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3713/T 346-2024 非洲菊组培育苗技术规程

DB3713/T 346-2024 非洲菊组培育苗技术规程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53.89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22 14:39:54



相关搜索: 技术规程 育苗 组培 非洲

内容简介

DB3713/T 346-2024 非洲菊组培育苗技术规程 ICS 65.020.20
CCS B 05 3713

沂 市 地 方 标 准
DB 3713/T 346—2024
非洲菊组培育苗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tissue culture seedling cultivation of gerbera
文稿版次选择
2024 - 09 - 25 发布 2024 - 10 - 25 实施
临沂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713/T 346—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临沂市林业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I
DB3713/T 346—2024
非洲菊组培育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非洲菊组培育苗、外植体选择和处理、试管苗培养、炼苗、移植、苗期管理、出圃规
格、档案管理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非洲菊组培育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LY/T 2289 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
NY/T 1592 非洲菊切花种苗等级规格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组织培养 tissue culture
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
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
3.2
外植体 explant
从自然生长的活体植物上获取的用于建立植物组培快繁体系的起始材料。
4 外植体的选择和处理
4.1 外植体选择
选取花色艳丽、花径硕大、市场需求量大的非洲菊品种,以植株生长健壮、花色纯正、无病虫害优
良单株上的未开放幼嫩花蕾为外植体,直径约 0.5 cm~1.0 cm。
4.2 外植体消毒
将小花蕾在自来水下冲洗干净,然后到超净工作台上用 70%酒精浸泡 20 s,再用 0.1%升汞溶液加吐
温消毒 6 min~10 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 4 次~5 次,每次 3 min。
1
DB3713/T 346—2024
4.3 外植体切段
在无菌条件下,将消毒好的材料放在无菌滤纸上吸干水分,把幼花托的萼片及表面小花全部剥除,
留下花托。将花托切割成 0.2 cm~0.3 cm 的小方块,放入稀释的 Vc 溶液中浸泡 1 min~2 min,备用。
5 试管苗培养
5.1 初代培养
5.1.1 初代培养基
将小块花托接种到初代培养基,配方为:MS+BA2.0mg/L+NAA0.2mg/L+琼脂粉 6.5g/L,pH 值为 6.0。
5.1.2 培养条件
在培养温度 25 ℃±2 ℃的条件下暗培养两天,之后进行光照培养,光照强度 2000 Lux~3000 Lux,
温度 25 ℃±2 ℃,光照时间 12 h/d,培养时间 4 周。
5.2 继代培养
5.2.1 继代培养基
初代培养诱导培养成芽丛后,将芽切下进行继代培养,继代培养基配方为:MS+BA0.5mg/L+NAA
0.2mg/L+琼脂粉 6.5g/L,pH 值为 6.0。
5.2.2 培养条件
培养温度 25 ℃±2 ℃,光照强度 2000 Lux~3000 Lux,光照时间 12 h/d,培养时间 4 周。
5.3 生根培养
5.3.1 生根培养基
在继代培养获得的增殖苗中选出壮苗,接种于生根培养基:1/2MS+NAA0.2mg/L+ 琼脂粉 6.5g/L,
pH 值为 6.0。
5.3.2 培养条件
培养温度 25 ℃±2 ℃,光照强度 3000 Lux~5000 Lux,光照时间 12 h/d,培养时间 2 周。
5.4 出瓶苗质量要求
出瓶苗质量分级按照附录 A 执行。出瓶苗按分级标准分别移植在一个苗盘。
6 炼苗
非洲菊移栽前,将瓶苗移出至移栽温室中进行炼苗,松动瓶盖于散射光下炼苗 3 d~5 d(冬天时间
稍长),使小苗逐渐适应移栽环境,用镊子从瓶中取出生根苗,用清水洗掉根系所带的琼脂,用 0.05%~
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 1 min~1.5 min,取出晾干待定植。移栽温室温度应控制在 18 ℃~25 ℃,相
对湿度保持在 70%~80%,逐渐增加光照,光照强度 6000 Lux~8000 Lux。
2
DB3713/T 346—2024
7 移植
7.1 基质
宜采用的基质为草炭土+珍珠岩+蛭石质量比 3:1:1,也可采用腐叶土、砻糠灰、锯木屑、菌糠等添
加一定比例的蛭石。基质要求疏松透气,有一定营养。
7.2 设施
宜采用钢架结构温室大棚或拱棚,大棚宽 10 m 以上,大棚间距为 4 m~5 m,南北向。棚内配备防
虫网、遮阳帘、灌溉设施、保温设施和净化装置等。
7.3 移栽苗盘
7.3.1 方法
移栽前将配制好的基质用 75%百菌清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灭菌。第一次移栽可用方盘或 98 孔
穴盘,一周内控温保湿,白天温度控制在 25 ℃~28 ℃。进入穴盘苗半个月以后,光照强度增加 8000
Lux~12000 Lux,相对湿度 70%~80%,每天向叶面喷雾 2 次~3 次,喷洒少量多菌灵,30 d 后待组培
苗长出 2 片真叶时便可二次移栽。
7.3.2 移栽苗质量要求
第二次移栽苗质量分级按照附录 B 执行。选择一级苗、二级苗进行二次移栽。
7.4 二次移栽
将种苗从方盘或 98 孔穴盘移植到 72 孔穴盘,培育大苗。
8 苗期管理
8.1 光照与温度
移植后用遮阴网遮光 7 d~10 d,避开高温、强光。待苗成活后再逐渐增强光照;通过侧膜和顶膜
的开启和关闭来调节昼夜温度,昼温保持在 20 ℃~25 ℃,夜温 18 ℃~22 ℃,光照强度 10000 Lux~
20000 Lux,持续 1 个月。
8.2 施肥
移栽后 4 周~8 周,每周喷施液肥一次,N:P:K=20:10:20 和 N:P:K=14:0:14 交替使用,浓度为 1500
倍。
8.3 补水
根据苗盘基质商情适时补水。
8.4 温度
非洲菊的适宜生长温度在 18 ℃~26 ℃,若温度低于 10 ℃寒冷条件会造成冻害,高于 30 ℃会导
致休眠,生长停滞。
8.5 病虫害防治
3
DB3713/T 346—2024
8.5.1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对苗期病虫害及时进行防治,农药施用应符合 GB/T 8321(所
有部分)的规定。
8.5.2 物理防治
用黄色粘虫板和蓝色粘虫板诱捕翅蚜虫成虫,人工捕杀成虫,如金龟子、天牛、蝉等害虫。
9 出圃规格
非洲菊种苗等级规格按照 NY/T 1592 的规定执行。
10 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按照 LY/T 2289 的规定执行。
4
DB3713/T 346—2024
A
A
附 录 A
(规范性)
非洲菊组培出瓶苗质量等级
表A.1给出了非洲菊组培出瓶苗质量等级要求。
表A.1 非洲菊组培出瓶苗质量等级
等 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要 求 苗高 (cm) 叶片 (片) 生根数 (条) 其他 苗高 (cm) 叶片 (片) 生根数 (条) 其他 苗高 (cm) 叶片 (片) 生根数 (条) 其他
>2 >2 >2 无机械 损伤 >1.5 >2 >2 无机 械损 伤 >1 >1 >1 有机 械损 伤
5
DB3713/T 346—2024
B
B
附 录 B
(规范性)
非洲菊组培二次移栽苗质量等级
表B.1给出了非洲菊组培二次移栽苗质量等级要求。
表B.1 非洲菊组培二次移栽苗质量等级
等 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要 求 苗高 (cm) 叶片 (片) 主根数 (条) 其他 苗高 (cm) 叶片 (片) 主根数 (条) 其他 苗高 (cm) 叶片 (片) 主根数 (条) 其他
5~6 >4 >4 无机 械损 伤 4~5 >3 >3 无机 械损 伤 3~4 <3 >2 有机 械损 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上一章:DB3715/T 67-2024 聊大红金桃栽培技术规程 下一章:DB3713/T 345-2024 沂蒙山区大樱桃早实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相关文章

DB3713/T 222-2021 太子参种苗组培繁育技术规程 DB53/T 1011-2021 非洲菊切花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 DB32/T 1852-2011 非洲菊种苗组培快繁技术规程 DB3713/T 207-2020 珍珠油杏育苗技术规程 DB3713/T 301-2023 平邑甜茶育苗技术规程 DB34/T 1806-2012 蓝莓组培育苗技术规程 DB44/T 1914-2016 枫香组培育苗技术规程 DB21/T 2433-2015 树莓组培育苗技术规程