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44/T 2595-2024 中药标本数字信息采集技术规范

DB44/T 2595-2024 中药标本数字信息采集技术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22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08 08:57:26



相关搜索: 数字 中药 技术规范 信息采集 标本 标本

内容简介

DB44/T 2595-2024 中药标本数字信息采集技术规范 ICS 35.240.99
CCS C 23 44
广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44/T 2595—2024
中药标本数字信息采集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igitalize information colle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ecimens
2024 - 12 - 23 发布
2025 - 03 - 23 实施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4/T 2595—2024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数字采集方法 ....................................................................... 1
5 图像信息采集 ....................................................................... 2
6 文字信息采集 ....................................................................... 7
附录 A(资料性) 二维、三维数字采集设备技术类型和技术指标 ............................. 9
附录 B(资料性) 二维图像采集数据图示例 .............................................. 10
附录 C(资料性) 三维图像采集数据图示例 .............................................. 13
参考文献 ............................................................................. 15
I
DB44/T 2595—2024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省药品检验所、惠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江门市药品检验所、湛江市食品药
品检验所、广东省粤科标准化科学研究有限公司、汕尾市食品药品检验所、肇庆市药品检验所、清远市
食品药品检验所、汕头市药品检验所、第叁空间南京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潇潇、潘银蕉、刘子纯、陈漫丽、陆郝凌、吴雪缘、刘丽婷、梁敏、曾冬苗、
吴巧、郑应陆、曾仕久、陈小锐、林晓君。
II
DB44/T 2595—2024
中药标本数字信息采集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中药标本数字信息采集技术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数字采集方法、图像信息采集和文
字信息采集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中药标本数字信息的采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985 生物显微镜
GB/T 18788 平板式扫描仪通用规范
GB/T 19864.2 体视显微镜 第2部分:高性能体视显微镜
JB/T 13704 数码照相机镜头
SJ/T 11643 立体数码摄像设备通用规范
SJ/T 11886 结构光手持式三维扫描仪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中药标本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ecimens
药用植物、矿物、动物、微生物等生药、中药饮片、中药样品,经过物理风干、真空、化学防腐、
塑化等专业处理后保持原貌并可长期保存的中药实物或复制品。
数字采集 digital collection
利用数字手段对中药标本的形态、生物学、地理分布等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和建档。
数字采集工具 digital collection tools
用于中药标本进行文字、图像和视频等格式数字的软硬件系统。
4 数字采集方法
二维图像信息数字采集方法
采用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扫描仪、体视显微镜、生物显微镜等数字设备直接拍摄标本获得数
字化图像,或采用传统影像胶片、相片、图版等媒体获得数字图像信息。
1
DB44/T 2595—2024
三维立体图像信息数字采集方法
采用数码相机拍摄标本的二维图像,通过专业软件合成三维立体图像,或采用三维坐标测量仪、非
接触式激光三维扫描仪、三维光扫描仪、计算机断层分析仪CT等设备获得三维立体图像信息。
5 图像信息采集
原理
利用激光扫描、摄影测量、立体光学扫描等数字化采集技术,获取并记录标本的实体信息,利用计
算机软件进行处理加工,最终实现数字化存储,有且不限于形态、大小、颜色、纹理、质地、断面、透
视等。
二维图像采集要求
5.2.1 场地
宜搭建无影摄影场地,其拍摄操作面积≥6 ㎡。
5.2.2 采集设备
5.2.2.1 数码照相机镜头应符合 JB/T 13704 的要求。
5.2.2.2 扫描仪应符合 GB/T 18788 的要求。
5.2.2.3 体视显微镜应符合 GB/T 19864.2 的要求。
5.2.2.4 生物显微镜应符合 GB/T 2985 的要求。
5.2.2.5 正常体积的样本拍摄使用可更换镜头式数码照相机进行图像信息采集,相机有效像素宜≥
2000 万。
5.2.2.6 采集体积≤10 cm×10 cm×10 cm 的小样本,宜匹配具有微距功能的镜头进行图像信息采集。
5.2.2.7 背景板宜黑色、白色或灰色。
5.2.2.8 二维数字采集设备技术类型和技术指标(见附录 A)。
5.2.3 灯光设备
5.2.3.1 图像采集宜使用专业的摄影闪光灯作为主要照明光源,闪光灯使用数量宜≥2 盏。根据拍摄
环境及样本体积,可以适当增加灯光数量,以辅助照亮样本区域,采集样品无阴影。
5.2.3.2 采集时,闪光灯需配备柔光箱,长宽规格宜≥60 cm×60 cm,可根据拍摄需求,适当增加柔
光箱尺寸,以达到画面光效柔和的目的。
5.2.4 二维图像采集流程
5.2.4.1 流程概述
二维数字采集整体流程主要包括场地准备、设备调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质量检查和数据整理
与提交。二维图像采集整体流程见图1。
2
DB44/T 2595—2024
图1 二维数字采集流程
5.2.4.2 场地准备
5.2.4.2.1 对采集场地进行合理布局,形成采集对象的流转存放、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质量检查、
成品提交等工作区域。连接数字采集设备,检查处理软件,确保硬件、软件等工具都能正常工作。
5.2.4.2.2 对数字采集场所的温湿度、洁净度等环境条件进行检查和调整,确保采集场所的环境条件
与采集对象保存环境接近。
5.2.4.3 设备调校
5.2.4.3.1 通过调整光源和设备参数进行光源黑白场、均等化、白平衡校正,确保采集数据曝光和白
平衡符合要求。
5.2.4.3.2 通过调整光源和设备参数进行拍摄,对光源色温、布光均衡进行校正,确保采集数据曝光、
白平衡符合要求。
5.2.4.3.3 通过采集设备的色彩功能模块进行颜色校正,色卡的 CIEDE 2000 色差平均值应≤3.0。
5.2.4.4 数据采集
5.2.4.4.1 建立拍摄对象记录清单,清单内容需包括拍摄对象编号、名称和尺寸等信息。
5.2.4.4.2 放置比色卡和标尺,在采集时置于不遮挡采集对象主体的区域,与采集对象同时进行采集,
标尺的刻度端朝向标本。
5.2.4.4.3 调整采集范围,校正成像位置,确保采集对象主体内容面积占图像面积的比例≥80 %。
5.2.4.4.4 采集时包含正视图、背面图、俯视图、底部图、侧视图、局部细节图,采集对象尺幅过大
应分段、分区采集,分段、分区采集时重叠部分宜≥单次采集面积的 25 %。
5.2.4.4.5 选用鉴别特征明显的标本,拍摄时标本应摊开,不堆叠,采集样品无阴影。
5.2.4.5 数据处理
5.2.4.5.1 利用专业处理软件进行图像裁剪处理,裁剪时需保留采集对象标尺,不破坏采集对象。
5.2.4.5.2 利用专业处理软件或者其他软件进行图像中性灰还原处理。
3
DB44/T 2595—2024
5.2.4.5.3 数码拍摄的数据存储格式宜为 RAW/PNG/JPGE/TIFF。
5.2.4.6 质量检查
5.2.4.6.1 检查采集数据的内容和数量并对数据进行整理。
5.2.4.6.2 检查图像模式、分辨率、图像尺寸、数据格式等技术指标并对数据进行归档。数据图像示
例(见附录 B)。
5.2.4.7 成果数据规格
成果数据规格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成果数据规格要求
数字化方式 指标 要求
数字拍摄 图像模式 RGB
分辨率 ≥300 dpi
图像尺寸 ≥3984 pixels×2656 pixels
数据格式 RAW/PNG/JPGE/TIFF
三维图像采集要求
5.3.1 场地
拍摄操作面积应≥15 ㎡,在影棚顶部安装工作灯照明,亮度≥500 lux。
5.3.2 采集设备
5.3.2.1 三维扫描仪应符合 SJ/T 11886 的要求。
5.3.2.2 立体数码摄像设备应符合 SJ/T 11643 的要求。
5.3.2.3 取景进行图像信息采集时,配置镜头的光圈、焦段应符合拍摄要求。
示例:全画幅双核 CMOS 图像感应器,全焦段恒定最大光圈宜≥F2.8。
5.3.2.4 镜头的焦段使用宜控制在 50 mm~100 mm 区间。
5.3.2.5 采集体积≤10 cm×10 cm×10 cm 的小样本,宜选择专业微距镜头。
5.3.2.6 三维数字采集设备技术类型和技术指标(见附录 A)。
5.3.3 灯光设备
拍摄使用专业摄影闪光灯作为主要照明光源,闪光灯使用数量≥4盏,每盏灯功率≥400 Ws;色温
恒定;高速回电达到全光0.9 s。闪光灯附件配备柔光箱,长宽规格宜≥60 cm×90 cm。
5.3.4 三维图像采集流程
5.3.4.1 流程概述。
三维数字采集整体流程主要包括场地准备、设备调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质量检查、数据整理
与提交。三维图像采集整体流程见图2。
4
DB44/T 2595—2024
图2 三维数字采集流程
5.3.4.2 场地准备
5.3.4.2.1 对采集场地进行合理布局,形成采集对象的流转存放、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质量检查、
成品提交等工作区域。连接数字采集设备,检查处理软件,确保硬件、软件等工具都能正常工作。
5.3.4.2.2 对数字采集场所的温湿度、洁净度等环境条件进行检查和调整,确保采集场所的环境条件
与采集对象保存环境接近。
5.3.4.3 设备调校
5.3.4.3.1 数码相机调校应提前在拍摄环境内进行白平衡,色域参数的校对设置。
5.3.4.3.2 灯光及拍摄相关设备,应提前进行检查和校准。
5.3.4.4 数据采集
5.3.4.4.1 图像正式拍摄前,宜建立拍摄标本的记录清单,用于记录药材信息及尺寸。采用色卡进行
色差评估,准备好后方可进行试拍测试,如发现拍摄数据与实际观测物体有偏差,应调整灯光,保持光
线均匀,相机焦距、光圈、镜头再次比对色卡进行校正,保证无偏色,采集对象对焦清晰。
5.3.4.4.2 正式拍摄过程中应保持相同的焦距,使用非定焦镜头应对其采取焦距固定。
5.3.4.4.3 相邻纹理图像之间应有≥30 %的重叠区域。
5.3.4.4.4 拍摄角度应尽可能保持镜头正对目标面。无法正对目标面拍摄时,逐个对局部进行正对拍
摄,后期再进行拼接。
5.3.4.4.5 所获取的纹理图像需具有均匀一致的清晰度,不应存在因镜头失焦、光线衍射等原因导致
局部模糊等现象。
5.3.4.4.6 采集纹理图像时应绘制图像采集分布图。
5.3.4.4.7 选用鉴别特征明显的标本,拍摄时标本应摊开,不堆叠,采集样品无阴影。
5.3.4.5 数据检查
5
DB44/T 2595—2024
纹理图像数据每次现场拍摄完成后,应立即进行检查,若出现照片模糊或数量不够,则需要补拍或
重新拍摄。
5.3.4.6 数据处理
5.3.4.6.1 纹理图像色彩优化
使用专业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纹理图像数据处理,以能够真实反映中药标本原貌为原则。纹理色彩应
接近实物色彩,纹理清晰,色调均匀,反差适中,因视角或镜头畸变引起的变形应进行纠正处理。应使
用专业图像处理软件进行纹理图像格式转换和储存。
5.3.4.6.2 纹理图像配准
选择图像的控制点和特征点进行数据配准。相邻两张纹理图像的重叠度≥30%,采用不少于3张纹理
贴图进行配准,纹理贴图应无明显配准痕迹。
5.3.4.6.3 点云数据处理
图片组经软件转换,形成点云数据,应对点云数据进行优化处理后,方能转换成三维模型数据,面
数不宜超过5万三角面,构建三维模型后应消除叠面、交叉面、锐角网格。点云数据中存在异常点、孤
立点时、应删除,进行降噪处理。
5.3.4.6.4 纹理图像处理
生成完点云数据后,应对三维模型的base Color map(颜色贴图),Normal map(法线贴图),Rougnness
map(粗糙度贴图),Metallic map(金属度贴图),Specular map(高光贴图),Ambient Occlusion(AO贴图)
等贴图,进行生成制作,匹配中药标本外观对贴图种类进行合理选择,应还原原实物标本的材质、颜色、
表面肌理。特殊材质效果宜采用特殊手法表现。
5.3.4.6.5 纹理模型制作
采用三维拍摄与纹理图像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三维模型,再通过点云降噪和拓扑方法将规整的三维
模型进行UV(紫外线)拆分,最终将纹理贴图烘焙至三维模型表面网格,完成纹理模型制作。
5.3.4.7 质量检查
纹理图像完整度、清晰度、尺寸精度是否符合要求,数据图像示例(见附录C)。
5.3.4.8 成果数据规格
三维图像成果格式按表2的要求。
6
DB44/T 2595—2024
表2 数据格式要求
数据格式 指标项 指标内容
一级 二级
纹理贴图数据 合成图像分辨率 ≥8192 pixels×8192 pixels ≥4096 pixels×4096 pixels
拼接色差 多张照片之间的 CIEDE 2000色差平均值≤2.0
拼接尺寸精度 ≤0.05 mm ≤0.1 mm
完整度 ≥98% ≥95%
与网格模型映射误差 ≤0.1 mm ≤0.25 mm
数据格式 PNG/JPGE/TIFF
6 文字信息采集
文字采集内容
文字采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标本编号、数据源更新时间、中药中文名、动植物学名、动植物分类、
矿物名称、药用部位、标本采集地点、采集时间、鉴定时间、采集人、鉴定人、执行标准和中药鉴别特
征等。
文字信息要求
6.2.1 标本编号
应按一定的原则进行编号,能基本反映标本的特殊属性。
6.2.2 中药中文名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国植物志》等文件的中文名。
6.2.3 动植物学名及矿物名称
包括拉丁学名、中文学名以及矿物名称使用习惯。
6.2.4 动植物及矿物分类
6.2.4.1 分类地位为从界到中药数字标本当前阶元的各级分类单元名称。
6.2.4.2 必备项目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药用部位。
6.2.4.3 每个项目中应包含中文名和拉丁学名。
6.2.4.4 矿物类中药应包括化学成分组成。
6.2.5 药用部位
药用部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国植物志》等文件中性状指定部分。
6.2.6 标本采集地点
6.2.6.1 数字标本依托的个体实物标本的一个采集地的地名、经纬度和海拔。
6.2.6.2 地名应包括:国别、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区、州、盟)、区(县、市、旗)、乡
(镇、街道)和具体地点名称。
6.2.6.3 所属生物群体在生长地的分面区域按中国植物志。
7
DB44/T 2595—2024
6.2.7 中药鉴别特征
鉴别特征包括中药标本所属的生物形态特征、外观性状特征和理化鉴别特征,主要体现如下:
a) 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和排列方式等方面的特征,包括但不限于生物的体
型、肢体的数量和形状、器官的位置、组织结构、细胞形态等;
b) 外观性状特征:药材的外观及感官特征,包括:形状,大小,色泽,纹理,质地,断面,一般
的内部结构,气味,味道及其他相关信息;
c) 理化鉴别特征:该物质所具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包括但不限于状态、是否易熔
化、凝固、升华、挥发,以及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d) 化学性质涉及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特性,如稳定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
酸碱性等。
8
DB44/T 2595—2024
附 A A A

(资料性)
二维、三维数字采集设备技术类型和技术指标
二维、三维数字采集备技术类型和技术指标见表A.1。
表A.1 二维、三维数字采集设备技术类型和技术指标
序号 技术类型 技术指标
指标项 级别
一级 二级
1 采集设备 半画幅或全画 幅相机 传感器尺寸 ≥36 mm×24 mm ≥22.3 mm×14.9 mm
有效像素 ≥2000 万 ≥1200 万
图像分辨率 ≥5472 pixels×3648 pixels ≥4288 pixels×2848p ixels
RGB 三通道色深位 ≥12 bit
动态范围 ≥12 档
感光度 ≤ISO 400
镜头 变焦镜头 焦距 10 mm ~200 mm
光圈 F 2.8~F 22
定焦镜头 焦距 10 mm ~135 mm
光圈 F 1.4~ F 16
闪光灯 输出功率 3 J ~3200 J
回电时间 0.02 sec ~1.3 sec
可调的闪光持续时 ≥1/10000 SCC
2 处理设备 彩色显示屏幕 分辨率 ≥2560 pixels×1440 pixels ≥1920 pixels×1080 pixels
色域空间 Adobe RGB 或 SRGB 色域
亮度 ≥350 cd/㎡ ≥250 cd/㎡
对比度(反差) ≥1400∶1 ≥1000∶1
视角 ≥178 H/V
3 主机设备 中央处理器 i5 或同等级别处理器 i3 或同等级别处理器
内存 ≥16 GB ≥8 GB
图形处理器 ≥6 GB ≥3 GB
4 照明设备 柔光箱 环境光(色温) 5000 K ~ 6000 K
5 工作台 摄影静物台 光学防震台 2 M×2 M
9
DB44/T 2595—2024
附 B B B

(资料性)
二维图像采集数据图示例
B.1 冬虫夏草
B.1.1 来源
本品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
座和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夏初子座出土、 孢子未发散时挖取,晒至六七成干,除去似纤维状的附
着物及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
B.1.2 性状
本品由虫体与从虫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座相连而成。虫体似蚕,长3 cm~5 cm,直径0.3 cm~0.8 cm;
表面深黄色至黄棕色,有环纹20个~30个,近头部的环纹较细;头部红棕色;足8对,中部4对较明显;
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子座细长圆柱形,长4 cm~7 cm,直径约0.3 cm;表面深棕色
至棕褐色,有细纵皱纹,上部稍膨大;质柔韧,断面类白色。气微腥,味微苦。
B.1.3 二维数据图
冬虫夏草二维数据图见图B.1。
图B.1 冬虫夏草二维数据图
B.2 土鳖虫(地鳖)
B.2.1 来源
本品为鳖蠊科昆虫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 的雌虫干燥体。捕捉后,置沸水中烫死,晒干
或烘干。
B.2.2 性状
10
DB44/T 2595—2024
地鳖,呈扁平卵形,长1.3 cm~3 cm,宽1.2 cm~2.4 cm。前端较窄,后端较宽,背部紫褐色,具
光泽,无翅。前胸背板较发达,盖住头部;腹背板9节,呈覆瓦状排列。腹面红棕色,头部较小,有丝
状触角1对,常脱落,胸部有足3对,具细毛和刺。腹部有横环节。质松脆,易碎。气腥臭,味微咸。
B.2.3 二维数据图
土鳖虫(地鳖)二维数据图见图B.2。
图B.2 鳖虫(地鳖)二维数据图
B.3 穿心莲
B.3.1 来源
本品为爵床科植物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m.f.)Nees的干燥地上部分。秋初茎叶茂盛时
采割,晒干。
B.3.2 性状
本品茎呈方柱形,多分枝,长50 cm~70 cm,节稍膨大;质脆,易折断。单叶对生,叶柄短或近无
柄;叶片皱缩、易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 cm~12 cm,宽2 cm~5 cm,先端渐
尖,基部楔形下延,全缘或波状;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光滑。气微,味极苦。
B.3.3 二维数据图
穿心莲二维数据图见图B.3。
11
DB44/T 2595—2024
穿心莲样品图 (下半部分) 穿心莲样品图(上半部分)
穿心莲样品图(示节) 穿心莲样品图(示节)
穿心莲样品图(示茎) 穿心莲样品图(示叶)
图B.3 穿心莲二维数据图
12
DB44/T 2595—2024
附 C C C

(资料性)
三维图像采集数据图示例
C.1 化橘红(化州柚)
C.1.1 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Citrus grandis‘Tomentosa’的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干燥外层果皮。习称“毛橘
红”。夏季果实未成熟时采收,置沸水中略烫后,将果皮割成5或7瓣,除去果瓤和部分中果皮,压制成
形,干燥。
C.1.2 性状
化州柚,呈对折的七角或展平的五角星状,单片呈柳叶形。完整者展平后直径15 cm~28 cm,厚0.2
cm~0.5 cm。外表面黄绿色,密布茸毛,有皱纹及小油室;内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脉络纹。质脆,
易折断,断面不整齐,外缘有1列不整齐的下凹的油室,内侧稍柔而有弹性。气芳香,味苦、微辛。
C.1.3 三维数字模型转换步骤图
化橘红(化州柚)三维数字模型转换步骤图如图C.1。
13
DB44/T 2595—2024



图C.1 化橘红(化州柚)三维数字模型转换步骤图
14
DB44/T 2595—2024
参 考 文 献
[1] GB/T 12979 近景摄影测量规范
[2] GB/T 18894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
[3] GB/T 19953 数码照相机分辨率的测量
[4] GB/T 20733 数码照相机 术语
[5] SN/T 4328-2015 植物有害生物标本数字化制作规范
[6]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
[7] 中国植物志
[8] 广东省中药材标准
[9] 广东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15
DB44/T 2595—2024
16
DB44/T 2595—2024
广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中药标本数字信息采集技术规范 DB44/T 2595—2024 * 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组织印刷 广州市海珠区南田路 563 号 1304 室 邮政编码:510220 电话:020-84250337
上一章:DB44/T 2593.1-2024 液氢气瓶 第1部分:材料、设计、制造、检验与试验 下一章:DB44/T 2591-2024 供气企业诚信计量管理规范

相关文章

DB63/T 1011-2011 植物标本数字化采集与制作技术规程 DB4413/T 48-2024 中药标本管理规范 DB4415/T 26-2023 中药标本制作技术规范 DB3401/T 317-2023 数字农业水稻种植信息采集规范 DB1508/T 158-2024 木本植物腊叶标本采集制作技术规程 DB41/T 2595-2024 猪急性腹泻综合征诊断技术 SN/T 4643-2016 线虫标本采集分离保存规范 SN/T 4715-2016 杂草凭证标本采集、制作与保存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