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67.140.10 3509
CCS X 55
福
建 省 宁 德 市 地 方 标 准
DB3509/T 022—2024
柘荣高山白茶 单株栽培技术规程
Zherong mountain altitudes white tea——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monoclonal
cultivation
2024 - 12 - 30 发布
2025 - 03 - 01 实施
宁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509/T 022—2024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茶园规划建设 ........................................................................ 1
4.1 选址 ............................................................................ 1
4.2 生态茶园建设 .................................................................... 2
4.3 茶园开垦 ........................................................................ 2
5 茶园管理 ............................................................................ 2
5.1 茶树种植 ........................................................................ 2
5.2 施肥管理 ........................................................................ 2
5.3 土壤管理 ........................................................................ 3
5.4 树冠管理 ........................................................................ 3
6 病虫草害防治 ........................................................................ 4
6.1 防治原则 ........................................................................ 4
6.2 生态调控 ........................................................................ 4
6.3 农业防治 ........................................................................ 4
6.4 物理防治 ........................................................................ 4
6.5 生物防治 ........................................................................ 4
6.6 化学防治 ........................................................................ 4
7 茶叶采摘 ............................................................................ 4
7.1 采摘原则 ........................................................................ 4
7.2 采摘方法 ........................................................................ 4
7.3 鲜叶管理 ........................................................................ 5
附录 A(资料性) 茶园套种绿肥 ..........................................................6
I
DB3509/T 022—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起草。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柘荣县茶叶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宁德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宁德市标准化科学技术研究院、柘荣县茶叶协会、柘荣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宁德
市茶产业发展中心、福建福寿长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宁德市南岭农业有限公司、宁德石古兰农业开发有
限公司、福建省柘荣县仙岩岭茶叶有限公司、玉草金茗(福建)茶业有限公司、福建省二月山茶业有限公
司、福建恒馨茶业有限公司、柘荣县华田家庭农场、福建闽东红茶业科技有限公司、宁德市富生源茶业
有限公司、福建省百丈岩茶业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池玉洲、黄福生、陆云强、叶建钟、林影、吴自铃、宋丹丹、王岩龙、林立伟、
杨剑荣、陈华、沈朝增、孔恒轩、叶华弟、章清弟、吴文光、袁乃东、叶春丽、张欣怡。
II
DB3509/T 022—2024
1
柘荣高山白茶
单株栽培技术规程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柘荣高山白茶单株栽培的茶园规划建设、茶园管理、病虫草害防治、茶叶采摘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柘荣高山白茶单株栽培及茶园建设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1767
茶树种苗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 525
有机肥料
NY 884
生物有机肥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3442
畜禽粪便堆肥技术规范
DB35/T 1322
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柘荣高山白茶
Zherong mountain altitudes white tea
在柘荣县行政辖区内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选用海拔在500 m以上茶园的适制品种茶树鲜叶为原
料,经特定工艺制成的具有独特品质的白茶产品。
[来源:DB3509/T 010—2023,3.1]
3.2
单株种植
single plant planting
选择自然生态环境优良的适宜山地,经科学合理规划,按照相对稀疏、有利于茶树自然生长的种植
空间布局而实施单株穴植的一种栽培管理模式。
4 茶园规划建设
4.1 选址
4.1.1 选址条件
1
DB3509/T 022—2024
应选择环境优良,布局合理,植被覆盖度30%~40%,生态系统稳定的区域。茶园应远离城市、工厂、
居民点、公路主干道、垃圾场等污染源,与常规农业区之间应有50m以上的隔离带,或是以山体、河流、
湖泊、自然植被等作为天然屏障;近5年内应未发生过污染事故或生态破坏事件。
4.1.2
区位条件
宜选择坡度不大于25°的山地,土壤以砂壤、红黄壤、砾壤为宜,pH宜在4.5~6.0之间,土壤肥沃、
理化性状好,有机质丰富,不易造成旱涝,无污染的地块。
4.1.3
环境条件
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规定的二级标准要求;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规定的二级标准要求;
灌溉水质应符合GB 5084的要求。
4.2
生态茶园建设
生态茶园建设的主体茶园工程、配套设施设备、生态建设等应符合DB35/T 1322的规定。
4.3
茶园开垦
因地制宜开垦内倾式梯层,应注重生态保护,合理保护、保留原有植被。
5 茶园管理
5.1 茶树种植
5.1.1 茶树品种
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及对当地主要病虫害有较强抗性的适制品种或当地优势群体种。茶苗质
量应符合GB 11767规定的I、Ⅱ级标准。
5.1.2
种植时间
10月中下旬至翌年3月上旬。
5.1.3 种植方式
5.1.3.1 采用点状或条列式穴植的单株种植方式,每 667 m 2种植茶苗 200 株~450 株。
5.1.3.2 单株点状穴植,株距不小于 1.2 m。条列式穴植行距 1.5 m~2.0 m, 株距不小于 1.2 m,大行
之间植株交叉排列。
5.1.3.3 开垦后根据单株种植规格深挖种植穴,开穴深度 50 cm×50 cm。
5.1.4 定植
茶苗定植时根系收拢向下,自然舒展,覆土至根茎泥门处并压紧踏实,浇足定根水,再盖一层疏松
表土。定植后及时铺草覆盖。
5.2
施肥管理
5.2.1
施肥要求
2
DB3509/T 022—2024
宜采取测土配方、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应控制肥料用量,实现化肥减量增效。宜使用本园区或
本地的有机废弃物自制堆肥,堆肥应符合NY/T 3442的规定,施用的商品有机肥料应符合NY/T 525的规
定,生物有机肥应符合NY 884的要求。
5.2.2
肥料用量
幼龄茶园施肥以少量多次为原则,分基肥和多次追肥进行。投产茶园肥料用量按照每产100kg干茶,
施纯氮12kg~15kg,氮磷钾肥比例1:(0.2~0.3):(0.3~0.4),总养分中来自有机肥的养分不少于
30%。
注:氮磷钾肥比例包括有机肥的养分用量计算。
5.2.3
底肥
茶树新植前应施足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同时配施磷矿粉、钙镁磷肥等无机肥,将肥料与土壤充分
拌匀后覆土20 cm左右。
5.2.4 基肥 2~300 kg/667 m 2,配施磷、钾肥或茶
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按菜籽饼计)使用量为200 kg/667 m
树专用复合肥;宜结合秋冬季深耕时挖沟穴,施后及时覆土,或撒施后用旋耕机翻拌。
5.2.5
追肥
宜选用复合肥、速效氮肥或生物菌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等。追肥宜在春茶采摘前30 d~40 d施用,
夏秋茶视情况施用。
5.3
土壤管理
5.3.1
耕作
春、夏茶结束后各进行一次浅耕除草;每年或隔年一次深耕,深度20 cm~30 cm。
5.3.2
土壤覆盖
采用地面覆盖等措施提高茶园的保土蓄水能力。将修剪枝叶、未结籽的杂草、可降解地膜等作为覆
盖物。
5.3.3
套种绿肥
幼龄茶树全年宜在茶行间种绿肥,并将其枝叶翻埋入土中作有机肥料。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种植条
件,结合绿肥品种特点,采用相应的施用方式(见附录A)。
5.4
树冠管理
5.4.1
树冠培育
当茶树主枝生长高度达40 cm左右时,采用打顶的方式抑制顶端优势控制高度,之后每年以养为主,
于春季在上次打顶的基础上提高30cm左右逐年进行打顶采,茶树总高度宜控制在1.5m~2.0 m,形成骨
干枝层次分明,树冠呈柱型或蘑菇型。
5.4.2
合理修剪
3
DB3509/T 022—2024
在控制的高度内通过合理修剪或留养技术保持丰产树势;每年茶季结束后进行一次清园,剪去细弱、
病虫枝叶。
6 病虫草害防治
6.1 防治原则
病虫草害防治应从茶园生态系统统筹规划,综合运用各种绿色防控措施,优先实施生态调控、农业
防治、物理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茶园生态系统
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
6.2
生态调控
通过间作套种或自然留草,完善茶园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等措施,优化茶园生态环境,注意保护当地
茶园中的草蛉、瓢虫、蜘蛛、捕食螨、寄生蜂、鸟类等有益生物,实现茶园生态系统自身平衡,将有害
生物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
6.3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抗虫品种、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分批多次采摘、合理修剪、伏季休茶、中耕除草、
耕翻晒垡、清洁田园、间作套种等措施,控制病虫草害。
6.4
物理防治
利用灯光、色彩诱杀害虫、机械捕捉害虫、机械除草等措施,防治病虫草害。对体形较大、行动迟
缓的害虫可采用人工捕杀,对有趋性的害虫宜采用灯光诱杀或色板诱杀,使用性信息素诱杀目标害虫等
(其诱杀方法见DB35/T 2182)。
6.5
生物防治
培养释放捕食性天敌,如瓢虫、捕食螨等。宜使用生物源农药和微生物源农药,如病毒制剂、苏云
金杆菌(Bt)、短稳杆菌等;在高湿茶园或在高湿季节宜使用真菌制剂,如白僵菌制剂等(具体操作方
式见DB35/T 2182)。
6.6
化学防治
必要时可使用化学防控,按防治指标喷药防治;合理选用登记使用的农药品种,采用低容量喷雾。
化学防治次数不超过2次/年,应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不使用化学除草剂;秋冬季宜使用石硫合剂
封园,农药使用应符合NY/T 1276的规定。
7 茶叶采摘
7.1 采摘原则
根据茶树生长特性和不同等级白茶对加工原料的要求,遵循采养结合、量质兼顾和因园制宜的原则,
按照标准适时分批采摘。
7.2
采摘方法
应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茶果和老枝叶,采摘应提手采,不宜捋采和抓采。
4
DB3509/T 022—2024
7.3
鲜叶管理
采摘的鲜叶应做到不挤压、分类堆放、及时运输。运输器具应清洁卫生、不应与有污染物混装,鲜
叶进厂应分批次、分品种、分等级及时验收摊放,保持鲜叶质量。
5
DB3509/T 022—2024
附 录 A
(资料性)
茶园套种绿肥
茶园适宜绿肥特性及施用方法见表A.1。
表 A.1
绿肥简介及施用方法
种名 科别 简介 栽种季节 鲜草供应时间 施用方式
圆叶决明 豆科 多年生半直立型,高(30~50)cm,喜高温,极耐旱,鲜草产量(2 2 000~3 000)kg/667 m 春播 8~11月 5月初可以播种,在 8至9 月直接翻压在茶行下作为 肥料
平托花生 豆科 多年生热带种,茎匍匐,高度为(15~30)cm,有较强的耐荫能 力,鲜草产量可达3 000kg/667 m 2以上 春播 7~11月 3月上旬至5月中旬都能播种,初花期即可收割利用。 刈割鲜草覆盖于茶园
毛豆 豆科 一年生热带种,高(30~50) cm,喜温热、抗逆性强、耐旱、 耐瘠、适应性较强、生育期短,茎叶生长快,于结荚期翻压肥 效最佳 夏播 9~11月 3月上旬至5月中旬都能播种,初花期即可收割利用。 刈割鲜草覆盖于茶园
罗顿豆 豆科 匍匐型多年生亚热带型豆科牧草,耐酸,耐瘠薄,耐荫,自繁 速度快;茎匍匐、细长、光滑无毛,鲜草产量可达4000 kg /667 2 m 春播 7~11月 春播,鲜草供应时间5~12月,可割草翻压作绿肥,或 作覆盖物
爬地兰 豆科 又名穗序木蓝,多年生匍匐性草本植物,株高(15~40)cm; 繁殖快、产量高、郁闭快,具有抗逆性强、耐旱耐涝、耐瘠耐 酸、耐荫蔽、病虫害少和不缠绕主作物等特点,适合在梯壁种植 春播 5~12月 播种期以4~6月为宜,在现蕾期或初花期收割, 可割草翻压作绿肥,或作覆盖物
紫云英 豆科 一年生热带种,株高(110~140)cm,茎较脆,苗期生长快, 2 耐荫性较好,适应性广,鲜草量可达3 700 kg/667 m 秋播 1~5月 在水资源丰富或具有灌溉条件茶园,可撒播绿肥紫 云英,10月上、中旬播种,盛花期翻埋
白三叶 豆科 多年生多级匍匐茎,草层高(30~45) cm,耐踏,耐寒、不耐 高温,耐酸夏季地上部枯萎,鲜草量为2 500 kg/m 2~4 000 kg/m 2 秋播 3~5月 秋播鲜草供应时间2~5 月,在盛花期埋青效果好
6
DB3509/T 022—2024
表 A.1(续)
种名 科别 简介 栽种季节 鲜草供应时间 施用方式
箭舌豌豆 豆科 耐旱性较强,遇到干旱天气生长缓慢,但能保持生机;也耐贫 瘠,在新平整的土地上种植也能获得较好的收成;同时也耐寒, 幼苗能忍受短期的霜冻,在-6℃的低温不会被冻伤;不耐渍, 水分过多,影响根系活动,抑制根瘤生长 秋播 2~5月 秋冬前播种,埋青可在4月上中旬盛花期翻埋
苕子 豆科 苕子耐寒抗冻性较强,适合高海拔茶园种植。苕子对土壤要 求不严格,砂土、壤土、粘土都可以种植,自然高度为(40~ 60)cm,在盛花期埋青,产量高,质量也好 秋播 1~5月 秋冬前播种,白三叶形成草苫后,应经常刈割利用, 刈割鲜草覆盖于茶园或间隔翻压
油菜 十字花 科 油菜比较抗旱,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50~60d鲜草产量可 达(2 000~3 000)kg/667 m 2。其根系分泌物可增加土壤微生 物和活化土壤的作用,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 钾的含量 秋播 3~5月 9~11月份播种,初花期即可收割翻埋
注: 数据摘录至福建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布的团体标准T/MNJX 004—2024《茶园有机肥施用技术规程》
7
DB3509/T 022—2024
参 考 文 献
DB35/T 2182
茶园栽培管理技术农事导则
DB3509/T 010—2023
柘荣高山白茶加工技术规范
T/MNJX 004—2024
茶园有机肥施用技术规程
[1]
[2]
[3]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