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37/T 5098-2024 城市轨道交通预应力混凝土预制U型梁施工技术规程

DB37/T 5098-2024 城市轨道交通预应力混凝土预制U型梁施工技术规程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711.83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4-30 17:01:24



相关搜索: 混凝土 规程 预制 施工技术 预应力

内容简介

DB37/T 5098-2024 城市轨道交通预应力混凝土预制U型梁施工技术规程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 DB
DB37/T 5098-2024 J *****-2024
城市轨道交通预应力混凝土预制 U 型梁
施工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precast U-shaped beam in urban rail transit
2024-07-12 发布
2024-09-01 实施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预应力混凝土预制 U 型梁
施工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precast
U-shaped beam in urban rail transit
DB37/T 5098-202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2024
主编单位:济南交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实施日期:2024 年 09 月 01 日
*****出版社
2024 年 济南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关于批准发布《智慧工地建设技术标准》等 5
项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的公告
鲁建标字〔2024〕7 号
各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场监管局,各有关单位:
《智慧工地建设技术标准》《建筑工程机械拆除安全管理标准》《城
市轨道交通桥墩预制拼装技术规程》《城市轨道交通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规程》《城市轨道交通预应力混凝土预制 U 型梁施工技术规程》等 5 项山
东省工程建设标准,业经审定通过,批准为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现予以
发布,自 2024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原《城市轨道交通桥墩预制拼装技术
规程》DB37/T 5100-2017、《城市轨道交通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
DB37/T 5099-2017、《城市轨道交通预制简支 U 型梁施工技术规程》DB37/T
5098-2017 同时废止。
以上标准由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
技术内容的解释。
附件: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发布名单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4 年 7 月 12 日
附件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发布名单
序号 标准名称 标准编号 主编单位
1 智慧工地建设技术标准 DB37/T 5287-2024 山东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 中心 清华大学
2 建筑工程机械拆除安全管理 标准 DB37/T 5288-2024 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三箭建设工程股份有 限公司
3 城市轨道交通桥墩预制拼装 技术规程 DB37/T 5100-2024 济南交通发展投资有限公 司
4 城市轨道交通清水混凝土施 工技术规程 DB37/T 5099-2024 济南交通发展投资有限公 司
5 城市轨道交通预应力混凝土 预制 U 型梁施工技术规程 DB37/T 5098-2024 济南交通发展投资有限公 司


根据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22年第
二批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鲁建标字〔2022〕14号)要求,
编制组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吸收有关国内、国际先进技术,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基
础上,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对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城市轨道交通预制简支U
型梁施工技术规程》DB37/T 5098-2017进行修订。
本规程主要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模板工程、钢筋工程、预埋件、
混凝土工程、预应力工程、冬期施工、夏期施工、保管及运输、安装、质量验收
及附录。
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调整了章节顺序。
2.修改补充了术语。对“U型梁”定义进一步明确,补充了“试生产”的定
义。
3.对预制U型梁原材料性能指标进行调整优化。增加了钢筋碳当量指标要求,
调整了水泥存放使用要求,更新了矿物掺合料、骨料的性能指标。
4.修改了冬期施工、夏期施工温度条件。对冬期施工、夏期施工的有关规定
进行了细化与明确。
5.对安装章节进行补充细化。明确了支座安装的有关技术指标与要求,增加
了支座安装允许偏差,增加了架梁设备应满足的安全措施。
本规程由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济南交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本规程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
有关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济南交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地址:济南市历下区解放
东路5号济南轨道交通大厦,邮编250101,联系电话:0531-59998814,
jnjtgs2019@126.com),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 编 单 位 : 济南交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参 编 单 位 : 中铁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济铁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工程总承包分公司
中咨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兆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员:路林海
刘家海 周立民 王 鹏 张晋毅 闫循军

华 李文明 张兆元 王德超 韩 林 马建平

伟 胡莲生 张广弟 张 伟 刘瑞强 魏 平
郭永利
白唐瀛 武朝军 王瑞波 李洪江 闵凡文
秦晓鹏
赵墅茵 刘一平 刘 军
主要审查人员:文望青
嵇 飙 刘甲荣 李虚进 周广强 徐常泽

勇 李磊磊 杨荣泉


1 总 则............................................................................................................................................ 1
2 术 语.............................................................................................................................................2
3 基本规定.......................................................................................................................................3
4 模板工程.......................................................................................................................................4
4.1 一般规定............................................................................................................................... 4
4.2 钢材和焊条........................................................................................................................... 4
4.3 模板设计............................................................................................................................... 4
4.4 模板制作和安装................................................................................................................... 5
4.5 模板拆除............................................................................................................................... 6
5 钢筋工程.......................................................................................................................................7
5.1 一般规定............................................................................................................................... 7
5.2 钢筋加工............................................................................................................................... 7
5.3 钢筋接头............................................................................................................................... 7
5.4 钢筋安装............................................................................................................................... 8
6 预埋件.........................................................................................................................................10
6.1 一般规定............................................................................................................................. 10
6.2 预埋件安装......................................................................................................................... 10
7 混凝土工程.................................................................................................................................12
7.1 一般规定............................................................................................................................. 12
7.2 混凝土原材料..................................................................................................................... 12
7.3 原材料储存与管理............................................................................................................. 15
7.4 混凝土配合比..................................................................................................................... 15
7.5 混凝土搅拌......................................................................................................................... 16
7.6 混凝土运输......................................................................................................................... 17
7.7 混凝土浇筑及振捣............................................................................................................. 17
7.8 混凝土养护......................................................................................................................... 18
7.9 混凝土拆模......................................................................................................................... 18
8 预应力工程.................................................................................................................................19
8.1 一般规定............................................................................................................................. 19
1
8.2 原材料................................................................................................................................. 19
8.3 制作安装............................................................................................................................. 20
8.4 施加预应力......................................................................................................................... 21
8.5 管道压浆............................................................................................................................. 23
8.6 封
端(锚)...................................................................................................................24
9 冬期施工.....................................................................................................................................25
9.1 一般规定............................................................................................................................. 25
9.2 混凝土配制、搅拌和运输................................................................................................. 25
9.3 混凝土浇筑......................................................................................................................... 26
9.4 混凝土养护与拆模............................................................................................................. 26
10 夏期施工...................................................................................................................................27
10.1 一般规定........................................................................................................................... 27
10.2 混凝土配制、搅拌和运输............................................................................................... 27
10.3 混凝土浇筑....................................................................................................................... 27
10.4 混凝土养护....................................................................................................................... 28
11 保管及运输...............................................................................................................................29
11.1 一般规定........................................................................................................................... 29
11.2 存
梁.............................................................................................................................29
11.3 起
吊.............................................................................................................................29
11.4 运
输.............................................................................................................................30
12 安
装...................................................................................................................................31
12.1 一般规定........................................................................................................................... 31
12.2 支座安装........................................................................................................................... 31
12.3 U 型梁架设........................................................................................................................ 32
13 质量验收...................................................................................................................................34
13.1 一般规定........................................................................................................................... 34
13.2 检验规则........................................................................................................................... 34
13.3 工程质量验收单元的划分............................................................................................... 37
13.4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程序和组织................................................................................... 38
13.5 U 型梁的制造.................................................................................................................... 38
13.6 出场验收........................................................................................................................... 43
13.7 预制梁 U 型梁架设...........................................................................................................44
附 录 A 原材料和配件检验要求................................................................................................46
附 录 B 预制梁生产过程控制和成品出场检验项目和质量要求............................................50
附 录 C 预制 U 型梁出场证明单...............................................................................................51
本规程用词说明.............................................................................................................................53
引用标准名录.................................................................................................................................54
附:条 文 说 明...........................................................................................................................56
3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1
2 Terms……………………………………………………………………………2
3 Basic requirements ……………………………………………………………3
4 Formwork engineering…………………………………………………………4
4.1 General requirements………………………………………………………4
4.2 Steels and electrode…………………………………………………………4
4.3 Formwork design……………………………………………………………4
4.4 Fabrication and installation of formwork……………………………………5
4.5 Removal of formwork………………………………………………………6
5 Reinforcement engineering………………………………………………7
5.1 General requirements………………………………………………………7
5.2 Reinforcement fabrication……………………………………………………7
5.3 Reinforcement connection…………………………………………………7
5.4 Reinforcement installation…………………………………………………8
6 Embedded parts……………………………………………………………10
6.1 General requirements………………………………………………………10
6.2 Installation of embedded parts……………………………………………10
7 Concrete engineering……………………………………………………………12
7.1 General requirements………………………………………………………12
7.2 Raw materials of concrete…………………………………………………12
7.3 Storage and management of raw materials…………………………………15
7.4 Mix proportion of concrete…………………………………………………15
7.5 Stirring of concrete………………………………………………………16
7.6 Transporting of concret……………………………………………………17
7.7 Pouring and vibrating of concrete…………………………………………17
7.8 Curing of concrete…………………………………………………………18
7.9 Form stripping of concrete…………………………………………………18
8 Prestress engineering……………………………………………………………19
8.1 General requirements………………………………………………………19
8.2 Raw materials………………………………………………………………19
8.3 Manufacture and installation………………………………………………20
8.4 Prestress Application………………………………………………………21
8.5 Duct grouting………………………………………………………………23
8.6 Anchor seal…………………………………………………………………24
9 Winter construction……………………………………………………………25
9.1 General requirements………………………………………………………25
9.2 Preparating, stirring and transporting of concrete in winter………………25
9.3 Pouring of concrete in winter………………………………………………26
9.4 Form stripping and curing of concrete in winter……………………………26
10 Summer construction……………………………………………………………27
10.1 General requirements……………………………………………………27
10.2 Preparating, stirring and transporting of concrete in summer……………27
10.3 Pouring of concrete in summer……………………………………………27
10.4 Curing of concrete in summer……………………………………………28
11
Custody and transporting of U-beam…………………………………………29
11.1 General requirements…………………………………………………29
11.2 Custody of U-beam…………………………………………………29
11.3 Slinging of U-beam…………………………………………………29
11.4 Transporting of U-beam…………………………………………………30
12
Installation of U-beam…………………………………………………………31
12.1 General requirements……………………………………………………31
12.2 Bearing installation of U-beam……………………………………………31
12.3 Girder erection of U-beam…………………………………………………32
13
Quality acceptance……………………………………………………………34
13.1 General requirements……………………………………………………34
13.2 Test rules……………………………………………………………34
13.3 Unit division for acceptance of engineering quality………………………37
13.4 Procedure and organization for acceptance of engineering quality………38
13.5 Production of U-beam……………………………………………………38
13.6 Delivery inspection of U-beam……………………………………………43
13.7 Girder erection of precast U-beam………………………………………44
Appendix A
Test requirements of raw materials and fittings……………………46
Appendix B
Process inspection of U-beam production, Inspection items and quality
requirements of delivery ……………………………………………………50
Appendix C
Appearance certificate of U-beam……………………………………51
Explanation of wording………………………………………………………………53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54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56
5
1 总 则
1.0.1 为了指导城市轨道交通预应力混凝土预制 U 型梁施工,做到安全适用、经
济合理、技术先进、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统一验收标准,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山东省城市轨道交通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预制U型梁的施工
及验收。
1.0.3 预制U型梁施工和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和山东省有
关标准的规定。
1
2 术 语
2.0.1 U型梁 U-beam
由两侧腹板、翼缘板和底板组成的下承式预应力简支梁式结构。
2.0.2 后张法 post-tensioning method
先在制梁台座浇筑混凝土,待梁体混凝土达到规定指标后再张拉预应力筋以
形成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施工方法。
2.0.3 存梁 beam storaging
预制U型梁架设前在存梁台座上或临时存梁地点短期存放。
2.0.4 试生产 pilot production
预制U型梁生产成品梁5片且混凝土浇筑完成不超过20片的生产阶段为试生
产。
2
3 基本规定
3.0.1 施工使用的原材料、机械设备、安全防护用品和生产工具等应为合格产品。
仪器仪表、量具和量器应定期检定或校准。
3.0.2 预制 U 型梁施工应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及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明确
施工作业标准和工艺安全要求。
3.0.3 预制U型梁应在试生产阶段通过建设、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的联合验收
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
3.0.4 预制U型梁应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外观应达到清水混凝土效果。
3.0.5 预制 U 型梁应按图纸及本规程施工,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场。
3.0.6 制梁和架梁施工过程中应做好预制 U 型梁的成品保护。
3
4 模板工程
4.1 一般规定
4.1.1 模板应采用钢制整体模板,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模板面板应
可靠连接,拼缝应严密平整,无错台。
4.1.2 模板面板应均匀涂刷隔离剂,不得出现漏刷、流淌现象。
4.1.3 制梁台座构造应严格控制地基不均匀沉降,同端两侧沉降差不应超过2mm。
4.1.4 模板在周转期内应保证梁体各部形状、尺寸及预埋件位置准确,在构造上
应满足预应力张拉、混凝土浇筑、拆模等工艺要求。
4.2 钢材和焊条
4.2.1 模板、支架及其他用途的钢材宜采用Q235钢,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碳素结构钢》GB/T 700的规定。
4.2.2 焊接用电焊条应与钢材强度相适应,焊条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非合
金钢及细晶粒钢焊条》GB/T 5117的规定。
4.3 模板设计
4.3.1 应根据预制U型梁结构形式、混凝土的外观质量、施工工艺、周转次数等
要求对模板进行专项设计。
4.3.2 模板设计时应计算下列荷载,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最不利荷载组合。
1 竖向荷载应包括以下内容:
1)模板自身的重力。
2)新浇筑混凝土的重力。
3)钢筋(含预埋件)的重力。
4)施工人员和机具设备的重力。
5)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6)其他荷载。
2 水平荷载应包括以下内容:
1)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
2)倾倒混凝土时因振动产生的荷载。
4
3)附着式振捣器产生的荷载。
4)其他荷载。
4.3.3 模板设计时,除应考虑模板自重及常规施工荷载外,尚应考虑模板底模在
预应力张拉时梁体的纵向滑移摩擦力及梁端支承部位局部承压力。
4.3.4 模板设计时,应对模板整体及支架进行组合受力验算,计算组拼后的吊装、
拆模荷载,并应注明支点及吊点位置。
4.3.5 模板预留压缩量及反拱应根据设计要求及制梁的实际情况设置。
4.3.6 模板设计应考虑施加预应力后构件与模板、支架间位置的相互影响。
4.3.7 当设计有要求或施工需要时,可在模板的隅角部位加设三角棱条。
4.4 模板制作和安装
4.4.1 钢模板制作和安装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铁路组合钢模板技术规则》TBJ
211的规定,模板表面应平整、接缝严密。
4.4.2 模板进场前,应进行验收,模板制作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4.4.2 规定。
表 4.4.2 模板制作尺寸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频率 检查方法
范围 点数
1 模板高度 ±5 每 个 部 件 2 用卷尺量
2 模板宽度 ±5 2 用卷尺量
3 模板长度 ±5 2 用卷尺量
4 模板平整度 ≤2 4 用靠尺及塞尺量
5 对角线差 ≤5 2 用卷尺量
6 拼缝高差 ≤1 2 用靠尺及塞尺量
4.4.3 后张法预留管道应符合设计要求,端部的预留槽口钢板应垂直于管道中心
线。
4.4.4 模板安装应按照制定的工艺流程实施,组装过程中应设置防倾覆设施。
4.4.5 模板的安装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按表4.5.5的规定进
行检验。检验结果不满足要求时,应及时调整或返工。
表 4.4.5 模板安装尺寸允许偏差
序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频率 检查方法
5
号 范围 点数
1 侧、底模板组装间隙 ≤2 侧模、底模 10 用塞尺量
2 表面平整度 ≤2 10 用靠尺及塞尺 量、
3 模板内部 尺寸 对角线 差 10 上、下 2 用尺量
长 ±10 侧模、内模、底 模 10
宽 +5,0 5
高 ﹢5,0 5
4 底板厚 ﹢5,0 梁端和跨中 1/4、3/4 5 用尺量
5 腹板厚 ﹢5,0 5
6 底模板中心线与设计 位置偏差 2 梁端和跨中 1/4、3/4 5 用尺量
7 腹板内侧(上下口) 与梁体中心线偏差 10 梁端和跨中 1/4、3/4 5 用尺量
8 腹板倾斜度偏差 3‰ 梁端跨中 1/4、 3/4 5 用尺量
9 侧向弯曲 L/3000 且≤10 两侧内外 4 沿梁全长拉线量 取最大值
10 预应力筋端模管道 2 梁端每个管道 2 用尺量
4.4.6 模板安装完毕后,应对模板高度、平面位置、拼装接缝及纵横向稳定性进
行检查。
4.5 模板拆除
4.5.1 应按照制定的工艺流程拆除模板,拆模过程中应避免损伤混凝土。
4.5.2 混凝土拆模时,混凝土强度及混凝土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
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温差不应超过 15℃。
4.5.3 不得采用猛烈敲打、强扭等方法拆除模板,不得抛扔模板。
4.5.4 模板拆除后,应及时进行维修整理,并分类妥善存放。
6
5 钢筋工程
5.1 一般规定
5.1.1 钢筋混凝土结构用钢筋的品种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1
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T 1499.1和《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
筋》GB/T 1499.2的规定。
5.1.2 采用的HRB400、HRB500钢筋碳当量应分别不大于0.5%和0.52%。
5.1.3 钢筋应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分类堆放并
设立标识。
5.2 钢筋加工
5.2.1 钢筋在加工弯制前应调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污、水泥浆和用锤敲击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均应清
除干净。
2 钢筋应平直,无折曲。
3 加工后的钢筋表面不应有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
4 钢筋的弯制、末端的弯钩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现行
行业标准《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的规定。
5.2.2 加工成型的钢筋成品、半成品应按规格、品种、使用部位和顺序分类摆放,
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钢筋锈蚀。
5.2.3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2.3的规定。
表 5.2.3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序号 名 称 允许偏差(mm) 检查方法
1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的全长 ±10 用尺量
2 弯起钢筋的弯起位置 ±20 用尺量
3 箍筋内径尺寸 ±3 用尺量
5.3 钢筋接头
5.3.1 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
合现行行业标准《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的有关规定。
7
5.3.2 改变钢筋级别、直径、焊条型号或调换焊工时,应预先用相同材料、相同
焊接条件和参数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
5.3.3 不同钢厂生产的不同批号、不同外型的钢筋相互之间或与预埋件焊接时,
应预先进行焊接工艺试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
5.4 钢筋安装
5.4.1 钢筋骨架宜先行在专用胎架上制作,制作完成后采用专用吊具整体安装。
钢筋骨架应有足够的刚度,必要时可补入辅助钢筋或在钢筋交叉点处焊牢,但不
得在主筋上引弧。
5.4.2 应在钢筋与模板之间放置垫块,垫块高度应满足设计保护层要求,垫块的
强度及耐久性不应低于梁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和耐久性。垫块应梅花形分散布
置,不低于4个/m2,不应横贯保护层的全部截面。
5.4.3 钢筋骨架在运输、安装和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得有变形、开焊或松脱现象,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除设计有特殊规定外,箍筋与主筋应垂直布置,末端钢筋应向梁内侧弯曲。
2 钢筋的交叉点应采用铁丝绑扎牢固;结构拐角处的钢筋交叉点应全部绑
扎;中间平直部分的交叉点可交错绑扎,但绑扎的交叉点应占全部交叉点的50%
以上。绑扎钢筋的铁丝丝头不得进入混凝土保护层内。
3 根据安装需要可配以必要的架立钢筋。
5.4.4 钢筋骨架安装时,应保证其在模板中的位置正确,不得倾斜、扭曲。
5.4.5 钢筋骨架经制作、安装就位后,应进行检查验收并保护。
5.4.6 钢筋安装精度应符合设计或专业施工标准的要求,当无要求时,钢筋安装
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4.6的规定。
表 5.4.6 钢筋安装的允许偏差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方法
1 两侧腹板钢筋位置及间距的偏差 ≤10 用尺量
2 底板钢筋间距及位置偏差 ≤8 用尺量
3 箍筋间距及位置偏差 ≤15 用尺量
4 腹板箍筋的不垂直度(偏离垂直位置) ≤15 用尺量
5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与设计值偏差 +5,0 用尺量
8
6 预应力定位网钢筋位置 ±10 用尺量
7 其他钢筋偏移量 ≤20 用尺量
9
6 预埋件
6.1 一般规定
6.1.1 预埋件进厂(场)后,应对其种类、外观、尺寸、数量以及质量证明文件
等进行核查验收,并按规定取样复验。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6.1.2 预埋件用普通碳素钢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 700 的规定,
Q355 钢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 的规定。
6.1.3 预埋件外露部分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防腐处理,防腐工艺应满足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要求时,防腐工艺及检测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铁路混凝土梁配件
多元合金共渗防腐技术条件》TB/T 3274 及《钢铁制件粉末渗锌》JB/T 5067 的有
关规定。
6.1.4 螺栓与螺母的配合精度应达到 6H/6g,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螺纹
公差》GB/T 197 的规定。
6.1.5 防杂散电流接地端子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标
准》CJJ/T 49 的规定。
6.2 预埋件安装
6.2.1 预埋件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安装牢固,位置正确。
6.2.2 支座预埋钢板应保持平整、光洁,并与模板有效固定。
6.2.3 支座预埋钢板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6.2.3 的规定。
表 6.2.3 支座预埋钢板安装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单位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1 表面平整度 mm ≤0.5 用钢板尺、塞尺量
2 水平安装位置偏差 mm ≤2.0 用水准仪量
3 纵向安装偏差 mm ≤3.0 用钢尺量
4 横向安装偏差 mm ≤3.0 用钢尺量
5 两对角支座高程和的差值(测量板中 心高程) mm ≤2.0 用水准仪、钢尺量
6 支座板转动偏差 ° ≤2.0 用经纬仪量
6.2.4 预埋件外露套筒及丝头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预埋套筒硬度与螺栓性能等
10
级应一致。
6.2.5 除有关专业验收标准有特殊规定外,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留置允许偏差应
符合表 6.2.5 的规定。
表 6.2.5 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预留孔洞 中心位置 10 用尺量
尺寸 ﹢10,0 用尺量不少于 2 处
2 预埋件中心位置 3 用尺量
6.2.6 混凝土浇筑、凝结硬化过程中,应加强对预埋件的保护,避免碰撞、受振
松动。
11
7 混凝土工程
7.1 一般规定
7.1.1 混凝土工程所用的各种原材料,均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的要求,并
应在进场时对其性能和质量进行检验。
7.1.2 混凝土配合比的选定,应充分考虑试验周期和可能出现的原材料变化,未
经选定不得进行混凝土工程施工。
7.1.3 施工前应进行混凝土试浇筑,对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工艺、施工机具的适
应性进行检验,对 U 型梁混凝土温升过程进行监测。
7.1.4 应做好混凝土成品保护工作,不得随意剔凿成品 U 型梁混凝土。
7.2 混凝土原材料
7.2.1 水泥的材料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采用品质稳定、强度等级不低于 42.5 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
泥,不应采用早强硅酸盐水泥。
2 水泥的技术要求除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 的有
关规定外,还应满足:
1)水泥的氯离子含量应低于 0.06%。
2)比表面积在 300m2/kg~350m2/kg 之间。
3)熟料中的 C3A 含量不大于 8%。
4)游离 CaO 含量不大于 1.0%,碱含量不大于 0.6%。
3 水泥存放超过 3 个月时应重新检验。
7.2.2 粉煤灰的材料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采用 F 类Ⅰ级粉煤灰,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
中的粉煤灰》GB/T 1596 的规定。
2 粉煤灰的氯离子含量不得大于 0.02%。
7.2.3 粒化高炉矿渣粉的材料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粒化高炉矿渣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
高炉矿渣粉》GB/T 18046的规定。
2 应选用S95级及以上矿渣粉,氧化镁含量不应大于14.0%,比表面积宜控制
12
在350m2/kg~500m2/kg。
7.2.4 细骨料的材料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坚固、吸水率低、孔隙率小的洁净天然中粗
河砂,也可选用专门机组生产的机制砂,不得使用海砂。
2 细骨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 14684 的规定。
3 细骨料的主要性能指标还应符合表 7.2.4 的规定。
表 7.2.4 细骨料的主要性能指标
序 号 项 目 指 标
上一章:DB32/T 4795-2024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综合管廊技术规程 下一章:DBJ41/T 179-2020 民用建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配套建设技术标准 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住建厅版)

相关文章

DB37/T 5098-2017 城市轨道交通预制简支U型梁施工技术规程 DB37/T 5100-2017 城市轨道交通桥墩预制拼装技术规程 CJJ/T 293-2019 城市轨道交通预应力混凝土节段预制桥梁技术标准 DB37/T 5099-2017 城市轨道交通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 DB37/T 5099-2024 城市轨道交通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规程 DB37/T 5214-202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混凝土技术规程 DB37/T 5163-2020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沿线既有建(构))筑物鉴定评估技术规程 DB37/T 5163-2020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沿线既有建(构)筑物鉴定评估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