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5323/T 39.4-2024 楚雄州主要景区解说服务规范 第4部分:武定狮子山解说词

DB5323/T 39.4-2024 楚雄州主要景区解说服务规范 第4部分:武定狮子山解说词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603.28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05 17:09:46



相关搜索: 景区 解说

内容简介

DB5323/T 39.4-2024 楚雄州主要景区解说服务规范 第4部分:武定狮子山解说词 ICS 03.080.01 雄 州 地 方 5323
CCS A 14
楚 标 准
DB5323/T 39.4-2024
代替DB5323/T 39.4-2011
楚雄州主要景区解说服务规范
第 4 部分:武定狮子山解说词
2024-12-19 发布 2025-02-01 实施
楚雄州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5323/T 39.4-2024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定起草。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DB5323/T 39 《楚雄州主要景区解说服务规范》包括以下 4 个部分:
——DB5323/T 39.1 -2011 楚雄州主要景区解说服务规范 第 1 部分:基本要求;
——DB5323/T 39.2 -2011 楚雄州主要景区解说服务规范 第 2 部分:禄丰恐龙谷解说词;
——DB5323/T 39.3 -2011 楚雄州主要景区解说服务规范 第 3 部分:元谋土林解说词;
——DB5323/T 39.4 -2011 楚雄州主要景区解说服务规范 第 4 部分:武定狮子山解说词。
本文件是 DB5323/T 39 的第 4 部分。
本文件代替 DB5323/T 39.4-2011《楚雄州主要景区解说服务规范 第 4 部分:武定狮子山解说词》,
主要变化为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楚雄州文化和旅游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楚雄州文化和旅游局、武定县文化和旅游局、楚雄州市场监督管理局、禄丰恐龙
谷景区、武定狮子山景区、元谋土林景区、云南省标准化研究院、禄丰市文化和旅游局、元谋县文化和
旅游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飞、刘月文、鲁桂莲、张咏梅、尹世飞、朱 灏、何 霞、乔鹏云、李玉林、
张勇、黄昆、欧丽梅、董芮、温挂花、梁永斌、刘志强、杨红君、黄艳梅、李迅。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1 年首次发布为 DG5323/T 39.4-2011;
——2019 年转化为地方标准;
——本次为第三次修订。
I
DB5323/T 39.4-2024
楚雄州主要景区解说服务规范
第 4 部分:武定狮子山解说词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楚雄州武定狮子山解说词的内容及解说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楚雄州武定狮子山景点的解说服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3 LB/T 014 旅游景区讲解服务规范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解说服务基本要求
解说服务应按照 LB/T 014 进行。
5
解说内容
解说的内容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a)
狮子山概述;
b)
正续禅寺,内容包括:
1)
正续禅寺概述;
2)
乾坤双树石坊;
3)
指空禅师塔
4)
正续禅寺大门
5)
“建文逊国”彩色壁画;
6)
狮山牌楼;
7)
天王殿;
8)
乾坤双树;
9)
大雄宝殿;
10)
五十三参神仙栏;
11)
藏经楼(惠帝祠阁);
1
DB5323/T 39.4-2024
12)
翠柏亭;
13) 月潭潜龙;
14) 南天胜绩。
c) 牡丹园概述;
d) 自然景区,内容包括:
1) 平顶玉湖;
2) 万佛塔;
3) 观日亭;
4) 伏莽出山;
5) 礼斗阁;
6) 啸缝深渊;
7) 万壑烟霞;
8) 石门;
9) 歧亭。
6
解说词
5.1
狮子山概述
狮子山风景区是国家4A级景区,位于武定县城西3公里,因山型酷似一头俯卧的雄狮而得名。景区
占地面积13.6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419.8米;年平均气温13.2℃ ;森林覆盖率90%左右。这里古树苍
天绿荫蔽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融山水风光、文物古迹、人文地质、民族风情为一体。主要有一个700
多年的正续禅寺;明朝第二代皇帝建文帝在此出家修行的传说;西南地区最大的一个牡丹园;以及集雄、
险、奇、秀为一体的自然景观为主线,其间穿梭了100多个景点。这里是您康体休闲、娱乐渡假的上佳
之选!
狮子山主要景点包括:正续禅寺、牡丹园、自然景区三个部分。
5.2.1
正续禅寺概述
正续禅寺为蜀僧朝宗于公元 1311 年首创,1315 年印度高僧指空禅师续建,扩大规模,增其旧址,
并亲自题写“正续禅寺” 寺名。指控禅师修建了金碧辉煌、宏伟壮观的“诸天楼阁”,名震滇北。寺
院占地面积约 1.7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3710.2 平方米。建筑结构严谨,雕龙画凤,丹青炫丽别具风格,
此后在明、清、民国的数百年间,正续禅寺声名远播。
5.2.2
乾坤双树石坊
入口的这块石牌坊,叫“乾坤双树石坊”,这是进入正续禅寺的起点。石坊高 5.8 米,建于清康熙
四十六年。石坊两侧对生的巨大杉树,一株粗壮,一株修长,故名乾坤双树。石坊上刻有对联“山藏龙
伏隐高峰,永作滇云盛事;天谴狮蹲留宝地,祥钟罗婺灵源”。道出了狮伏龙潜的神妙传闻和武定地方
历史典故。
5.2.3
指空禅师塔
这两座塔林是为纪念正续禅寺的两位开山祖师,四川朝宗法师和天竺高僧指控禅师,它于 1997 年
恢复重建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指控禅师,他是古印度摩羯提国人,本名提纳溥陀尊者,八岁出家,曾
在中、印、韩三国宣扬佛教,被韩国佛教界喻为“师之师”。中间龟驮无字碑,表示佛法无边、博大精
深,无法用文字来表述。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两位法师功德无量。
2
DB5323/T 39.4-2024
5.2.4
正续禅寺大门
这里是正续禅寺的正大门,“正续禅寺”的牌匾题写于正上方。“正”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正
等正觉,“续”是教顺施续之意,意思就是佛祖的事业在这里可以得到发扬光大。
5.2.5 “建文逊国”彩色壁画
此处壁画由原云南艺术学院副院长叶公贤先生依据《明史纪事本末》建文逊国而创作。壁画反映了
靖难兵变、建文帝出逃的原因、经过以及后来的归宿。壁画的右边是烽火连天的南京城;壁画中心高大
而突出的是年轻的建文帝,旁边是随他一同逃亡的近臣和随从;左边是狮子山正续禅寺。在这里大家可
以抽象的感受一下这座山为什么叫狮子山,是因为这座山从对面的文笔山看过来非常像一头俯卧的雄狮
而得名,而正续禅寺正好处于狮子山的怀里,是一块风水宝地!
5.2.6
狮山牌楼
狮山牌楼前面是“西南第一山”,背面有“狮子山”三个贴金行书大字,它出自清同治年间武定秀
才汤绍悦之手,笔力苍劲,游龙舞蛇,与周围景色十分协调。
5.2.7
天王殿
天王殿里供奉的是四大天王、弥勒佛和韦驮菩萨。
5.2.8
乾坤双树
大雄宝殿的前方有两株苍天古树:乾坤双树。乾坤乃天地、阴阳、男女之说,据说两棵树早年是建
文帝亲手所植。乾树距今有 600 多年树龄,树高 30 多米,直径 2 米多,要 5,6 个成年人才能环抱。坤
树在民国曾遭受了自然灾害,是后面补种的,距今有一百多年的树龄。
5.2.9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禅寺的主体建筑,为五檐歇山顶式土木结构,前檐下有简易斗拱铺作,高 9.5 米,5 格
开间,建筑面积 454 平方米。大殿南北各有 3 间楼房陪殿,两旁为南北厢庑。北侧的方丈室。大雄宝殿
之上供奉的是三世佛,这里是进行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
5.2.10
五十三参神仙栏
正续禅寺的五十三参都是以仿真人 1.8 米的比例雕塑的彩绘,他们形态各异,惟妙惟肖。左右对称
排列于惠帝祠阁的两旁,好像文武百官上朝一样。
5.2.11
藏经楼(惠帝祠阁)
藏经楼也是惠帝祠阁。因楼下供奉惠帝的塑像,又是按皇宫格式建造的宫殿式建筑,所以人们称之
为惠帝祠阁。惠帝祠阁是重檐歇山顶式的两层木架结构建筑,高 14.85 米,占地面积 835 平方米。楼下
黑匾金字“帝王衣钵”,两旁悬挂的就是叙述祖孙从和尚到皇帝、从皇帝到和尚离奇循环的楹联(“僧
为帝帝亦为僧,数十载衣钵相传,正觉依然皇觉旧;叔负侄侄不负叔,八百里芒鞋徒步,狮山更比燕山
高”)。
殿内,两条五爪金龙盘柱欲飞,中间佛龛内悬有“明惠帝”匾额及建文皇帝的塑像,两旁待立的两
个和尚,是监察御史叶希贤(法名应贤)和吴王教授杨应能(法名应能)。
藏经楼上供奉释迦牟尼佛,东南北三面设隔门,与檐厦构成回廊,游人凭栏眺览,全寺景物可尽收
眼底。
5.2.12
翠柏亭
3
DB5323/T 39.4-2024
亭上对联 “古柏常留苍翠色,小亭先是帝王居”,这就是当年建文皇帝居住的“翠柏亭”。那两
株矮小苍劲,树形奇异,半枯半荣的刺柏树,传说是建文手植的龙凤柏。
5.2.13
月潭潜龙
眼前这潭池水就叫月潭潜龙。潭水终年不溢不涸,潭底那条石雕巨龙,蜿蜒潜游于潭水之中,在天
光树影衬托下,石龙好似在天际遨游。相传此潭是建文皇帝亲手开凿的。
5.2.14
南天胜绩
狮子山南侧山门门前有一副原中央党校副校长陈维仁老先生题写的对联。上联:“古刹沧桑逢盛世,
秋月春花年年牡丹争艳;下联:帝僧罹难存史话虎斗龙争代代功过谁评。”这幅对联是狮子山景观及历
史传说的一个高度概括和浓缩。(拥有 700 多年历史的寺院—正续禅寺,经历了元代的始建、明代的扩
建、清代的修复,新中国成立后的保护和三中全会后大规模的翻修、开发。终成滇中一方佛教圣地。)
5.3
牡丹园
狮子山牡丹园 1990 年投资 460 万开发建设,占地 200 亩左右,至今,景区共有牡丹 4 万余株 9 大
色系 120 余个品种,组成牡丹文化园、牡丹观赏园和牡丹山水园。各园各有特色,并有四季花卉陪伴,
牡丹文化园内牡丹仙子的塑像在国色天香的牡丹鲜花簇拥中亭亭玉立。狮子山牡丹有 4 个特点,即:生
长海拔高,长在这儿可以堪称高原牡丹,开花早、花期长,最引以为豪的是花冠直径大,花朵最大直径
达 28 公分,花大如盘,曾被中央电视台称为“中国牡丹之最”。
5.4 自然景区
5.4.1 平顶玉湖
平顶玉湖位于狮子山山顶,它好似上天遗落狮子山的一粒珍珠,掩映于青松翠柏之间,给这座山带
来无穷的灵气。平顶玉湖修建于 90 年代,先后做过几次大规模的提升改造,于 2017 年 7 月份蓄水成功,
重现昔日美景!现水域面积 2 万 5 千平方米,蓄水量 8 万多立方。穿过松林,一湾碧绿的湖水跃入眼帘,
微风轻佛、波光粼粼,湖光山色让人心旷神怡。
5.4.2
万佛塔
万佛塔是楚雄州烟草公司募集资金建设的武定县标志性建筑,于 2009 年 9 月 27 日奠基开工,2012
年主体建筑全部完工,总投资 1600 多万元。万佛塔共有七层,高 59.9 米。万佛塔属于恢复重建的诸天
楼阁建筑群之一,以后将在佛塔内供奉一万尊佛像。日后宏伟壮观的狮子山“正续禅寺”和“诸天楼阁”
佛寺集群,将终成一方佛教圣地,弘扬佛法,声名远播!
5.4.3
观日亭
观日亭位于狮子山之巅,海拔 2419.8 米,这里视线非常开阔,是眺望群山观看日出、府视武定县
城的绝佳之地。
5.4.4
伏蟒出山
又称蛇石;伏蟒出山是狮子山景区的经典自然景观之一,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出之作。险峻的峭
岩上,一巨石凌空伸出,酷似蟒蛇之头,连信子都清晰可见,它像一条呼之欲出的骄龙,蓄势待发俯视
苍穹。伏蟒出山,窥视四方,洞察世界,有跃入山间冲出云霄之势,有脱蟒化龙飞升入神之慨。
5.4.5
礼斗阁
传说建文皇帝曾在这里参拜星斗,故名“礼斗台”。礼斗阁侧后,有一石如盘,危处崖端,传说是
建文帝下棋的地方,故名“棋盘石”。
4
DB5323/T 39.4-2024
5.4.6
啸缝深渊
是一条长 100 余米,宽 2-3 米,深浅不等,宽窄不一,若断若续,南北走向的大岩缝。深缝里,空
谷传声;幽洞中,石壁回响,似凤凰轻鸣,像狮子吼叫,故名“啸缝”。
5.4.7
万壑烟霞
“万壑烟霞”这里背后石壁陡立,面前眼界开阔,有雾的早晨,俯视武定坝子,全为白雾充填,酷似
一个装满棉絮的大盆,随着旭日高升,云雾渐渐减少,露出周围山头,如同云海中的小岛,而沟壑低洼
之处,仍填装着烟雾,经久不散。这就是万壑烟霞奇景。
5.4.8
石门
越过一夫当关万夫莫入的“玉玄关”,来到这平台上小憩。这平台三面临绝壁,一面是悬崖,石壁
上天生石缝若门,刻有“石门”二字,民间有石门藏金狮的传说故事。那里有崖画多幅,其中一图保存
完好,画一女尼,宽额衲衣,眉目秀媚,据考证为明朝初年所绘。
往上看,有一株古劲苍松长于石壁缝中,枝干侧悬,主根主干像不像一只伸出来迎接客人的大手?
有人在其下侧石崖上刻“迎客松”三个字,有人题词赞美:“倒悬石壁,历险不危;久经风霜,长春迎
客”。
5.4.9
歧亭
穿过“别有天”石坊就意味着大家进入自然景区。“歧亭”顾名思义是岔路口的亭子,从这里可分
两条路上到山顶观日亭。
林海景区位于狮山之巅,是一片 4.8 平方公里的平顶,这里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松林茂密,山花
烂漫,有不少奇花异草,珍禽异兽。游完巉岩石壁,登临狮山绝顶,来到林海景区,眼前豁然开朗,另
是一番天地。
5.5
结束语
朝佛教名山,寻帝王足迹,观高原日出,赏南国牡丹,武定狮子山欢迎您!
班果土林距县城 8 公里,土林色彩艳丽。高大的土柱分为红、白、黄三色,在阳光下光彩四射,如
同进入仙境。据史料记载,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到过班果土林,他在日记中写到,“涉枯涧乃蹑坡
上。其坡突石,皆金沙烨烨,如云母堆叠,而黄映有光”,“时日色渐开,蹑坡上,如身在祥云金粟中”。
━━━━━━━━━━━
5
上一章:DB5323/T 52-2024 农业社会化服务 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管理规范 下一章:DB5323/T 39.3-2024 楚雄州主要景区解说服务规范 第3部分:元谋土林解说词

相关文章

DB5323/T 39.2-2024 楚雄州主要景区解说服务规范 第2部分:禄丰恐龙谷解说词 DB5323/T 39.3-2024 楚雄州主要景区解说服务规范 第3部分:元谋土林解说词 DB13/T 1312-2010 景区解说服务质量要求 DB13/T 2377-2016 生态旅游区环境教育解说服务质量规范 第一个五年计划解说:1953-1957 隧道标准规范(盾构篇)及解说 隧道标准规范[盾构篇]及解说(2006年制定) 河之变:电视解说词(2001-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