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3611/T 013-2024 婺源县古村落保护与利用

DB3611/T 013-2024 婺源县古村落保护与利用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726.31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7-31 09:58:48



相关搜索: 保护 2024 利用 古村落 婺源县

内容简介

DB3611/T 013-2024 婺源县古村落保护与利用 ICS 03.080
CCS A 12 DB3611

饶 市 地 方 标 准
DB3611/T 013—2024
代替 DB36/T 637-2011
婺源县古村落保护与利用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ancient villages in wuyuan county
2024 - 12 - 27 发布 2024 - 12 - 30 实施

上饶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I
DB3611/T 013—2024
目 次
前 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3
5 保护与发展规划 .......................................................................3
6 保护区划与管控措施 ...................................................................4
7 利用管理 .............................................................................6
8 旅游活动管理 .........................................................................6
9 居民社会控制 .........................................................................6
10 其他 ................................................................................7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婺源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婺源县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9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婺源县上饶市文物保护单位.........................................13
附录 D (资料性附录)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 .................................15
附录 E (资料性附录) 婺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6
参 考 文 献 ........................................................................19
I
DB3611/T 013—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代替DB36/T 637-2011《婺源县古村落保护与利用》,与DB36/T 637-2011《婺源县古村落保
护与利用》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更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第 2 章,2011 版的第 2 章);
b) 更改了的术语和定义,更改了“婺源古村落”“文物古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村
保护规划”“环境协调区”“历史建筑”“保护建筑”“历史文化要素”“保护”,增加了“核
心保护区”“传统建筑”“保留”“拆除”,删除了“风貌”“维修”“整修”(第 3 章,2011
版的第 3 章);
c) 删除各级政府和部门职责(2011 版的 4.4);
d) 更改了保护性规划名称,改为“保护与发展规划”(第 5 章,2011 版的第 5 章);
e) 更改了规划内容(5.2,2011 版的 5.1);
f) 更改了保护性规划的部分内容(5.3、5.4、5.5,2011 版的 5.2、5.3、5.4);
g) 更改了保护管理名称,改为“保护区划与管控措施”(第 6 章,2011 版的第 6 章);
h) 删除了保护级别、保护标准、建设利用要求、古村落分区保护要求(2011 版的 6.1、6.2、6.3、
6.4);
i) 增加了古村落保护区划、管控措施(6.1、6.2);
j) 更改了古村落建筑装饰、装修和广告设置要求(6.3,2011 版的 6.5);
k) 删除了保护管理的部分内容(2011 版的 6.7、6.11);
l) 更改了保护管理的部分内容(6.5、6.6、6.7,2011 版的 6.8、6.9、6.10、6.13);
m) 更改了利用管理的部分内容(第 7 章,2011 版的第 7 章);
n) 更改了旅游活动管理的部分内容(第 8 章,2011 版的第 8 章);
o) 更改了居民社会控制的部分内容(9.1.2、9.1.3、9.2、9.3、9.4,2011 版的 9.1.2、9.1.3、
9.2、9.3、9.4);
p) 更改了附录 A、B、C、D、E(附录 A、B、C、D、E,2011 版的附录 A、B、C、D、G);
q) 删除了附录 E、F(2011 版的附录 E、F);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上饶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婺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婺源县住建局、婺源县城市管理局、婺源县文广旅
局、婺源县自然资源局、婺源县文保中心、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江西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江建国、刘光耀、程汉欣、施杰平、汪粱、王德金、汪季伟、郑健勇、俞卫华、
夏杰锋、李晓婷、王文凤。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1 年首次发布为 DB36/T 637-2011;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DB3611/T 013—2024
婺源县古村落保护与利用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婺源县古村落的总则、保护性规划、保护管理、利用管理、旅游活动管理、居民社会
控制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婺源县行政区域内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GB/T 50357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GB/T 5035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古村落 ancient villages
具有一定历史年代,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基址没有大的变动,遗留有自身民俗风情和生活习
惯,至今仍有原居民生活的村镇聚落。
3.2
婺源古村落 ancient villages in wuyuan county
婺源县历史(传统)建筑、乡土建筑、文物古迹等建筑集中连片分布或总量超过村庄建筑总量的三
分之一,较完整体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村落。包括获得中国传统村落、江西省传统村落的古村落;
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村的古村落、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的古村落;其它需重点管理的古村落。
3.3
文物古迹 cultural relics and historic sites
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具有价值的不可移动的实物遗存,包括地面、地下与水下的古遗址、古建筑、
古墓葬、石窟寺、古石刻、题墨壁画、近代现代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
3.4
文物保护单位 the protection unit of cultural relic
经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重点保护的文物古迹。
3.5
1
DB3611/T 013—2024
核心保护区 core protection zone
古村落范围内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最集中、最具观赏价值、最需要严格保护的区域。
3.6
建设控制地带 construction control zone
在核心保护区以外允许建设,但应严格控制其建 (构)筑物的性质、体量、高度、色彩、形制等传
统风貌的区域。
3.7
环境风貌协调区 environmental features coordination area
在建设控制地带之外,划定的以保护自然地形地貌为主要内容的区域。
3.8
中国(或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保护规划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illage and traditional village protection planning
以保护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协调保护与建设关系为目的,以确定保护的原则、内容和
重点,划定保护范围,提出保护措施为主要内容的规划,是村镇总体规划中的专项规划。
3.9
历史建筑 historical building
经城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建筑物、构筑
物。
3.10
传统建筑 traditional building
除文物保护单位和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以及历史建筑外,具有一定保护价
值,能够反映本地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建筑物、构筑物。
3.11
保护建筑 protectal building
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和社会价值的建筑物、构筑物,包括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
传统建筑以及具有一定保护价值的其他建筑。
3.12
历史环境要素 historical environment elements
反映历史风貌的围墙、街巷、水井、铺地、基地、道路、桥梁、水埠、消防水利、传统生产工具作
坊、驳岸、名木古树等景物。
3.13
2
DB3611/T 013—2024
保护 protection
对保护项目及其环境所进行的科学的调查、勘测、鉴定、登录、修缮、维修、改善、利用的过程。
3.14
修缮 repair
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方式,包括日常保养、防护加固、现状修整,重点修复等。
3.15
改善 improvement
对建筑物、构筑物采取的不改变外观特征,调整、完善内部布局及设施的保护方式。
3.16
整治 renovate
为体现古村落历史风貌完整性的保持、建成环境品质的提升所采取的各项治理活动。
3.17
保留 persist
对保护建筑物的保护留存的活动。
3.18
拆除 remove
拆去设施或建筑物的活动。
4 总则
4.1 保护范围
古村落的街巷布局、建筑及其周边自然环境。
4.2 基本原则
4.2.1 古村落的保护利用,坚持“科学规划、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
4.2.2 古村落实行整体保护,以保持其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及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
环境。
4.2.3 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古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婺源县全国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婺源县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婺源县上饶市文物保护单位详见附录 A、B、C。
4.2.4 各相关部门依法依规履行相关职责。
5 保护与发展规划
5.1 规划要求
3
DB3611/T 013—2024
乡镇的古村落其规划应遵循乡镇的国土空间规划,行政村、自然村的的古村落应单独编制村庄规划。
5.2 规划内容
保护与发展规划的基本内容如下:
a) 保护原则、保护内容和保护范围;
b) 核心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
c) 保护措施和建设控制要求;
d) 保护规划分期实施方案及近期保护项目;
e) 传统格局、不可移动文物、传统建筑、历史环境要素的分类保护要求及措施;
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传播要求;
g) 村落发展定位及发展途径;
h) 村落人居环境规划。
5.3 规划报批
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规划,由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请省政府批准;重点管理
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规划,依据法律法规执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详见附录D。
5.4 规划修改
经依法批准的保护与发展规划,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的,规划的组织编制单位应当向原审批机
关提出专题报告,经批准同意后,方可编制修改方案。修改后的规划,按照原审批程序报送审批。
5.5 监督检查
县自然资源行政部门、县文物行政部门、县住建部门等相关部门依照相关职责加强对古村落保护性
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6 保护区划与管控措施
6.1 古村落保护区划
6.1.1 一类为核心保护区,系指保持原状,真实反映历史文化遗存,严格保护历史形成的村镇格局、
街巷风貌、肌理、传统民俗文化,以及构成历史风貌的各种构成要素,核心保护范围原则上不得进行新
建、扩建活动。
6.1.2 二类为建设控制地带,系指适当改善,表达历史文化形态,严格控制建设,对新建、改扩建建
筑必须在建筑高度、体量、色彩以及环境尺度、比例上与传统建筑风貌协调。
6.1.3 三类为环境风貌协调区,系指更新整治,与历史文化相协调,严格控制建设大中型的建筑项目,
禁止各种工业污染以及任何有不良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严禁开山采石等破坏自然地形地貌的活动。
6.2 管控措施
6.2.1 核心保护区保护要求
6.2.1.1 古村落保护范围内从事建设和利用活动,应当符合保护规划的要求,不得损害历史文化遗产
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得对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构成破坏性影响。
6.2.1.2 古村落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应当区分不同情况,实行分类保护,并按地方传
统式样保持原有的风格、高度、体量、外观形象和色彩等。
4
DB3611/T 013—2024
6.2.1.3 古村落核心保护区内,除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外,不得进行其他新建、扩建
活动,原有与传统风格不协调的建筑应当逐步整治或者拆除。对改善生活质量而设置的外露构筑物,应
作隐蔽或遮挡处理,以保持古村落的整体风貌;
6.2.1.4 古村落核心保护区内房屋修缮和改建项目,应当根据古村落保护规划要求制定方案,经规划、
房管、国土、文物等部门批准后实施。
6.2.2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要求
古村落建设控制地带内的新建建筑物、构筑物,应当符合保护规划确定的高度、体量和色彩的建设
控制要求。
6.2.3 环境风貌协调区保护要求
古村落环境协调区要保护好现有的山水环境(包括山体、植被、村庄及周边水系、农田),严格限制
开山采石和建设污染型工业等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项目。
6.3 建筑装饰要求
古村落建筑装饰、装修和广告设置要求如下:
a) 保持地方传统的建筑风貌;
b) 招牌、广告设置应当与传统风貌相协调;
c) 建设采用传统的工艺。
6.4 消防设施要求
古村落核心保护区内的消防设施、消防通道,应当按照有关的消防技术标准和规范设置,确因古村
落的保护需要,无法按照标准和规范设置的,由县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会同同级住建部门制定相
应的防火安全保障方案。
6.5 建设项目要求
古村落内所有建设项目,按照审批级别报相关行政部门审查,并由自然资源部门核发规划行政许可
证。
6.6 古村落建筑保护要求
6.6.1 原址保护
古村落内的保护建筑实施原址保护,确需要无法实施原址保护的,须依法审批。
6.6.2 迁移保护
6.6.2.1 保护建筑确须迁移保护的,原则上在本村落内选址保护,不得破坏村落原有整体格局、历史
风貌和街巷空间尺度。
6.6.2.2 古村落内的文物保护单位和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建筑、构筑物附属构
件不得擅自拆除和迁移。确因保护的需要进行迁移和拆除的,必须征得政府相关部门同意。
6.7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求
5
DB3611/T 013—2024
古村落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共同做好研究、保护、
传承工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文化生态保护良好的古村落,由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提出
申请,县文化主管部门批复设立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婺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详见附录E。
7 利用管理
7.1 古村落在保护的前提下,按国家有关规定,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有序开发利用。
7.2 保护建筑的所有者在保护的前提下,按国家有关规定,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参与古村落的开发利用,
合理享有古村落保护利用的收益。
7.3 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保护利用古村落,须编制保护利用方案,经相关部门批准。
7.4 保护建筑的所有者和保护责任人应当保持保护建筑的完好,对不可移动文物按照文物保护法执行,
历史建筑、传统建筑在使用时编制相关方案,报相关部门审批;不得擅自改变保护建筑的内外部结构,
内部装饰可适当修改。不得遮挡内部与外部重要的历史文化信息。
8 旅游活动管理
8.1 针对不同类型的古村落应合理安排旅游线路,严格控制游客流量、容量,避免古村落遭致破坏。
8.2 引导游客遵守古村落保护及文物保护的相关管理规定。
9 居民社会控制
9.1 古村落建设
9.1.1 在古村落保护利用范围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
a) 有损文物及文物景观的活动;
b) 修建破坏传统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广告、标牌等设施;
c) 损坏和拆毁受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它设施;
d) 危害古村落安全、对传统格局和整体风貌构成破坏性影响的活动;
e) 开山、采石、开矿、占用园林绿化等破坏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活动;
f) 不符合历史风貌要求的再建设;
g) 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禁止内容。
9.1.2 古村落保护和利用规划必须控制村庄内的建筑高度。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依据法定图则执
行,重点管理村落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村庄规划执行。
9.1.3 视线通廊内的建筑应以观景点可视范围的视线分析为依据,规定高度控制及环境控制要求。视
线通廊应包括观景点与景观对象相互之间的通视空间及景观对象周围的环境。
9.2 道路交通规划
古村落的道路交通规划应符合以下规定:
a) 古村落道路系统要保持或延续原有道路格局;对富有特色的街巷,应保持原有的空间尺度;
b) 古村落的交通应以疏解为主,应将穿越的对外交通路网设置在村庄外围;
c) 古村落的核心保护区应以满足步行交通为主;
d) 古村落的传统街巷应在保持街巷的历史格局、肌理和空间尺度基础上,采用传统的路面材料及
铺砌方式进行整修;
6
DB3611/T 013—2024
e) 古村落内不宜设置大型停车场和广场,禁设加油站;
f) 传统村落内的街巷名称应采用历史上的原有名称。
9.3 市政工程
9.3.1 古村落内应保护原有的排水设施。
9.3.2 古村落内应完善市政管线和设施。当市政管线和设施按常规设置与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及历史
环境要素的保护发生矛盾时,应在满足保护要求的前提下采取工程技术措施加以解决。
9.3.3 古村落内的通信工程设施高度和外观应提出限制性要求。
9.3.4 古村落内的小型市政工程设施应采用户内式或适当隐蔽,其高度、外观和色彩应提出限制性要
求。
9.3.5 古村落传统街巷内的所有市政管线应采取地下敷设方式,确保保护的建筑安全情况下逐步地下
敷设。
9.4 防灾与环境保护
9.4.1 古村落内不得布置生产、贮存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物品的工厂和仓库。
9.4.2 古村落外的污染源对古村落造成大气、水体、噪声等污染时,当地乡镇政府应及时治理。
9.4.3 古村落的防洪堤坝等水利工程设施应与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相协调,突出滨水特色,重视古代
水利工程的综合保护与活化利用。
9.4.4 古村落所在地的村委会应设立社区消防组织,并配备微型、适用的消防设施和装备。
10 其他
本文件如与最新颁布的法律法规相冲突,则应重新修订以适应最新的法律法规。
7
DB3611/T 013—2024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婺源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婺源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见表A.1。
表A.1 婺源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单位名称 地址 时代
洪村光裕堂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清华镇洪村村委会洪村 清
清华彩虹桥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清华镇清华村委会清华村上街西 端浮溪水面上 南宋
汪口俞氏宗祠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汪口村委会汪口村头 清乾隆元年(1736 年)
豸峰成义堂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中云镇桃溪村委会豸峰村 清同治年间
阳春戏台(阳春方氏宗祠)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镇头镇阳春村委会阳春村 清
凤山查氏宗祠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浙源乡凤山村委会凤山村 清康熙三年(1664 年)
查氏客馆(浙源客馆)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浙源乡凤山村委会凤山村(现乡 政府所在地) 清
西冲俞氏宗祠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思口镇西冲村委会西冲村 清
新源俞氏宗祠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思口镇河山坦村委会新源村 清
余氏宗祠(余庆堂)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沱川乡河西村委会篁村 明永乐年间
天官上卿第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沱川乡理坑村委会理坑村 明
友松祠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沱川乡理坑村委会理坑村 明
理坑司马第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沱川乡理坑村委会理坑村 明末
福寿堂民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沱川乡理坑村委会理坑村 184 号 清
云溪别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沱川乡理坑村委会理坑村 50 号 清
黄村经义堂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鄣山乡黄村村委会黄村 清康熙 21 年
8
DB3611/T 013—2024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婺源县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婺源县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见表B.1。
表B.1 婺源县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单位名称 地址 时代
霭庭公祠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清华镇洪村村委会洪村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 年)
中共皖赣特委旧址—红军驻地 旧址天井源村 02 号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清华镇诗春村委会天井源村 1936 年
中共皖赣特委旧址—办公场所 天井源村三河庙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清华镇诗春村委会天井源村 1936 年
善馀堂民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江湾村委会江湾村 清
敦伦堂民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江湾村委会江湾村 清
由礼堂民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江湾村委会江湾村 明末
萧江宗祠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旃坑村委会旃坑村 清康熙甲午年(1714 年)
平渡堰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汪口村委会汪口村末 清
红军食盐收购站旧址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大畈村委会大畈村 259 号 民宅 1932 年
北上抗日先遣队红七军团指挥 部遗址阆山曹氏宗祠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段莘乡阆山村委会 1934 年
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挥部旧址-红 军驻地旧址王氏祠堂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段莘乡阆山村委会王家村 1934 年
北上抗日先遣队战斗旧址-裔村 战斗旧址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段莘乡裔村禁止岭 1934 年
朱瓌墓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紫阳镇武口村委会香田村(现婺 源博物馆背后) 唐
胡昌翼墓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紫阳镇考水村边黄杜坞(俗称“明 经湾”) 1936
中共婺德中心县委旧址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紫阳镇菩蕾坞村 1936
太宰读书处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中云镇桃溪村委会坑头村 10 号 清咸丰五年
潘大华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中云镇桃溪村委会坑头村 50 号 明
潘保春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中云镇桃溪村委会坑头村 99 号 明
潘锦苏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中云镇桃溪村委会坑头村 明
潘松印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中云镇桃溪村委会豸峰村 106 号 清
潘先熊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中云镇桃溪村委会豸峰村 106 号 清
潘永泰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中云镇桃溪村委会豸峰村 65 号 清
豸峰资深堂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中云镇桃溪村委会豸峰村 清
9
DB3611/T 013—2024
表 B.1 婺源县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续)
单位名称 地址 时代
浮乐婺中心苏维埃政府旧址(大 众祠)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镇头镇梅田村委会梅田村 47 号 1934 年
浮乐婺中心县委旧址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镇头镇梅田村委会梅田村 47 号 1934 年
龙天塔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浙源乡凤山村委会凤山村村头 明万历年间
婺源徽饶驿道(浙岭段)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浙源乡岭脚村委会浙岭 唐至民国
婺源徽饶驿道浙岭段-“吴楚分 源”碑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浙源乡岭脚村委会浙岭 清
婺源徽饶驿道浙岭段-同春亭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浙源乡岭脚村委会浙岭 清乾隆丁丑年间(1757 年)
婺源徽饶驿道浙岭段-一线泉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浙源乡岭脚村委会浙岭 清道光元年(1821 年)
婺源徽饶驿道浙岭段-鼻孔梁亭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浙源乡岭脚村委会浙岭 清雍正九年(1731 年)
婺源徽饶驿道浙岭段-燕窝亭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浙源乡岭脚村委会浙岭 清
婺源徽饶驿道浙岭段-宋村桥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浙源乡岭脚村委会 清
婺源徽饶驿道浙岭段-通津桥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浙源乡虹关村村头 清同治三年(1864)
婺源徽饶驿道浙岭段-祭酒桥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浙源乡虹关村委会察关村末 清
婺源徽饶驿道浙岭段-孝子坊 (詹广斌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浙源乡岭脚村 清
婺源徽饶驿道浙岭段-立本堂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浙源乡岭脚村 清
婺源徽饶驿道浙岭段-贻桂堂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浙源乡岭脚村 清
婺源徽饶驿道浙岭段-虞得堂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浙源乡虹关村 清
婺源徽饶驿道浙岭段-礼和堂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浙源乡虹关村 清
詹初墓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浙源乡庐坑村委会庙上村 隋
中共婺源特区委旧址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许村镇东南坑村 1932 年
中共婺源县委旧址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许村镇洙坑村 1933 年
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暨二十三 集团军司令部旧址—笃经堂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思口镇思溪村委会延村 94、95 号 清
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暨二十三 集团军司令部旧址—留守处宝 辉堂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思口镇思溪村委会延村 清
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暨二十三 集团军司令部旧址—驻军旧址 训经堂民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思口镇思溪村委会延村 78 号 1920 年代
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暨二十三 集团军司令部旧址—驻军旧址 聪听堂民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思口镇思溪村委会延村 22 号 清康熙(1662 年)
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暨二十三 集团军司令部旧址—驻军旧址 延村书屋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思口镇思溪村委会延村 31 号 清
10
DB3611/T 013—2024
表 B.1 婺源县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续)
单位名称 地址 时代
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暨二十三集 团军司令部旧址—驻军旧址程淦 泉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思口镇思溪村委会延村 57 号 清
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暨二十三集 团军司令部旧址—驻军旧址 19 号 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思口镇思溪村委会延村 19 号 清
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暨二十三集 团军司令部旧址—驻军旧址 68 号 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思口镇思溪村委会延村 68 号 清
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暨二十三集 团军司令部旧址—驻军旧址 64 号 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思口镇思溪村委会延村 64 号 清
九世同居堂(诒裕堂)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沱川乡理坑村委会理坑村 123 号 清道光年间
月岭伏击战旧址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沱川乡河西村委会南坑村西南 侧 1934 年
平鼻岭伏击战旧址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沱川乡塘崛村 1934 年
下溪头社公坛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溪头乡下溪村委会下溪村 清
灵岩洞遗墨题刻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鄣山乡通源村委会通元观村 唐至清
中共皖赣特委旧址—红军驻地旧 址(婺源明清祠堂)—岭下村大 经堂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鄣山乡车田村委会岭下村 明崇祯年间
中共皖赣特委旧址——红军驻地 旧址何氏宗祠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鄣山乡菊径村委会菊径村 明
皖浙赣红军独立团成立旧址(婺 源明清祠堂)-肇英堂(詹氏宗祠)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鄣山乡水岚村委会水岚村 清
皖浙赣红军独立团成立旧址—世 和堂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鄣山乡水岚村委会水岚村 清
皖浙赣红军独立团成立旧址—著 存堂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鄣山乡水岚村委会水岚村 清
中共皖赣特委旧址—至德堂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鄣山乡莒莙村委会莒莙村 1936 年
中共皖赣特委旧址—红军兵工厂 遗址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鄣山乡莒莙村委会莒莙村 1936 年
中共皖赣特委旧址—皖浙赣省委 干部轮训班遗址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鄣山乡莒莙村委会莒莙村 1936 年
中共皖赣特委旧址—红军驻地旧 址 51 号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鄣山乡莒莙村委会莒莙村 1936 年
中共皖赣特委旧址—红军驻地旧 址 24 号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鄣山乡莒莙村委会莒莙村 1936 年
11
DB3611/T 013—2024
表 B.1 婺源县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续)
单位名称 地址 时代
中共皖赣特委旧址—红军驻地旧 址暨中共婺源县委旧址 5 号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鄣山乡莒莙村委会凤基汰 1936 年
中共皖赣特委旧址—红军驻地旧 址暨中共婺源县委旧址 6 号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鄣山乡莒莙村委会凤基汰 1936 年
中共皖赣特委旧址—红军驻地旧 址暨中共婺源县委旧址 7 号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鄣山乡莒莙村委会凤基汰 1936 年
中共皖赣特委旧址—红军驻地旧 址黄村 54 号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鄣山乡黄村 1936 年
中共皖赣特委旧址—红军驻地旧 址黄村 31 号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鄣山乡黄村 1936 年
中共皖赣特委旧址—红军驻地旧 址黄村 53 号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鄣山乡黄村 1936 年
浪山红十军驻地旧居群-02 号民 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珍珠山乡港头村委会浪山山顶 1931 年
浪山红十军驻地旧居群-04 号民 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珍珠山乡港头村委会浪山山顶 1931 年
浪山红十军驻地旧居群-22 号民 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珍珠山乡港头村委会浪山山顶 1931 年
浪山红十军驻地旧居群-王成佑 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珍珠山乡港头村委会浪山山顶 1931 年
12
DB3611/T 013—2024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婺源县上饶市文物保护单位
婺源县上饶市文物保护单位见表C.1。
表C.1 婺源县上饶市文物保护单位
单位名称 地址 时代
长寿故里坊(长寿古里题刻)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清华镇洪村村委会洪村 清
清华方塘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清华镇清华村委会清华村 宋
江永墓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江湾村委会湖山村 清乾隆丙午年(1786 年)
宜福堂民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晓起村委会上坦村31号 民国
上坦新屋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晓起村委会上坦村35号 清
九世同居民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晓起村委会上坦村54.55号 清
树仁堂民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晓起村委会上坦村56号(广电 07-2416) 清
济阳江宗祠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晓起村委会上晓起村 清
上晓起儒林第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晓起村委会上晓起村 清
上晓起进士第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晓起村委会上晓起村01号 清
上晓起荣禄第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晓起村委会上晓起村09号 清
上晓起大夫第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晓起村委会上晓起村32号 清咸丰年间
继序堂民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晓起村委会下晓起村 清
居易堂民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晓起村委会下晓起村68号 清
日省堂民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晓起村委会下晓起村96号 清
石门山石刻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前段村委会敕坑村
齐清和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赋春镇冲田村委会冲田村203号 清
马家花园井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赋春镇甲路村委会甲路村 宋
马廷鸾故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赋春镇甲路村委会甲路村72号 明
甲路村花桥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赋春镇甲路村委会甲路村杨坑河上 宋
汪绂墓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段莘乡金坑村委会洋边村 清
詹福熙故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段莘乡庆源村委会庆源村(现村委会办公 地) 1915年
詹励吾故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段莘乡庆源村委会庆源村231号 清至民国
裔村上门厅屋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段莘乡裔村村委会裔村(原裔村小学内) 清
友恭堂民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段莘乡裔村村委会裔村147号 清咸丰年间
詹养沉故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段莘乡庆源村委会庆源村
保安门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蚺城街道办环城路(县政府后侧) 明
星江路廉泉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蚺城街道办星江路东门大桥底旧城墙脚 下 宋
13
DB3611/T 013—2024
表 C.1 婺源县上饶市文物保护单位(续)
单位名称 地址 时代
瑞虹门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蚺城街道办沿河路(星江湾) 清
南门虹井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蚺城街道南门街 宋
仁寿桥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中云镇横槎村委会横槎村 清咸丰三年
文公山朱熹四世祖母墓及手植 古杉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中云镇晓林村委会官坑村文公山 宋
王吉生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中云镇中云村委会中云村(广电网络 03-0531号) 清
长沙王吴芮墓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镇头镇冷水亭村委会冷水亭村鸡山 汉代
董盛光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镇头镇游山村委会游山东村128号 清光绪
吴灶泉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镇头镇游山村委会游山南村27号 清
董茂元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镇头镇游山村委会游山南村91号 清
立德堂民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浙源乡凤山村委会凤山村82号 清
余桂琴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浙源乡虹关村委会虹关村65号 清
许村客馆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许村镇许村108号 清
李进祥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李坑村委会李坑村(正街17号) 明
李士任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李坑村委会李坑村05号 明
铜録坊民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李坑村委会李坑村07号 清
中书桥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李坑村委会李坑村村头 宋
李银树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李坑村委会李坑村自由巷06号 明
李礼如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李坑村委会李坑村自由巷09号 明
渔潭鹤溪桥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渔潭村委会鹤溪村末 元泰定三年(1326年)
余绍祉石刻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思口镇金竺村 明
百寿堂民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思口镇思溪村委会思溪村 清
敬序堂民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思口镇思溪村委会思溪村107号 清雍正年间
思溪通济桥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思口镇思溪村委会思溪村进村口 清
俞改旺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思口镇长滩村委会龙腾村69号 清
胡土源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太白镇玉坦村委会玉坦村60号 明
金家井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沱川乡理坑村委会理坑村 明
余松茂宅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沱川乡河西村委会篁村80号 清
程门雪故居(含正屋和书房两 栋建筑)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溪头乡下溪村委会下溪村60、69号 清
14
DB3611/T 013—2024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见表D.1。
表D.1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
序号 名称 序号 名称 序号 名称
01 江湾镇江湾村 11 思口镇新源村 21 中云镇坑头村
02 江湾镇晓起村 12 清华镇洪村村 22 浙源乡凤山村
03 江湾镇汪口村 13 清华镇诗春村 23 浙源乡虹关村
04 江湾镇篁岭村 14 大鄣山乡黄村村 24 浙源乡岭脚村
05 秋口镇李坑村 15 大鄣山乡菊径村 25 沱川乡理坑村
06 秋口镇长径村 16 大鄣山乡水岚村 26 沱川乡篁村村
07 思口镇思溪村 17 赋春镇甲路村 27 段莘乡庆源村
08 思口镇延村村 18 赋春镇上严田村 28 段莘乡东山村
09 思口镇西冲村 19 镇头镇游山村 29 溪头乡下溪村
上一章:DB3406/T 024-2025 学校食堂食材采购管理规范 下一章:DB3406/T 023-2025 康养基地养老服务指南

相关文章

DB36/T 637-2011 婺源县古村落保护与利用 苏皖古村落建筑与环境比较研究 中国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旅游(古城、古村落、古典园林) [林可] 诸葛村古村落营造技艺 楠溪江中游古村落 2015年版 边走边画 英谈古寨 走进太行古村落 WW/T 0124-2023 古村落火灾防控导则 LY/T 1955-2022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