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DB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
:DBJ/T 13-486-2025
: J 1 8 0 7 5 - 2 0 2 5
岩土工程建筑信息模型应用评价标准
Application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2025-03-06
发布 2025-06-01 实施
福 建 省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厅 发 布
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岩土工程建筑信息模型应用评价标准
Application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工 程 建 设 地 方 标 准 编 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
:DBJ/T 13-486-2025
: J 1 8 0 7 5 - 2 0 2 5
主编单位: 垒 智 设 计 集 团 有 限 公 司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
福 建 省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厅
实施日期:
2 0 2 5 年 6 月 1 日
2025 年 福州
前
言
根据《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福建省住房和城乡
建设系统 2020 年第二批科学技术项目计划的通知》(闽建办科〔2
020〕9 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
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
4.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评价;5.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型评价;
6.岩土工程施工信息模型评价;7.岩土工程监测信息模型评价;
8.岩土工程运维信息模型评价;附录。
本标准由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垒智设计集
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
议,请寄送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与设计处(地址:福州
市北大路 242 号,邮编:350001)和垒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地
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湖滨南路 62 号,邮编:361001),以供
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 标 准 主 编 单 位 :
垒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 标 准 参 编 单 位 :
厦门鹭恒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福建垒智施工图审查有限公司
厦门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交三航局第六工程(厦门)有限
公司
福建天宇建筑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华侨大学
3
健研检测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磊鑫(集团)有限公司
垒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张八芳 周瑞钦 俞 强 肖健友
古
饶
常
杰 黄祖才 成守泽 林生法
伟 许菲鹭 余俊雄 戴兴华
旭 葛新辉 王子昭 陈平阳
张春悠
石春进 上官江南 刘长锒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
林民勇 郑念屏 张升锋 朱德昌
陈云彬 陈跃辉 王志峰
4
目 次
1 总 则........................................................................................1
2 术 语........................................................................................2
3 基 本 规 定..................................................................................3
3.1 一般规定.................................................................................3
3.2 评价方法.................................................................................3
4 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评价........................................................7
4.1 一般规定.................................................................................7
4.2 模型评价.................................................................................7
5 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型评价........................................................9
5.1 一般规定.................................................................................9
5.2 模型评价.................................................................................9
6 岩土工程施工信息模型评价......................................................11
6.1 一般规定...............................................................................11
6.2 模型评价...............................................................................11
7 岩土工程监测信息模型评价......................................................13
7.1 一般规定...............................................................................13
7.2 模型评价...............................................................................13
8 岩土工程运维信息模型评价......................................................15
8.1 一般规定...............................................................................15
8.2 模型评价...............................................................................15
附录 A 岩土工程建筑信息模型前期评价表................................17
附录 B 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专项评价表................................19
附录 C 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专项评价表................................24
5
附录 D
岩土工程施工信息模型专项评价表................................28
附录 E
岩土工程监测信息模型专项评价表................................32
附录 F
岩土工程运维信息模型应用评价表................................ 36
附录 G
岩土工程建筑信息模型综合效益评价表....................... 40
附录 H
岩土工程建筑信息模型应用评价申报表....................... 41
本标准用词说明................................................................................43
引用标准名录....................................................................................44
附:条 文 说 明..............................................................................45
6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1
2
Terms.............................................................................................. 2
3
Basic requirements.........................................................................3
3.1 General requirements................................................................. 3
3.2 Evaluation method..................................................................... 3
4
Evaluation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urvey Information
Model....................................................................................................7
4.1 General requirements................................................................. 7
4.2 Model evaluation........................................................................7
5
Evaluation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Design Information
Model....................................................................................................9
5.1 General requirements................................................................. 9
5.2 Model evaluation........................................................................9
6
Evaluation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Model..................................................................................................11
6.1 General requirements............................................................... 11
6.2 Model evaluation......................................................................11
7
Evaluation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Monitoring Information
Model..................................................................................................13
7.1 General requirements............................................................... 13
7.2 Model evaluation......................................................................13
8
Evaluation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Information Model....................................................... 15
7
8.1 General requirements............................................................... 15
8.2 Model evaluation......................................................................15
Appendix A
Preliminary Evaluation Form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17
Appendix B
Special Evaluation Form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urvey Information Model.........................................19
Appendix C
Special Evaluation Form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Design Information Model.........................................24
Appendix D
Special Evaluation Form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Model............................... 28
Appendix E
Special Evaluation Form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Monitoring Information Model..................................32
Appendix F
Special Evaluation Form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Information Model....... 36
Appendix G
Comprehensive Benefit Evaluation Form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40
Appendix H
Application Evaluation Form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40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43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44
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45
8
1
总
则
1. 0. 1
为促进福建省岩土工程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建设工程全
生命期的推广、应用,提高岩土工程建筑信息模型质量水平,统
一评价标准,实现勘察、设计、施工、监测及运维的信息交换和
共享,制定本标准。
1. 0. 2
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与市政岩土
工程建筑信息模型的评价,相关行业岩土工程建筑信息模型的评
价可参照执行。
1. 0. 3
岩土工程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外,
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福建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
术
语
2. 0. 1
岩土工程建筑信息模型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满足 BIM 应用要求,对建筑与市政岩土工程的物理和功能特
性进行数字化表达,并应用于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测
及运维等阶段或全过程。
2. 0. 2
应用评价 application evaluation
对岩土工程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进行评价,以确定其是否
能够满足要求,包括阶段评价和综合评价。
2. 0. 3
综合评价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综合评价指对建设工程全生命期的勘察、设计、施工、监测、
运维阶段中各阶段评价与综合效益评价的加权得分的总和。
2. 0. 4
阶段评价 stage evaluation
阶段评价指对项目不同实施阶段的岩土工程建筑信息模型进
行独立评价,包括前期评价和专项评价。
2. 0. 5
前期评价 preliminary evaluation
前期评价指对项目岩土工程建筑信息模型评价工作开展前的
评价,包括实施方案、组织架构、人员资历、制度建设、硬件设
施、软件设施等,是各专项评价开展的基础。
2. 0. 6
专项评价 special evaluation
专项评价指对勘察、设计、施工、监测、运维等阶段模型的
合规性、完整性、准确性、延续性、应用点及应用效果方面的评
价。
2
3
基 本 规 定
3.1
一般规定
3. 1. 1
岩土工程建筑信息模型应用评价适用于岩土工程勘察、
设计、施工、监测、运维等阶段评价或综合评价。
3. 1. 2
岩土工程建筑信息模型应用评价应坚持以下原则:
1 公正性:评价不应偏向任何预设的结果;
2 客观性:评价结果应遵循客观事实;
3 准确性:评价应反映被评价对象的真实情况;
4 全面性:评价应考虑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
3. 1. 3
岩土工程建筑信息模型应用评价,应对评价指标逐项评
价,最后根据评价指标得分进行等级划分。
3. 1. 4
岩土工程建筑信息模型应用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模型的前期评价;
2 模型的合规性、完整性、准确性、延续性;
3 模型应用点及应用效果;
4 综合评价还应包括综合效益。
3.2
评价方法
3. 2. 1
岩土工程建筑信息模型应用评价主体应为独立的第三方
组织。
3. 2. 2
岩土工程建筑信息模型应用评价分为阶段评价和综合评
价。
3. 2. 3
岩土工程建筑信息模型交付后,应对相应阶段的模型应
3
用进行评价。
3. 2. 4
岩土工程建筑信息模型应用评价应按照总得分确定等级,
从低到高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3 个等级,小于 60 分“不评级”。具体分数等级区间应按照表
3.2.4 的规定。
表 3.2.4 分值等级区间
等级 评价类型 ★ ★★ ★★★
阶段评价得分 [60,75) [75,90) [90,100]
综合评价得分 [60,75) [75,90) [90,110]
3. 2. 5
岩土工程建筑信息模型应用评价的计算方法如下:
1 阶段评价包括前期评价和专项评价,其中专项评价有勘察、
设计、施工、监测、运维等专项。前期评价应符合本标准附录 A
规定,专项评价应符合本标准附录 B~F 规定,相应满分值应符
合表 3.2.5-1 的规定:
表 3.2.5-1
阶段评价分值表
分项 满分值(分)
前期评价 20
专项评价 80
2 综合评价包括各阶段评价和综合效益评价。综合评价分值
=Σ(各阶段评价得分×对应权重)+综合效益评价得分,综合效
益评价应符合本标准附录 G 规定,相应权重及满分值应符合表 3.
2.5-2 的规定:
表 3.2.5-2
综合评价分值表
分项 权重 满分值(分)
勘察阶段 20% 100
设计阶段 30% 100
4
续表 3.2.5-2
分项 权重 满分值(分)
施工阶段 30% 100
监测阶段 10% 100
运维阶段 10% 100
综合效益 100% 10
注: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评价最低分值不应低于 60 分,否则不予评级。
3. 2. 6
岩土工程建筑信息模型评价的组织,宜符合以下规定:
1 评价宜由建设单位(代建单位)或其委托单位进行申报;
2 专家组评委成员数量,对阶段评价应为 5 人及以上的奇数,
对综合评价应为 7 人及以上的奇数。
3. 2. 7
最终得分为专家组成员有效评分的算术平均值。
3. 2. 8
评价资料应妥善保存,确保评价过程中涉及的个人隐私
和商业机密不被泄露;评价资料应保存完整,能够被追溯和核查。
3. 2. 9
岩土工程建筑信息模型应用评价的基本流程应包括评价
申报、评价材料提交、评价材料审核、组织专家评审、评价结果
公示等。评价程序应按照图 3.2.9 的规定执行。
5
图 3.2.9
评价流程图
3. 2. 10
岩土工程建筑信息模型应用评价申报应符合附录 H 的
规定。
6
4
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评价
4.1
一般规定
4. 1. 1
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应满足工程项目勘察阶段的任务
和使用需求。
4. 1. 2
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应能准确反映工程建设场地地表
及地下设施信息、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岩土体参数、不良地质
作用、测试信息、岩土工程评价等信息。
4. 1. 3
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应用评价应对模型的创建、使用、
数据(信息)、协同工作等进行评价。
4.2
模型评价
4. 2. 1
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评价分为模型合规性、完整性、准
确性、延续性、应用点及应用效果等方面的评价。
4. 2. 2
岩土勘察信息模型合规性评价应包括模型数据与相关技
术标准的符合性情况、任务和使用需求符合情况,以及模型数据、
数据管理情况等。
4. 2. 3
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完整性应包括岩土工程评价对象
信息、和勘察各阶段成果数据等。
4. 2. 4
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准确性评价应包括模型构件的几
何信息、属性信息和模型冲突检测情况等。
4. 2. 5
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延续性评价应包括行业内通用的
中间数据格式,模型数据的可传递性、共享性、安全性。
4. 2. 6
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应用点评价包括协同工作、工程量
7
统计、智能应用等内容。
4. 2. 7
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应用效果评价包括应用 BIM 技术
取得的成效、形成的方法体系,以及研发出的新技术、新软件,
产生的科技成果和获奖情况。
8
5
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型评价
5.1
一般规定
5. 1. 1
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型评价内容和相关标准应根据项目
特点、合同要求、应用价值等综合确定。
5. 1. 2
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应综合考虑勘察、设计、施工、监
测、运维工程等项目全生命期所涉及的各设计要素及应用。
5. 1. 3
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型评价应包含基坑支护模型、边坡支
护模型、地基处理模型、基础工程模型、地下水控制模型等模型
的设计内容进行评价。
5.2
模型评价
5. 2. 1
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型评价应贯穿建筑信息模型全生命
期,并从模型合规性、完整性、准确性、延续性、应用点及应用
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5. 2. 2
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合规性评价应包括任务和使用需
求符合情况、工程实际符合情况、模型与相关技术标准的符合情
况,以及模型数据、数据管理情况等。
5. 2. 3
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完整性评价应包括地表及地下设
施、周边环境、勘察、建筑、结构等基础信息模型,模型构件应
包括材料、支护型式及构造、施工及检测要求等。
5. 2. 4
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准确性评价应包括:
1 模型几何尺寸及形态、特征点定位、施工要求和监测报警
9
值等几何信息和属性信息的准确程度;
2 模型冲突情况。
5. 2. 5
岩土工程设计阶段模型延续性评价应包括行业内通用的
中间数据格式,模型数据的可传递性、共享和安全性。
5. 2. 6
岩土工程设计阶段模型应用点评价包括设计模式、分析与
优化、协同工作、工程量统计、智能应用等内容。
5. 2. 7
岩土工程设计阶段模型应用效果评价包括应用 BIM 技术
取得的成效、形成的方法体系,以及研发出的新技术、新软件,
产生的科技成果和获奖情况。
10
6
岩土工程施工信息模型评价
6.1
一般规定
6. 1. 1
岩土工程施工信息模型应符合合同约定及相关标准的要
求。
6. 1. 2
岩土工程施工信息模型应采用全比例尺和国家统一的度
量单位、坐标系和原点。
6.2
模型评价
6. 2. 1
岩土工程施工信息模型应根据需求文件和建模技术要求,
对模型的合规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延续性、应用点及应用效果
等内容进行评价。
6. 2. 2
岩土工程施工信息模型的合规性评价应包含:标准符合情
况、工程实际符合情况、合同的应用要求、建模范围等内容。
6. 2. 3
岩土工程施工信息模型完整性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结合施工阶段的交付要求,评价建筑信息模型构件的完整
性;
2 施工阶段信息模型应在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型或设计文件
的基础上细化和拆分,对关键技术参数与设计图纸的符合程度进
行评价;
3 施工阶段应在监测信息模型或监测成果数据的基础上实施
信息化施工,施工阶段发生设计变更时,信息模型应作相应修改,
变更依据和模型调整的内容应保存完整。
11
6. 2. 4
岩土工程施工信息模型准确性评价应包括:
1 模型几何尺寸及形态、特征点定位等几何信息和属性信息;
2 模型冲突情况。
6. 2. 5
岩土工程施工信息模型延续性评价应包括业内通用的中
间数据格式,模型数据的可传递性、共享性、安全性,以及为运
维阶段提供的数据信息。
6. 2. 6
岩土工程施工信息模型应用点评价应包括施工方案、进度
管理、成本管理、技术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文明施工管理、智
能应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
6. 2. 7
岩土工程施工信息模型应用效果评价包括应用 BIM 技术
对形成的方法体系,以及研发出的新技术、新软件,产生的科技
成果和获奖情况。
12
7
岩土工程监测信息模型评价
7.1
一般规定
7. 1. 1
岩土工程监测信息模型应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及后期运维
阶段,监测时间应满足监测数据稳定,并满足设计、合同要求。
7. 1. 2
岩土工程监测信息模型应符合合同约定及相关标准的要
求。
7. 1. 3
岩土工程监测信息模型应包括监测对象的变形、结构内力、
土压力、孔隙水压力、隆起和地下水位等参数随时间和工况的变
化特征。
7. 1. 4
岩土工程监测信息模型应满足设计要求,包括位移监测、
结构内力监测、水土压力监测、地下水水位(水头)监测以及温
度监测、振动监测、周边变形监测等。
7.2
模型评价
7. 2. 1
岩土工程监测信息模型评价应根据监测控制要求对模型
的合规性、完整性、准确性、延续性、应用点及应用效果等方面
进行评价。
7. 2. 2
岩土工程监测信息模型应对基准点、工作基点、监测点位
布置、监测频率、变形预警值的合规性进行评价。
7. 2. 3
岩土工程监测信息模型完整性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监测原始数据应保留完整,满足工程验收要求;
2 根据约定的任务要求,对模型进行评价;
13
3 监测模型具备根据监测数据进行变形及应力变化等预测分
析的功能。
7. 2. 4
岩土工程监测信息模型准确性评价应包括监测点位布置
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监测数据应真实有效等。
7. 2. 5
岩土工程监测信息模型按工程应用阶段分级提供模型数
据,同步在施工和运维阶段更新监测数据等属性信息,并采用信
息系统动态发布,实现各阶段监测数据的延续性。
7. 2. 6
岩土工程监测信息模型应用点评价包括分析与优化、协同
工作、工程量统计、智能应用等内容。
7. 2. 7
岩土工程监测信息模型应用效果评价包括应用 BIM 技术
取得的成效、形成的方法体系,以及研发出的新技术、新软件,
产生的科技成果和获奖情况。
14
8
岩土工程运维信息模型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