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T 12690.4-2021代替 GB/T 12690.4—2003
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第4部分∶氧、氮量的测定脉冲-红外吸收法和脉冲-热导法
Chemical analysis methods for non-rare earth impurities of rare earth metals and their oxides—Part 4:Determination of oxygen and nitrogen contents—Impulse-infrared absorption and impulse-thermal conductivity method
2022-05-01实施
2021-10-11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GB/T12690《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的第4部分。GB/T12690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碳、硫量的测定 高频红外吸收法;
———第2部分:稀土氧化物中灼减量的测定 重量法;
———第3部分:稀土氧化物中水分量的测定 重量法;
———第4部分:氧、氮量的测定 脉冲红外吸收法和脉冲热导法;
———第5部分:钴、锰、铅、镍、铜、锌、铝、铬、镁、镉、钒、铁量的测定;
———第6部分:铁量的测定 硫氰酸钾、1,10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第7部分:硅量的测定;
———第8部分:钠量的测定;
———第9部分:氯量的测定 硝酸银比浊法;
———第10部分:磷量的测定 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11部分:镁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2部分:钍量的测定 偶氮胂Ⅲ分光光度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第13部分:钼、钨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第14部分:钛量的测定;
———第15部分:钙量的测定;
———第16部分:氟量的测定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第17部分:稀土金属中铌、钽量的测定;
———第18部分:锆量的测定;
———第19部分:砷、汞量的测定。
本文件代替GB/T12690.4—2003《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 氧、氮量的测定 脉冲红外吸收法和脉冲热导法》,与 GB/T12690.4—2003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更改了适用范围,增加了不适用于金属镱的说明;更改了氧含量的测定范围,由“0.010%~
0.30%”修订为“0.0050%~0.30%”(见第1章,2003年版的第1章);
b)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两章(见第2章、第3章);
c) 更改了试料的质量,由“氧0.050g~0.150g、氮0.060g~0.070g”修改为“氧、氮0.10g~0.16g”(见8.1,2003年版的6.1);
d) 更改了助熔剂,由“锡粒、镍片”改为“镍囊或镍篮助熔”(见8.4,2003年版的6.6);
e) 更改了“精密度”,将“允许差”修改为“再现性”(见10.2,2003年版的8.2);
f) 删除了质量保证和控制(见2003年版的第9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9)提出并归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