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97.195 2312
CCS Y 88
黑
龙 江 省 绥 化 市 地 方 标 准
DB 2312/T 125.1—2025
非物质文化遗产 望奎县皮影戏
第 1 部分:造型雕刻制作技艺
2025 - 02 - 12 发布
2025 - 02 - 18 实施
绥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2312/T 125.1—202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起草。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绥化市文化和旅游局提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望奎县文化馆、望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望奎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福军、贺敏、邢志远、关海英、李婷婷、王一鸣、刘宏丽。
II
DB 2312/T 125.1—2025
引
言
望奎县皮影戏,作为望奎县独树一帜的文化标识,其源远流长、技艺非凡,蕴含着丰富的民间艺术
精髓。并在近年被认定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瑰宝。望奎县因其独特的
皮影艺术成就,被赞誉为“中国皮影艺术之乡”。
望奎县皮影戏是集文学、美术、音乐、雕刻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自清朝同治年间传入以来,
已有150多年历史。它不仅对剪纸、雕刻艺术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还对评剧、龙江剧等舞台姊妹艺术
的繁荣有着重大影响。
望奎县皮影造型艺术汲取了传统皮影造型设计的优点,经过艺人们的大胆创新与改革,形成了简洁、
夸张、象征、示意的独特形式。人物刻画线条简练明快、粗犷豪放、刚中寓柔、疏密得当,各种角色达
到了惟妙惟肖的境界。在制作中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并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
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更彰显出特殊的地方风格。
望奎县皮影戏,这一黑土地上的传统艺术奇葩,承载着东北地区深厚的历史文脉和民间艺术家的匠
心独运。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制定本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望奎县皮影
戏的造型艺术及其保护措施,促进其在新时代的繁荣与发展。通过这些努力,望奎县皮影戏将继续以其
独特的魅力,讲述着中国故事,传播着中华文化。
III
DB 2312/T 125.1—2025
非物质文化遗产 望奎县皮影戏 第 1 部分:造型雕刻制作技艺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望奎县皮影戏的术语和定义、造型设计、雕刻制作工艺、保存方式。
本文件适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望奎县皮影戏的造型设计、雕刻、制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望奎县皮影戏
指在望奎县区域内创作、流传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集文学、美术、音乐、雕刻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
术。
4 造型设计
4.1 基本要求
4.1.1 望奎皮影造型艺术在传统皮影造型设计优点的基础上,经艺人勇于创新和改革,形成了简洁、
夸张、象征、示意的独特风格。
4.1.2
望奎皮影戏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它风格古拙质朴且粗犷奔放,同时又
单纯明快,广受观众喜爱。
4.1.3
就剧目内容而言,望奎皮影戏侧重于歌颂尽忠报国的英雄、除暴安良的好汉、廉洁公正的清官
以及冲破羁绊的佳人,爱憎取向十分鲜明。在语言风格上,望奎皮影戏多运用口语化、地方化的表述方
式,这让剧情通俗易懂、幽默诙谐,老少咸宜,便于记忆与传唱。
4.1.4
影人图谱大多由经验丰富的老艺人自己绘制,或者从其他影箱子描摹得来,望奎皮影人物的面
部表情刻画得更加夸张、丰富,特别是整个影人尺寸明显比其他地区的影人高大多在一尺二寸至一尺五
寸之间,也有的更大一些。
4.1.5
在故事编撰上,其情节不但生动感人,而且细致入微,常常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大团圆”结局
画上圆满的句号。
4.1.6
望奎皮影戏的剧目类型丰富多彩,涵盖神话故事戏、民间故事戏、历史故事戏以及现代故事戏,
每一种类型都凭借自身独特的魅力,彰显出望奎皮影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表现力。
1
DB 2312/T 125.1—2025
4.2 图谱设计
4.2.1 人物
4.2.1.1 头茬
头茬的设计要严格遵循戏曲中的生、旦、净、丑等角色行当,精心塑造出帝王、文武官员、各年龄
层的男女、正反派角色以及仙人妖怪等形象,要使每个角色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辨识度。
在头茬设计上,要根据人物的社会地位或剧情发展,创作出扎巾、反扎巾、相纱、王帽、帅盔、太
子盔、甩发子等多种头饰样式,以展现角色的多样性。头茬人物情况见表 1。
表 1
头茬人物情况
头茬名称 具体任务情况
王帽 分为正、反两种,为影戏人物中皇上、王爷的头茬,有老、中、青及红脸、青脸、 白脸之分。
相纱 乃公卿大臣之头茬,有老、中、青及各种脸色之分。
太子盔 为皇帝儿子的头茬,此种头茬没有老的只有中、青、幼与各种脸色之分。
帅盔 乃正、反面人物中元帅的头茬,有老、中、青及各种脸色之分。
扎巾 也分为正、反两种,即正、反两面武将人物之头茬,有各种脸色及老、中、青之分。
武生 男性武角的头茬,有各种脸色及老中青之分。
文生 男性文角的头茬,有各种脸色及老中青之分。
武旦 女性武角的头茬,有各种脸色及老中青之分。
文旦 女性文角的头茬,也有各种脸色及老中青之分。
甩发子 此头茬用时较少,是作战时被打掉头盔或犯有死罪之人临刑时被除去巾冠后的头茬。
神头 各类神仙的头茬,有男女老幼和各种脸色之分。
妖头 各种妖魔鬼怪之头茬,有老、中、青及各种脸色之分。
4.2.1.2
戳子
戳子是皮影人物的身体部分,有时也被称作身条,在其服饰设计时同样考究,包括蟒袍、靠甲、官
衣、裙袄、长袍、打衣等多种款式,要彰显人物身份和社会地位。头茬与戳子的结合方式要灵活多变,
只需简单更换头茬,即可让同一个戳子化身为不同的角色,这样的设计能让皮影戏的表演更加生动和富
有变化。戳子人物情况见表 1。
表 2
戳子人物情况
戳子名称 具体人物情况
皇袍(龙袍) 正、反面皇帝的专属服饰(包括女性皇袍),通常在设计时要有五爪龙纹图案,以 金黄色为主调,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威。
蟒袍 王公大臣的官服,设计时要刻有蟒纹(四爪龙)图案,色彩多样,其中黑色蟒袍特 别指代那些铁面无私、刚直不阿的清官。
状元蟒 专为新科状元设计,标志着学术成就的巅峰。
半蟒半靠 元帅级人物的服饰,男女皆有。
靠子(靠衣) 武将的战袍,同样区分男女款式。
2
DB 2312/T 125.1—2025
凤衣 专属于娘娘和公主的服饰。
花衫 影戏中普遍使用的服饰,男女款式各异。
旦服 专为女性角色设计。
剑鞘 为身佩宝剑的角色所穿,同样区分男女款式。
丫鬟装 侍女及女性仆役的服装。
仙衣 各类神仙的法衣,男女款式分明。
孝衣 用于祭奠亡人,表达哀悼之情。
其他服饰 还有正、反面喽啰兵、道姑、尼姑等特定角色的服饰,每一款都需要精心设计,以 符合角色的特性和剧情的需要。
4.2.1.3
景片(砌末)
构成舞台背景和环境的道具,包括室内摆设如桌椅、床柜,以及室外景片如亭台楼阁、山水桥梁等。
景片(场片),指的是构成舞台背景和环境的各类道具造型。应划分为室内与室外两大类,以及用于装
饰影窗上部、突出典型环境氛围的装饰性景片。这些景片和道具在制作上要严格按照阴刻技艺,色彩鲜
明且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尽管是平面雕刻,也要呈现出立体的形象。景片(砌末)情况见表 3。
表 3
景片(砌末)情况
景片(砌末)名称 具体情况
室内陈设 桌椅、床柜、帅帐、龙书案等,这些家具根据人物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展现出多 样化的风格和样式。
室外景片 金銮殿、亭台、门楼、城门、祥云、山洞、桥梁、车辆、船只、轿子等,几乎囊 括了所有可能的户外场景元素。
动物造型 ,涵盖了飞禽、走兽、家畜等多种生物形象。这些动物在皮影艺术中通常以较小 的体积呈现,要严格采用阴刻技术一次性雕刻成型。对于体积稍大的动物,如狮、 虎、象、战马等,则需要采用分解雕刻的手法,将头部和四肢分别雕刻,以增强 其动态表现力。至于龙、蛇这类长形动物,则需要采用分节雕刻的技术,每一节 独立雕刻后再用线串联,使用这种连接方式表演时的动作会更加灵活逼真,能够 赋予这些动物形象以生动的活力。
兵器 表现战争场面和武打动作的重要元素。常见的兵器包括刀、枪、剑、戟、斧、钺、 钩、叉等。
日常用品 包括但不限于桌椅、床柜、帅帐、龙书案等室内摆设,以及金殿、朝房、帅帐、 花亭、绣楼、仙人洞等室外场景。
5 雕刻制作工艺
5.1 工具
皮影镂雕所使用的工具有二十余种,其形状宽窄、大小各异。例如,斜口刀(尖刀)、平刀、圆刀、
三角刀、花口刀等。此外,还有用于雕刻的专用案板以及上色用的毛刷等。主要工具具体情况见表 4。
表 4
主要工具具体情况
3
DB 2312/T 125.1—2025
主要工具名称 具体情况
斜口刀(尖刀) 在皮影雕刻中使用最为频繁,适用于刻走长线和弧线,是皮影成功雕刻的关键工 具。
平刀 用于刻制短线和直线条的纹样,主要依靠切力一点点往前推进,适用于直线的雕 刻。
圆刀 用于雕刻皮革上的圆形或弧形图案,如传统服饰的袖头袄边的圆形花纹。
三角刀 用于刻制三角形的图案和细节,适用于细节的精细雕刻。
花口刀 用于刻制复杂花纹和图案,尤其是那些需要特殊形状刀口的装饰性图案。
雕刻专用案板 用于支撑和固定皮革,以便进行精细的雕刻工作。
毛刷 在上色阶段使用,用于均匀涂抹颜色,使皮影人物及道具的颜色更加鲜明和立体。
5.2
原材料处理
5.2.1
原材料要求
望奎县皮影戏的雕刻制作,精心挑选驴皮作为主要材料,马皮或牛皮的使用相对较少。
5.2.2
选皮
挑选优质皮料是刻制优质皮影的先决条件。望奎县皮影选皮时多采用 1~3 岁的驴皮,此年龄段的皮
料厚度适宜、质地柔韧且结实,透明度高,利用率佳。
5.2.3
制皮
运用沤制手段,将选好的皮料置于盛满清水的容器内,可添加草木灰、石灰(也可不加)等,沤制
7~10 日,且每日换水一次。春秋两季为沤制皮料的最佳时段,因冬季易使沤制皮料冻裂,夏季易致其
腐烂。皮料沤制完成后,需用一种月牙形、两头带把的特制刀具刮净外皮毛发与内皮余肉。刮净后,对
皮子进行拉伸,具体方法为用绳子将皮子绷在木框上,阴干 2~3 日,再用砂纸打磨 2~3 次,每次打磨
后需用清水清洗,然后再行打磨,直至表面光滑。打磨好的皮料要夹于两片湿布之间加湿 4~5 小时,压
平后备用。
5.2.4
画稿
在皮影雕刻艺术中,画稿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这一步骤涉及将预先准备好的样谱或原创设计的
图样,使用钢针笔细致地描绘于精选皮料之上。在绘制过程中,线条的虚实被严格区分,虚线代表阴刻,
即雕刻时去皮留线;实线则代表阳刻,即去线留皮。在进行这一步骤时,必须精心规划,以确保皮料的
充分利用,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这种精细的准备工作不仅体现了皮影艺术的严谨性,也是对材料的尊重
和对工艺的极致追求。
5.2.5
焖皮
把画好稿的皮子浸湿,具体做法是用湿布(切不可用带色的布)包裹皮料并卷成卷进行“焖”制,
焖制时长依据布的湿度与季节而定,布湿度大或者夏季时焖制时长可短些,布湿度小或者冬季时焖制时
长需长些,一般焖制 3~4 小时即可用于镂刻。
5.3
雕刻
5.3.1
镂刻
4
DB 2312/T 125.1—2025
5.3.1.1
镂刻是皮影制作中的核心环节,它要求使用众多工具和掌握丰富的刀法技巧。对于一些复杂
的影人形象,需要上千次的精准雕刻才能完成其制作。
5.3.1.2
在雕刻过程中,针对不同部位和不同角色,应采用相应的刀法以确保形象的精准和生动。雕
刻的要诀是花纹以平刀扎刻,5 字形以平刀推刻,袖头袄边则用凿刀上刻,而细节之处则需用尖刀精细
刻画。雕刻人物头茬时,应遵循先刻头帽后刻脸的顺序,先完成眉眼再刻出鼻子的尖部。戳子的雕刻,
则遵循“5 字形先画四方,四边咬茬转着扎”的口诀。
5.3.1.3
在雕刻时皮料的选择上需经过严格的挑选,长宽适宜。还应注意皮料的薄厚选择,下臂、武
将或下身条宜使用较厚的皮,上臂、生旦或上身条则宜使用较薄的皮。小景片宜用薄皮,而大景片则需
用厚皮。
5.3.2 涂彩
5.3.2.1 涂彩,是皮影艺术中的重要工序。传统皮影以红、黄、青、绿、黑这五种颜色作为基本色调,
由于望奎当地的风俗喜爱艳丽色彩,所以皮影人的涂彩要采用大红、大绿、杏黄为主色调。
5.3.2.2
依据绘画中的明暗对比原理,巧妙地运用浓淡、轻重不同的染色技巧,赋予平面的皮影和景
片丰富的层次感,从而呈现出立体效果。过去,涂彩大多使用矿物质原料,而现在都采用化工颜料。
5.3.2.3 在望奎皮影人和景片着色之后,还会再涂抹一层桐油,以保持其绚烂艳丽的效果。
5.3.3 熨平
5.3.3.1 着色和上油后的影人(景片)会微微卷曲,应进行脱水、发汗、熨平处理。
5.3.3.2 使用两块木板将涂完色、上完油的影人、景片夹住,放置在火炕上,再用烧热的砖块压住,
熨烫一整晚就可以了。经过这样处理后的影人、景片不但平展,而且能让颜色渗入皮内,长时间不会褪
色。
5.3.4 缀结
5.3.4.1 这是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把已经处理好的影人的各个部件(头部除外),用线绳(以前用驴
皮绳)连接起来,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身段。
5.3.4.2
一个完整的影人,从头到脚由 11 个部位(特殊情况除外)构成,分别是 1 个头茬、2 节身段、
2 条腿、2 只上臂、2 只下臂、2 只手。
5.3.4.3
在连缀的时候有“管前不管后”(针对腿部)、“管后不管前”(针对上身)的说法。这是
因为影人走路、上马、下跪、打仗都是以前腿和上身为主导的,处理好这些部位,使用起来才会方便灵
活。
5.3.4.4
连缀完毕后,还需要在身条的上部和两手处凿出安插签子的孔眼,孔眼的位置非常重要,旦
角的孔眼要在胸部偏后,这样能够展现出女性突挺的特征;生角、武将的孔眼需在脖下偏后,让人物看
起来精神,摆放的时候也平稳。
5.3.4.5
系上三支铁签,再把铁签插在三根细小的木棍儿或者竹棍儿上(最早用秫秸梢儿),这样才
能使用。
6
保存方式
5
DB 2312/T 125.1—2025
皮影戏箱是一种专门用于存放和携带皮影戏所需道具和设备的特殊箱子,对于皮影戏表演者而言,
它是极为重要的工具。一个完整的皮影戏箱内部要分为八个部分,具体存放要求见表 5。
表 5
皮影戏箱存放要求:
皮影戏存放区 具体存放要求
影人储藏区 专门存放各式各样的皮影人物,包括头茬(头部)、戳子(身体)以及四肢等 部件。
景片存放区 用于存放室内、室外景片,如桌椅、床柜、金銮殿、亭台楼阁等,这些景片用 于构建戏中的环境。
砌末收纳区 存放动物造型、兵器等辅助道具。
影窗保护套 影窗是皮影戏中投射光影的幕布,影箱中特设保护套,确保影窗在运输过程中 不受损伤。
灯光设备区 存放用于照亮皮影的灯光设备,传统上使用油灯,现代可能使用电灯或其他照 明工具。
操作杆和飞线 用于操纵皮影人物和道具的细线,以及支撑皮影的竹竿或木杆。
剧本和音乐道具 存放剧本、乐器等,用于指导表演和伴奏。
维修工具箱 包含各种修补和维护皮影人物和道具的工具。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