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J/T 13-488-2025 福建省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

DBJ/T 13-488-2025 福建省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682.72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9-26 09:53:48



相关搜索: 城市 海绵 评价标准 建设项目 福建省

内容简介

DBJ/T 13-488-2025 福建省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
:DBJ/T 13-488-2025
: J 1 8 2 2 6 - 2 0 2 5
福建省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
Assessment standard for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project in
Fujian
2025-06-12
发布 2025-09-01 实施
福 建 省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厅 发 布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福建省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
Assessment standard for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project in Fujian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
:DBJ/T 13-488-2025
: J 1 8 2 2 6 - 2 0 2 5
主编单位: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厦 门 市 建 筑 科 学 研 究 院 有 限 公 司
厦 门 市 捷 安 建 设 集 团 有 限 公 司
批准部门:
福 建 省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厅
实施日期:
2 0 2 5 年 9 月 1 日
2025 年 福州


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办公室关于公布全省住房和
城乡建设行业 2020 年第一批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的通知》(闽建办
科〔2020〕3 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
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
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
4.建筑与小区;5.城市道路;6.绿地与广场;7.城市水系;8.施
工管理;9.运维管理;10.综合效果;11.加分项。
本标准由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厦门市城市
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与设计处
(地址:福州市北大路 242 号,邮编:350001)和厦门市城市规
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厦门市思明区体育路 95 号,邮编:
361012),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

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厦门市捷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
福建禄宸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厦门碧胜棠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
限公司
厦门佰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3
华侨大学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
分院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

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
宝振(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厦门美益绿建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王连接
张向军 王开春 侯 雷
李国伟
郑诗怡 吴连丰 关天胜
周真明


赖惠君 任聿飞 周 丹
彭神斌 林清娴 许毅海

铭 曹 果 赵 明 赖庆钟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 谢映霞
郑克白 贾海峰 高小平
栗玉鸿 陈耀辉 肖晓萍
4


1

则........................................................................................1
2

语........................................................................................2
3
基本规定........................................................................................5
3. 1
一般规定................................................................................5
3. 2
评价方法................................................................................5
4
建筑与小区....................................................................................8
4. 1
基本项....................................................................................8
4. 2
评分项....................................................................................9
5
城市道路......................................................................................16
5. 1
基本项..................................................................................16
5. 2
评分项..................................................................................16
6
绿地与广场..................................................................................22
6. 1
基本项..................................................................................22
6. 2
评分项..................................................................................22
7
城市水系......................................................................................28
7. 1
基本项..................................................................................28
7. 2
评分项..................................................................................28
8
施工管理......................................................................................32
8. 1
基本项..................................................................................32
8. 2
评分项..................................................................................32
9
运维管理......................................................................................35
9. 1
基本项..................................................................................35
9. 2
评分项..................................................................................35
5
10 综合效果....................................................................................38
10. 1 基本项................................................................................38
10. 2 评分项................................................................................38
11 加分项........................................................................................ 41
11. 1 一般规定............................................................................41
11. 2 加分项................................................................................41
附录 A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表................................................43
本标准用词说明................................................................................61
引用标准名录....................................................................................62
附:条 文 说 明..............................................................................63
6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1
2
Terms .......................................................................................... 2
3
Basic Requirements......................................................................5
3. 1
General Requirements.......................................................... 5
3. 2
Assessment Methods............................................................ 5
4
Buildings and Residential Areas .................................................8
4. 1
Fundamental Items............................................................... 8
4. 2
Scoring Items........................................................................9
5
Urban Roads
............................................................................. 16
5. 1
Fundamental Items............................................................... 16
5. 2
Scoring Items........................................................................16
6
Green Space and Squares............................................................. 22
6. 1
Fundamental Items............................................................... 22
6. 2
Scoring Items........................................................................22
7
Urban Water Body ...................................................................... 28
7. 1
Fundamental Items............................................................... 28
7. 2
Scoring Items........................................................................28
8
Construction Management............................................................32
8. 1
Fundamental Items............................................................... 32
8. 2
Scoring Items........................................................................32
9
Operational Management............................................................. 35
9. 1
Fundamental Items............................................................... 35
9. 2
Scoring Items........................................................................35
7
10 Comprehensive Effect................................................................ 38
10. 1 Fundamental Items............................................................. 38
10. 2 Scoring Items......................................................................38
11 Bonus.......................................................................................... 41
11. 1 General Requirements........................................................ 41
11. 2 Bonus Items........................................................................ 41
Appendix A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Project Classification
Assessment Table................................................... 43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61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62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63
8
1


1. 0. 1
为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提升福建省海
绵城市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及管理水平,科学引导和规范福建省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评价工作,结合福建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标
准。
1. 0. 2
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的海绵
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本标准不适用于流域综合性工程评价。
1. 0. 3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
家、行业和福建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 0. 1 2 术 语
海绵城市 sponge city
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和
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渗透、滞蓄、净化作用,有效控制雨水
径流,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
2. 0. 2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通过自然与人工强化的渗透、滞蓄、净化等方式控制城市建
设下垫面的降雨径流,得到控制的年均降雨量与年均降雨总量的
比值。
2. 0. 3
年径流污染控制率 diffuse pollution control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在年均降雨条件下,规划或设计范围内累计全年削减的径流
污染物总量占全年雨水径流污染物总量的百分比。
2. 0. 4
设计降雨量 design rainfall depth
为实现一定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用于确定海绵城市设施
设计规模的降雨量控制值,一般通过当地多年日降雨资料统计数
据获取,通常用日降雨量表示。
2. 0. 5
内涝 local flooding
强降雨或连续性降雨超过城镇排水能力,导致城镇地面产生
积水灾害的现象。
2. 0. 6
汇水分区 catchment
以地形地貌及雨水管渠界定的地面雨水径流的集水或汇水范
围。
2
2. 0. 7
海绵城市设施 facility for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具有“渗、滞、蓄、净、用、排”功能的技术措施,包括屋
顶绿化、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植草沟、滞留
塘、雨水湿地、调蓄池等源头减排设施,及排水管渠、行泄通道、
生态护岸等过程控制与系统治理设施。
2. 0. 8
绿色设施 green infrastructure
采用自然或人工模拟自然生态系统控制城市降雨径流的设施。
2. 0. 9
灰色设施 gray infrastructure
传统的较高能耗的工程化排水设施。
2. 0. 10
雨水资源利用率 utilization rate of rainwater resources
将雨水资源收集并用于道路冲洗、园林绿地灌溉、市政杂用、
工农业生产、冷却、景观水体补水等的年雨水利用总量与年平均
降雨总量之比值。
2. 0. 11
超标雨水 excess rainwater runoff
超出排水管渠设施承受能力的雨水径流。
2. 0. 12
屋顶绿化 green roof
高出地面以上,周边与自然土层不相连接的各类建筑物、构
筑物的顶部和天台、露台上由植被层、覆土层和疏水设施构建的
屋顶。
2. 0. 13
透水铺装 permeable pavement
可渗透、滞留和渗排自身承接的降雨并满足一定要求的地面
铺装结构。
2. 0. 14
植草沟 grass swale
在地表浅沟中种植植被,可以截留雨水径流并入渗,或转输
雨水径流并利用植被净化的设施。包括转输型植草沟、渗透型的
干式植草沟和经常有水的湿式植草沟。
2. 0. 15
下沉式绿地 sunken green spaces
低于周边汇水地面,且可用于渗透、滞蓄和净化雨水径流的
3
绿地。
2. 0. 16
生物滞留设施 bioretention facility
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渗透、滞蓄、净化雨水径流的
设施统称,包括雨水花园、高位花坛和生态树池等。
2. 0. 17
雨水湿地 rainwater wetland
利用物理、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等的联合作用净化雨水径流的
湿地。
2. 0. 18
滞留塘 detention pond
以雨水作为主要补水水源的具有雨水调蓄、下渗、净化功能
或可以削减径流峰值流量的景观水体,包括渗透塘、湿塘和调节
塘。
2. 0. 19
植被缓冲带 vegetation buffer zone
坡度较缓的植被区,可通过植被拦截和土壤下渗作用减缓雨
水径流流速,并削减径流中的污染物。
2. 0. 20
生态岸线 ecological embankment
既有的自然岸线或采用人工生态修复构筑的具有自然属性的
岸线。
4
3
基本规定
3. 1
一般规定
3. 1. 1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应以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
与广场、城市水系为评价对象,将项目红线内与海绵城市相关的
建(构)筑物及配套设施共同评价。
3. 1. 2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阶段应分为项目设计、施工管理、
运维管理、综合效果。
3. 1. 3
运维管理及综合效果评价应在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
使用一年后进行。
3. 1. 4
申请评价方应在项目建设各阶段编制海绵城市建设专项
方案。
3. 1. 5
申请评价方应根据评价的阶段,提交相应技术分析报告、
测试资料、图纸等相关文件。申请评价方应对提交资料的真实性
和完整性负责。
3. 1. 6
评价方应对申请评价方提交的技术分析报告、测试资料、
图纸等相关文件进行审查,出具评价报告并确定等级。
3. 1. 7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宜根据项目的类型和特点,选择有代表
性的分部工程进行监测并评价。
3. 2
评价方法
3. 2. 1
海绵城市建设的项目设计应按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
地与广场、城市水系等类型进行分类评价。
5
3. 2. 2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评价体系应由项目设计、施工管理、
运维管理、综合效果 4 类指标组成,且每类指标均包含基本项和
评分项;评价指标体系还统一设置加分项。
3. 2. 3
基本项的评定结果应为达标或不达标;评分项和加分项的
评定结果为分值。
3. 2. 4
评价指标体系 4 类指标的总分均为 100 分。4 类指标各自
的评分项得分 Q1、Q2、Q3、Q4 按参评项目该类指标的评分项实
际得分值除以适用于该项目的评分项总分值再乘以 100 分计算。
3. 2. 5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总得分 Q 按下式进行计算,其中
评价指标体系 4 类指标评分项的权重 W1~W4 按表 3.2.5 取值。
式中: Q=W1Q1+W2Q2+W3Q3+W4Q4+Q5 (3.2.5)
Q —— 项目评价总得分;
Q1,W1—— 项目设计指标得分及权重;
Q2,W2 —— 施工管理指标得分及权重;
Q3,W3—— 运维管理指标得分及权重;
Q4,W4—— 综合效果指标得分及权重;
Q5—— 加分项指标得分。
表 3.2.5
项目评价参评指标及其权重
评分项权重 评价对象 项目设计 W1 施工管理 W2 运维管理 W3 综合效果 W4
建筑与小区 0.4 0.25 0.25 0.1
城市道路 0.5 0.25 0.15 0.1
绿地与广场 0.4 0.15 0.35 0.1
城市水系 0.5 0.25 0.15 0.1
3. 2. 6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应划分为合格、良好、优秀 3 个等级。
3. 2. 7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评价等级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
合格、良好、优秀 3 个等级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均应满足
本标准全部基本项的要求,且每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不应低于 40
6
分。
2
当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总得分分别达到 60 分、70 分、80
分时,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等级分别为合格、良好、优秀。
3. 2. 8
对于包括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与广场、城市水系
等一个或多个类型的综合性工程,应根据其工程类型分项目进行
评价。
7
4
建筑与小区
4. 1
基本项
4. 1. 1
参与本评价的建筑与小区应纳入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设计,
设计中应有满足海绵城市建设设计要求的雨水源头控制措施。
4. 1. 2
建筑与小区内各种水资源应进行合理规划利用,设置完善
的给排水系统。
4. 1. 3
建筑与小区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控制率和其
他控制指标应满足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或相关批复要求。
4. 1. 4
建筑与小区应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初期雨水应经海绵
城市设施处理,不应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4. 1. 5
建筑与小区内不应存在黑臭水体和易涝点。
4. 1. 6
海绵城市设施应有安全性措施:
1
排水检查井应安全可靠;检查井盖设置有防止脱落的措施;
检查井内设置有防坠措施。
2
雨水入渗设施不应对建筑基础及其附属设施带来安全隐
患。
3
屋面绿化防水满足要求,设计有耐根穿刺措施。
4
雨水塘应有安全性措施:设置有安全平台、溢流口和超标
雨水行泄通道。
4. 1. 7
化工厂、制药厂、金属冶炼加工厂、传染病医院、加油加
气站、垃圾填埋场等含有特殊污染物的场所,不应采用雨水直接
入渗的方式。
8
4. 2
评分项
Ⅰ 径流总量控制
4. 2. 1
建筑与小区应合理设置海绵城市设施,年径流总量应实现
有效控制,评价总分值为 10 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
1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相关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值或
批复要求时,得 6 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高于相关海绵城市建设
专项规划值或批复要求 5%~10%(不含 10%),得 8 分;年径流
总量控制率高于相关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值或批复要求 10%及
以上,得 10 分;
2
当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规划建设指标不明确时,年径流总量
控制率达到表 4.2.1 指标时,得 6 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高于表
4.2.1 指标 5%~10%(不含 10%),得 8 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高
于表 4.2.1 指标 10%及以上,得 10 分。
表4.2.1
建筑与小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表
用地性质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新建 改建、扩建
一类、二类居住用地 70 60
三类居住用地 60 55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65 55
商业服务业用地 60 55
工业用地 55 50
物流仓储用地 55 45
市政及交通设施用地 55 50
4. 2. 2
场地内应充分利用下沉式绿地调蓄雨水,评价总分值为 3
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
1
当下沉式绿地率规划建设指标明确时,下沉式绿地率满足
规划设计指标得 2 分,达到规划建设指标 1.1 倍及以上,得 3 分;
9
2
当下沉式绿地率规划建设指标不明确时,新建项目下沉式
绿地率≥50%,改扩建项目下沉式绿地率≥40%,得 2 分;新建
项目下沉式绿地率≥60%,改扩建项目下沉式绿地率≥50%,得 3
分。
4. 2. 3
场地内建筑应积极采用屋顶绿化,评价总分值为 3 分,并
按下列规则评分:
1
当屋顶绿化率规划建设指标明确时,屋顶绿化率满足规划
设计指标得 2 分,达到规划建设指标 1.1 倍及以上,得 3 分;
2
当屋顶绿化率规划建设指标不明确时,新建项目屋顶绿化
率≥50%,改扩建项目屋顶绿化率≥40%,得 2 分;新建项目屋
顶绿化率≥60%,改扩建项目屋顶绿化率≥50%,得 3 分。
4. 2. 4
场地内硬化应积极采用透水铺装,评价总分值为 2 分,并
按下列规则评分:
1
当透水铺装率规划建设指标明确时,透水铺装率满足规划
设计指标得 1 分,达到规划建设指标 1.1 倍及以上,得 2 分;
2
当透水铺装率规划建设指标不明确时,新建项目透水铺装
率≥50%,改扩建项目透水铺装率≥40%,得 1 分;新建项目透
水铺装率≥60%,改扩建项目透水铺装率≥50%,得 2 分。
4. 2. 5
地下空间应限制过度开发,评价总分值为 2 分,并按下列
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
地下空间投影面积占整个项目红线范围内面积的比例≤
50%,得 1 分。
2
且地下空间上部覆土厚度大于 1.0m 的区域面积占地下空
间投影面积比例不小于 70%,得 1 分。
4. 2. 6
场地应根据竖向及管网布置绿色设施并组织雨水径流,评
价总分值为 5 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
1
海绵城市设施合理设置,海绵城市设施与场地竖向、管网
系统、建(构)筑物等有效衔接,并且绿色设施的有效汇水分区
面积占场地面积的比例超过 70%,得 3 分;
10
2
绿色设施的汇水分区面积占场地面积的比例超过 80%,
得 4 分;
3
上一章:DBJ/T 13-491-2025 福建省建筑修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下一章:DBJ/T 13-489-2025 福建省海绵城市建设设施运行与维护标准

相关文章

DBJ/T 13-485-2025 福建省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标准 DBJ/T 13-489-2025 福建省海绵城市建设设施运行与维护标准 DBJ/T 15-261-2023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 DBJ/T 13-455-2024 福建省城市绿地建设技术标准 DB61/T 5047-2022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 DBJ50/T-365-2020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 GB/T 51345-2018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 GB/T 51345-2018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