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13.100
CCS D 09 50
重
庆 市 地 方 标 准
DB50/T 867.67—2024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 67 部分: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
2024 - 12 - 17 发布
2025 - 03 - 17 实施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50/T 867.67—2024
目
次
前言 ................................................................................ III
引言 .................................................................................. V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规定 ........................................................................... 2
5 安全管理 ........................................................................... 2
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 ............................................................. 2
主要负责人 ..................................................................... 3
总工程师 ....................................................................... 3
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配置 ......................................................... 4
安全生产责任制 ................................................................. 4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 4
安全操作规程 ................................................................... 5
安全生产管理记录 ............................................................... 5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 ........................................................... 5
安全投入 ...................................................................... 5
安全文化建设 .................................................................. 6
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 6
安全生产档案管理 .............................................................. 6
风险管理 ...................................................................... 7
安全隐患排查 .................................................................. 7
安全隐患治理 .................................................................. 8
安全隐患治理验收与评估 ........................................................ 9
信息记录、通报和报送 .......................................................... 9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 ................................................ 9
变更管理 ..................................................................... 10
事故管理 ..................................................................... 10
应急管理 ..................................................................... 10
相关方管理 ................................................................... 12
6 开采现场 .......................................................................... 13
基本规定 ...................................................................... 13
开采作业面的安全要求 .......................................................... 13
穿孔作业 ...................................................................... 14
爆破作业 ...................................................................... 15
铲装作业 ...................................................................... 15
边坡管理 ...................................................................... 16
I
DB50/T 867.67—2024
7 运输 ............................................................................... 16
道路运输 ....................................................................... 16
溜槽、溜井运输 ................................................................. 17
带式输送机运输 ................................................................. 17
8 矿石粗破碎 ......................................................................... 18
一般安全要求 ................................................................... 18
其它安全要求 ................................................................... 19
9 排土场 ............................................................................. 19
一般要求 ....................................................................... 19
排土作业 ....................................................................... 20
排土场检查与监测 ............................................................... 20
10 饰面石材开采 ...................................................................... 21
一般要求 ...................................................................... 21
作业要求 ...................................................................... 21
11 电气安全 .......................................................................... 23
供电系统 ...................................................................... 23
牵引网络 ...................................................................... 24
照明 .......................................................................... 25
防雷及接地保护 ................................................................ 25
运行、检查和维修 .............................................................. 26
12 防排水和防灭火 .................................................................... 27
防排水 ........................................................................ 27
防火和灭火 .................................................................... 28
13 职业健康 .......................................................................... 28
职业病危害辨识与申报 .......................................................... 28
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 .......................................................... 28
职业病危害告知 ................................................................ 29
职业病的检查与健康管理 ........................................................ 29
职业病的诊疗 .................................................................. 30
14 劳动防护用品 ...................................................................... 30
配备要求 ...................................................................... 30
发放和报废 .................................................................... 30
15 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评定 ............................................................ 30
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等级划分 .................................................... 30
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方式及周期 .................................................. 30
安全生产标准化持续改进 ........................................................ 30
附录 A(资料性) 相关引用条款 ........................................................ 32
参考文献 .............................................................................. 34
II
DB50/T 867.67—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为DB50/T 867《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的第67部分。DB50/T 867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 1 部分:总则;
——第 2 部分:通用要求;
——第 3 部分:榨菜生产企业;
——第 4 部分:油气开采企业;
——第 5 部分:黑色金属铸造企业;
——第 6 部分:黑色金属冶炼企业;
——第 7 部分:黑色金属压延加工企业;
——第 8 部分:烟草企业;
——第 9 部分:医药制造企业;
——第 10 部分:水利施工企业;
——第 11 部分:殡葬服务机构;
——第 12 部分:家具制造企业;
——第 13 部分: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企业;
——第 14 部分:星级饭店;
——第 15 部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第 16 部分:养老机构;
——第 17 部分:饮料制造企业;
——第 18 部分:木材加工企业;
——第 19 部分:建材制造企业;
——第 20 部分:有色金属冶炼企业;
——第 21 部分:旅游景区(点);
——第 22 部分:旅行社;
——第 23 部分:纺织企业;
——第 24 部分:粮食加工企业;
——第 25 部分:城镇天然气经营企业;
——第 26 部分:涂料制造企业;
——第 27 部分:水泥搅拌站;
——第 28 部分:皮鞋制造企业;
——第 29 部分:有色金属压力加工企业;
——第 30 部分:有色金属铸造企业;
——第 31 部分:酒类制造企业;
——第 32 部分:小五金制造企业;
——第 33 部分:橡胶、塑料制品企业;
——第 34 部分:残疾人服务机构;
III
DB50/T 867.67—2024
——第 35 部分: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市场;
——第 36 部分:仓储企业;
——第 37 部分:纸制品制造企业;
——第 38 部分:邮政快递企业;
——第 39 部分: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
——第 40 部分:幼儿园;
——第 41 部分:小学;
——第 42 部分:中学;
——第 43 部分:日化产品制造企业;
——第 44 部分:儿童福利机构;
——第 45 部分:高等学校;
——第 46 部分:服装制造加工企业;
——第 47 部分:饲料生产加工企业;
——第 48 部分:医疗机构;
——第 49 部分:加油站;
——第 50 部分:正餐服务企业;
——第 51 部分:歌舞娱乐场所;
——第 52 部分:烟花爆竹零售店(点);
——第 53 部分:烟花爆竹经营(批发)企业;
——第 54 部分:肥料制造企业;
——第 55 部分:快餐企业;
——第 56 部分:供电企业;
——第 57 部分:大型综合零售企业;
——第 58 部分:火锅经营企业;
——第 59 部分:冷链企业;
——第 60 部分:车用LNG加气站;
——第 61 部分:采掘施工企业;
——第 62 部分:安全生产考试点;
——第 63 部分:安全生产培训机构;
——第 64 部分:尾矿库;
——第 65 部分:地质勘探单位;
——第 66 部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第 67 部分: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
……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重庆市应急管理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重庆助安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市安全生产科学研究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兴勇、李治友、欧建、刘陶、孙文豪、何朝远、唐元杰。
IV
DB50/T 867.67—2024
引
言
安全生产是永恒的主题,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它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和社
会稳定大局。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
重要体现。充分运用标准化工具,制定合理的安全生产标准,推行标准化作业,并用相应的安全生产标
准检查监督生产现场,达到规范现场作业行为目的,对降低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率、减少生产经营中因生
产安全事故产生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具有重大意义。
DB50/T 867《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系列地方标准旨在结合重庆市各行业的安全生产经营现状,确定
各典型行业的安全生产要求,拟由若干个部分构成:
——第 1 部分:总则。目的在于确立我市安全生产经营需要遵守的总体原则和总体要求。
——第 2 部分:通用要求。目的在于围绕安全生产经营的影响因素,梳理安全生产经营领域较通
用的、常规的安全技术要求。
——第 n 部分:各行业安全生产技术要求。目的在于结合各行业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编制更
具操作性、适用性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要求。
其中第1部分和第2部分提出了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最基本和通用的要求、原则,在整个标准
体系中起统领的作用,是整个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是其他行业安全生产规范的基础,各行业技术规范
应遵循《总则》和《通用要求》中规定的一般要求,并在其基础上,结合各行业特点再进一步细化。
DB50/T 867通过梳理安全生产经营技术要求,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行为,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
体责任,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规范化、标准化,提高企业的安全素质,将安全工作的重点放在一
线,将安全生产的关口前移,最终能够达到强化源头管理的目的。
V
DB50/T 867.67—2024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 67 部分: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企业安全基础管理、开采现场、运输、矿石粗破碎、排土场、饰
面石材开采、电气、防排水和防灭火、职业健康、劳动防护用品和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 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 6722 爆破安全规程
GB/T 15499 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
GB 16423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GB 18452 破碎设备安全要求
GB 21009 矿用炮孔钻机安全要求
AQ/T 9004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一统四抓 one command and four grippers
构建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为统领,以重大安全隐患动态清零为核心,突出抓主要负责人履职、抓
“日周月”隐患排查、抓安全技术管理、抓一线岗位作业人员规范操作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两单两卡 two lists and two cards
一线岗位作业人员的岗位风险清单、责任清单以及岗位操作卡、应急处置卡。
“日周月”隐患排查 "day, week and month" hidden danger investigation
“班组日排查、部门周排查、矿长月排查”,是对矿山安全隐患排查频次和层次的最低要求。
1
DB50/T 867.67—2024
“三问三查” three questions and three checks
一线岗位作业人员对岗位风险辨识和管控,作业前问岗位有什么风险、问可能导致的后果、问应该
采取的防控措施,查作业环境是否安全、查作业设备是否安全、查防护措施是否到位。
生产生活设施保护对象 Protection objects of production and living facilities
法律法规标准规定矿山开采作业特别是爆破作业不应损害的建构筑物类等,或者其他有人员生产
生活居住、或者经济价值较高不应损害的建构筑物类等。
相邻矿山安全允许距离 Allowable safety distance between adjacent mines
保障相邻矿山开采作业特别是爆破作业人员和财产不受损害的最小距离。相邻小型露天矿山开采
范围之间的安全允许距离不应小于300 m;相邻大中型露天矿山之间、大中型露天矿山与小型露天矿山
之间的安全允许距离可以通过调整开采作业范围来满足。
爆破安全允许距离 Allowable distance for blasting safety
矿山爆破开采作业时,爆破点与人员和其他生产生活设施保护对象之间不受损害的最小距离。
拟建设规模 pre-construction scale
矿山企业取得采矿权后,采矿许可证证载的生产规模。
实际生产建设规模 actual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scale
以拟建设规模为基础,充分考虑资源高效利用以及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生产能力等因素,在矿山
初步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中科学论证并确定的规模。
4 基本规定
矿山应有合法有效的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
格证、工商营业执照,使用爆炸物品的矿山还应有爆炸物品使用许可证。
矿山应按国家及地方相关安全规定进行矿山建设生产。
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应达到三级及以上。
矿山应按相关规定要求,及时履行安全生产“三同时”。
矿山应按设计范围和实际生产建设规模组织建设和生产;不应超设计范围和超实际生产建设规模
组织建设和生产。
矿山发生人员死亡事故的矿山,应停产整顿,限期排除安全隐患,经应急管理部门组织验收符合
安全生产条件后恢复生产。
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矿山应在规定的时限内整改达标,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应立即撤人直至
整改达到安全生产条件后方可生产建设。
5 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
2
DB50/T 867.67—2024
5.1.1 矿山应围绕“全生命周期安全绿色智慧矿山”的建设目标,按照“全生命周期、全方位治理”
的思路,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目标和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建立健全企业“一统四抓”安全生产管理
体系,保障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的实现。
5.1.2 矿山应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实施计划宜结合下列内容:
a) 零死亡;
b) 负伤率;
c) 重伤率;
d) 一般事故隐患整改完成率;
e) 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完成率;
f) 安全教育培训完成率;
g) 经济损失。
5.1.3 矿山应定期对安全生产指标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科学合理调整。
主要负责人
5.2.1 矿山主要负责人(含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实际负责人)对本矿山安全生产负责。
5.2.2 主要负责人职责:
a) 建立健全并落实本单位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b) 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c) 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d) 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e) 组织建立并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督促、检查本单位“日周月”
隐患排查等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f) 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g) 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5.2.3 矿山应配备矿长,矿长为矿山管理的实际负责人,属矿山主要负责人之一。矿山安全生产工作
原则上由矿长直接负责管理,履行实际负责人的安全管理责任:
a) 组织实施矿山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并督促考核执行情况;
b) 组织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定期修订和完善“两单两卡”;
c) 组织实施安全风险评估,及时研判事故风险,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d) 组织实施“日周月”隐患排查,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确保安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每月至少组织开展 1 次由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安全隐患排查并签字备查;
e) 督促保障安全生产投入,购买工伤保险和安全责任保险,按规定提取安全费用并专款专用;
f) 组织实施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严格“三项岗位”人员安全培训;
g) 组织实施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
h) 组织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并配合事故调查工作。
5.2.4 矿长应具备矿山安全生产专业知识,具有领导矿山安全生产和处理矿山事故的能力。矿长应依
法接受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总工程师
5.3.1 矿山应配备总工程师,协助矿长履行安全技术管理职责;小型矿山可委托技术服务。
5.3.2 大中型矿山总工程师应具有矿山相应执业资格的注册安全工程师;或采矿、地质、安全等专业
毕业,具有大专(包含)以上学历或者中职(包含)以上职称;5 年以上矿山工作经历;身体健康的人
3
DB50/T 867.67—2024
员担任。
5.3.3 总工程师职责:
a) 组织制定、实施生产经营单位技术标准、安全技术规定、作业规程;
b) 组织制定、实施重大风险的管理方案和危险作业技术措施、应急预案;
c) 安全生产技术决策和指挥责任,生产建设矿山的总工程师驻矿履职每月不少于 15 个工作日。
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配置
5.4.1 矿山应设置安全管理机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得低于 2 人。
5.4.2 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应从事矿山工作 5 年以上、具有相应的矿山安全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并熟悉
本矿山生产系统。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应依法接受安全培训和考核,并取得合格证。
5.4.3 安全管理机构及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a) 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b) 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
c) 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
d) 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督促落实安全整改措施;
e) 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
f) 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
安全生产责任制
5.5.1 矿山应建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并加强监督考核。
5.5.2 矿山安全生产全员责任制应包含下列内容:
a) 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b)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安全技术机构等部门安全责任制;
c) 作业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5.6.1 矿山应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5.6.2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包含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 安全生产会议制度;
b) 安全生产投入制度;
c)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d)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e) 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
f) 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g)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h)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
i) 排土场和边坡管理制度;
j) 事故报告和应急管理制度;
k) 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5.6.3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应经批准以正式文件发布,现行有效版本应发放至部门和班组实施。
5.6.4 矿山应每年评估一次安全生产法规规章和标准的适宜性、有效性和执行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和
实情工作需要及时修订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4
DB50/T 867.67—2024
安全操作规程
5.7.1 矿山应结合本单位设施设备、生产工艺、作业任务特点,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5.7.2 矿山应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组织制订安全操作规程。
5.7.3 安全操作规程应包括下列内容:
a) 适用范围;
b) 岗位风险及控制措施;
c) 设备使用方法或作业程序;
d) 个体防护要求;
e) 严禁事项;
f) 紧急情况现场处置措施。
5.7.4 安全操作规程应经批准实施,编制成岗位操作卡,一线岗位作业人员熟记并对照执行。
安全生产管理记录
5.8.1 矿山安全生产管理记录应包含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 安全生产会议记录;
b) “日周月”隐患排查整改记录;
c)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记录;
d) 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记录;
e) 设备维修保养记录;
f) 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记录。
5.8.2 矿山安全生产管理记录作为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的佐证。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
5.9.1 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一般规定:
a) 矿山应针对本单位实际,制定实施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并保障计划实施的必要条件;
b) 矿山应根据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
全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c) 矿山应如实记录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和从业人员个人
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5.9.2 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要求:
a) 矿山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应依法接受安全培训和考核,并取得合格证;
b) 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48 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16
学时。
5.9.3 生产作业人员培训要求:
a) 生产作业人员每年应接受不少于 20 小时安全教育培训;新进作业人员应接受不少于 72 小时
的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上岗;
b) 调换工种的人员,应进行新岗位安全操作的培训;
c)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对有关人员进行专门培训;
d) 参加劳动、参观、实习人员,入矿前应进行安全教育,并有专人带领;
e) 特种作业人员,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安全投入
5
DB50/T 867.67—2024
5.10.1 矿山应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矿山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
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5.10.2 矿山应按照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专门用于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费用在成本
中据实列支。
5.10.3 生产矿山当月安全费用提取标准如下:
a) 金属矿山每吨 5 元;
b) 非金属矿山每吨 3 元:
c) 小型露天采石场,即年生产规模不超过 50 万吨,产品用于建筑、道路建设等基建工程的山坡
型露天采石场,每吨 2 元。
5.10.4 建设矿山安全费用提取标准如下:
建设矿山企业以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 3.5%,于月末按工程进度计算提取企业安全生产费用。
5.10.5 矿山安全费用应按照以下范围使用:
a) 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施设备(不含“三同时”要求初期投入的安全设施)、重大安全
隐患治理和露天矿边坡治理等支出;
b) 完善露天矿山监测监控、通信联络、应急救援技术装备、设施配置及维护保养支出,事故逃生
设施设备的配置和应急演练等支出;
c) 开展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评估、监控支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整改支出,机
械化、智能化建设,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运维和网络安全支出;
d) 安全生产检查、评价(不包括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评价)、咨询、标准化建设支出;
e) 配备和更新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支出;
f)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支出;
g) 安全生产适用的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装备的推广应用支出;
h) 安全设施及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支出;
i) 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5.10.6 矿山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用。
安全文化建设
矿山应坚持建设“全生命周期安全绿色智慧矿山”的目标,秉承安全发展、绿色发展、智慧发展的
理念,围绕“全生命周期、全方位治理”的思路,按照 AQ/T 9004(为了便于使用,在附录 A 中列出了
相应引用的具体条款和标准)的要求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形成安全文化品牌,确立安全生产理念及行为
准则。
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5.12.1 矿山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开展安全生产电子台账管
理、重大危险源监控、应急管理、风险管控和隐患自查自报、安全预测预警等信息系统的建设。
5.12.2 鼓励矿山自行开发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有义务向国家、市有关安全生产管理系统提供相关数据。
没有条件开发的矿山企业应当接入“矿山安全在线”系统。
安全生产档案管理
5.13.1 矿山应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编制、评审、发布、使用、修
订、作废以及文件和记录管理的职责、程序和要求。
5.13.2 矿山档案管理内容应包含但不限于安全生产过程、事件、活动、检查的下列内容:
6
DB50/T 867.67—2024
a) 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要求;
b) 上级主管部门安全生产文件、批复文件及会议资料等;
c) 安全生产文件、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会议记录材料、安全学习资料等;
d) 安全生产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等;
e) 各种安全活动记录、安全管理台账、事故报告、安全通报等;
f) 安全设施检测、校验报告、记录等;
g) 安全评价报告、设计报告等技术资料;
h) 露天矿山地形地质图、采剥工程年末图、采场边坡工程平面及剖面图、采场最终境界图、排土
场工程平面及剖面图、供配电系统图、井下采空区与露天矿平面对照图、防排水系统图,并根
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更新。
风险管理
5.14.1 安全评价和评估
a) 延期换发安全生产许可证前,矿山应进行一次安全现状评价,对矿山边坡高度大于 100 m 的,
每年进行一次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估;
b) 矿山应对排土场每 3 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每 5 年进行一次检测和稳定性分析评估;对排土
场边坡高度大于 100 m 的,每年进行一次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估;
c) 露天矿山中止作业活动超过 1 年的,矿山复产复工前应重新进行安全评价。
5.14.2 风险辨识
a) 矿山应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组织开展风险辨识,风险辨识应组织一线岗位作业人员、安全管
理人员、总工程师、矿长等参加。
b) 矿山应对安全风险辨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和归档,并动态完善岗位风险清单。
5.14.3 风险评价
矿山应对生产过程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采用适用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估,根据其是否可允许、
可接受的程度和事故发生可能性、后果严重程度等特征评定其风险级别。
5.14.4 风险控制
a) 矿山应将风险辨识的成果与隐患排查有机结合,将岗位风险清单纳入矿山一线岗位作业人员
“两单两卡”内容,动态编制完善“日周月”隐患排查清单,建立常态化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b) 矿山根据确定的风险分级,对不同级别的风险制定可行且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并按如下顺序
考虑降低风险:
1) 消除;
2) 替代;
3) 工程控制措施;
4) 标志、警告等管理控制措施;
5) 个体防护。
安全隐患排查
5.15.1 矿山应健全以重大安全隐患动态清零为核心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矿山应组织制定岗位隐患
排查清单;岗位隐患排查清单应按照以下要求编制:
a) 潜在风险和触发条件应按照 GB 6441 和其他行业标准的要求确定;
b) 危险因素应按照本单位存在的增加疾病或死亡发生可能性的各种因素进行确定;
c) 隐患等级应按照危害和整改难度大小确定为重大安全隐患和一般安全隐患。
7
DB50/T 867.67—2024
5.15.2 矿山应建立“日周月”隐患排查机制,逐级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一线岗位作业人员的排查频次
和层次,落实全员安全隐患排查责任制度。
5.15.3 班组日排查,由班组长牵头组织,一线岗位作业人员具体实施。包括班前风险辨识管控“三问
三查”,作业中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跟班安全检查等。一线岗位作业人员班前“三问三查”和专职安全管
理人员跟班安全检查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a) 操作规程、方案、措施执行情况和个人防护用品穿戴情况等;
b) 设备、设施运行及工具完好情况;
c) 材料、半成品、成品状态;
d) 工作环境安全状况;
e) 管理落实情况,包括班前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员工按清单开展隐患自查等情况;
f) 其他应排查的内容。
5.15.4 部门周排查,由部门负责人组织实施,重点排查的内容:
a) 班组日排查制度执行情况;
b) 班组作业中重点设备状态,重点工艺、重点作业规程、方案、措施执行情况;
c) 班组其他管理,含班前会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作业人员资质、劳动防护用品配发使用等情况。
5.15.5 矿长月排查,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实施,重点排查的内容:
a) 班组日排查、部门周排查制度执行情况;
b) 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c) 班组作业中重点设备状态,重点工艺、重点作业规程、方案、措施执行情况;
d) 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e) 部门监督执法有关指令执行情况等。
5.15.6 矿山“日周月”隐患排查是对矿山安全隐患排查频次、层次作出的最低要求,企业可根据情况
增加安全隐患排查的频次、层次。
5.15.7 矿山对承包、承租单位等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矿山“日周月”隐患
排查应包括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服务范围。
安全隐患治理
5.16.1 矿山应健全以重大安全隐患动态清零为核心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
5.16.2 一线岗位作业人员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要通过隐患排查系统报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评估定级并
落实整改单位及有关责任人;重大安全隐患由总工程师组织评估定级;一般安全隐患即查即改,重大安
全隐患编制整改方案,整改方案内容包含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 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b) 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c) 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d) 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e) 治理的时限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