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03.080.01 雄 州 地 方 5323
CCS A 14
楚 标 准
DB5323/T 39.2-2024
代替DB5323/T 39.2-2011
楚雄州主要景区解说服务规范
第 2 部分:禄丰恐龙谷解说词
2024-12-19 发布 2025-02-01 实施
楚雄州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5323/T 39.2-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定起草。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DB5323/T 39 《楚雄州主要景区解说服务规范》包括以下 4 个部分:
——DB5323/T 39.1 -2011 楚雄州主要景区解说服务规范 第 1 部分:基本要求;
——DB5323/T 39.2 -2011 楚雄州主要景区解说服务规范 第 2 部分:禄丰恐龙谷解说词;
——DB5323/T 39.3 -2011 楚雄州主要景区解说服务规范 第 3 部分:元谋土林解说词;
——DB5323/T 39.4 -2011 楚雄州主要景区解说服务规范 第 4 部分:武定狮子山解说词。
本文件是 DB5323/T 39 的第 2 部分。
本文件代替 DB5323/T 39.2-2011《楚雄州主要景区解说服务规范 第 2 部分:禄丰恐龙谷解说词
》,主要变化为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楚雄州文化和旅游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楚雄州文化和旅游局、武定县文化和旅游局、楚雄州市场监督管理局、禄丰恐龙
谷景区、武定狮子山景区、元谋土林景区、云南省标准化研究院、禄丰市文化和旅游局、元谋县文化和
旅游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飞、刘月文、鲁桂莲、张咏梅、尹世飞、朱 灏、何 霞、乔鹏云、李玉林、
张勇、黄昆、欧丽梅、董芮、温挂花、梁永斌、刘志强、杨红君、黄艳梅、李迅。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1 年首次发布为 DG5323/T 39.2-2011;
——2019 年转化为地方标准;
——本次为第三次修订。
I
DB5323/T 39.2-2024
楚雄州主要景区解说服务规范
第 2 部分:禄丰恐龙谷解说词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楚雄州禄丰恐龙谷解说词的内容及解说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楚雄州禄丰恐龙谷景点的解说服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3 LB/T 014 旅游景区讲解服务规范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解说服务基本要求
解说服务应按照 LB/T 014 进行。
5
解说内容
解说的内容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a)
恐龙谷概述;
b)
入口景观功能区,内容包括:
1)
一代霸主;
2)
龙柱擎天;
c)
侏罗纪城堡,内容包括:
1)
侏罗纪栈道;
2)
阿纳湖;
3)
时空长廊;
d)
中国禄丰恐龙大遗址,内容包括:
1)
概述;
2)
恐龙化石标本精品展示区(一号展厅);
3)
许氏禄丰龙;
4)
恐龙化石标本装架展示区(二、三、四号展厅);
5)
恐龙化石保护遗址展示区(禄丰恐龙大遗址发掘现场);
e)
恐龙大本营,内容包括:
1
DB5323/T 39.2-2024
1)
概述;
2)
生命起源
3)
恐龙灭绝感受区(环幕影视厅);
4)
科考营地;
6
解说词
6.1
恐龙谷主要景点
恐龙谷主要景点包括:恐龙谷概述、入口景观功能区、侏罗纪城堡、中国禄丰恐龙大遗址、恐龙大
本营、侏罗纪世界等。
6.2
恐龙谷概述
恐龙谷景区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恐龙遗址,具有“国家 AAAA 景区”、“国家恐龙地质公园”、“国
家科普教育基地”、“世界著名景区”、“云南省旅游局重点推荐景区”等诸多称号。
世界恐龙谷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境内,距昆明市区 78 公里,地处安楚高速公路 60
公里处,交通十分便利。世界恐龙谷就是一个依托世界级资源——中国禄丰恐龙大遗址而营造的国内最
大的恐龙文化主题公园,是昆-楚-大-丽黄金旅游线的第一站。
早在 1938 年,中国古生物学奠基人,中国恐龙研究之父杨钟键先生和他的学生在禄丰发掘出了中
国第一具完整的恐龙化石标本——许氏禄丰龙,由此禄丰恐龙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此后,中外古生物学
家不断到禄丰进行科考、研究,发现了蜥龙类、虚骨龙类、鸟龙类等 3 大类 25 属 34 种恐龙化石,尤
其禄丰蜥龙动物群,是我国目前有关古脊椎动物化石最丰富最完整的动物群之一,使得禄丰成为学术界
研究恐龙家族的发生、发展乃至衰亡的重要地点。1995 年,禄丰恐龙再次震撼世界。在禄丰的川街恐
龙山发现了一个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中侏罗纪晚期恐龙大遗址,一个曾在一亿六千万年前真实存在的
“侏罗纪世界”。调查发现,这个恐龙大遗址范围达一万平方米,其中掩埋的恐龙数量多达 400 余具,
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恐龙化石对于研究和了解中侏罗纪晚期恐龙形态特征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建立
恐龙的演化序列提供了极佳的研究资料。2004 年,禄丰恐龙大遗址地被国土资源部公布为恐龙国家地
质公园保护区域,禄丰恐龙化石资源开发也被云南省列为重点旅游开发项目。2008 年,秉着“就地保
护、永续利用、科普交流、人类共享”的宗旨,在禄丰川街恐龙山依托恐龙大遗址地建成了集观光、休
闲、娱乐、度假、科考与科普为一体的恐龙主题公园——“世界恐龙谷”,不仅为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
工作者永久保留了一方探究和解读生命密码的科考天地,同时也为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提供了一次亿年
一遇的机会,让大家能够走进侏罗纪,共赏世界奇观、畅享激情欢乐!
6.3 入口景观功能区
6.3.1 一代霸主
一代霸主这座雕塑的主体造型是一只恐龙前爪化石托起一个侏罗纪时期的地球模型,传达出恐龙作
为中生代地球霸主的王者之气。承载雕塑的基座是用黑色大理石打造而成,基座的每一面都镌刻着与世
界恐龙谷密切相关的重要信息,正面“世界恐龙谷”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是由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张海先生亲笔提写的,左侧面撰刻着世界恐龙谷项目国内顾问单位名录,右侧面则是国际顾问单位及专
家名录,背面则是世界恐龙谷项目的主管部门、研究机构及投资管理主体名录。
6.3.2
龙柱擎天
2
DB5323/T 39.2-2024
门口四根拔地而起、气势恢弘的青铜门柱被称为“龙柱擎天”,既是世界恐龙谷的景观大门,也是
景区又一重要的标志性景观。既然号称“擎天龙柱”,四棵龙柱的身高都在 25 米以上,而中间的两根
柱子更是高达 28 米,相当于普通 10 层楼房的高度。龙柱的引人之处不仅是它们的身材,更吸引人的是
在龙柱上面雕刻着的 240 条惟妙惟肖、形态各异的恐龙。这些恐龙的模本精选于目前在世界各地已经发
现的 400 余种恐龙,是由各国科学家根据出土的恐龙化石复原的恐龙模型。也就是说,龙柱上的每条恐
龙都是有自己的出生证明和户籍记录的,这 240 条“复活”的恐龙在等待了两亿年后终于和各位嘉宾欢
聚在世界恐龙谷!
6.4
侏罗纪城堡
6.4.1
侏罗纪栈道
“时间栈道”是一条跨湖而筑的木栈道上,这里既可以感受到前方侏罗纪城堡的奇幻与神秘,又
可以领略到左侧侏罗纪嘉年华的激情与欢乐。栈道前面有 9 条恐龙把头探出了城堡,向外喷出九股水流。
6.4.2
阿纳湖
阿纳湖是迎面一泓美丽的湖水。这是因彝家山寨——阿纳村而得名,她不仅丰富了侏罗纪城堡的景
观元素,而且更为逼真地复原了一个山水实景的侏罗纪世界。
6.4.3
时空长廊
时空长廊是一条展示地球生命从古生代前寒武纪到新生代第四纪演化史的时空长廊。镶嵌在墙壁上
的 16 块青铜浮雕再现了从前寒武纪到第四纪地球数亿年间生命的演变过程。
6.5
中国禄丰恐龙大遗址
6.5.1
概述
禄丰恐龙大遗址是世界恐龙谷的核心游览区。这里包含极具震撼力的三大世界级景观:一是世界上
最大的室内恐龙化石保护遗址(世界级的恐龙掩埋及发掘原址现场);二是世界第一规模的恐龙化石标
本装架展示厅; 三是世界一流的恐龙化石标本精品展示区。
6.5.2
恐龙化石标本精品展示区(一号展厅)
一号大厅主要展示 1938 年 12 月至 2007 年 11 月七十年间在禄丰盆地出土的 40 余件各类恐龙化石
标本精品。在这些恐龙化石中,包括植食龙、肉食龙等恐龙化石的头骨、肩胛骨、腿骨、肋骨、颈椎、
脊椎、尾椎等部件,以及恐龙脚印,还有蛇颈龟等伴生物化石。其中,数量最多的是距今 1.8 亿年的早
侏罗纪年代的恐龙化石,也是当今世界最原始、最古老、最稀缺的脊椎动物化石群——禄丰蜥龙动物群
的真实标本。其次,是距今 1.6 至 1.58 亿年之间的中侏罗纪年代的恐龙化石,也就是在此地发掘出来
的川街恐龙动物群的真实标本。
在这个展厅里,恐龙身体各个部位的化石标本一应俱全,唯独缺少了恐龙蛋的身影?而这正是禄丰
恐龙大遗址的一个未解之谜——有龙无蛋之谜!70 多年来,尽管在禄丰已经出土 25 属 33 种、多达上
百具完整的恐龙骨架化石和众多的恐龙骨骼化石,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发现恐龙蛋的踪影。一种说法
是恐龙具有迁徙生活规律,有固定的产卵地,由于禄丰不是恐龙的产卵地,所以踏破铁鞋,始终难觅恐
龙蛋化石。
6.5.3
许氏禄丰龙
3
DB5323/T 39.2-2024
“许氏禄丰龙” 被称为“中国第一龙”。它是中国人自己发掘、研究、装架的第一条恐龙,,在
我中国古生物研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许氏禄丰龙的头部较小、嘴部尖尖、牙齿细密,颈椎和背椎较为粗壮,前肢细而短、后肢长而壮。
由此推测,许氏禄丰龙属于植食性恐龙,主要以各种植物为食,它既可以前肢着地、四足行走,也可以
用后足站立和行走,拖在地上的长尾巴起到平衡身体的作用。许氏禄丰龙生活在距今大约 2 亿多年前的
侏罗纪早期的湖泊岸边或沼泽地区,是中国发现最早的一种原蜥脚类恐龙,与欧洲西部三叠纪晚期岩层
中所发掘的板龙极为神似。但是这具恐龙化石却不是当年杨先生发掘的化石原型,由杨先生发掘、装架
的许氏禄丰龙的正型化石标本目前收藏在北京中科院古生物与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内。在这里展出的这具
恐龙化石是它的“同伴”,也是在当年杨先生发掘许氏禄丰龙的原址处发掘的。为了让大家一睹许氏禄
丰龙当年出露时呈现的原始状态,我们将其整体起挖移位在此展出,真实再现亿万年前的震撼瞬间。
化石旁边是一幅 1958 年由国家邮政总局发行的一套含有“许氏禄丰龙”骨架复原图的古生物纪念
邮票,这枚邮票成为了全世界发行的第一枚恐龙邮票。
6.5.4
恐龙化石标本装架展示区(二、三、四号展厅)
6.5.4.1
概述
二、三、四号展厅是世界第一规模的恐龙化石标本装架展示厅。这里展示自 1938 年以来在禄丰陆
续发掘出土的侏罗纪早、中期的禄丰恐龙化石骨架标本,时间跨度达 3600 万年,这里的每一具恐龙化
石都为已经逝去的亿万年光阴留下真实记录。这些恐龙骨架在三个平台上以仰视、平视、俯视三个不同
的角度向大家展出。
6.5.4.2
二号展厅
二号展厅展出了 26 具恐龙标本骨架,绝大多数是 2007 年在禄丰盆地发掘出土的原蜥脚类植食龙和
兽脚类肉食龙,包括:许氏禄丰龙、巨型禄丰龙、中国双脊龙等,全部都是距今 1.8 亿年的早侏罗纪恐
龙化石,在这些装架恐龙骨骼中以“许氏禄丰龙”居多。2008 年 10 月,在禄丰恐龙化石发现 70 周年
之际,这里的一具巨型禄丰龙作为滇港两地的友好使者远赴香港,以云南省人民政府的名义赠送给香港
特区政府,在香港科学馆永久展出。
6.5.4.3
三号展厅
三号展厅展出了上世纪 80 年代在禄丰大洼恐龙山发现的 22 具恐龙化石装架标本,它们全部都是距
今 1.8 亿年的早侏罗纪时期的恐龙遗骸。左边的这 9 具装架恐龙化石中有 6 具巨型禄丰龙、3 具许氏禄
丰龙;这些恐龙中个体最长的有 10.1 米,高 2.5 米。右边的这 13 具装架恐龙化石中有 8 具巨型禄丰龙、
3 具许氏禄丰龙、1 具新洼金山龙、1 具中国双脊龙;这些恐龙的体长都在 6 米至 9.8 米之间,身高 2.5
米左右。
6.5.4.4
四号展厅
四号展厅展出 9 具装架恐龙,他们是在禄丰盆地、元谋姜驿、双柏出土出土恐龙化石,包括 5 条巨
型禄丰龙、1 条新洼金山龙、1 条姜驿元谋龙、1 条阿纳川街龙和 1 条中国双脊龙。阿纳川街龙是距今
1.58 亿年前的中侏罗纪恐龙,体长 27 米,高 6.5 米,重达 30 余吨,是目前在亚洲发现的最大的恐龙。
这具装架复原恐龙曾经赴美国、日本、韩国以及台湾、香港等地区参展,每到一地都引起极大的轰动;
中国双脊龙,于 20 世纪末在中国(云南昆明和禄丰地区)首次发现,其突出特征是长着一个大脑袋,
头顶两块高高耸起的板状长脊。中国双脊龙是兽脚类肉食恐龙,体长约 6 米,生活在中生代早侏罗纪,
以禄丰龙等为捕猎对象,处于当时食物链的顶端,是当之无愧的“霸主”。
4
DB5323/T 39.2-2024
这里所有的恐龙骨架标本都头朝一个方向却不是工作人员在装架时有意为之,事实上,这正是禄丰
恐龙大遗址的又一个未解之谜——头朝东方之谜!迄今为止,所有在大遗址发掘出的恐龙化石全都头朝
东方,让人匪夷所思。
6.5.5
恐龙化石保护遗址展示区(禄丰恐龙大遗址发掘现场)
恐龙化石保护遗产展示区主要是在近一万平方米的恐龙大遗址保护厅内展示恐龙大遗址的发掘现
场,这里展出了长达 130 米、宽 40 多米、面积 3400 平方米,埋藏着四百余具、已揭露可辩认个体多达
30 余具恐龙化石的地质剖面,是中国禄丰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保护区之一,是荣登基尼斯纪录的
世界最大的室内恐龙化石原址保护大遗址。
这个大遗址发现于 1995 年。1997 年 10 月-1999 年 10 月期间,中美两国古生物工作者在这里作了
2 期 5 次发掘,共挖探坑 2 个、发掘面积 512 平方米,出土了完整程度不一的 12 具恐龙化石、5 个蛇
颈龟及鱼鳞、鱼骨、螺、介型类、双壳类等化石若干,被命名为川街恐龙动物群。2002 年,为了验证
这一恐龙遗址埋藏恐龙骨骼的数量,研究人员在西侧开挖了一个 120 多平方米的探坑,最后确定,在未
挖掘的剖面下还掩埋着四百多具恐龙和其他伴生物化石,同时有望发现剑龙类、小型鸟脚类和其他门类
的化石。这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中侏罗纪晚期恐龙大遗址。
禄丰恐龙大遗址是一个世界级规模的恐龙墓地。中美古生物学家们根据出土的恐龙化石情况和岩层
倾角判断,估计有四百余条恐龙存在此墓地中,其恐龙化石保存数量和质量,都超过美国犹他州“美国
恐龙纪念地”规模而成为世界第一。同时,这些在同一地层系统中发现的恐龙化石并非一个时期的产物,
而是纵跨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三个时期,其中侏罗纪时代的化石最为完整,涵盖了早、中、晚侏罗
纪时代的恐龙生存演化轨迹。
6.6
恐龙大本营
6.6.1
概述
恐龙大本营主要通过这个展示恐龙知识、体验恐龙生活、开展互动活动的恐龙知识科普馆,便以详
细地了解地球变迁、生命演化的全过程,对恐龙王朝的兴衰演变作一次生动的浏览。
6.6.2
恐龙王朝
正前方墙壁上有四块铜铸的地球大陆板块模型,分别是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和现在的地
球大陆板块。
左边矮小类似乳猪又像哈巴狗的古生物是“卞氏兽”,发现于 1938 年,由我国著名地质古生物学
家卞美年教授在上禄丰三叠纪红色岩层中发现的。旁边的这只凶狠的庞然大物,就是闻名世界的霸王龙。
霸王龙一般高 5 米,长 12 米,有 60 个锯齿状边缘的牙齿,最长的牙齿可达 18 厘米,它的血盆大口的
啮咬力可达 4 吨重,其奔跑速度可达 40 千米/小时,号称有史以来陆地上最巨大的肉食动物。
6.6.3
恐龙灭绝感受区(环幕影视厅)
关于恐龙的绝灭,假说多达 60 余种,但均未能得出令人完全满意的结论。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推
断是——小行星碰撞地球的灾变引起恐龙灭绝。在中生代末期,由于小行星的撞击,地球发生了一场空
前的灾难,约有 70%的物种在那时绝灭了,恐龙王朝也随之消失。环幕影视厅可亲身体验行星撞地球,
恐龙灭绝的悲惨一刻。
6.6.4
科考营地
在深入侏罗纪世界前,途经“科普大道”。在道路的右边是砂岩堆积裸露的小山丘,上面有许多处
早侏罗纪和中侏罗纪时代的地质历史层面真实的展现。这座小山丘就是世界恐龙谷的“科考营地”,丰
5
DB5323/T 39.2-2024
富的地质剖面和特殊地貌景观,是游客参与、体验野外科考乐趣,获取古生物及地理知识的实景课堂。
同时,科考营地内还建有占地 400 多平方、西南一流的恐龙迷宫。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