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2301/T 191-2024 玉米大豆轮作秸秆还田轮耕技术规程

DB2301/T 191-2024 玉米大豆轮作秸秆还田轮耕技术规程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05.19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20 10:25:24



相关搜索: 玉米 技术规程 秸秆 大豆 轮作

内容简介

DB2301/T 191-2024 玉米大豆轮作秸秆还田轮耕技术规程 ICS 65.020.20 2301
CCS B 05
黑 龙 江 省 哈 尔 滨 市 地 方 标 准
DB 2301/T 191—2024
玉米大豆轮作秸秆还田轮耕技术规程
2024 - 11 - 19 发布
2024 - 12 - 20 实施
哈尔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2301/T 191—2024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产地环境 ............................................................................ 1
5 轮作方式 ............................................................................ 2
6 秸秆处理与整地 ...................................................................... 2
6.1 玉米收获与整地 .................................................................. 2
6.2 大豆收获与整地 .................................................................. 2
7 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 2
8 播种与施肥 .......................................................................... 2
8.1 播种 ............................................................................ 2
8.2 施肥 ............................................................................ 3
9 中耕管理 ............................................................................ 3
10 病虫草害防治 ....................................................................... 3
10.1 防治原则 ....................................................................... 3
10.2 病害防治 ....................................................................... 3
10.3 虫害防治 ....................................................................... 3
10.4 草害防治 ....................................................................... 3
11 收获 ............................................................................... 3
12 生产档案 ........................................................................... 3
I
DB 2301/T 191—2024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起草。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哈尔滨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
划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闫超、高昱、单福昕、李金旺、王璐、李明启、包超、韩阳、马春梅、王畅、
颜双双、吕晓晨、董守坤、魏紫薇、白金顺。
II
DB 2301/T 191—2024
玉米大豆轮作秸秆还田轮耕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玉米大豆轮作秸秆还田轮耕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轮作方式、秸秆处理
与整地、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种与施肥、中耕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和生产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玉米大豆轮作秸秆还田轮耕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 4404.2
粮食作物种子
第2部分:豆类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 15671
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GB/T 23391.1
玉米大、小斑病和玉米螟防治技术规范
第1部分:玉米大斑病
GB/T 23391.3
玉米大、小斑病和玉米螟防治技术规范
第3部分:玉米螟
GB/T 24675.6
保护性耕作机械
第6部分:秸秆粉碎还田机
JB/T 10295
深松整地联合作业机
NY/T 495
东北地区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500
秸秆粉碎还田机
作业质量
NY/T 742
铧式犁
作业质量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2159
大豆主要病害防治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轮耕技术
玉米大豆轮作秸秆还田条件下,玉米茬采取翻地、耙地、起垄,大豆茬采取耙地、深松与起垄联合
整地作业的轮耕技术。
4
产地环境
1
DB 2301/T 191—2024
空气环境质量应符合 GB 3095的规定,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应符合 GB 5084的规定,土壤环境质量应
符合 GB 15618的规定。
5
轮作方式
采用玉米-玉米-大豆或玉米-大豆轮作方式。
6 秸秆处理与整地
6.1 玉米收获与整地
6.1.1 玉米收获与秸秆粉碎
采用具有秸秆粉碎装置的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一次性完成收获和田间秸秆粉碎覆秸作业。机械收
获秸秆粉碎未达标或人工收获地块,应采用秸秆粉碎还田机进行秸秆粉碎作业。秸秆粉碎质量符合NY/T
500的要求。
6.1.2
整地
宜采用液压式反转犁进行翻耕整地作业,翻耕作业质量符合 NY/T 742要求。平均耕深≥ 30 cm,
耕深稳定性变异系数≤ 10 %,漏耕率≤ 2.5 %,重耕率≤ 5.0 %,碎土率≥ 70 %,立垡率和回垡率≤
5.0 %。翻耕后宜采用圆盘耙进行碎土作业,耙茬深度 10 cm~15 cm,耕深稳定性变异系数≤ 20%,碎
土率≥ 55 %,耙后地表平整度≤ 4.5 cm,灭茬合格率≥ 80 %。秋整地后起垄,达到待播状态。
6.2
大豆收获与整地
6.2.1
大豆收获与秸秆粉碎
在成熟期采用大豆联合收割机适时收获,割茬高度以不留底荚为准,不丢枝、不炸荚,损失率≤ 5 %。
秸秆粉碎均匀抛撒,秸秆粉碎长度≤ 10 cm。
6.2.2
整地
可采用机械联合整地深松作业,深松深度≥ 30 cm。采用机械耙茬 2次~3次,深度 15 cm~18 cm,
耙后地表平整度、土壤膨松度、土壤扰动系数等指标达到JB/T 10295中规定。秋整地后起垄,达到待播
状态。
7
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选择经审定推广的熟期适宜、高产、优质、抗倒伏性强的品种。玉米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4404.1
的要求,大豆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4404.2的要求。需进行种衣剂包衣处理,包衣应符合 GB/T 15671的
要求。
8 播种与施肥
8.1 播种
2
DB 2301/T 191—2024
土壤5 cm深处地温稳定通过 7 ℃~8 ℃时进行玉米播种,土壤 5 cm深处地温稳定通过 8 ℃~
10 ℃时进行大豆播种。播深一致、均匀无断条,播后及时镇压。
8.2
施肥
化肥在播种时施入,应侧深施肥,施于种子侧向 5 cm~6 cm、深度为种下 5 cm~6 cm和 10 cm~
11 cm两层,分别占总施肥量的30 %和70 %。
根据测土配方结果确定化肥用量,玉米一般施纯 N 为 150 kg/hm 2~200 kg/hm 2、P2O5为 80 kg/hm
110 kg/hm 2、K2O为 40 kg/hm 2~55 kg/hm 2,或等养分的复合肥;大豆一般施纯 N 为 20 kg/hm 2~30 kg/hm 2、
P2O5为 80 kg/hm
2~110 kg/hm
2、K2O为 40 kg/hm
496的要求。
9
中耕管理
2~55 kg/hm
2,或等养分的复合肥。肥料选用应符合 NY/T
2~
在玉米或大豆苗期,沿垄沟进行深松。宜采用双铲深松机分层深松,前铲作业深度 10 cm~12 cm;
后铲作业深度 25 cm~30 cm。在第一次深松后 10 d~12 d,在双铲深松机后铲安装分土板进行中耕培
土,前铲作业深度 10 cm~12 cm;后铲培土作业深度 12 cm~15 cm;相隔 7 d~10 d,宜再进行一次
中耕培土。
10 病虫草害防治
10.1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合理轮作的基础上,准确掌握病虫害田间发生发展动
态,依照防治指标,科学、安全、合理选择农药进行防治。农药使用应符合 GB/T 8321和 NY/T 1276
的规定。
10.2
病害防治
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技术可按 GB/T 23391.1的要求进行;大豆根腐病、胞囊线虫病、灰斑病等防治
技术可按 NY/T 2159的要求进行。
10.3
虫害防治
玉米螟的防治技术可按 GB/T 23391.3的要求进行;大豆食心虫、大豆蚜虫等防治技术可按 NY/T 495
的要求进行。
10.4
草害防治
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下茬作物安全的除草剂,宜采用播后苗前封闭和苗期茎叶处理相结合
的方式。
11
收获
在作物成熟期采取机械联合收获,并粉碎秸秆、均匀抛撒,秸秆处理与整理按第 6 章的规定执行。
12 生产档案
3
DB 2301/T 191—2024
应建立生产档案,内容包括轮作方式、秸秆处理与整地、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种与施肥、中耕
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等。
4
上一章:DB3305/T 354-2024 桑基鱼塘系统保护与利用技术规范 下一章:DB2301/T 190-2024 水稻秸秆还田抗倒伏栽培技术规程

相关文章

DB14/T 1593-2018 玉米机械化秸秆还田轮耕技术规程 DB14/T 1593-2024 玉米机械化秸秆还田轮耕技术规程 DB23/T 2556-2020 水稻“一翻一旋”秸秆全量还田轮耕技术规程 DB14/T 1593-2018 玉米机械化秸杆还田轮耕技术规程 DB2301/T 192-2024 玉米秸秆翻埋还田种植大豆优化施氮技术规程 DB2308/T 119-2022 大豆-玉米轮作与秸秆还田技术规程 DB2301/T 110-2022 玉米连作秸秆垄沟覆盖还田保墒种植技术规程 DB2301/T 187-2024 薄层黑土玉米秸秆还田一次性施肥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