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13.100
CCS A 90 50
重
庆 市 地 方 标 准
DB50/T 867.66—2024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 66 部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2024 – 12 – 17 发布
2025 – 03 – 17 实施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50/T 867.66—2024
目
次
前言 ................................................................................ III
引言 .................................................................................. V
1 范围 ............................................................................... 6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6
3 术语和定义 ......................................................................... 6
4 基本规定 ........................................................................... 7
4.1 基本规定条款设置要求 ........................................................... 7
4.2 基本规定条款设置内容 ........................................................... 7
5 基础管理 ........................................................................... 8
5.1 一般要求 ....................................................................... 8
5.2 安全生产方针目标 ............................................................... 8
5.3 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 ............................................................. 9
5.4 安全生产责任制 ................................................................ 10
5.5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 11
5.6 安全作业(操作)规程 .......................................................... 11
5.7 安全生产管理记录 .............................................................. 12
5.8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 .......................................................... 12
5.9 设施设备管理 .................................................................. 13
5.10 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 13
5.11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 14
5.12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 ............................................... 17
5.13 职业卫生管理 ................................................................. 18
5.14 矿山安全生产投入与工伤保险 ................................................... 19
5.15 应急管理 ..................................................................... 19
5.16 安全生产档案管理 ............................................................. 20
5.17 安全文化建设 ................................................................. 21
5.18 相关方安全管理 ............................................................... 21
5.19 安全绩效管理 ................................................................. 22
6 安全生产技术管理 .................................................................. 22
6.1 一般要求 ...................................................................... 22
6.2 地面工业广场安全布置 .......................................................... 22
6.3 采掘系统 ...................................................................... 23
6.4 通风系统 ...................................................................... 27
6.5 运输系统 ...................................................................... 30
6.6 供电系统 ...................................................................... 31
6.7 防排水系统 .................................................................... 34
6.8 爆破安全管理 .................................................................. 35
I
DB50/T 867.66—2024
6.9 顶板与采空区管理 ............................................................... 36
6.10 防尘系统 ...................................................................... 37
6.11 防灭火系统 .................................................................... 38
6.12 监测监控系统 .................................................................. 39
6.13 通讯系统 ...................................................................... 40
6.14 供水施救系统 .................................................................. 41
6.15 压风自救系统 .................................................................. 42
6.16 紧急避险系统 .................................................................. 43
6.17 人员定位系统 .................................................................. 44
6.18 排土场 ........................................................................ 44
7 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评定 ............................................................. 45
7.1 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等级划分 ..................................................... 45
7.2 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方式及周期 ................................................... 45
7.3 安全生产标准化持续改进 ......................................................... 45
附录 A(资料性) 相关引用条款 ........................................................ 46
参考文献 .............................................................................. 59
II
DB50/T 867.66—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为 DB50/T 867《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的第 66 部分。DB50/T 867 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 1 部分:总则;
——第 2 部分:通用要求;
——第 3 部分:榨菜生产企业;
——第 4 部分:油气开采企业;
——第 5 部分:黑色金属铸造企业;
——第 6 部分:黑色金属冶炼企业;
——第 7 部分:黑色金属压延加工企业;
——第 8 部分:烟草企业;
——第 9 部分:医药制造企业;
——第 10 部分:水利施工企业;
——第 11 部分:殡葬服务机构;
——第 12 部分:家具制造企业;
——第 13 部分: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企业;
——第 14 部分:星级饭店;
——第 15 部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第 16 部分:养老机构;
——第 17 部分:饮料制造企业;
——第 18 部分:木材加工企业;
——第 19 部分:建材制造企业;
——第 20 部分:有色金属冶炼企业;
——第 21 部分:旅游景区(点);
——第 22 部分:旅行社;
——第 23 部分:纺织企业;
——第 24 部分:粮食加工企业;
——第 25 部分:城镇天然气经营企业;
——第 26 部分:涂料制造企业;
——第 27 部分:水泥搅拌站;
——第 28 部分:皮鞋制造企业;
——第 29 部分:有色金属压力加工企业;
——第 30 部分:有色金属铸造企业;
——第 31 部分:酒类制造企业;
——第 32 部分:小五金制造企业;
——第 33 部分:橡胶、塑料制品企业;
——第 34 部分:残疾人服务机构;
——第 35 部分: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市场;
III
DB50/T 867.66—2024
——第 36 部分:仓储企业;
——第 37 部分:纸制品制造企业;
——第 38 部分:邮政快递企业;
——第 39 部分: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
——第 40 部分:幼儿园;
——第 41 部分:小学;
——第 42 部分:中学;
——第 43 部分:日化产品制造企业;
——第 44 部分:儿童福利机构;
——第 45 部分:高等学校;
——第 46 部分:服装制造加工企业;
——第 47 部分:饲料生产加工企业;
——第 48 部分:医疗机构;
——第 49 部分:加油站;
——第 50 部分:正餐服务企业;
——第 51 部分:歌舞娱乐场所;
——第 52 部分:烟花爆竹零售店(点);
——第 53 部分:烟花爆竹经营(批发)企业;
——第 54 部分:肥料制造企业;
——第 55 部分:快餐企业;
——第 56 部分:供电企业;
——第 57 部分:大型综合零售企业;
——第 58 部分:火锅经营企业;
——第 59 部分:冷链企业;
——第 60 部分:车用 LNG 加气站;
——第 61 部分:采掘施工企业;
——第 62 部分:安全生产考试点;
——第 63 部分:安全生产培训机构;
——第 64 部分:尾矿库;
——第 65 部分:地质勘探单位;
——第 66 部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重庆市应急管理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卓小越、龚齐森、卓鹏、王红戈、田海波、陈朝鲜、沈大富、周昌举、任剑、
郭瑞。
IV
DB50/T 867.66—2024
引
言
安全生产是永恒的主题,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它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和社
会稳定大局。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
重要体现。充分运用安全标准化工具,制定合理的安全生产标准,推行标准化作业,并用相应的安全生
产标准检查监督安全管理和生产现场,达到规范现场作业行为的目的,对降低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率、减
少生产经营中因生产安全事故产生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具有重大意义。
DB50/T 867《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系列地方标准旨在结合各行业的安全生产经营现状,确定各典型
行业的安全生产要求,拟由若干个部分构成:
——第 1 部分:总则。目的在于确立我市安全生产经营需要遵守的总体原则和总体要求。
——第 2 部分:通用要求。目的在于围绕安全生产经营的影响因素,梳理安全生产经营领域较通
用的、常规的安全技术要求。
——第 n 部分:各行业安全生产技术要求。目的在于结合各行业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编制更
具操作性和适用性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要求。
其中第 1 部分和第 2 部分提出了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最基本和通用的要求、原则,在整个标
准体系中起统领的作用,是整个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是其他行业安全生产规范的基础,各行业安全技
术规范应遵循《总则》和《通用要求》中规定的一般要求,并在其基础上,结合各行业特点再进一步细
化。
DB50/T 867 旨在通过梳理安全生产经营技术要求,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行为,落实企业安全
生产主体责任,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规范化、标准化,提高企业的安全素质,将安全工作的重点
放在一线,将安全生产的关口前移,最终能够达到强化源头管理的目的。
本文件是落实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生产领域的总体要求,做到安全生产管理“三标合一”,使
企业自查和监督检查统一协调,有利于提高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全生命周期、全方位治理
的总体保障能力,达到生产活动本质安全。
V
DB50/T 867.66—2024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 66 部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和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及评定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6441—198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 6722 爆破安全规程
GB 14161—2008 矿山安全标志
GB/T 15499—1995 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
GB 16423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GB 50070 矿山电力设计规范
GB 50086 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
GB 5018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 50771 有色金属采矿设计规范
GB 50830 冶金矿山采矿设计规范
GBZ 2 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制
AQ 2013.3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
AQ 203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
AQ 2032—201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人员定位系统建设规范
AQ 2033—201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紧急避险系统建设规范
AQ 2035—2011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供水施救系统建设规范
AQ/T 2050.1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导则
AQ/T 2050.2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地下矿山实施指南
AQ/T 9004—2008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一统四抓 one command and four grippers
6
DB50/T 867.66—2024
构建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为统领,以重大安全隐患动态清零为核心,突出抓主要负责人履职、抓
“日周月”隐患排查、抓安全技术管理、抓一线岗位作业人员规范操作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3.2
两单两卡 two lists and two cards
一线岗位作业人员的岗位风险清单、责任清单以及岗位操作卡、应急处置卡。
3.3
“日周月”隐患排查 "day, week and month" hidden danger investigation
“班组日排查、部门周排查、矿长月排查”,是对矿山安全隐患排查频次和层次的最低要求。
3.4
三问三查 three questions and three checks
一线岗位作业人员对岗位风险辨识和管控,作业前问岗位有什么风险、问可能导致的后果、问应该
采取的防控措施,查作业环境是否安全、查作业设备是否安全、查防护措施是否到位。
3.5
拟建设规模 pre-construction scale
矿山企业取得采矿权后,采矿许可证证载的生产规模。
3.6
实际生产建设规模 actual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scale
以拟建设规模为基础,充分考虑资源高效利用以及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生产能力等因素,在矿山
初步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中科学论证并确定的规模。
4 基本规定
4.1 基本规定条款设置要求
4.1.1 企业应按国家及地方相关安全规定进行矿山建设生产。
4.1.2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应达到三级及以上。
4.1.3 企业应按相关规定要求,及时履行安全生产“三同时”。
4.2 基本规定条款设置内容
4.2.1 “四证一照”
企业应有合法有效的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合格证、
工商营业执照,使用爆炸物品的矿山还应有爆炸物品使用许可证。
7
DB50/T 867.66—2024
4.2.2 开采范围和生产能力
企业应按设计范围和实际生产建设规模组织建设和生产;不应该超设计范围和超实际生产建设规模
组织建设和生产。
4.2.3 事故矿山
发生人员死亡事故的矿山,应当停产整顿,限期排除安全隐患,经应急管理部门组织验收符合安全
生产条件后恢复生产。
4.2.4 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矿山
存在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的矿山应在规定的时限内整改达标,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应立即撤人直
至整改达到安全生产条件后方可生产建设。
4.2.5 安全出口
矿井应具备至少 2 个独立的直达地面的安全出口,安全出口的直线间距不小于 30 m。
4.2.6 机械通风系统
矿井应建立抽出式通风系统,并按设计要求,正确安设和正常使用通风系统的主通风机和掘进工作
面局部通风机,不准许采掘工作面无风、微风作业和局部通风机拉循环风。
4.2.7 设计开采范围
在规划自然资源部门颁发的采矿许可证划定的矿山采矿许可范围内,根据矿山开采时的安全生产条
件,确定开采设计范围,此范围边界被视为划定安全影响距离的起始边界。
5 基础管理
5.1 一般要求
5.1.1 本文件是企业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基本规范。本文件全面落实依赖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地
下矿山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聚焦双重预防这个核心,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为统领,突出抓主要负责人履职、
抓隐患排查治理、抓安全技术管理、抓岗位员工规范操作关键要素,加快构建企业安全生产“一统四抓”
管理体系,并形成企业全生命周期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5.1.2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应符合 GB 16423(为便于使用,在附录 A 中列出了相应引用的具体条款和标
准)的要求。
5.1.3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应符合 AQ/T 2050.1 和 AQ/T 2050.2 的相关规定要求。
5.1.4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应符合设计规定要求。
5.2 安全生产方针目标
5.2.1 企业应围绕“全生命周期安全绿色智慧矿山”的建设目标,按照“全生命周期、全方位治理”
的思路,制定本企业安全生产目标和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建立健全企业“一统四抓”安全生产管理
体系,保障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的实现。
5.2.2 企业应制定安全生产目标、实施计划宜结合下列指标内容:
a) 零死亡;
b) 负伤率;
8
DB50/T 867.66—2024
c) 重伤率;
d) 一般安全隐患按期整改完成率;
e) 重大安全隐患近期整改完成率;
f)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完成率;
g) 经济损失。
5.2.3 企业应定期对安全生产指标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科学合理调整。
5.3 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
5.3.1 机构设置
5.3.1.1 企业应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生产技术管理机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由主要负责人、分管
安全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等组成;生产技术管理机构由主要负责人、总工程师和专业技术负
责人等组成。
5.3.1.2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组织或者参与制定安全生产责任
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岗位操作规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组织应急
救援演练。
5.3.1.3 生产技术管理机构每季度应组织召开至少 1 次安全生产技术例会,研究、统筹、协调、指导
全矿安全生产技术工作,分析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形成会议纪要。
5.3.2 主要负责人
5.3.2.1 企业主要负责人(含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实际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
负责。
5.3.2.2 矿山管理实际负责人是矿长,应具备矿山安全生产专业知识,具有领导矿山安全生产和处理
矿山事故的能力;矿长应依法接受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
5.3.3 总工程师
5.3.3.1 企业应配备总工程师,协助矿长履行技术管理职责。
5.3.3.2 矿山总工程师应具有矿山相应执业资格的注册安全工程师;或采矿、地质、安全等专业毕业,
具有大专(包含)以上学历或者中职(包含)以上职称;5 年以上矿山工作经历;身体健康的人员担任。
5.3.3.3 总工程师职责如下:
a) 组织制定、实施生产经营单位技术标准、安全技术规定、作业规程;
b) 组织制定、实施重大风险的管理方案和危险作业技术措施、应急预案;
c) 安全生产技术决策和指挥责任,生产建设矿山的总工程师驻矿履职每月不少于 15 个工作日。
5.3.4 其他专业技术负责人
5.3.4.1 企业应配备分管安全、生产、机电等工作的副矿长。分管安全、生产、机电等工作的副矿长
和矿长、总工程师统称“五职矿长”;“五职矿长”符合专业条件的可以在同一矿山兼任一职,但不得
在其他矿山兼职。
5.3.4.2 分管安全、生产、机电等工作的副矿长应当具有采矿、地质、矿建(井建)、通风、测量、
机电、安全等矿山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者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2 年以上地下矿山工作经历,身
体健康的人员担任。
5.3.5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9
DB50/T 867.66—2024
5.3.5.1 企业应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地下矿山应配备不少于 3 人;矿山每个生产作业
区应配备在岗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1 名。
5.3.5.2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从事矿山工作 5 年以上、具有相应的矿山安全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并熟悉本矿山各安全生产系统;依法接受安全培训,并取得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证。
5.3.6 特种作业人员
企业应配备电工、放炮员、爆炸物品保管员等特种作业人员不少于 1 名;绞车司机、内转车司机
根据实际需要配备人数。矿山各类特种作业人员的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有效,并持证上岗。
5.3.7 各工种人员
企业各工种人员根据实际生产需要配备人数,专职顶板管理人员和专职通风管理人员各不少于 1
人,两类专职管理人员井下工作经历不得少于两年,并具备本工作的相关专业知识;其余各工种从业人
员依照规定接受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
5.4 安全生产责任制
5.4.1 企业应建立各岗位人员和生产安全技术各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定期修订
完善,并以文件形式发布,组织职工学习、严格执行并加强考核奖惩。主要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有:
a) 主要负责人(含矿长)安全生产责任制;
b) 技术负责人(含总工程师、专业技术负责人、副矿长)安全生产责任制;
c)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d) 各生产安全技术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
e) 各生产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含班组长、生产值班人员、通风管理人员、顶板管理人员、机
电工、采掘工、放炮员、爆炸物品保管员、绞车司机、内转车司机等)。
5.4.2 主要负责人(含矿长)安全生产责任制如下:
a) 建立健全并落实本单位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b) 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c) 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计划;
d) 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e) 组织建立并落实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督促、检查开展“日周月”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
患;
f) 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g) 每月至少组织开展 1 次由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安全隐患排查并签字备查;
h) 主要负责人每月在矿山生产现场履行安全职责不得少于 10 个工作日,每月研究解决 1 次安
全生产重大问题并形成会议纪要。
5.4.3 总工程师安全责任制如下:
a) 组织制定、实施生产经营单位技术标准、安全技术措施、作业规程;
b) 组织制定、实施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方案和危险作业技术措施、应急预案;
c) 发现生产经营过程中安全技术问题并及时处理,对不能现场解决的,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
施;
d) 有安全生产技术决策和指挥责任,总工程师在矿在岗履职每月不少于 15 个工作日。
5.4.4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如下:
a) 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b) 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情况;
10
DB50/T 867.66—2024
c) 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
d) 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
e) 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
f) 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
g) 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
5.4.5 岗位员工安全生产责任制如下:
a) 全面开展岗位风险隐患辨识,熟悉岗位风险清单、岗位责任清单、岗位操作卡、岗位应急处
置卡的“两单两卡”,做到知风险、明职责、会操作、能应急,落实岗位一线安全生产责任
制;
b) 岗位员工应按照岗位风险清单,作业前开展岗位安全隐患排查,严格按岗位操作规程作业。
5.4.6 企业每年应至少考核一次各层级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执行情况。
5.4.7 安全生产责任制应每年审核,根据需要适时更新,并保存相关记录。
5.5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5.5.1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并加强监督考核。
5.5.2 企业应及时跟踪和掌握与本企业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规范的更新或修订情况,
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相应的更新或修订。
5.5.3 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包含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 安全生产会议制度;
b) 安全生产投入制度;
c)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d)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e) 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
f) 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g)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h) 设备设施管理制度;
i) 排土场(尾矿库)管理制度;
j) 事故报告和应急管理制度;
k) 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5.5.4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应经批准以正式文件发布,现行有效版本应发放至部门和班组实施。
5.5.5 企业应每年评估一次安全生产法规规章和标准的适宜性、有效性和执行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和
实情工作需要及时修订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5.6 安全作业(操作)规程
5.6.1 为保障企业生产作业安全,企业应制定各类作业安全规程和各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各类作业
安全规程和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内容完整,并组织学习,现场执行到位。
5.6.2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应结合本企业设施设备、生产工艺、作业任务特点。
5.6.3 企业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应组织制订相应的安全作业(操作)
规程,确保其适宜性和有效性。
5.6.4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应包含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 适用范围;
b) 岗位存在的主要风险及管控措施;
c) 设备使用方法或作业程序;
11
DB50/T 867.66—2024
d) 个体防护要求;
e) 严禁事项;
f) 紧急情况现场处置措施。
5.6.5 安全操作规程应经批准实施,编制成岗位操作卡,一线岗位作业人员熟记并对照执行。
5.6.6 安全作业规程(技术措施)应包含但不限于:
a) 采掘安全作业规程;
b) 矿井通风管理与有毒有害气体防治技术措施;
c) 矿井提升、运输安全作业规程;
d) 爆破作业安全技术措施(爆破作业方案);
e) 矿井机电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f) 矿井抽排水与水害防治安全作业规程;
g) 矿井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h) 矿井粉尘和噪声防治安全技术措施。
5.7 安全生产管理记录
5.7.1 企业应建立各类安全生产管理记录;安全生产管理记录应具有连续性,且记录内容真实完整。
5.7.2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记录,作为检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的佐证;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工
作留迹记录,作为企业安全履职的台帐记录。
5.7.3 主要安全生产管理记录包含但不限于:
a) 安全生产会议记录;
b) “日周月”隐患排查整改记录;
c)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记录;
d) 设备检修维护记录;
e) 特种作业人员及各工种作业人员管理记录;
f) 劳动防护用品发放记录;
g) 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管理记录;
h) 重大危险源监控与检测记录。
5.8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
5.8.1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一般规定如下:
a) 企业应针对本单位实际,制定实施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并保障计划实施的必要条件;
b) 企业应根据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
全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c) 企业应如实记录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和从业人员个人
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5.8.2 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应符合如下要求:
a) 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应依法接受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b) 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不应少于 48 学时,再培训每年不少于 16 学时。
5.8.3 生产作业人员培训应符合如下要求:
a) 生产作业人员,每年应接受不少于 40 h 的安全教育培训;新进作业人员应接受不少于 72 h 的
安全生产教育,经考试合格后,由从事地下矿山作业两年以上的老员工带领工作至少 4 个月,
熟悉本工种操作技术并经考核合格方可独立工作;
b) 调换工种的人员,应进行新岗位安全操作培训;
12
DB50/T 867.66—2024
c)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对有关人员进行专门培训;
d) 参加劳动、参观、实习人员,入矿前应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并有专人带领;
e) 特种作业、特种设备作业的人员应按照有关规定,经专门安全作业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相
应资格后,方可上岗作业,并定期接受复审。
5.8.4 培训条件应符合如下要求:
a) 矿山应具有各类人员培训教材和资料,培训教材和资料符合各岗位培训的要求;
b) 矿山应具有不少于 20 m
2 的培训学习教室;
c) 矿山对作业人员培训应具有合格的专业技术培训教师,培训教师应具有两年以上矿山工作经
历和中专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
5.9 设施设备管理
5.9.1 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包括:
a) 制定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b) 建立设施设备安全管理记录;
c) 明确设施设备安全管理责任人;
d) 设施设备应符合安标要求。
5.9.2 设施设备运行管理包括:
a) 设施设备应有使用和报废的完整记录;
b) 按设施设备维护和检测要求,定期维护和检测,保障设施设备正常运转,检修、维护和保养
记录完整;
c) 对带电和传动的设施设备周边设置安全护网和安全警示;
d) 不应该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设备设施和材料;
e) 建立井下特种设备安全标志审核发放和监督机制,定期对井下取得安全标志的特种设备开展
可靠性检验。
5.10 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5.10.1 生产设施和安全设施现场布置
5.10.1.1 地面和井下生产设施和安全设施布置符合 GB 16423 和设计要求。
5.10.1.2 每个生产中段和采区至少有两个符合规定的安全出口,安全出口形式、位置和规格符合设计
规定要求;安全出口保持畅通,满足井下人员安全撤离要求。
5.10.1.3 井下人行通道和梯子间的形式、位置和规格符合设计规定要求。
5.10.1.4 有人作业或通行的场所与通道以及天井、溜井和漏斗口等危险部位有符合规定的照明设备。
5.10.1.5 封闭通往塌陷区的井巷;矿山地表塌陷区设置明显标志和栅栏;地表移动区外修筑截洪沟。
5.10.2 生产现场作业安全管理
5.10.2.1 安全管理人员应每班在作业现场巡回监督检查。
5.10.2.2 采掘作业面放炮半小时后,安全管理人员方可进入作业面检查空气质量和有害气体浓度。
5.10.2.3 采掘作业面有害气体浓度检查不超标后,顶板管理人员方可进入作业面检查顶板、清顶和顶
板支护作业;顶板管理作业完成,其他作业人员方可进入作业面生产。
5.10.3 各类安全标识牌和指示牌设置
13
DB50/T 867.66—2024
5.10.3.1 存在危险因素的作业场所和设施设备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警示和告知危险种类和应
急防范措施。
5.10.3.2 设施设备检修、施工、吊装等作业现场应设置警戒区域和警示标志,坑、井、洼、沟、陡坡
等场所应设置围栏和警示标志。
5.10.3.3 各类硐室、作业场所、巷道分道口、临时密闭(采空区)和紧急撤离路线应设置标识和指示
牌,标识牌注明其所在地点,指示牌注明通往地面出口的方向,且标识和指示应正确清楚。
5.10.3.4 作业场所存在坠落危险的井巷、溶洞、陷坑、泥浆池和水仓等位置应加盖或设栅栏,并设置
明显的警示标志;井巷的分道口应有路标。
5.10.3.5 企业地表塌陷区应设置明显标志和栅栏。
5.10.4 生产过程控制
5.10.4.1 对动火、受限空间、临时用电、高处作业、爆破、吊装等危险性作业活动应制定专门安全技
术措施,并由企业总工程师审查签字同意后执行。
5.10.4.2 对危险性作业活动应进行控制管理,由专人现场进行监督;严禁承包采掘施工作业单位将爆
破作业再次专项外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