:对于间接储热系统,储热介质为固体材料时,本文件所述介质特指传热介质,如导热油;储热介质为熔融盐
时,本文件所述介质可指储热介质或传热介质,具体在性能评价前由各单位协商确定。
4 总则
4.1 太阳能热发电站储热系统应在电站竣工验收合格,正式移交生产管理,并且生产运维正常进行后定期开展。
4.2 太阳能热发电站储热系统性能评价宜以年为周期。
4.3 太阳能热发电站储热系统性能评价前收集资料的时间段应与评价周期一致,应收集以下基础资料:
a) 系统基本信息,包括电站名称、装机容量、集热类型、储热类型、储热时间、储热系统配置,主要
设备的型号规格和生产厂家,电站建设时间、投入商业运营时间等;b) 储热系统资料,包括系统设计、施工、验收相关技术文件等;
c) 实测气象数据,包括电站直接辐射数据、风速风向、气压、湿度、风霜雨雪沙尘天数等;d)运行数据,包括集热系统、储热系统、发电系统运行数据、运行值班记录等运行文件;e) 性能指标评价所使用的计量表计应定期校验,并在有效范围内。4.4 间接储热系统和直接储热系统的评价范围分别为:
a) 间接储热系统的评价范围包括集热场传热流体进入充放热换热设备的管道接口范围内的传热
流体管道,储热介质相关的所有工艺系统及设备,以及传热流体放热至发电单元工质的换热系统部分,评价范围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