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35/T 2241-2024 非物质文化遗产 浦城大口窑青白瓷制作技艺

DB35/T 2241-2024 非物质文化遗产 浦城大口窑青白瓷制作技艺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843.74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8-09 09:17:56



相关搜索: 文化遗产 技艺 大口 技艺 青白

内容简介

DB35/T 2241-2024 非物质文化遗产 浦城大口窑青白瓷制作技艺 ICS 81.020
CCS Q 30 35

建 省 地 方 标 准
DB35/T 2241—2024
非物质文化遗产 浦城大口窑青白瓷制作
技艺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Production technique of Bluish White Procelain in
Pucheng Dakou Kiln
2024 - 12 - 24 发布
2025 - 03 - 24 实施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5/T 2241—2024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起草。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南平市产品质量检验所提出。
本文件由福建省日用与工艺美术陶瓷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FJ/TC 2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平市产品质量检验所、浦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德化县质量计量检测所、浦城
县文化体育旅游局、浦城印象大口窑陶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南平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技术中心、
南平市市场监管申诉举报服务中心、浦城县文化馆、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锋、杨惟喜、王朝晖、曹晖、陈雪芳、冯小华、陈薇、祖碧霞、吴鹏、董人
富、邱迎春、陈姜艳、李天保、甘强、郑智奥、朱进明、韩时骥、王楠、池至铣、王运根。
I
DB35/T 2241—2024


浦城大口窑青白瓷具有悠久的历史,其烧制的釉色介于青白两色之间,青中有白,白中泛青,同时又
具有胎质洁白细腻、透光见影、色泽如玉的特征,是中国宋代传统名瓷。浦城大口窑青白瓷产品品类多样,
造型风格独特,能满足市场各方面的需求。2022年浦城大口窑青白瓷制作技艺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
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II
DB35/T 2241—2024
非物质文化遗产 浦城大口窑青白瓷制作技艺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浦城大口窑青白瓷的原料配制技艺和制作技艺要点。
本文件适用于浦城大口窑青白瓷的制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GB/T 3303 日用陶瓷器缺陷术语
GB/T 5000 日用陶瓷名词术语
DB35/T 2210 传统雕塑瓷制作技艺
3 术语和定义
GB/T 3303、GB/T 5000、DB35/T 22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浦城青白瓷 pucheng bluish white porcelain
在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域内,运用刻花、拍花、印花、捏塑等装饰工艺生产的、釉面白中泛青的瓷器。
3.2
刻花 carving decoration
用工具在坯体表面浅划出纹饰。
3.3
拍花 shoot decoration
一只手有规律的缓慢转动已成形的半干坯体,另一只手用刻有花纹的模具轻轻拍打坯体,使坯体上呈
现出不同的凹凸花纹图案。
3.4
印花 printing decoration
将泥料制成略大于花面且表面光滑、厚薄均匀的泥片放入花模,用手指从中心向四面轻轻按压,让泥
料嵌压在模具内,辅以手掌或工具轻轻拍打,使花纹清晰饱满,再用工具刮去多余泥料。
3.5
捏塑 kneading
用手指捻、搓、揉或配以刀、篦、针等工具搓、切、点的技法,塑造出特定造型。
1
DB35/T 2241—2024
4 原料配制技艺
4.1
坯料配制技艺
4.1.1 原料
原料主要由高岭土、长石、石英、绢云母、石灰石等组成,选料时应仔细剔除杂质。
4.1.2 球墨
将选用的原料放入球磨机,加入适量水分,根据细度要求,应研磨成均匀的颗粒状粉末。
4.1.3 淘洗
按照坯料配方和料池大小准确放料,应过200目及以上筛后充分搅拌淘洗。
4.1.4 除铁
利用强铁磁棒或磁选机等除铁,泥浆铁含量应低于1.5%。
4.1.5 陈腐
使用压榨设备去除泥浆水分变为泥饼,粗练后的泥饼包好后送入陈腐室陈腐,陈腐时间宜三十日以上。
4.1.6 练泥
将陈腐后的泥饼加入练泥机,根据湿度情况加水,练成不同规格的泥条交付成型生产,泥条含水率
宜20%。
4.1.7 制浆
将泥条注水充分搅拌成泥浆。
4.2
釉料配制技艺
4.2.1 原料
原料主要由长石、石英、滑石、氧化锌等组成,选料时应仔细剔除杂质。
4.2.2 配制技艺
根据坯料、烧制作品和工艺要求称量下料,青白釉球磨细度应通过300目及以上筛。
5 制作技艺要点
5.1
制作流程
浦城大口窑青白瓷制作技艺流程图见图1。
2
DB35/T 2241—2024
图1 浦城大口窑青白瓷制作技艺流程图
5.2
制坯
可采用手工拉坯、滚压成型、注浆成型等多种方式。
5.3
风干定型
坯体成型后应放在干燥处自然阴干至半干状态,保持器型稳固。
5.4
修坯
修坯应在坯体半干状态下进行,应将坯体固定在轮盘上,利用不同的工具,对坯件进行修整。
5.5
装饰
应运用刻花、拍花、印花、捏塑等工艺,在坯体上形成不同的花纹或图案。
5.6
素烧
素烧前,应逐件检查坯体质量和干燥程度,素烧温度应在700 ℃~900 ℃。
5.7
整坯
应刷净坯体内外粉尘,去除粘附的泥尾泥渣。
5.8
补水
为了让坯体吸釉更加均匀,施釉前用海绵或毛笔为坯体适当补充水分,水分应控制在5%以下。
5.9
上釉
上釉时可采用刷釉、喷釉和浸釉等多种方式,应做到内外釉厚薄一致。
5.10
烧制
5.10.1 概述
采用传统柴窑、气窑、电窑等方式在高温下烧制而成。
5.10.2 传统柴窑烧制技艺
5.10.2.1 烧窑准备
3
DB35/T 2241—2024
烧窑前,再一次检查坯体质量。根据不同产品对温度和气氛的需要,找准相对应的窑位,宜考虑窑柴
数量对窑内不同位置的温度与气氛的影响,预留出火道、烟道,保证烟火的畅通。检查柴窑各投柴口是否
畅通,窑门是否密封。
5.10.2.2 烧窑技艺
烧制过程分为小火、中火、大火、保温、降温五个阶段,烧制时间因柴窑的结构和大小、窑柴的树种
和干燥程度、烧制作品的大小和厚薄等因素而变化。
烧制过程应满足:
—— 小火阶段:温度在 100 ℃~550 ℃,时间 5 h~6 h;
—— 中火阶段:温度在 550 ℃~1 100 ℃,时间 5 h~6 h;
—— 大火阶段:温度在 1 100 ℃~1 350 ℃,时间 5 h~6 h;
—— 保温阶段:维持恒定的温度,时间 6 h~8 h;
—— 降温阶段:自然降至室温,时间 48 h~72 h,打开窑门。
5.10.3 气窑烧制技艺
5.10.3.1 烧窑准备
烧窑前,再一次检查坯体质量。根据不同作品对温度与气氛的需要,宜考虑气压和气流大小对窑内气
氛的影响,应预留火道、烟道,保证烟、火的畅通。装好窑后检查气窑外各仪表是否正常,阀门及燃气管
道有无渗漏。
5.10.3.2 烧窑技艺
烧制过程分为小火、中火、大火、保温、降温五个阶段,烧制时间因气窑结构、烧制作品尺寸大小、
胎体的厚薄、气源品类而异。
烧制过程应满足:
—— 小火阶段:温度从室温~300 ℃,时间 1 h~2 h;
—— 中火阶段:温度在 300 ℃~900 ℃,时间 2 h~3 h;
—— 大火阶段:温度在 900 ℃~1 350 ℃,时间 6 h~8 h,直至达到所需温度;
—— 保温阶段:在设定温度下保温,时间 0.5 h~1 h;
—— 降温阶段:根据作品特点降到一定温度后,把窑门开一小缝,降到室温后,再完全打开窑门。
5.10.4 电窑烧制技艺
5.10.4.1 烧窑准备
烧窑前,再一次检查坯体质量。根据不同作品设置电窑烧成温度曲线和烧制时间。
5.10.4.2 烧窑技艺
烧制过程分为小火、中火、大火、保温、降温五个阶段,烧制时间因烧制作品尺寸大小、胎体的厚薄
而异。
烧制过程应满足:
—— 小火阶段:温度从室温~340 ℃,时间 1 h~2 h;
—— 中火阶段:温度在 340 ℃~960 ℃,时间 2 h~3 h;
4
DB35/T 2241—2024
—— 大火阶段:温度在 960 ℃~1 350 ℃,时间 6 h~7 h;
—— 保温阶段:在设定温度下保温,时间 1 h~2 h;
—— 降温阶段:根据作品特点降到一定温度后,把窑门开一小缝,降到室温后,再完全打开窑门。
5.11
磨底
用手工或机械打磨瓷器底部,使其光滑、平整、无缺陷。
5
上一章:DB35/T 2240-2024 公共数据清洗技术要求 下一章:DB35/T 2238-2024 养殖海带碳汇评估技术规程

相关文章

DB35/T 2157-2023 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夷岩茶传统制作技艺 DB4101/T 134-2024 非物质文化遗产 烙画制作技艺 DB1311/T 049-2024 非物质文化遗产 雕花剪纸制作技艺 DB5329/T 94-202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关沱茶制作技艺 DB1311/T 061-2024 非物质文化遗产 景县恒盛公馓子传统制作技艺 DB4110/T 70-2024 非物质文化遗产 禹州黑芝麻丸制作技艺 DB2312/T 125.1-2025 非物质文化遗产望奎县皮影戏 第1部分:造型雕刻制作技艺 振兴祥中式服装制作技艺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