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2327/T 115-2025 兴安杜鹃物候观测技术规范

DB2327/T 115-2025 兴安杜鹃物候观测技术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92.47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8-01 09:58:59



相关搜索: 技术规范 观测 杜鹃 兴安 物候

内容简介

DB2327/T 115-2025 兴安杜鹃物候观测技术规范 ICS 07.060 CCS B 18 DB2327
黑 龙 江 省 大 兴 安 岭 地 方 标 准
DB 2327/T 115—2025
兴安杜鹃物候观测技术规范
2025-02-14 发布
2025-03-14 实施
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2327/T 115—2025


为了满足兴安杜鹃物候监测的需要,规范物候调查监测方法,特制定本文件。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定起草。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部分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提出。
本文件由大兴安岭地区林业和草原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湛鑫琳、丁永全、刘力铭、赵希宽、韦昌雷、王立中、赵厚坤、胡林林、
王立功、徐洁晶、邵文杰。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
DB 2327/T 115—2025
兴安杜鹃物候观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兴安杜鹃物候期的划分及特征、物候观测对象的选择、物候观测和记录方
法以及物候分析和应用的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兴安杜鹃物候观测和物候期预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 GB/T 33027 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方法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物候
自然环境下植物在一年的生长中,随着季节变化而出现芽膨大、芽开放、展叶、开花、
结实及落叶、休眠等规律性变化的现象。
3.2
物候期
物候现象出现的时期。
4
物候期的划分
根据兴安杜鹃物候的周年变化规律,物候期主要分为芽膨大期、芽开放期、展叶期、开
花期、种子成熟期、叶变色期、落叶期等。兴安杜鹃各物候期特征见附录 A 表 A 。
5 观测对象的选择
5.1 观测地段选择
观测选择在地形、土壤、植被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地段,且地势平坦、开阔;避免选
择林缘和易受局地小气候影响的地段;观测地段相对固定,可长期连续观测,不轻易移动。
确需调整时首选临近地段,并对调整情况给予记载和说明。
5.2
观测植株选择
选发育正常、无病虫害、生长健壮、达到开花结实 3a 以上植株进行观测。同一观测地
段宜选 3 株~5 株,观测植株选定后,挂牌编号作为长期观测。物候观测的植株禁止采集枝
叶或进行其他人为伤害。
1
DB 2327/T 115—2025
5.3
观测部位选择
植株的观测部位可以采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分别进行观测和记录。用于全年物候
观测的冠层部位必须一致,且长期保持不变。观测时,尽量靠近植株。
6 物候的观测和记录方法
6.1 物候的观测方法
6.1.1 观测人员
物候观测要确定专人负责,不宜轮流值班观测,但平时需训练补充观测人员,以便在必
要时替代,避免记录中断。
6.1.2
观测方法
物候观测采用目测为主的观测方式,固定时间,观测要仔细;当芽膨大期观测较为困难
时,可借助放大镜进行观测;同时可用照相机等辅助工具,记录各个时期物候的变化。物候
观测靠近观测植株,观测植株上生长发育最早的部位,每次观测方法和部位应一致。
6.1.3
观测频率
观测时间根据兴安杜鹃物候期的出现规律确定,一般物候期隔日观测,开花期每日观测。
相邻两个物候期间隔时间很长时,在不漏测物候期的提前下,每旬逢 5 和旬末进行观测,临
近下一物候期时,恢复隔日观测。
6.2
物候的记录方法
6.2.1
基本信息
首次进行植株观测时,详细记载观测年份、观测地点、海拔高度、经纬度、地形地势、
土壤质地等基本信息,并作为档案长期保存。
6.2.2
观测信息
物候观测随记随看,以保证记录准确完整。物候观测时,将当日气象资料(包括气温、
风速),有无自然灾害(雨雪、冰雹、霜冻等),有无其他灾害(虫害、病害等)等信息,
同步记录填入附录 B 表 B.1 中。
6.2.3
汇总信息
将表 B.1 所有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后,物候观测的基本信息、物候期出现日期、物候观测
说明与备注填入附录 B 表 B.2 中,填写说明见附录 C。
6.3
特殊情况处理
6.3.1
灾害影响
物候观测中,观测植株受到气象灾害、病虫害等对物候期观测有影响危害时,记录灾害
名称、受害日期、受害部位、危害程度、危害范围及所处的物候期,并填入附录“兴安杜鹃
物候期观测表”中。
6.3.2
植株重选
2
DB 2327/T 115—2025
观测植株失去代表性后,在观测地段附近重新选取树龄一致,发育长势相近的植株。并
将重新选择的观测植株档案资料和有关情况,在附录“兴安杜鹃物候期观测表”内进行说明
记录。
7 物候分析和应用
7.1 物候分析
根据当年兴安杜鹃物候期变化特点,与多年情况进行比较,依次计算出萌芽、展叶、开
花、种子成熟、叶变色、落叶的起始期。分析评述当年物候期出现的早晚与当年天气气候条
件的关系填入附录 B 表 B.2 中。
7.2
物候应用
结合多年兴安杜鹃物候期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兴安杜鹃物候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开
展物候期和生长规律的研究。
7.2.1
育苗抚育
掌握兴安杜鹃的生长规律,为制定合理的育苗抚育措施提供依据。
7.2.2
异地引种
引种到物候条件相同或相近的地区,提高引种成功率。
7.2.3
旅游规划
对兴安杜鹃的花期作出预报,预测兴安杜鹃观赏旅游时节,对于旅游规划具有重要价值。
3
DB 2327/T 115—2025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兴安杜鹃各物候期特征
兴安杜鹃个物候期特征详见表 A。
表 A 兴安杜鹃各物候期特征
物候期名称 兴安杜鹃物候期的特征
芽膨大期 芽的鳞片开始分开、侧面显露淡色的线形或角形,从鳞片之间的空隙可以看出芽的 浅色部分。
芽开放期 芽的鳞片裂开,芽的顶端出现新鲜颜色的尖端;或是明显看见了绿色叶芽。
展叶期 展叶始期:植株第一批(10%)新叶开始伸展。 展叶盛期:植株上有一半枝条的叶片完全展开。
开花期 花蕾出现期:叶腋或花芽中,开始出现花蕾。 开花始期:植株上开始出现完全开放的花。 开花盛期:植株上一半枝条上的花展开花瓣散出花粉。 开花末期:植株上大部分的花脱落,残留部分不足开花盛期的 10%。 二次开花:有时植株在夏季或秋季有第二次开花或多次开花现象。
种子成熟期 植株上有半数以上数目的种子变为成熟的颜色。
叶变色期 当被观测的植株有 10%的叶颜色变为秋季叶片时。
落叶期 落叶始期:当观测的植株在秋天开始落叶。轻轻地摇动树枝,就落下 3-5 片叶子, 或者在没有风的时候,叶子依次地落下来。 落叶盛期:植株的叶子 50%左右脱落。 落叶末期:植株的叶子几乎全部脱落。
4
DB 2327/T 115—2025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兴安杜鹃物候期观测表
兴安杜鹃物候期观测记录详见表 B.1、表 B.2。
表 B.1 兴安杜鹃物候期观测记录表
兴安杜鹃物候期观测记录表
日期 气象资料 自然灾害 其他灾害 物候期及说明
气温 风速 雨雪、冰雹、霜冻 虫害、病害
































5
DB 2327/T 115—2025
表 B.2 兴安杜鹃物候期观测汇总表
兴安杜鹃物候期观测汇总表
观测年份: 观测地点: 观测人员: 海拔高度:
经纬度: 地形地势: 土壤质地:
物候期 物候期出现日期 物候期观测说明和备注
芽膨 大期 叶芽
花芽
芽开 放期 叶芽
花芽
展叶期 展叶始期
展叶盛期
开花期 花蕾出现期
开花始期
开花盛期
开花末期
二次开花期
种子成熟期
叶变色期
落叶期 落叶始期
落叶末期
物候 分析
6
DB 2327/T 115—2025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兴安杜鹃物候期观测记录表填写说明
C.1
兴安杜鹃物候观测基本信息
C.1.1
观测年份:记录当年物候观测的年份,填写 4 位数字。
C.1.2
观测地点:记录观测地点的详细地理位置。
C.1.3
观测人员:记录观测人员姓名。
C.1.4
海拔高度:记录观测地点的海拔高度,单位为米,取整数填写。
C.1.5
经纬度:记录观测地点的经纬度,以度分秒格式填写。
C.1.6
地形地势:记录观测地点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山地填写;地势以坡地的坡向、
坡度填写。
C.1.7
土壤质地:记录土壤的质地,以黏土、壤土、砂土填写。
C.2
物候期出现日期
C.2.1
物候期出现日期以月、日格式填写。
C.2.2
记录落叶期时,如最低温度降至 0℃或以下时叶子还未脱落,应注明 0℃未落,若当
年叶子未脱落,应注明未脱落。
C.3
物候观测说明与备注
C.3.1
物候观测的影响:当观测植株失去代表性需要更换或推迟物候观测时,应记录并说
明原因。
C.3.2
二次或多次开花:二次开花是个别还是多数;二次开花和没有二次开花的植株在地
势上有什么不同;二次开花的植株有没有损害;如二次开花植株不是选定的观测植株,应在
备注栏注明植株信息,二次开花日期及上述各项。
C.3.3
灾害影响:当观测地点出现气象灾害或病虫害,造成观测植株叶、花、枝、果实等
出现非季节性变色、脱落、损伤、死亡现象时,应及时进行观测并记录日期、灾害名称和受
影响情况。
7
上一章:DB2327/T 116-2025 沟塘草甸计划烧除技术规范 下一章:DB2312/T 127-2025 高速碎混灭茬圆盘耙作业质量

相关文章

DB2327/T 058-2023 兴安杜鹃容器苗温室育苗技术规程 DB23/T 2581-2020 兴安杜鹃组培育苗技术规程 DB22/T 3487-2023 大花兴安杜鹃播种育苗技术规程 DB23/T 3422-2023 兴安杜鹃温室播种育苗技术规程 DB23/T 3419-2023 兴安杜鹃大棚嫩枝扦插育苗技术规程 DB4106/T 124-2024 樱花物候观测规范 DB5309/T 85-2025 临沧坚果物候期观测规范 DB5328/T 41-2024 橡胶树叶蓬物候期观测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