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65.150
CCS B 50 DB36
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36/T 2118—2024
鱼类资源监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monitoring fish resources
2024 - 12 - 30 发布
2025 - 07 - 01 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6/T 2118—2024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原则 ........................................................................... 2
5 前期准备 ........................................................................... 2
6 监测点位 ........................................................................... 2
7 监测频率和时间 ..................................................................... 3
8 监测内容 ........................................................................... 3
9 监测方法 ........................................................................... 3
10 数据处理和分析 .................................................................... 5
11 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 ................................................................ 5
12 监测报告编写 ...................................................................... 6
附录 A(资料性) 鱼类监测所需的主要仪器和设备 .........................................7
附录 B(资料性) 鱼类早期资源断面采集记录表 ...........................................8
附录 C(资料性) 鱼卵、仔鱼、稚鱼采集记录表 ...........................................9
附录 D(资料性) 鱼卵早期发育阶段(仔鱼、稚鱼)种类鉴定记录表 ........................10
附录 E(资料性) 鱼卵培养记录表 ......................................................11
附录 F(资料性) 仔鱼培养记录表 ......................................................12
附录 G(资料性) 渔获物统计记录表 ....................................................13
附录 H(资料性) 鱼类生物学测定表 ....................................................14
附录 I(资料性) 鱼类水声学监测记录表 ................................................15
附录 J(资料性)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16
附录 K(资料性) 鱼类资源监测报告编写格式 ............................................22
参考文献 ............................................................................. 23
I
DB36/T 2118—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起草。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文件由江西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JX/TC 008)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水生生物保护救助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南昌大学、
九江市农业科学院、宜春市农业发展中心、吉安市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抚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上饶市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生、余进祥、彭乐根、刘明典、石新源、文嗣鑫、花麒、刘永涛、胡茂林、
高小平、蔡骆、刘文玉、周胜福、童晓峰、马文智、金浩天、张韵。
II
DB36/T 2118—2024
鱼类资源监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鱼类资源监测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前期准备、监测点位、监测频率和时间、监
测内容、监测方法、数据处理和分析、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监测报告编写等技术要点。
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内天然水域鱼类资源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3 GB/T 8588 渔业资源基本术语
HJ 710.7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内陆水域鱼类
SC/T 9403 海洋渔业资源调查规范
SC/T 9407 河流漂流性鱼卵、仔鱼采样技术规范
术语和定义
GB/T 8588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江西省重点水域 key water areas in Jiangxi province
国家、江西省规定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生产性捕捞的水域。
3.2
鱼类早期资源 fish resources of early life history stages
处在早期生活史阶段的鱼类资源,鱼类早期生活史阶段包括鱼类个体从受精卵开始,经过胚胎(卵)
与仔鱼期,直至稚鱼的阶段。
3.3
可涉水水域 wadeable water areas
采样期内可以徒步安全通过的,且可以开展水生生物样本采集的溪流、小型河流等水域。
3.4
不可涉水水域 non-wadeable water areas
1
DB36/T 2118—2024
受水深或流速等因素限制,需要借助船只等水上工具进入开展水生生物样本采集的水域。
4 基本原则
4.1 科学性原则
根据监测目标确定监测点位、监测时间、监测频率等,监测点位和监测时间应具有代表性,能全面
反映监测水域鱼类物种资源的整体状况。应采用统一、标准化的监测方法,能监测到鱼类物种资源的动
态变化。
4.2
持续性原则
监测工作应满足鱼类物种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需要,并能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起到指导和预警作
用。监测对象、方法、时间和频率一经确定,应保持相对稳定。
4.3
保护性原则
避免无序监测,尽量采用非损伤性采样方法,减少对鱼类的干扰和损伤。若监测水域涉及江西省重
点水域,应按照国家和江西省禁渔管理规定,获取相关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
4.4
安全性原则
鱼类资源监测人员应接受相关专业培训,监测过程中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5 前期准备
5.1 资料收集
5.1.1 鱼类资源
收集监测水域历史记录或报道的鱼类种类、分布和资源状况等资料。
5.1.2
其他
收集监测水域水生生物保护区、拦河闸坝、水文、地质、地貌、气象和交通等资料。
5.2
工具准备
所需的主要仪器和设备参照附录A。
6 监测点位
6.1 布设原则
6.1.1 代表性原则
宜具有时空代表性,覆盖典型生境,可满足监测的需求。
6.1.2
便宜性原则
宜与水文、水质等监测点保持相对一致,方便获取水文和水质监测数据,可满足采样的安全性和便
捷性。
2
DB36/T 2118—2024
6.1.3
延续性原则
宜与历史监测点保持相对一致,可满足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和可比性。
6.2
布设要求
6.2.1
湖泊、水库
根据湖库面积、形态、生境特征、水生生物组成和工作条件等因素确定。湖库水面大于5 km
2时监
测点位不少于2个。对于通江湖泊,应在主要入湖支流、主湖区和通江水道设置监测点位,其中主要入
湖支流不少于1个,通江水道不少于2个。
6.2.2
河流、溪流
根据河流、溪流水文环境特点、鱼类分布格局和工作条件等因素,将河流、溪流分为若干断面。河
流、溪流的上、中、下游相隔一定距离设置不少于3个监测点位,重点在干流与支流、湖泊汇合区和拦
水闸坝上下等处设置。
7 监测频率和时间
7.1 确定原则
根据监测目标,结合鱼类生活史、种群和水文的变化特点,在保证可获取具有时间代表性样品的前
提下,确定最低的监测频率与时间,并保持稳定,以保证数据的连续性和可比性。应在同一时期内开展
监测,尽可能缩短不同点位的监测时间跨度,具体监测时间根据水文气象等实际情况可适时调整。
7.2
鱼类早期资源
根据监测对象的繁殖季节,确定鱼类早期资源监测时间。通常从繁殖季节开始持续到繁殖季节结束。
如果所监测的鱼类产卵场上游有水利水电工程,应考虑工程运行引起的水文情势、水温变化对鱼类繁殖
造成的延迟影响,适当优化监测时间。
7.3
鱼类资源
鱼类资源监测分常规监测、专项监测和应急监测。常规监测时间一般在鱼类的繁殖期和索饵期,一
年2次,每次各个监测点位的监测时间不少于5个频次(放置监测网具至收起网具的过程为1个频次)。
专项监测和应急监测根据任务要求和目标确定。
8 监测内容
8.1 鱼类早期资源
包括鱼类早期资源的种类组成、产卵习性、产卵场的分布和规模等内容。
8.2
鱼类资源
包括鱼类资源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多样性指数、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和资源量等内容。
9
监测方法
3
DB36/T 2118—2024
9.1
鱼类早期资源
9.1.1
产漂流性卵鱼类
产漂流性卵鱼类早期资源的监测方法按照SC/T 9407的规定执行。鱼类早期资源断面采集记录表参
照附录B,鱼卵、仔鱼、稚鱼采集记录表参照附录C,鱼卵早期发育阶段(仔鱼、稚鱼)种类鉴定记录表
参照附录D,鱼卵培养记录表参照附录E,仔鱼培养记录表参照附录F。
9.1.2
产沉黏性卵鱼类
产沉黏性卵鱼类早期资源的监测方法按照HJ 710.7的规定执行。鱼卵、仔鱼、稚鱼采集记录表参照
附录C,鱼卵早期发育阶段(仔鱼、稚鱼)种类鉴定记录表参照附录D,鱼卵培养记录表参照附录E,仔
鱼培养记录表参照附录F。
9.2 鱼类资源
9.2.1 样本采集
9.2.1.1 不可涉水水域
以三层复合刺网、底置笼网等网具进行捕捞,收集鱼类样本。
9.2.1.1.1
三层复合刺网
三层复合刺网的网具规格和使用方法规定如下:
a)
网具规格:由 4 种规格的网片串联拼接而成,网片的网目 2a 分别为 20 mm、60 mm、100 mm、
140 mm,每个网片的网长为 50 m,网高为 2 m,网目规格不可更改,网长、网高可根据实际情
况调整。
b) 使用方法:放置水体 12 h~24 h,期间可定时收取渔获物 1 次~2 次。
9.2.1.1.2 底置笼网
底置笼网的网具规格和使用方法规定如下:
a)
网具规格:网长×网高×网宽=18 m×0.33 m×0.45 m,网目 2a=8 mm,网目规格不可更改,网长、
网高和网宽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b) 使用方法:放置水体 24 h,定时收取渔获物 1 次。
9.2.1.2 可涉水水域
9.2.1.2.1 可采用抄网、撒网、底置笼网、直流电脉冲等渔具渔法进行鱼类捕捞。
9.2.1.2.2 直流电脉冲必须是在无其他可替代网具且有执法人员现场监管的前提下才可使用。直流电
脉冲捕捞设备的输出电压应小于 500 V,输出电流应小于 10 A,脉冲频率应小于 60 Hz。应选择具备浅
滩、跌水区、回水区等多种水域类型的河段作为样段,样段长度一般不低于河宽的 10 倍,但绝对长度
一般不超过 300 m。应采用“Z”形路径从下游至上游进行 2 次~3 次重复采样。在流速较快的水域,应在
样段的下游设置拦河网具。
9.2.2 样本测量和数据记录
9.2.2.1 现场对采集到的每一尾鱼类样本进行鉴定分类,测量、记录各项生物学指标,测量方法按照
SC/T 9403 的规定执行,渔获物统计记录表参照附录 G,鱼类生物学测定表参照附录 H。
4
DB36/T 2118—2024
9.2.2.2
现场不能准确鉴定的鱼类,应取适量右侧肌肉或鳍条等组织材料用无水乙醇固定以备分子生
物学鉴定,整体标本用福尔马林固定编号,并记录备注。
9.2.2.3 应拍照留存每种鱼类影像资料,包括正面照、左侧照、典型特征照等,注明采样信息。
9.2.3 样本保存方法
9.2.3.1 整体浸泡
9.2.3.1.1 福尔马林
按照 HJ 710.7 的规定执行。
9.2.3.1.2
乙醇
按照 HJ 710.7 的规定执行。
9.2.3.2
分子材料
按照HJ 710.7 的规定执行。
9.2.4
渔获物处置
采集到的鱼类活体,测量记录后应尽快就地放生。需制作标本、鉴定分析的,按照相关技术要求可
适量取样。渔获物按照相关规定无害化处理。
9.3
水声学
本方法对设备要求较高,可根据监测能力条件选择实施,适用于不可涉水水域。探测方法按照HJ
710.7 的规定执行。
9.3.1
江河
根据江、河宽度确定航线数量,河宽 0 m~1000 m,上行、下行各 1 条航线;河宽 1000 m~2000 m,
上行、下行各 2 条航线。航线长度应不少于 2000 m,覆盖测点上下游 1000 m 范围。鱼类水声学监测记
录表参照附录 I。
9.3.2
湖泊、水库
水域面积小的湖泊、水库应走航探测全水域,航线间距 500 m。鱼类水声学监测记录表参照附录 I。
10
数据处理和分析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参照附录J。
11 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
11.1 数据测定
捕捞采集的样本需明确记录监测点位、监测时间、网具名称、网具规格、捕捞时长。逐尾鉴定种类,
测定生物学性状,随机不少于30尾。少于30尾时全部测量;超过30尾时,可统计尾数和重量。
11.2
数据记录
5
DB36/T 2118—2024
应规范地填写各项监测数据,数据记录表格一般要设计成记录本格式,页码、内容齐全,纸质原始
记录和数据整理过程记录都需要建立档案并存档,进行必要的备份(光盘、硬盘),每半年检查并更新、
备份数据一次。
11.3
数据审核
应不定期地对数据进行检查。数据录入计算机后由输入者自行复查一次,年度总结前对全年数据再
次复查,保证数据源的准确性。
11.4
数据管理
应做好数据存档、整理等工作,归档材料缺失等问题要及时解决。
11.5
安全管理
监测期间,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作业安全。
12
监测报告编写
《鱼类资源监测报告》编写格式参照附录K。
6
DB36/T 2118—2024
附 A A A
录
(资料性)
鱼类监测所需的主要仪器和设备
鱼类监测所需的主要仪器和设备见表A.1。
表 A.1
鱼类监测所需的主要仪器和设备
事项 仪器设备 用途
渔获物监测 解剖剪 解剖鱼类样本
镊子 处理鱼类样本
水桶 装渔获物
福尔马林 浸泡标本
乙醇 浸泡分子标本
自封袋 存放浸泡标本或解剖材料
组织管 存放浸泡标本或解剖材料
标本瓶 存放浸泡标本
解剖镜 观察鳞片
量鱼板、卷尺 测量鱼类体长
电子天平、勾秤 测量鱼类体重
鱼类早期资源监测 弶网 采集漂流性鱼卵和仔鱼
圆锥网 采集漂流性鱼卵和仔鱼
底层网 采集沉黏性鱼卵和仔鱼
解剖镜 鉴定鱼卵和仔鱼的发育期、性腺发育期
乙醇 浸泡分子样本
水声学监测 鱼探仪 声呐探测
数据记录 标签纸 做标签
标签布 做标签
标签笔 做标签
铅笔 记录数据,做标签
油性记号笔 做标签
记录本 记录数据
工作平台 船 水上作业平台
救生衣 防护措施
7
DB36/T 2118—2024
附 B B B
录
(资料性)
鱼类早期资源断面采集记录表
鱼类早期资源断面采集记录表见表B.1。
表 B.1
鱼类早期资源断面采集记录表
记录人:
采集时间(年/月/日) 采样河流 监测点位
采样时天气和水文状况描述
监测断面 A B C D E 水层编号
采样坐标(经度和纬度)
水深(m)
0.2 倍水深(m)
采样网距水面深度(m)
网口倾角(°)
标签号
采样时间(s)
0.5 倍水深
采样网距水面深度(m)
网口倾角(°)
标签号
采样时间(分钟)
0.8 倍水深(m)
采样网距水面深度(m)
网口倾角(°)
采样深度(m)
标签号
采样时间(s)
注:A 为日常监测断面;B 为日常监测断面至江中 1/2;C 为江中;D 为江中至日常监测断面对岸的 1/2;E 为日常 监测断面对岸。网口倾角:采样时网口与河流横断面的夹角。
8
DB36/T 2118—2024
附 C C C
录
(资料性)
鱼卵、仔鱼、稚鱼采集记录表
鱼卵、仔鱼采集记录表见表C.1。
采集日期: 表 C.1 鱼卵、仔鱼采集记录表 记录人:
采集人:
编 号 采集 时间 网 型 监测 点位 采样 时间 /s 网口流速 /m/s 鱼卵 数 仔鱼 数 稚鱼 数 距岸距 离/m 水深 /m 网口倾角 度/° 监测断面经 纬度/°
注:用 Y 表示圆锥网;用 Q 表示弶网;网口倾角为采集时间口与河流横断面的夹角。
9
DB36/T 2118—2024
附 D D D
录
(资料性)
鱼卵早期发育阶段(仔鱼、稚鱼)种类鉴定记录表
鱼卵早期发育阶段(仔鱼、稚鱼)种类鉴定记录表见表D.1。
表 D.1
鱼卵早期发育阶段(仔鱼、稚鱼)种类鉴定记录表
样本编号:
鉴定人: 鉴定时间: 复核人: 复核时间: 鉴定设备:
种类 名称 采样时间 监测点位 数 量 发育阶段
孵出期至 鳔雏形期 鳔雏形期至 鳔一室期 鳔一室期至 卵黄吸尽期 卵黄吸尽期至骨 质鳍条出现期 骨质鳍条出 现至幼鱼鳍
合计
注:一样一表,不敷可另加页。复核差异用红笔标记。
10
DB36/T 2118—2024
附 E E E
录
(资料性)
鱼卵培养记录表
鱼卵培养记录表见表E.1。
表 E.1
鱼卵培养记录表
监测河流:
监测点位: 采集人: 记录人:
采样时间 样本编号 卵径(mm)
水文状况:涨(落);透明度 m;水温 ℃
天气情况
观察日期 观察时间 发育期 胚长/mm 肌节数 色素分布 其他特征描述 培养水温/℃ 备注
注:一卵一表,不敷可另加页。
11
DB36/T 2118—2024
附 F F F
录
(资料性)
仔鱼培养记录表
仔鱼培养记录表见表F.1。
表 F.1
仔鱼培养记录表
监测河流:
监测点位: 采集人: 记录人:
采样时间 样本编号
水文状况:涨(落);透明度 m;水温 ℃
天气情况
观察日期 观察时间 发育期 全长/mm 肌节数 色素分布 其他特征描述 培养水温/℃ 备注
注:一卵一表,不敷可另加页。
12
DB36/T 2118—2024
附 G G G
录
(资料性)
渔获物统计记录表
渔获物统计记录表见表G.1。
监测单位: 表 G.1 渔获物统计记录表 监测负责人:
记录人:
监测日期: 年 月 日
监测点位
渔具:□刺网/□地笼/□插网/□拖网/其他 ( )及数量
渔具规格:长×宽×高: m× m× m
最小网目孔径 2a: mm
作业生境:□沿岸/□敞水区/□洲滩 作业网次:第 网
放网时间: 时 分
收网时间: 时 分
序号 种类 数量/尾 重量/kg 备注
总数量/尾 总重量/kg:
13
DB36/T 2118—2024
附 H H H
录
(资料性)
鱼类生物学测定表
鱼类生物学测定表见表H.1。
监测单位: 表 H.1 鱼类生物学测定表 监测负责人:
记录人:
监测日期: 年 月 日
监测点位
渔具:□刺网/□地笼/□插网/□拖网/其他 ( ) 渔具规格:长×宽×高: m× m× m
最小网目孔径 2a: mm
作业生境:□沿岸/□敞水区/□洲滩 作业网次:第 网
放网时间: 时 分
收网时间: 时 分
序号 种类 全长/mm 体长/mm 体重/g 样本去向 (F/M/Y/B)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