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2327/T 116-2025 沟塘草甸计划烧除技术规范

DB2327/T 116-2025 沟塘草甸计划烧除技术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29.96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8-01 09:53:36



相关搜索: 计划 116 技术规范 草甸

内容简介

DB2327/T 116-2025 沟塘草甸计划烧除技术规范 ICS 65.020.40
CCS B 61
DB2327
黑 龙 江 省 大 兴 安 岭 地 方 标 准
DB 2327/T 116—2025
沟塘草甸计划烧除技术规范
2025-02-14 发布
2025-03-14 实施
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2327/T 116—2025


为了规范大兴安岭地区沟塘草甸计划烧除技术,特制定本文件。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定起草。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部分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提出。
本文件由大兴安岭地区林业和草原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
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丁永全、刘力铭、湛鑫琳、王立中、王峰、杨光、赵凤君、胡林林、王立
功、赵厚坤、赵希宽、韦昌雷、徐洁晶、邵文杰。
本文件由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
DB 2327/T 116—2025
沟塘草甸计划烧除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大兴安岭地区秋季沟塘草甸计划烧除的术语和定义、计划烧除的条件、计
划烧除的过程、用火方法、注意事项、档案建立与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大兴安岭地区沟塘草甸计划烧除、防火隔离带的设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 1173
东北、内蒙古林区营林用火技术规程
LY/T 1172
全国森林火险天气等级
DB51/T 1512
云南松林计划烧除技术规程
T/CSF 0087
火烧防火隔离带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计划烧除 prescribed burning
在人为有效控制下,选择适宜的天气条件有计划地使用低强度地表火,烧除地表和林缘
可燃物,提前消除或者减少森林火灾隐患,降低森林火灾危害程度,提高森林防火能力的一
种措施。
3.2
沟塘草甸 swamp meadow
是指在沟渠、池塘以及湿地附近形成的草本植物群落。这些草甸通常位于低洼地带,由
于水分条件较好,土壤肥沃,因此植被生长茂盛。
3.3
火强度 fire Intensity
单位时间、单位火线长度上的热能释放量。
3.4
易燃可燃物 available fuel
易导致森林和草原火灾发生的可燃物,包括地表干枯杂草、枯枝、落叶、树皮、地衣、
苔藓等。
3.5
低强度烧除 low intensity burning
计划火烧时火强度低于 350 kw/h、火焰高度 1.1 m 以下为低强度烧除。
1
DB 2327/T 116—2025
3.6
防火隔离带 fire barrier zone
可有效阻滞、延缓森林和草原火蔓延的带状区域。
4 计划烧除的条件
4.1 计划烧除的时间
a)通过林火物候中的生物与气象水文物候相来确定用火时段的技术;用火时段以物候
相作主要依据,气象等因子仅作参考。
b)实施烧除前,应由各县(市)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组织林草、应急、气象、生态
环境等部门进行会商,根据前期气象背景,以及当时的气象条件、易燃可燃物含水率条件、
气象因子预报等,综合分析后确定实施烧除的具体时间。
c)宜在秋季枯霜期、雪后阳春期、无雪隆冬期、春季融雪期实施烧除作业,烧除时间
的确定按 LY/T 1173 规定执行。
4.2
不宜烧除的时间
T/CSF 0087 和 LY/T 1172 等火险天气等级标准规定的三级以上高危森林火险天气或四
级风以上天气。
4.4
不能用火地段
a)
炸药库、油库等危险品设施周围 1000 m 以内。
b)
陡坡、林缘与大沟塘接壤的地段。
c)
未经国家同意点烧的国境防火线。
d)
沟塘与大片幼树接壤的地段。
e)
其他危险地段。
4.5
易燃可燃物含水率条件
烧除时适宜的易燃可燃物含水率条件为 10%~20%。用手感法测可燃物含水率,凭手搓
碎可燃物来确定其含水率。一般测定两个数据,枯枝落叶抓到手,能搓成粉末,含水率 20 %~
30%,最适宜点烧;能搓成块状,且有潮湿感,含水率 60%~70%,能点烧,但不易蔓延。
5
计划烧除的过程
烧除前应制定针对跑火等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置预案,内容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各种突发
情况的处置方法、专业扑火人员保障、扑火机具和物资保障、交通和通讯工具保障、医疗和
后勤保障、资金保障等。
5.1
实施烧除
5.1.1
成立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成员应有林草、应急、气象、生态环境等部门参加,应明确现场负责人。
5.1.2
组建点烧和应急扑火队
a)
应由森林消防队伍、地方专业(半专业)扑火队员组成,确需其他人员参与烧除作
2
DB 2327/T 116—2025
业的,应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林火基础理论、法律法规、安全教育、计划
烧除技术操作要点、指挥调度、应急避险等。
b)
队员人数应根据烧除区的大小、地形、林分复杂程度、历年烧除实施情况等确定,
队长应由具备计划烧除经验和组织指挥能力的人员担任。
c)
应着森林消防服装,应携带对讲机等通讯定位设备,宜配备应急呼吸面罩、避火毯
等个人防护器材。
d)
应配备点火器、风力灭火机、水枪、二号工具、砍刀、铁铲、割灌机、油锯、消防
车辆等基本的森林消防装备和器材,宜根据情况配备油料等消耗物资。
e)
宜分为点烧组和应急扑火组,点烧组负责点烧作业,应急扑火组负责巡查、火行为
控制和跑火扑救等。
f)
在点烧控制线容易失控跑火的地段应确定专人守护观察,遇到失控跑火,应及时报
告并启动应急处置预案,以最快速度扑灭失控火。
5.1.3
实施区域清理
a)
点烧前应组织人员进行清山清林,将实施区域的人员、重要物资和牲畜等转移到安
全地方,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b)
点烧时且在毗连的阳坡和沟塘已经开设出隔离带,并采用相应的人为控制措施后用
火。
c)
实施区域周边有经济林、农作物、重要设施的,实施烧除前应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到
场看护,并采取铲、割、烧防火控制线等有效措施对上述区域进行隔离。
5.1.4
安全点烧顺序
应先点逆风火,再点侧风火,后点顺风火。
5.1.5
烧除中对火行为的控制
点烧组队员开始点烧后,应组织应急扑火组队员同时跟进,用风力灭火机等工具和设备
控制火蔓延方向,以防止跑火。
5.1.6
余火清理
烧除实施后,应彻底清理余火,做到火灭人离,防止发生复燃。
5.2
烧除质量和标准
沟塘和草地:烧除主沟塘(永久性沼泽地)可燃物的 80%以上。
火烧形成的防火隔离带地表剩余易燃可燃物载量应≤2t/hm2。
5.3
实施情况记录
烧除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填写记录单(见附录 B),内容包括实施现场的基本信息、防火
隔离带类型、点烧前气象条件、易燃可燃物情况、人员和设备情况、现场实施情况以及实施
效果评价等
6 用火方法
6.1 选择点烧窗口
3
DB 2327/T 116—2025
由于林火物候中气象水文物候相的时差、位差、生态和地形条件等因子差异,在可以用
火的各个时段,将开放型的沟塘草甸区域变成有边界条件限制,有连续可燃物分布并能燃烧
的封闭型地段。
6.2
带状点烧法
带状点烧法通过在火线或预定区域以带状的方式进行点烧,形成多个平行的火带,从而
控制火势蔓延并清理可燃物。带状点烧法在森林火灾管理中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在需要快速
建立防火隔离带或清理大面积可燃物时。在平坦区域下风头找到合适的依托后,往上风头方
向,每间隔 25 m~30 m 逐次点烧;在没有间断的沟塘采用带状点烧法时,间距可延长至
5km~10 km,但需对点烧结果进行复查,若有花脸和断条,需要补烧达到全线贯通。
6.3
棋盘式(斑点式)点烧法
棋盘式(斑点式)点烧法主要用于计划烧除和火灾控制。这种方法通过在火线或预定区域
以棋盘格或斑点状的方式进行点烧,形成多个小规模的火点,从而控制火势蔓延并清理可燃
物。这种方法在森林火灾管理中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在需要精细控制火势和清理大面积可燃
物时。在“点烧窗口”内,从一侧往另一侧点斑点火,点火的点行距为 40 m~60 m,这种方
法多为飞机点烧采用。
6.4
顺风点火法
顺风点火法主要用在特定条件下控制火灾蔓延或进行计划烧除。顺风方向点火使其自然
蔓延,这种方法通过在火线的上风方向进行点烧,使火焰顺风蔓延,从而快速消耗可燃物并
控制火势。顺风点火法通常用于清理大面积、长的沟塘,尤其是在开阔地带或需要快速建立
防火隔离带的情况下。
6.5
逆风点烧法
逆风点烧法是一种森林防火技术,主要用于控制火灾蔓延和进行计划烧除。逆着风向点
火,使火沿着风向相反方向蔓延,这种方法通常用来加宽进行普烧的“点烧窗口”的控制线。
操作时采用抽条法。这种方法通过在火线的下风方向进行点烧,使火焰逆风蔓延,从而降低
火势的强度和速度。逆风点烧法在森林火灾管理中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在需要控制火势或清
理可燃物时。在进行逆风点烧前,必须准确评估风向和风速。逆风点烧法要求风向相对稳定。
6.6
侧风点烧法
侧风点烧法是一种在森林防火中常用的点烧技术,主要用于控制火势蔓延和进行计划烧
除。介于顺风和逆风点烧方法之间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在火线的侧风方向进行点烧,利用
风向和地形等因素,使火烧向预定的方向,从而达到控制火势或清理可燃物的目的。根据风
向和山型、地势,常用这种方法将“点烧窗口”烧出若干段,也叫不等间距带状点烧法。侧
风点烧法要求风向相对稳定,风速适中。
7 注意事项
7.1 点烧技术依托
依托积雪、降雨和枯霜等物候天气,点烧时地面应有积雪或降霜;有河流、道路、农田
等自然依托和人为开设的依托更安全。以物候相作为依据,但要考虑气象要素和可燃物湿度。
4
DB 2327/T 116—2025
7.2
先考察后制定方案
应通过实地踏查后才能制定用火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内容包括用火目的、时段、面积、
方法等,特别要强调安全用火的有关注意事项。
7.3
点烧应有依托
无论采取哪种方法点烧,面积多大,形状如何,都应在“点烧窗口”内用火,即周边要
有自然或人为的依托。
7.4
点烧后的检查
要像扑救森林火灾后一样检查火边。点烧后一周之内,沿火边检查是否有余火,面积大
的点烧现场,需要派人逐段检查
8 档案建立与管理
8.1 档案内容
包括计划火烧前后的天气情况、沟塘草甸可燃物的载量、含水率、计划火烧的经过、火
场档案、工作总结。
8.2
档案管理
按照标准对每次计划火烧过程档案进行归档保存。
5
DB 2327/T 116—2025
附录 A
(规范性)
计划烧除实施区域基本情况表
沟塘草甸计划烧除实施区基本情况应填写表 A。
表 A 计划烧除实施区域基本情况表
编号 地区
调查人 调查日期
作业区范围
作业区面积
上次计划火烧时间
沟塘草 甸情况 灌木 主要种类 盖度
平均高度 分布
草本 主要种类 盖度
平均高度 分布
水流分布
周边重要 设施分布
备注
6
DB 2327/T 116—2025
附录 B
(规范性)
计划烧除实施记录表
沟塘草甸计划烧除实施记录表应填写表 B。
表 B
计划烧除实施记录表
基本情况 编号 地区
植被情况
气象条件 气温(℃) 可燃物含水率(%)
风向 风速(m/s)
人员器具 作业人数 专业队伍人数
主要器具
实施情况 烧除日期 烧除时间
烧除范围
烧除面积 烧除比例
实施 点烧方式
实施结果 火焰高度
草本烧除率
效果评价
备注
确认签字 记录人
实施单位代表
现场负责人
7
DB 2327/T 116—2025
参考文献
[1] 计划烧除对寒温带沟塘草甸可燃物载量、土壤元素含量和植被生产力的影响[J],2023
[2] 大兴安岭沟塘草甸地表可燃物载量快速测定方法[J],2018
[3] 谈沟塘草甸可燃物管理[J],1995
[4] 中蒙边境林草交错区沟塘草甸可燃物无风条件下燃烧火行为模拟[J],2023
8
上一章:DB3303/T 083-2025 沿海非设关地走私风险隐患点分级与防控措施 下一章:DB2327/T 115-2025 兴安杜鹃物候观测技术规范

相关文章

DB51/T 1512-2012 云南松林计划烧除技术规程 JJF(蒙) 116-2025 超声洁牙输出特性校准规范 JJF(晋) 116-2025 机械接触式电子测厚仪校准规范 DB15/T 849-2015 草甸草原合理利用技术规范 DB23/2502-2019 退化盐碱草甸快速修复技术规程复审 DB15/T 3101-2023 草甸草原生态修复技术规程 DB23/T 2502-2019 退化盐碱草甸快速修复技术规程 DB23/T 3365-2022 草甸土肥沃耕层培育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