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3402/T 93-2024 科普教育基地管理规范

DB3402/T 93-2024 科普教育基地管理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422.79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7-31 10:40:54



相关搜索: 教育 管理规范 科普 2024 基地

内容简介

DB3402/T 93-2024 科普教育基地管理规范 ICS 03.180
CCS A 18 3402

湖 市 地 方 标 准
DB3402/T 93—2024
科普教育基地管理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 base management
2024 - 12 - 16 发布
2025 - 01 - 01 实施
芜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402/T 93—2024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芜湖市标准化研究院提出。
本文件由芜湖市科学技术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芜湖市标准化研究院、芜湖市科学技术协会、芜湖科技馆、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省春谷3D打印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芜湖市科普事业创新发展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鲁雅婷、王彭杰、吴庆国、严家峰、曹和安、李超、王立龙、翟光雯、葛雯、
孙文明、陈昊、李顺芳。
I
DB3402/T 93—2024
科普教育基地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科普教育基地的分类、基本要求、科普服务、服务保障、评价与改进。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科普教育基地的管理与服务,其他类型科普场所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42421 数字科普资源质量要求
GB/T 43395 线下科普活动基本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科普教育基地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 base
由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农业、安全、自然资源、旅游等领域机构兴办,经各级科学技术协会
认定,面向社会和公众开放,具有科普和教育功能的示范性场所。
4 分类
4.1
按认定层级分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市级科普教育基地。
注: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予以认定命名,省级科普教育基地由省级科学技术协会予以认定命名,
市级科普教育基地由市级科学技术协会予以认定命名。
4.2 按场所类型分为科技场馆类科普教育基地、教育科研与重大工程类科普教育基地、“三农”类科
普教育基地、企业类科普教育基地、自然资源类科普教育基地、其他类科普教育基地,具体说明见表 1。
表1 科普教育基地场所分类
类型 具体说明
科技场馆类科普教育基地 专门建设用于面向社会和公众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科技文化教育 与传播的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科技馆、自然博物馆、专业领域科 普场馆、青少年科技场馆
教育科研与重大工程类科普教育基地 依托科技资源、科技成果面向社会和公众提供科普服务的教育、科研 机构、大科学装置、重大工程以及医疗机构的场所和设施,包括但不限 于:教育、科研机构等内设的科普场馆、实验室、工程中心、科学观测 台(站)
1
DB3402/T 93—2024
表1 科普教育基地场所分类(续)
类型 具体说明
“三农”类科普教育基地 依托先进农业技术和成果、农业教育科研设施、农业试验示范基地 等服务农业、农村发展、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科普场所,包括但不限 于:各类农业种养殖繁育基地、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农业创业创新基 地、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农技培训基地、农业观光体验园
企业类科普教育基地 企业依托科技成果、研发资源、生产设施、产品等面向社会和公众 提供科普服务的场所,包括但不限于:产业园区、科技园区、具有科 普功能的企业展厅、研发设施、生产制造设施
自然资源类科普教育基地 利用动植物、生态、地质地貌等自然资源面向社会和公众提供科普 服务的园区和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动物园 (海洋公园)、植物园、主题公园、森林、湿地、地质公园、自然遗 产
其他类科普教育基地 利用人文、历史、艺术等资源面向社会和公众提供科普服务的公共 场所,包括但不限于:文博展馆、图书馆、美术馆、纪念馆、文化馆、 书院、历史文化遗产
5 基本要求
5.1 应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培育公众创新思维和能力,积极营造热爱科
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不应宣传邪教、封建迷信内容,不应开展反科学、伪科学活动。
5.2 应建立健全服务和管理制度,配备专兼职科普人员,有稳定的科普经费投入、专项科普经费或筹
措管理机制,能够保障经常性开展科普活动。
5.3 应具备开展科普公共服务的室内外场所条件,设有相对稳定的具有公共科普服务功能的区域,面
积不应低于申报认定要求。
5.4 宜经常性举办科普活动,每年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重要主题日期
间宜举办专题科普活动,线下科普活动基本要求符合 GB/T 43395,活动类型包括但不限于群众性科普
活动、公益性科普讲座、公益性科普展览、科普研学、红色教育。
5.5 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科普教育活动信息、展教资源更新情况等公共科普服务
信息。
5.6
持续提供科普公共服务,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
5.7
按要求参加考核,统计信息并报送相关单位。
6 科普服务
6.1
科技场馆类科普教育基地
科技场馆类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服务要求见表2。
表2 科技场馆类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服务
服务要求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省级科普教育基地 市级科普教育基地
开放情况 常年对公众开放,每年实际服务公众≥200天
2
DB3402/T 93—2024
表2 科技场馆类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服务(续)
服务要求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省级科普教育基地 市级科普教育基地
开展“走出去”的科普活动 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等
每年针对热点科技问题组织 公众科普报告、科学家科普讲 坛等活动 ≥8次 ≥4次
每年以场馆特色科普资源为 基础,举办青少年科技夏(冬) 令营,或承接青少年科普研 学、社会实践等青少年科普活 动 ≥5次 ≥3次
每年开展中小学教师科技培 训或研修实践活动 ≥2次 ≥1次
提供线上服务 利用新技术手段提供互动讲解或线上虚拟展示等
开发质量好、传播广的优质原 创科普资源 建有专门科普网站,通过各种媒介持续传播科普图文、视频、书籍、课程、展教器 具等
6.2
教育科研与重大工程类科普教育基地
教育科研与重大工程类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服务要求见表3。
表3 教育科研与重大工程类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服务
服务要求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省级科普教育基地 市级科普教育基地
开放情况 每年向社会公众开放本单位科教资源,能够提供团队预约科普服务(包括外出服务)
开展科普活动 及时普及重大科技成果,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建设,展示科技 界优秀典型、生动实践和成就经验,培育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科学思维和工程思维,宣 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意义,涵养优良学风
每年以单位特色优势科技 资源为基础,举办青少年科 技夏(冬)令营、或承接科 普研学、社会实践等活动 ≥3次 ≥1次
每年开展中小学教师科技 培训或研修实践活动 ≥1次 ≥1次
开发多种形式的高质量原 创科普资源 利用本单位特色优质科教资源,开发多种形式的高质量原创科普图文、视频、书籍、 课程等科普资源,并利用各种媒体广为传播
6.3
“三农”类科普教育基地
“三农”类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服务要求见表4。
表4 “三农”类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服务
服务要求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安徽省科普教育基地 芜湖市科普教育基地
开放情况 每年实际服务公众天数≥50天,能提供团队预约科普服务(包括外出服务)
3
DB3402/T 93—2024
表4 “三农”类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服务(续)
服务要求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安徽省科普教育基地 芜湖市科普教育基地
开展科普活动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弘扬劳动精神,树立相信科学、和谐理性的思想观念,推广普及 农业科研成果,培育健康文明乡风,培养农民群众文明生活、科学生产和科学经营能力
每年开展进乡村等“走出 去”的科普活动。开展针对 欠发达地区农民群众的科 普活动 ≥2次 ≥1次
每年承接青少年农业实践 (实习)等活动 ≥2次 ≥1次
制作传播高质量科普资源 农业科技、农耕文化、农民生活、农村环境相关的科普图文、视频、书籍、课程等
6.4
企业类科普教育基地
企业类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服务要求见表5。
表5 企业类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服务
服务要求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省级科普教育基地 市级科普教育基地
开放情况 每年向社会公众开放本单位科教资源,能够提供团队预约科普服务(包括外出服务)
开展科普活动 弘扬创新创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展示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场景、推广现代化生产技术 与工艺,传播先进的管理思想,展示工业遗产文化,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精益求 精的敬业风气和勇于创新的文化氛围
每年以单位特色优势科技 资源为基础,承接大学生专 业实习、中小学学生职业体 验、研学、社会实践等活动 ≥3次 ≥1次
每年承接职业教育教师、中 小学教师科技培训或研修 实践 ≥1次 ≥1次
制作传播原创科普资源 围绕行业和企业创新成果、科技前沿,制作并传播高质量的科普图文、视频、书籍、 课程等原创科普资源
6.5
自然资源类科普教育基地
自然资源类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服务要求见表6。
表6 自然资源类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服务
服务要求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省级科普教育基地 市级科普教育基地
开放情况 常年对公众开放,每年实际服务公众≥200天
开展科普活动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禀赋,促进公众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培养公众特别是青 少年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开展“走出去”的科普活动 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等
4
DB3402/T 93—2024
表6 自然资源类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服务(续)
服务要求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省级科普教育基地 市级科普教育基地
每年以本单位特色科普资 源为基础,组织青少年科技 夏(冬)令营,或承接青少 年科普研学、社会实践等活 动 ≥5次 ≥2次
每年开展中小学教师科技 培训或研修实践活动 ≥1次 ≥1次
制作传播原创科普产品 有专门的公共服务网站或自媒体宣传平台,结合自然资源特色,制作并传播原创科普 图文、视频、书籍、课程等科普产品
6.6
其他类科普教育基地
其他类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服务要求见表7。
表7 其他类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服务
服务要求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省级科普教育基地 市级科普教育基地
开放情况 常年对公众开放,每年实际服务公众天数≥200天
开展科普活动 充分利用资源禀赋,促进公众理解科学与文化、历史、艺术等共同的创新智慧,宣传 中外历史中杰出科学家,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和文化传承保护意识
开展“走出去”的科普活动 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等
每年以本单位特色科普资 源为基础,组织青少年科技 夏(冬)令营,或承接青少 年科普研学、社会实践、专 业实习等活动 ≥5次 ≥2次
每年开展中小学教师科技 培训或研修实践活动 ≥1次 ≥1次
提供线上服务 利用新技术手段提供互动讲解或线上虚拟展示等
制作高质量原创科普资源 有专门的公共服务网站,制作科技与文化、艺术、历史等交叉融合的高质量原创科普 图文、视频、书籍、课程等科普资源,并利用各类媒体广为传播
7 服务保障
7.1
区域保障
科普教育基地应常年设有相对稳定的具有公共科普服务功能的区域,面积要求见表8。
表8 科普功能区域面积
基地类型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省级科普教育基地 市级科普教育基地
科技场馆类 a ≥1000㎡ ≥800㎡
教育科研与重大工程类 ≥300㎡ ≥200㎡
5
DB3402/T 93—2024
表8 科普功能区域面积(续)
基地类型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省级科普教育基地 市级科普教育基地
“三农”类 ≥2000㎡ ≥1500㎡
企业类 ≥300㎡ ≥200㎡
自然资源类 ≥2000㎡ ≥1500㎡
其他类 ≥300㎡ ≥200㎡ d
a 室内展教展示区域面积要求。
7.2
人员保障
7.2.1 应指定公共科普服务联络人或负责人,按照表 9 要求配备专兼职科普人员。
表9 科普教育基地人员
基地类型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省级科普教育基地 市级科普教育基地
科技场馆类 ≥100 人 ≥60人
教育科研与重大工程类 ≥15 人 ≥5人
“三农”类 ≥10人 ≥5人
企业类 ≥15人 ≥5人
自然资源类 ≥50人 ≥50人
其他类 ≥50人 ≥20人
7.2.2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每年开展专职科普人员业务培训不少于 2 次,兼职科普人员业务交流或培训
不少于 1 次。
7.2.3 其他各类科普教育基地每年开展专兼职科普人员业务交流或培训 1 次,或组织专兼职科普人员
参加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省级科学技术协会、市级科学技术协会开展的业务交流、培训。
7.2.4 鼓励专兼职科普人员参加科普讲解大赛等活动。
7.3
设施设备保障
7.3.1 科普教育基地应配备形式多样的科普展教设施设备,按照表 10 要求及时更新。
表10 科普展教设施设备及更新
基地类型 设施设备 更新要求
科技场馆类 展品、展板、说明牌等基本展教设施, 以及多媒体、数字化、互动体验类展教设 备等 根据科技前沿发展和社会热点定期更新 扩展内容,数字科普资源质量应符合GB/T 42421的要求
教育科研与重大工程类 展品、展板、说明牌以及多媒体等 根据本单位最新科研、重大科技工程成 果、国内外科技前沿发展以及经典科学技 术知识,及时更新扩展内容
“三农”类 展品、展板、说明牌等 根据最新农业科技成果、农业科技前沿 发展和相关社会热点及时更新扩展内容
企业类 互动体验设备、展品、展板、说明牌、 多媒体等 根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行业装备和技 术升级迭代历史,及时更新扩展展教内容
6
DB3402/T 93—2024
表10 科普展教设施设备及更新(续)
基地类型 设施设备 更新要求
自然资源类 展品、展板、专业说明牌、多媒体等 结合本单位自然生态资源特色、季节变 化等及时更新扩展科普内容
其他类 展品、展板、说明牌、多媒体等 展教内容具有科普价值,体现出文化、 历史、艺术资源禀赋中蕴藏的科学思想、 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并根据科技文化热 点定期更新扩展内容
7.3.2 应配备防火等安全保障器材和设施,必要的卫生、休息等公共服务设施。
7.3.3 应配备专人,确保设施设备功能完好,做好使用和维护保养登记。
8 评价与改进
8.1
定期开展满意度调查,可采用自评或者第三方评价。
8.2
及时开展年度科普绩效自评,自评报告应向社会公开。
8.3
接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省级科学技术协会、市级科学技术协会开展的考核。
8.4
设置服务投诉点或投诉电话,做好投诉受理与记录,及时处理并反馈。
8.5
建立服务质量控制和改进机制,根据评价结果持续改进。
7
DB3402/T 93—2024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加强科普标准化工作的通知》(科协办函普字〔2021〕240号)
[2]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创建与认定管理办法》
[3] 《安徽省科普教育基地创建与认定管理办法》(皖科协普〔2021〕2号)
8
上一章:DB3402/T 94-2024 公共科普场馆运营规范 下一章:DB3402/T 90-2024 含氟中水回用处理技术规程

相关文章

DB3402/T 35-2022 跨座式单轨车辆基地技术规范 DB3402/T 94-2024 公共科普场馆运营规范 DB3301/T 0200-2017 科普教育基地管理与服务规范 DB3301/T 0200-2024 科普教育基地管理与服务规范 DB14/ T 1967-2019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规范 DB32/T 4844-2024 自然科学类科普教育基地建设规范 DB12/T 1435-2025 健康教育服务基地管理规范 DB44/T 2542-2024 自然教育基地建设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