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42/T 2351-2024 公路桥梁混凝土预制Ⅰ梁精细化施工技术规程

DB42/T 2351-2024 公路桥梁混凝土预制Ⅰ梁精细化施工技术规程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4.78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31 11:43:28



相关搜索: 桥梁 混凝土 规程 预制 施工技术

内容简介

DB42/T 2351-2024 公路桥梁混凝土预制Ⅰ梁精细化施工技术规程 ICS 93.040
CCS P 28 DB42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2/T 2351—2024
公路桥梁混凝土预制 T 梁精细化施工技术
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eticulous construction of roadway
bridge precast concrete T-beam
2024 - 12 - 31 发布
2025 - 02 - 28 实施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2/T 2351—2024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规定 ........................................................................... 2
5 预制厂建设 ......................................................................... 3
一般规定 ....................................................................... 3
预制厂选址 ..................................................................... 3
预制厂布置 ..................................................................... 4
预制厂建设及设施 ............................................................... 5
6 预制施工 .......................................................................... 10
模板工程 ...................................................................... 10
钢筋工程 ...................................................................... 15
混凝土工程 .................................................................... 21
预应力工程 .................................................................... 26
移梁和存梁 .................................................................... 29
7 安装施工 .......................................................................... 31
一般规定 ...................................................................... 31
出场验收 ...................................................................... 31
支座 .......................................................................... 32
运输 .......................................................................... 33
架设 .......................................................................... 34
湿接缝施工及体系转换 .......................................................... 37
8 标准实施及评价 .................................................................... 40
附录 A(资料性) 预制梁设计梁长复核会审表 ............................................ 41
附录 B(资料性) 预制梁纵坡和梁底预埋钢板参数统计表 .................................. 42
附录 C(资料性) 预制梁永久支座型号及对应墩位统计表 .................................. 43
附录 D(资料性) 预制台座验收表 ...................................................... 44
附录 E(资料性) 预制梁翼缘板横坡设置统计表 .......................................... 45
附录 F(资料性) 运梁车安全检查记录表 ................................................ 46
附录 G(资料性) 架桥机安全检查记录表 ................................................ 47
附录 H(资料性) 湖北省地方标准实施信息及意见反馈表 .................................. 49
参考文献 ............................................................................. 50
I
DB42/T 2351—2024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提出。
本文件由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湖北省路桥集团有限公
司、湖北交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湖北省智慧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
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程海潜、田唯、沈力、毛昌庆、胡凯、尚宏艳、李和平、王江义、姜川、彭鹏、
王杰、张洪翠、宗伟、王文帅、刘颖、严俊、李育才、朱婧、颜晓明、李坚炜、陈平、程庆华、陈玉松、
韩阳昱、刘丹、石莹、陈磊、袁任重、李艳、雷立。
本文件实施应用过程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
中洲大道100号;邮编:430200)。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联
系电话:027-87564973,邮箱:68839737@qq.com;或者湖北省交通运输厅,联系电话:027-83460364,
邮箱:2651259230@qq.com;或者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系电话:027-87811019,邮箱:hbbzhc@163.com。
III
DB42/T 2351—2024
公路桥梁混凝土预制 T 梁精细化施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桥梁混凝土预制T梁施工的基本原则、预制厂建设及混凝土预制T梁的预制施工
和安装施工。
本文件适用于新(改、扩)建公路桥梁工程,并与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配合使用,其他桥梁可
参考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5223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
GB/T 5224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GB 8076 混凝土外加剂
GB/T 14370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GB/T 14902-2012 预拌混凝土
GB/T 20065 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
GB 50017 钢结构设计标准
GB 50194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 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JC/T 2359-2016 预应力混凝土T型梁
JG/T 225 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
JGJ 33-2012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 4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T/T 529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
JTG/T 3650-202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 F80/1-2017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
JTG F90-2015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液压模板 hydraulic formwork
用于混凝土T梁预制施工的一种采用液压驱动拆、合模及移动的模板体系。
钢模板 steel formwork
1
DB42/T 2351—2024
用于混凝土浇筑成型的钢制模板。
脱模剂 release agent
一种使用在模板和混凝土产品之间的功能性物质,使模板能顺利脱离混凝土产品。
附着式振捣器 formwork vibrator
一种附着在模板上的高频机械式振捣设备,可在外部进行混凝土振捣作业。
养护液 curing agent
一种高分子涂膜材料,喷洒在混凝土表面后固化,形成一层致密的薄膜,使混凝土表面与空气隔绝,
防止水分过快蒸发,保证混凝土有较好的保水养护条件。
运梁平车 beam carrier
将在预制厂或桥梁现场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梁运送到架桥机的专用轮胎式车辆。
临时支座 temporary bearing
针对预制梁架设的一种施工方法,实现结构体系转换,一般为可卸落的临时结构。
架桥机 T-beam erecting machine
将预制好的混凝土T梁放置到施工好的桥墩上去的架设设备。
湿接缝 wet joint
混凝土T梁体间采用现浇混凝土把多片梁连成整体的接缝,分为横向湿接缝、纵向湿接缝。
4 基本规定
在混凝土预制 T 梁施工开始前,施工单位应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熟悉设计文件,准确理解设计文件
的相关要求,对 T 梁的结构设计尺寸和关键施工参数进行核对,并对结构进行施工复核及验算,将相关
审查问题和可能存在的变更向监理单位报审。
施工单位应对混凝土 T 梁工程进行施工调查及现场核对后,根据设计要求、合同条件及现场情况
等,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并报监理审批。
对混凝土 T 梁施工中的技术复杂或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应制订安全可靠、技术
可行、经济合理的专项施工方案;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所编制的专项施工方
案需组织专家论证通过后并经对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技术交底方能实施作业。
对混凝土 T 梁施工中所使用的临时受力结构和大型临时设施,施工单位应进行专项设计与验算(报
监理及第三方验算或专家评审),并编制相应的安装、使用、维护和拆除的作业方案。
施工单位应根据本项目的总体施工进度,合理选择并配备充足的机械设备和生产工具,且应在施
工前对施工机具进行安装调试,并根据混凝土 T 梁施工的管理和技术特点对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进行
技术和安全培训。
施工单位应对混凝土 T 梁施工作业全过程实施有效的管控措施,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工程质量验
收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基础上,按照检验批、分项工程进行。施工完成后,应组织进行工程质量验收。
施工单位应在本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基础上,针对混凝土 T 梁施工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并
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源应进行分析、评估,提出防范对策,制订必要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
DB42/T 2351—2024
针对混凝土 T 梁的施工特点,制订施工全过程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和文明施工的实施方案,减少
工程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大型混凝土梁预制场施工前应建立健全施工组织机构,施工人员的配备应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
并应在进场时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和技术、安全交底。
对拟在混凝土 T 梁施工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等“四新”技术,应提前做好
试验研究和论证等工作。
5 预制厂建设
一般规定
5.1.1 预制厂的规划应根据总体工期安排、制梁数量、架设计划、梁片型号等因素,结合当地气候条
件、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制梁周期和生产速度,合理编制建设方案。
5.1.2 预制厂的平面设计应因地制宜,提高土地利用率。尽量利用工程项目红线范围内土地,不应占
用基本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
5.1.3 预制厂的布局应科学合理,满足项目的生产需求,同时应充分应用各种“四新”技术,提高预
制厂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5.1.4 预制厂建设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做好工装、设备及大临工程的过程检查和验收
工作。
预制厂选址
5.2.1 选址原则
5.2.1.1 预制厂一般宜选择在桥群集中或者特大桥附近位置,以减少运梁距离、提高运架梁的施工效
率为基本目的。
5.2.1.2 预制厂应充分考虑选址位置处的交通运输条件,应尽量与既有路网或施工便道相连,以便大
型设备和材料进场,基础应满足设备通行的要求。
5.2.1.3 预制厂应充分考虑选址位置处的用电、用水及网络条件,应尽量使用外部供电电源和市政用
水。
5.2.1.4 预制厂应充分考虑存梁地基承载力等要求,选取在地形地质较好的地方,以减少土石方、基
础加固及拆迁工程。
5.2.1.5 预制厂应便于排泄雨水,不受洪水浸淹,不应设在低洼浸水地带。要尽可能提高地基承载力,
防止地基下沉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宜选择在地质状况好、地基处理工程量小的地基上。不宜选为预制厂
位置主要包括:
a) 地震断层和设防烈度高于九度的地震区;
b) 有泥石流、滑坡、流沙、溶洞等危险区域地段;
c) 采矿陷落区界限内;
d) 爆破危险范围内;
e) 坝或堤决溃后可能淹没的地区;
f) 重要的供水水源卫生保护区;
g) 居民集中地带;
h) 国家规定的风景区及森林自然保护区;
i) 历史文物古迹保护区;
3
DB42/T 2351—2024
j) 对飞机起落、电台通讯、电视转播、雷达导航和重要的天文、气象、地震观察以及军事设施等
规定有影响的范围内。
5.2.2 场地调查
预制厂选址前应对其场地进行调查,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a) 预建设梁厂的地块地类性质调查;
b) 现场地形地貌及预制厂周边环境,既有建筑物情况;
c) 现场征地、拆迁情况以及施工现场可能利用的场地情况,可利用作为施工临时设施的房屋情况;
d) 现场及附近的地下管线、架空线路、高压线等情况;
e) 场地地质勘查资料,资料不全时应进行实地勘测;
f) 当地历年气象资料,包括气温情况,季风情况,降雨、雾、积雪、冰冻等情况,向地方水利部
门了解、获取预制厂附近河流的历年水文资料;
g) 预制厂周边的供电情况,施工用电情况,以及水资源和水质情况;
h) 当地道路、码头、桥涵、隧道的限宽限载情况,确定各施工运输道路的运输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i) 当地可用的砂石料、机械设备以及劳动力情况;
j) 当地的风俗民情,以及当地在征地拆迁方面的政策要求;
k) 预制厂拆除后场地复耕的政策要求。
预制厂布置
5.3.1 预制厂应按如下原则进行布置:
a) 预制厂应采取封闭式管理,围挡采用通透式围栏或封闭式挡板,设置信息化门禁;
b) 预制厂地布置须符合工厂化生产的要求,车间布置合理,道路和排水畅通,养护设施一次设置
到位,根据预制梁厂功能分区,采用不同厚度和标号混凝土硬化满足现场需求,并适当绿化;
c) 电器设备按安全生产的要求进行标准化安装,穿越施工便道的电线路采用从硬化地面下预埋
的管路穿过或架空越过,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应符合 JGJ 46 的规定;
d) 办公区、生产区和生活区等,做到区域功能分明,并进行适当的绿化;
e) 各类标示牌、警示牌齐全;
f) 设置专门的排水系统和废弃物堆放场地,保证工程废水、废弃物不对自然水系和农田造成污染;
g) 建立钢筋进料、存储、下料、成形流水线生产车间;
h) 设立专门的预应力材料库房,库房内要保持干燥、清洁,钢绞线要架空存放;
i) 工具房按专业工种配备,工具房内干燥清洁,工具摆放整齐;
j) 预制成品存放区及养生平台应平整夯实,不应设在低洼易积水地带,防止受雨水浸泡;
k) 补充消防,验收,运营维护。
5.3.2 预制厂根据平面布置的方式可分为纵列式、横列式和组合式,在工期及作业条件满足的条件下,
宜优先采用纵列式布置预制厂。
5.3.3 预制厂生产线数量应根据 T 梁规格、数量和工期综合确定,一般包括钢筋绑扎区、预制台座区、
存梁台座区。
5.3.4 预制场砂石料存放区分为运输通道、细骨料存放区、粗骨料存放区、上料通道等,应按规格、
检验状态进行分区存放,并进行相应的地基处理,以满足运料、存料、上料等施工荷载对地基的要求;
预制梁对骨料温度有要求时,宜对骨料存放区设置遮阳棚和温度调控设备等必要设施。
5.3.5 预制厂内各设施的布置参数见表 1。
4
DB42/T 2351—2024
表1 预制厂内主要设施布置参数
序号 项目 建议值
生产线间道路宽度
钢筋绑扎台座横向间距
钢筋绑扎台座与制梁台座间距
制梁台座横向间距
制梁台座纵向间距
制梁台座与存量台座间距
同一片梁两存梁台座间距(中跨 T 梁)
同一片梁两存梁台座间距(边跨 T 梁)
预制厂建设及设施
单车道宽度不宜小于 4.5m,双车道宽度不宜小于 7m
沿生产线方向净间距不宜小于 3m
沿生产线方向净间距不宜小于 4m
外模外侧净距不宜小于 3m(采用液压模板不宜小于 5m)
沿生产线方向净间距不宜小于 4m
沿生产线方向净间距不宜小于 4m
梁长-2 倍的梁端横隔板中线距离梁端距离
梁长-梁端横隔板中线距离梁端距离-支座中心线距离梁端距离
1
2
3
4
5
6
7
8
5.4.1 钢筋加工车间应按如下原则进行建设:
a) 预制厂钢筋加工车间配置根据钢筋(材)加工量的大小、工期等要求设置宜符合表 2 规定;
表2 钢筋加工车间规模及场地面积
规模 加工总量 G(t/年) 场地面积 S(㎡)
大 G>10000 3500
中 6000≤G≤10000 2000
小 G<6000 1500
b) 钢筋加工车间宜采用轻钢结构全封闭厂房,钢结构厂房应进行专项设计,高度应满足行车或
龙门吊操作空间,且不宜小于 8m,厂房应设置避雷、防风设施;
c) 钢筋加工车间空间布置应包括原材料待检区、原材料堆放区、半成品加工区、半成品存放
区、废料存放区、工器具存放区、检测存放区、内部通道;
d) 钢筋加工车间各区域设置明显标识标志线,场内道路应人车分离;
e) 钢筋加工宜采用数控钢筋弯箍机、数控钢筋弯曲中心、数控锯切生产线、数控钢筋调直切断
机等;
f) 半成品钢筋,应按其检验状态与结果、使用部位进行标识,分类存放;
g) 制梁区应按如下原则进行建设;
h) 制梁区应包括钢筋绑扎区、预制台座、行车通道等主要设施;
i) 钢筋绑扎区设置钢筋绑扎胎架,钢筋半成品堆放区、工器具存放区;
j) 钢筋绑扎区应进行硬化,胎架应设置于硬化场地并固定牢固;
k) 预制台座基础施工前应实测地基承载力,必要时采取压实及换填措施,确保地基不发生不均
匀沉降,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数值;
l) 预制台座形式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
m) 钢筋混凝土台座混凝土标号宜不低于 C30,制梁台座高出硬化面外露高度不宜低于 25cm。预
制台座底模宜采用厚度不小于 6mm 的不锈钢板,见图 1;
5
DB42/T 2351—2024
图1 混凝土台座
n) 钢结构台座采用型钢制作,可采用工字钢或者其它合适型材,见图 2;
图2 钢结构台座
o) 底模应根据设计要求设置预拱,预拱值设置可通过包边型钢来调节预拱线型,预制台座施工完
成后应对预制台座的长度、纵坡及预拱值进行验收,预制台座验收表见附录 D;
p) 侧模与底模两侧相接处应设置止浆措施,可采用空心橡胶止浆管、燕尾式橡胶止浆条或方形软
橡胶止浆条,如图 3、图 4 和图 5 所示;
图3 空心橡胶止浆管
6
DB42/T 2351—2024
图4 燕尾式橡胶止浆条
图5 方形软橡胶止浆条
q) 台座两侧端头集中受力部位应设扩大基础或枕梁,根据揭露的地质情况,以现场试验地基承载
力特征值验算台座受力情况,并沿台座布设养护管线;
r) 台座表面应光滑、平整,在 2m 长度上平整度的允许偏差不超过 2mm,且应保证底座或底模的挠
度不大于 2mm,每个台座上应设置不少于 6 个的沉降观测点,如图 6 所示;
图6 台座沉降观测点
s) 制梁台座的数量应结合制梁设备配置状况、制梁工序、制梁周期及生产速度等因素确定,并考
虑一定的富余,主要考虑每天的梁场最大生产能力及架梁生产能力,制梁台座数量应按照公式
(1)计算;
N1 =ηT1 ·············································································· (1)
式中:
N1 ——预制厂最少制梁台座数量(个);
η——预制厂每天生产 T 梁的数量(个,榀/d);
T1 ——每榀 T 梁占用台座时间(天/榀),建议选 12 天/榀。
7
DB42/T 2351—2024
t) 预制台座设置预埋钢板坡度调节装置,可采用砂坑式、楔形垫块式或铰接式纵坡调节工装。其
调节坡度与 T 梁对应支座的坡度匹配,保证 T 梁架设时支座钢板与支座的密贴,如图 7、图 8
及图 9 所示;
图7 砂坑式调坡工装
图8 楔形垫块式调坡工装
图9 铰接式调坡工装
u) 当混凝土 T 梁采用液压侧模板预制时,预制台座宜选用长线布置,每条预制线的台座数量应根
据液压侧模板的预制施工效率进行计算并确定;
v) 液压侧模板的预制台座高度应根据模板结构尺寸具体确定,在进行台座施工前,应取得液压
侧模板的相关设计参数,对预制台座进行专项设计;
w) 注意台座和轨道之间的距离,应充分考虑龙门吊是否影响提梁。
5.4.2 存梁区应按如下原则进行建设:
a) 存梁台座应采用混凝土台座,台座基础强度应经过验算,地基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如图 10 所
示;
8
DB42/T 2351—2024
图10 混凝土存梁台座
b) 存梁台座应坚固稳定,且高出地面高度不小于 200mm;
c) 存梁数量应按公式(2)计算;
N2 =ηT2 K ········································································· (2)
式中:
N2 ——预制厂最少存梁数量(个);
η——每天生产T梁的数量(个,榀/天);
T2 ——单榀T梁占用存梁台座时间(天/榀),存放时间不宜超过3个月,特殊情况应不超过5个月;
K ——存梁系数,单层存梁时取1,双层存梁时取0.7。
d) 存梁区宜设置专用检验台座,用于 T 梁出场前梁底检查验收,一般为支墩结构,支墩高度不宜
小于 1.2m。
5.4.3 办公生活区应实现场区工作人员生活、办公的功能,宜设置独立的水电保障和消防系统,应满
足具体建设规划要求。
5.4.4 拌合厂建设应综合考虑施工生产情况,合理划分拌合作业区、材料计量区、材料库、运输车辆
停放区、试验区、集料堆放区及生活区,内设洗车池(洗车台)、污水沉淀池和排水系统。
5.4.5 场内道路采用合适标号混凝土进行硬化,主要用于运梁平车、罐车、材料运输车等各类车辆的
通行。
5.4.6 预制厂供电系统应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a) 现场施工临时用电应符合 GB 50194、JGJ 46 的规定,且应编制专项施工临时用电组织设计;
b) 预制厂内固定式供用电宜采用埋地方式;
c) 龙门吊供电应采用滑线形式,滑线可采取地埋或架空方式布设;
d) 配电箱、开关箱应选用专业厂家定型、合格产品,进行统一编号并明确责任人、联系方式,可
使用插拔式配电箱和遥控式用电设备,开关箱应做到“一机、一箱、一闸、一漏”,有门、有
锁和防雨、防尘;
e) 发电机及配电箱防护棚围栏可采用主框和防护网片组拼,围栏高不应小于 2m,设置单开棚栏
门,围栏正面悬挂操作规程牌、警示牌及电工姓名和电话,围栏涂黄色油漆;
f) 预制场应配置自备发电电源,其功率应能保证场区局部区域最大用电要求,特別是应保证混凝
土作业系统的连续作业要求。自发电设备为柴油发电机组,其功率应根据混凝土拌和设备、运
输设备、振捣设备以及办公生活设备的总功率计算确定。
5.4.7 供水系统应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a) 现场施工用水、水池、管路等均应进行专项设计;
b) 预制厂配水管的设置及管径应根据预制厂布局、给水规模确定,其走向应沿道路、通道和轨道
基础布置,并应缩短管线长度,尽量避免跨越主要通道和道路、轨道基础等。
5.4.8 混凝土 T 梁养生宜采用台座预埋伸缩旋转喷淋系统,旋转喷头沿台座纵向设置,喷头间距宜控
9
DB42/T 2351—2024
制在 250cm~400cm 范围内,应避开 T 梁横隔板位置,梁顶及端头区域单独设置喷淋头,见图 11。
图11 伸缩式旋转喷头埋设位置布置图
5.4.9 冬季施工宜设置固定或可移动式大棚等蒸养设施。
5.4.10 预制厂吊装设备应按照如下规定执行:
a) 混凝土 T 梁预制生产中,吊装模板、钢筋骨架、混凝土浇筑等的提升设备宜采用门式起重机;
b) 门式起重机轨道末应设置端头限位装置;
c) 门式起重机应设夹轨器、锚碇装置或其他抗风防滑装置。
d) 预应力张拉设备应按照如下规定执行:
e) 预应力张拉和压浆应使用智能设备;
f) 智能化张拉和压浆系统应包括张拉压浆设备、数据管理系统和自动记录系统等;
g) 张拉千斤顶额定荷载宜为设计张拉力的 1.5 倍,且不应小于 1.2 倍。
5.4.11 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宜按照如下规则进行:
a) 可采用二维码技术记录反映梁片各类信息,信息内容需包含梁体编号、设计参数、钢筋、混凝
土、张拉压浆过程记录、预制时间等;
b) 可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MES(工厂加工执行系统)”等先进信息化手段进行质量、安
全、进度全方位协同管理,实现预制构件生产过程的信息管理,实现预制构件的质量可追溯性;
c) 可设置信息化门禁系统,系统需实现“人车分流”“实名制”功能,并在预制厂门口设置信息
显示终端大屏;
d) 在预制厂内可设置全方位视频监控系统,便于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管;
e) 处于环境敏感区的预制厂可设置环境在线监测系统;
f) 关键工序可采用智能设备并设置数据上传功能;
g) 在钢筋、混凝土、专用材料管理中可使用“物联网”技术,提升管理水平。
6 预制施工
模板工程
6.1.1 一般规定
6.1.1.1 混凝土 T 梁模板应由专业厂家进行设计和制造,应满足 JTG/T 3650-2020 第 5.3.1 节的相关
要求。
6.1.1.2 混凝土 T 梁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能承受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荷载。
6.1.1.3 混凝土 T 梁模板宜进行标准化、工具化设计,提高模板的整体通用性和使用便利性。
6.1.1.4 混凝土 T 梁模应根据施工要求预留与模板连接用的孔洞、埋件,预留位置应符合设计或施工
要求。
10
DB42/T 2351—2024
6.1.2 模板设计
6.1.2.1 总体设计
6.1.2.1.1 混凝土 T 梁模板系统由底模、侧模和端模组成,其中底模与预制台座一体设计、施工。侧
模板应采用钢模板,根据结构形式,可分为常规侧模板和液压侧模板,常规侧模板结构如图 12 和图 13,
液压侧模板结构如图 14 和图 15,钢模板的设计应符合 GB 50017 的规定,钢模板的验收应符合 GB 50205
的规定。
图12 常规侧模侧面示意图
图13 常规侧模横断面面示意图
11
DB42/T 2351—2024
图14 液压侧模侧面示意图
图15 液压侧模侧面示意图
6.1.2.1.2 侧模、端模的套数与预制台座个数之间的比例宜不小于 1:5(采用液压模板时不小于 1:6),
具体可采用进位取整公式(3)计算数量。
N=ROUND(Q*E/T+0.5,0) ···························································· (3)
式中:
N——模板套数(套);
Q——预制工程量(榀);
E——单套模板预制工效,一般采用常规模板时取2(天·套/榀)~3(天·套/榀),液压模板取
1.5(天·套/榀)~2.5(天·套/榀);
T——预制施工工期(天),计算时应扣除春节、冬休等停产期,且通常考虑有效工作时间系数0.9。
6.1.2.1.3 T 梁模板面板(包括底模钢板)可采用普通钢板、不锈钢板或复合不锈钢板,模板面板厚度
宜不小于 6mm。
6.1.2.1.4 当预制 T 梁设计图纸中折角处未设置圆弧倒角或角度偏小,且易导致模板拆除困难或拆除
后梁体缺边掉角时,应充分与设计和监理沟通,调整结构角度或增设圆弧倒角,方便现场模板拆除工作。
6.1.2.2 侧模设计
6.1.2.2.1 常规侧模板设计应根据 T 梁横隔板间距、吊装及运输情况进行分节段设置,最大节段长度
12
DB42/T 2351—2024
不宜超过 3.5m。
6.1.2.2.2 液压侧模板应根据 T 梁的长度进行整体、通长设计,模板整体长度及横隔板间距等参数应
结合 T 梁各部分尺寸综合确定,预制梁长通过调整端模安装位置确定。
6.1.2.2.3 液压侧模板主体结构分为三部分,分别为模板系统、液压系统和走行系统,其中模板系统
与常规侧模板结构相似。
6.1.2.2.4 液压侧模板的液压系统应具备水平拆合模、竖向角度调节等功能;模板整体纵向走行宜采
用电动自走行装置,不应采用卷扬机牵引。
6.1.2.2.5 边梁侧模设计时,应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设置滴水槽,滴水槽宜为半弧形,且线型顺直。
6.1.2.2.6 侧模支撑立柱应整体外移,距离环形外露钢筋外侧边缘至少 5cm,以避免翼缘环形钢筋与
侧模支撑立柱冲突,如图 16 所示。
图16 模板立柱避让翼缘钢筋
6.1.2.2.7 侧模设计应考虑 T 梁的横坡设置,当横坡坡度种类较多时,应考虑模板的横坡调节功能,
坡度取值应根据设计图纸确定。
6.1.2.3 端模设计
6.1.2.3.1 端模宜采用分体式设计,即由翼缘板端模与腹板端模组成,可采用螺栓等连接进行装拆。
6.1.2.3.2 端模板上宜设置拉环,以方便拆模,如图 17 所示。
图17 端模板拉环设置
6.1.2.3.3 在取得监理及设计同意的情况下,宜在梁体端模底部设置倒角,倒角尺寸宜为 30mm×30mm,
后期湿接头底模安装时,应保证底模在该处连接的严密性,如图 18 所示。
13
DB42/T 2351—2024
图18 端模底部倒圆角设置示意
6.1.2.4 其它模板设计
6.1.2.4.1 翼缘板外侧模板应采用梳齿钢模板,其厚度不应小于 8mm,长度宜采用 1.5m/节,间距与翼
缘板外漏钢筋相匹配;翼缘梳齿钢模板与侧模宜采用螺栓连接,便于安装与拆除,如图 19 所示,预制
梁翼缘板横坡设置统计表见附录 E。


图19 翼缘梳齿模板示意(单位:mm)
6.1.2.4.2 横隔板底模应与侧模分开设计,保证在侧模板拆除后可继续对横隔板起到支撑作用。
6.1.2.4.3 对于同跨 T 梁梁长不同的,应设置调节模板,通过模板调整梁长;调节模板应为模数化长
度,且长度不宜小于 5 cm。
6.1.3 模板安装
6.1.3.1 底模、侧模、端模以及其它小型模板在安装前均应经过检查和验收,确认模板完好、面板干
净且脱模剂涂刷合格后,方可进行安装。
6.1.3.2 模板安装应满足 JTG/T 3650-2020 第 5.3.2 条的相关规定和第 5.3.6 条表 5.3.6-2 的质量标
准,还应满足本文件第 6.1.3.3 条、第 6.1.3.5 条的规定。
6.1.3.3 侧模安装要求:
a) 侧模支架底部可采用可调式底托或方木楔形块进行支撑,保证侧模的稳定性;
b) 侧模支架的桁架顶、底侧均应设置对拉螺杆,并应按照模板设计的对拉杆数全部拉紧;
c) 液压侧模板应利用走向系统运行到位后,利用液压系统完成合模操作,横隔板处模板采用后安
装方式,预留钢筋孔应采用有效封堵措施进行封堵,避免漏浆。
6.1.3.4 端模应采用人工配合起吊设备进行安装,宜使用螺栓将端模与侧模连接固定,并宜使用双面
胶将锚垫板面与端模板面贴紧。
6.1.3.5 其他要求:
a) 横隔板底模应设置支撑工装,横隔板端模宜使用螺栓与横隔板侧模连接固定;
b) 模板安装时需止浆的部位及止浆措施见表 3。
14
DB42/T 2351—2024
表3 止浆部位及对应措施
序号 部位 止浆措施 备注
1 侧模与底模相接处 空心管、燕尾式或矩形橡胶止浆条
2 底模与端模相接处 橡胶止浆条或双面胶
3 端模与侧模相接处
4 横隔板底模与侧模相接处
5 活动底模处提梁点
6 横隔板端头模与侧模相接处
7 翼缘板外露环形钢筋处 防水胶带
8 端模及横隔板外露钢筋周边 定制垫帽式橡胶止浆圈+泡沫填缝剂
9 端模外露预应力管道周边 定制环形橡胶圈+泡沫填缝剂
6.1.4 模板拆除
6.1.4.1 模板的拆除应满足 JTG/T 3650-2020 第 5.5 节的规定。
6.1.4.2 各模板具体拆除顺序、条件、方法及注意事项应符合表 4 要求。
表4 模板拆除顺序、时间及方法注意事项
顺序 模板类别 拆除条件 方法及注意事项
1 横隔板端模 满足 JTG/T 3650-2020 要求。 应拧出横隔板端模固定螺栓后拆除。
2 端模 满足 JTG/T 3650-2020 要求。 端头模板拆除时,宜使用卷扬机或手拉葫芦牵引拉环, 使模板外移,不应用撬杆直接接触混凝土面。
3 侧模 满足 JTG/T 3650-2020 要求;达到设 计要求的混凝土拆模强度,设计无要 求时,应进行计算和试验确定具体拆 模强度。 侧模的拆除宜使用龙门吊与丝杆底托配合工作;拆除前 应先拆除对拉螺杆、负弯矩齿块处锚垫板螺栓等。 液压模板应先拆除横隔板处模板,再利用脱模千斤顶和 水平千斤顶共同作用将模板水平脱开完成脱模。
4 横隔板底模、 底模 满足 JTG/T 3650-2020 要求;T 梁底 模拆除应在施加预应力之后。 横隔板底模拆除后,应继续对端横隔板进行支撑。
6.1.5 模板清理、维护及存放
6.1.5.1 模板拆完后,应及时清除模板表面和接缝处的灰渣、杂物,应对表面不平整处进行整修,并
进行除锈、抛光,擦拭干净。
6.1.5.2 对于模板有变形、裂纹等损坏的部位应及时修理,且应清点和维修保养、保管好模板零星部
件,有缺损应及时补充,以备下次使用。
6.1.6 脱模剂
6.1.6.1 涂脱模剂前,确保模板表面的清洁、干燥,涂抹方式可采用喷涂或滚涂。
6.1.6.2 脱模剂应根据环境、天气等综合因素选择合适的品种(油性或水性),且应对专用脱模剂效
果进行验证比选,不应使用废机油、废柴油等进行勾兑。
钢筋工程
6.2.1 一般规定
6.2.1.1 混凝土 T 梁的钢筋宜采用整体或者分块绑扎成型的施工工艺。
6.2.1.2 混凝土 T 梁所采用钢筋连接方式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选用。
6.2.2 钢筋加工
6.2.2.1 半成品钢筋加工应采用工厂化集中加工模式,加工前应根据设计大样图编制钢筋加工大样图。
15
上一章:DB42/T 2352-2024 道路沥青红外光谱法快速识别技术规程 下一章:DB42/T 2345-2024 历史建筑测绘建档规程

相关文章

DB45/T 2562-2022 公路预应力混凝土梁预制技术规范 DB13/T 1749-2013 桥梁预制梁板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 T/JSTERA 54-2024 装配式混凝土桥梁施工 墩柱盖梁预制安装 DB42/T 927-2013 预制混凝土构件拼装塔机基础技术规程 DB37/T 5098-2024 城市轨道交通预应力混凝土预制U型梁施工技术规程 DB42/T 1890-2022 预制混凝土衬砌管片生产工艺技术规程 DB63/T 2351-2024 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公路路面基层技术规范 DB36/T 1473-2021 公路桥梁混凝土T 梁和箱梁预制标准化施工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