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4107/T 523-2024 紫苏栽培技术规程

DB4107/T 523-2024 紫苏栽培技术规程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331.97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20 10:05:07



相关搜索: 规程 栽培技术 紫苏

内容简介

DB4107/T 523-2024 紫苏栽培技术规程 ICS 65.020.20
CCS B 33 4107

乡 市 地 方 标 准
DB4107/T 523—2024
紫苏栽培技术规程
2024 - 12 - 20 发布
2025 - 01 - 20 实施
新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107/T 523—2024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新乡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长垣分院、长垣市农业农村局、封丘县农业农村局、长垣市市
场监督管理局、河南省初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新乡市种业发展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秀萍、郭潇潇、韩蕊、王国杰、李艳辉、王洪波、张艳萍、李淑芳、齐阁、
甄会欣、张楠、刘静。
I
DB4107/T 523—2024
紫苏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紫苏的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贮藏等。
本文件适用于紫苏的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5063 复合肥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525-2021 有机肥料
SB/T 11182 中药材包装技术规范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20年版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紫苏
紫苏 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是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紫苏叶
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Britt的干燥叶(或带嫩枝)。
紫苏梗
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的干燥茎。
紫苏子
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的干燥种子。
4 选地整地
1
DB4107/T 523—2024
选地
选择表土不易板结、土层深厚疏松、土质肥沃、通气保水性好、排灌方便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含量
较高的壤土栽培为宜。土壤环境符合GB 15618的要求。
整地施肥
耕深25 cm~30 cm,耕前每亩施入商品有机肥100 kg~150 kg,三元复合肥(N:P2O5:K2O=15:15:
15)40 kg~50 kg作基肥。有机肥质量应符合NY/T 525-2021的要求,复合肥使用应符合GB/T 15063的
规定,化肥使用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耕前墒情不足的应先行灌溉造墒,待墒情适宜时及时耕翻,随
耕随耙,整平耙细后,做成畦面宽320 cm~400 cm、垄高20 cm~25 cm的高畦。畦一端设置深35 cm以
上的排水沟,为了便于排灌水及其它管理,畦长以50 m为宜。
5 播种
品种选择
宜选用抗病、优质、抗逆、高产,休眠期短、商品性好,性状稳定、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宜选择
籽粒饱满,无病菌感染和虫卵,发芽率≥90%的种子。
播期
紫苏露地栽培 3 月下旬至 5 月均可播种。
播种方式
直播:在畦面上开浅沟,宜采用宽窄行,宽行行距 60 cm,窄行行距 20 cm,深 1 cm~2 cm 即可,
均匀撒入种子,覆土厚度以种子不外露为最佳。每亩的播种量为 0.4 kg~0.6 kg。播种后保持土壤湿
润,直至出苗。
育苗定植:将紫苏种子播入配好营养土的育苗盘中,单粒点播,覆土厚度以盖住种子为宜,播种后
及时喷水保湿,直至出苗。幼苗 3~5 对叶时移栽,行距同直播,株距 25 cm~30 cm,定植后及时灌溉,
3 d~5 d 可成活。5 d 后及时检查补栽。
6 田间管理
间苗定苗
紫苏幼苗生长缓慢,直播的紫苏在幼苗长至 3~5 对叶时开始间苗,株距 25 cm~30 cm,间去弱苗
大苗,留生长一致的幼苗。
中耕除草
根据杂草发生情况,适时进行中耕除草。
浇水
紫苏前期苗小,应小水勤浇,分枝期至现序期在 0 cm~20 cm 土层土壤相对湿度低于 60%时及时浇
水。灌溉用水应符合 GB 5084 的要求。雨季挖排水沟防止烂根。
2
DB4107/T 523—2024
追肥
分枝期追施氮磷钾复合肥料每亩(N:P2O5:K2O=15:15:15)10 kg~15 kg,复合肥使用应符合GB/T
15063的规定。
7 病虫害防治
防治原则
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优先选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化学防治
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不得使用禁限用农药。
主要病虫害
7.2.1 病害防治
选用耐(抗)病品种,轮作换茬,降低病源菌基数;合理密植,及时整枝打岔和采摘叶片,保持通
风透光,合理水肥管理;生产中要及时查找病株并拔除带出田外;使用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
7.2.2 虫害防治
合理轮作换茬,秋收后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和秸秆,消灭虫源,压低越冬虫源基数,减轻一代螟虫危
害;利用布设诱虫灯诱杀夜蛾和螟虫的成虫;保护利用天敌,使用绿僵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
剂;使用化学农药时,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农药残留应符合《中华人民共
和国药典》农药残留测定法项下的有关规定。
8 采收与贮藏
采收
紫苏叶:当紫苏长至6~8对真叶、苗高约45 cm时即可采收,以后每隔10 d~15 d,待新梢恢复长
势后再次采收,现序后停止采收。采收部位为顶端5 cm~6 cm处的嫩叶,要求叶片基部宽度5 cm以上不
带有硬枝,采收后及时干燥,干燥至含水量12.0%以下。
紫苏梗:现序期采收,采用收割机整株割下,干燥至含水量9.0%以下,打捆。
紫苏子:紫苏果序1/2变色时采割植株,晒干,脱粒,除去杂质。干燥至含水量8.0%以下。
包装贮藏
干燥后的紫苏叶、紫苏梗和紫苏子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应及时包装,包装应符
合SB/T 11182的要求,置避光通风干燥处贮藏。
9 生产档案
建立生产全过程档案,包括种子等投入品来源、种植地点、前茬作物,主要农事管理作业时间、作
业方式、作业质量、各环节作业人员,贮存前的质量和入库贮存时间等档案,档案保存3年。
3
上一章:DB4107/T 524-2024 稻蛙(黑斑蛙)综合种养技术规程 下一章:DB4107/T 522-2024 贡芹生产技术规程

相关文章

DB2308/T 141-2023 紫苏栽培技术规程 DB15/T 2651-2022 紫苏栽培技术规程 DB62/T 2984-2019 紫苏复种栽培技术规程 DB14/T 2758-2023 紫苏种子繁育技术规程 DB62/T 4647-2022 紫苏生产技术规程 DB1405/T 054-2023 紫苏种植技术规程 DB52/T 1527-2020 油用紫苏栽培技术规程 DB23/T 3500-2023 紫苏采收及贮藏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